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施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还潜移默化的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构建知识体系,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整合了现代课程理论,对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提出了要求,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无疑是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好方法。
一、利用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创设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白“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 的基本道理。故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利用实验设计活动,激活学生物理思维
实验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有效方法。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的设计一些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如: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实验装置是在一个玻璃槽中装水,然后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水中的筷子是否变形。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把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学完有关透镜的知识后,教师拿出了近视镜与老花镜,设计了如下的表格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作答。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把课堂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对接”,从而为深入物理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学生探究能力
希腊学者普罗塔格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被充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本能就是“启发”、“引導”,也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质疑意识也需要唤醒。在教学中我积极尝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借助探究活动加以验证学生们的想法。
如在 “力”这章的第一节课教学时,我曾要求学生当堂自学,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围绕“力”提问,学生阅读后普遍认为没什么问题。这时,我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为例,引导学生在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上质疑,可以提出如下这些问题:是否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是否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吗?在学习“摩擦”这节内容时,围绕“摩擦”开始质疑:摩擦是否总是存在?如果没有摩擦会怎样?产生摩擦的条件是什么?摩擦是否一定是阻力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
为了验证学生们的想法,我通过拔河比赛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相互作用性,并切身感受拔河双方摩擦力的大小对于胜负的影响,并借助图示进行分析,这样无疑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关系的处理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给予”式教学,单纯的让学生记结论。应在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中把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
2.探究式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
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因材施教,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选题、猜想、实验设计等阶段都要围绕着“双基”进行;重视探究后学生对结论的认识;课后练习和训练要使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加强。
3.探究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在各阶段既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要通过教师组织、指导使探究有效、有序。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效果上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从而转变教与学的方法,培养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玉强.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5)
[2]胡席嵘.浅论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5(5)
[3]徐丽珍.浅谈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2014(6)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整合了现代课程理论,对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提出了要求,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无疑是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好方法。
一、利用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创设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白“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 的基本道理。故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利用实验设计活动,激活学生物理思维
实验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有效方法。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的设计一些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如: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实验装置是在一个玻璃槽中装水,然后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水中的筷子是否变形。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把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学完有关透镜的知识后,教师拿出了近视镜与老花镜,设计了如下的表格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作答。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把课堂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对接”,从而为深入物理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学生探究能力
希腊学者普罗塔格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被充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本能就是“启发”、“引導”,也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质疑意识也需要唤醒。在教学中我积极尝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借助探究活动加以验证学生们的想法。
如在 “力”这章的第一节课教学时,我曾要求学生当堂自学,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围绕“力”提问,学生阅读后普遍认为没什么问题。这时,我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为例,引导学生在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上质疑,可以提出如下这些问题:是否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是否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吗?在学习“摩擦”这节内容时,围绕“摩擦”开始质疑:摩擦是否总是存在?如果没有摩擦会怎样?产生摩擦的条件是什么?摩擦是否一定是阻力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
为了验证学生们的想法,我通过拔河比赛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相互作用性,并切身感受拔河双方摩擦力的大小对于胜负的影响,并借助图示进行分析,这样无疑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关系的处理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给予”式教学,单纯的让学生记结论。应在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中把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
2.探究式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
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因材施教,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选题、猜想、实验设计等阶段都要围绕着“双基”进行;重视探究后学生对结论的认识;课后练习和训练要使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加强。
3.探究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在各阶段既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要通过教师组织、指导使探究有效、有序。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效果上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从而转变教与学的方法,培养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玉强.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5)
[2]胡席嵘.浅论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5(5)
[3]徐丽珍.浅谈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