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群体的影响与压力,因而在知觉与行为上与群体内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体育课堂是学生们共同参与的一门课程,与其它科目一样,也有学生会游离在课堂之外,有部分学生是被动地参与课堂,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针对学生这种课堂现象,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每个人潜意识中的“从众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来,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从众心理 体育教学效率效果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群体的影响与压力,因而在知觉与行为上与群体内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心理是潜意识下不自觉的行为,一个人是否易于从众,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有两大因素:(1)情境因素。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决断,不会轻易表现出其从众心理。但在特定情境之下,则较容易出现。如:当我们身处个人认同的群体时,表现出的行为会不自觉地与群体一样;当和凝聚力强的群体相处时,并且群体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与当前社会主流思想相一致,而个人的能力与地位又略低于群体其他人员时,个体想不从众都是一件难事。(2)个性心理特征。透过观察发现,易于从众的人大都具备些相同特征,如:智力低、情绪不稳定、焦虑、自信心差、独立性差等,这类的个体大多数易于从众。此外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个体的某些非智力因素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他群体的影响,诸如入境随俗、随行就市、赶时髦、随大流等,都是如此。而这种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任性、自私、不合群、好胜心较强,在体育活动中常出现难教、难管、难组织的局面。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个体学生普遍具有的从众心理,分析其个性特征,创造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从众心理,进而全体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以达到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善于运用“从众心理”呢?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试着对这问题作一探讨,以给同行们一些经验借鉴。
首先.善用集体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利用集体竞赛项目,教育学生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争取集體荣誉。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方式来进行体育竞赛,体育竞赛是种集体行为,任何一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集体的成绩,这种特殊的交往形式,会让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就算仍有个别同学不愿参加,出于集体利益的考虑,也会试着参与活动。并且这种体育竞赛方式对人的心理活动也会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每个人都愿意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同时也期望同伴齐心协力。比如:教学中的各项竞赛评比都以班级、组为单位进行,从而使每个学生由过去的个体意识逐渐增多为集体意识,自觉约束不合群的个人行为。练习中,大多数学生都在主动参与、相互鼓励、相互督促,以争取评比优胜,个别学生“形单影只”,由于形势所迫,也只得“从众”了。
其次,善用分组教学。体育活动中,每个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进行跳远等技术要求高的教学时,则要对每位学生有相应的了解,进而将学困生分在自由组合的友伴性小组中,培养学生们的团结互助精神。这种小群体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目标,更容易造成心灵上的接近。在练习时应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让这些学困生在同组学生的影响下,努力完成所学动作。这样,就能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兴趣得到培养,意志得到磨练,为上好体育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条件。
再次,灵活运用教法和手段。体育教学中也有些相当难且复杂的动作教学,可能会有部分学生确实因为身体素质差或不愿做动作而影响整个课的进程,根据这一实际状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从众心理”特点,灵活运用教法和手段,进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教师可选择易于掌握、运动量易于控制的各种游戏或辅助措施,或对同一动作有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方式去完成,消除他们紧张、惧怕的心理矛盾,从而使其自我效能得到提高,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继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总结,利用好“从众心理”确实对教育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但在体育课堂中,要善用,否则容易把学生带到另一个极端中。因而利用“从众心理”教学法时,要注意课的内容、时间分配和组织教法,在运用的时机上更要恰到好处,既要及时、准确地纠正错误动作,又要防止“滥竽充数”,从而让学生在宽松平和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全身投入学习和锻炼,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从众心理 体育教学效率效果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群体的影响与压力,因而在知觉与行为上与群体内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心理是潜意识下不自觉的行为,一个人是否易于从众,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有两大因素:(1)情境因素。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决断,不会轻易表现出其从众心理。但在特定情境之下,则较容易出现。如:当我们身处个人认同的群体时,表现出的行为会不自觉地与群体一样;当和凝聚力强的群体相处时,并且群体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与当前社会主流思想相一致,而个人的能力与地位又略低于群体其他人员时,个体想不从众都是一件难事。(2)个性心理特征。透过观察发现,易于从众的人大都具备些相同特征,如:智力低、情绪不稳定、焦虑、自信心差、独立性差等,这类的个体大多数易于从众。此外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个体的某些非智力因素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他群体的影响,诸如入境随俗、随行就市、赶时髦、随大流等,都是如此。而这种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任性、自私、不合群、好胜心较强,在体育活动中常出现难教、难管、难组织的局面。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个体学生普遍具有的从众心理,分析其个性特征,创造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从众心理,进而全体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以达到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善于运用“从众心理”呢?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试着对这问题作一探讨,以给同行们一些经验借鉴。
首先.善用集体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利用集体竞赛项目,教育学生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争取集體荣誉。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方式来进行体育竞赛,体育竞赛是种集体行为,任何一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集体的成绩,这种特殊的交往形式,会让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就算仍有个别同学不愿参加,出于集体利益的考虑,也会试着参与活动。并且这种体育竞赛方式对人的心理活动也会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每个人都愿意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同时也期望同伴齐心协力。比如:教学中的各项竞赛评比都以班级、组为单位进行,从而使每个学生由过去的个体意识逐渐增多为集体意识,自觉约束不合群的个人行为。练习中,大多数学生都在主动参与、相互鼓励、相互督促,以争取评比优胜,个别学生“形单影只”,由于形势所迫,也只得“从众”了。
其次,善用分组教学。体育活动中,每个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进行跳远等技术要求高的教学时,则要对每位学生有相应的了解,进而将学困生分在自由组合的友伴性小组中,培养学生们的团结互助精神。这种小群体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目标,更容易造成心灵上的接近。在练习时应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让这些学困生在同组学生的影响下,努力完成所学动作。这样,就能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兴趣得到培养,意志得到磨练,为上好体育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条件。
再次,灵活运用教法和手段。体育教学中也有些相当难且复杂的动作教学,可能会有部分学生确实因为身体素质差或不愿做动作而影响整个课的进程,根据这一实际状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从众心理”特点,灵活运用教法和手段,进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教师可选择易于掌握、运动量易于控制的各种游戏或辅助措施,或对同一动作有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方式去完成,消除他们紧张、惧怕的心理矛盾,从而使其自我效能得到提高,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继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总结,利用好“从众心理”确实对教育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但在体育课堂中,要善用,否则容易把学生带到另一个极端中。因而利用“从众心理”教学法时,要注意课的内容、时间分配和组织教法,在运用的时机上更要恰到好处,既要及时、准确地纠正错误动作,又要防止“滥竽充数”,从而让学生在宽松平和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全身投入学习和锻炼,顺利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