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第三课堂”建设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第三课堂”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的一种新的课堂形式,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首先对高校“第三课堂”的内涵进行介绍,进而分析高校“第三课堂”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几条高校“第三课堂”的建设路径,以期能推动高校“第三课堂”的建设。
   [关键字]微信公众平台  高校教学   第三课堂
  “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改革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借助先进的网络媒体工具、信息技术手段等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且可以为日常教学管理活动等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此情况下,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共同构建理想的高校教学模式。
   高校“第三课堂”的概述
   目前关于高校“第三课堂”的概念研究还没统一的界定。电子科技大学彭焱教授对“第三课堂”的定义如下:“第三课堂”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利用互联网搭建学习平台,通过搜集和整理网络资源并作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建立支持师生进行在线交流与合作探究的虚拟课堂。根据这一定义,高校“第三课堂”的建设与发展是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相关的,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完全不同的教育教学形式。如果第一课堂是指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指课外实践活动,那么“第三课堂”则不再采取教室内外这种划分方式。借助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高校“第三课堂”彻底打破了时空上的局限性,以全新的媒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达到既可以再现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第三课堂”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推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媒介创新、教育形式创新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
   高校“第三课堂”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关系
   1.高校“第三课堂”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支持作用
   目前高校“第三课堂”建设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依托校园网站建设,二是依托成熟的网络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微博、QQ等,无论采取何种建设形势,高校“第三课堂”的应用都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具有显著的支持作用。以西安思源学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为例,在板块设置上,“第三课堂”的内容更加“专精化”,对第一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着重处理,同时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为第二课堂线下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比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广泛搜集网络中的英文歌曲、美剧、英语演讲视频等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在这样丰富的板块内容支持下,学生可以自由展开学习。在实践活动设计方面,主要通过打造跨文化交际板块介绍中西方文化,引导学生在理解、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跨文化语言学习的任务。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各类线下活动信息,包括竞赛通知、校园广播活动等。对其他学科也是如此,“第三课堂”可以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2]。
   2.高校“第三课堂”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育功能的延续
   高校“第三课堂”除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功能外,还集聚了许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其他教育功能,包括教育评价功能、学风建设功能、师生交流功能等。在此方面上,目前微信等成熟网络媒体平台的功能更加完善,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高校愿意依托微信平台建设高校“第三课堂”的原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数量为8.17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8.6%。这主要是由于移动网络更加方便、快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网络浏览功能。但是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主要依托计算机、互联网,在向移动网络移植的过程中,许多功能都不够完善,而微信、QQ等平台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为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评价等功能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3]。在此背景下,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依托的高校“第三课堂”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借助这种成熟的移动网络媒体,不仅能够节省高校“第三课堂”建设的成本费用,而且可以快速提升高校“第三课堂”的建设水平。根据腾讯2018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微信用户已经超过10亿人,在国内的覆盖率极高。高校师生都是微信平台的忠实用户,这为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借助微信本身的点对点通信功能、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对多的通信功能及实时评价反馈的功能等,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也可以与教师、学生之间展开沟通交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此情况下,可以确保高校“第三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4]。
   西安思源学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高校“第三课堂”的具体路径
   1.加快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丰富高校“第三课堂”的形式
   在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高校“第三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为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功能等的设计提供方便。在移动网络由4G技术向5G技术的发展过渡阶段,网络传输速率稳定提升,这为视频等大型教育资源的传输和下载提供了有力支持。微信公眾平台在发布信息时也改变了以往以文本信息为主的形式,通过采用更加丰富的信息表现形式吸引受众。西安思源学院的高校“第三课堂”的建设也应如此。在各个功能模块的建设和信息推送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素材进行更加灵活的处理,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呈现学习资源及学习内容。学生在关注微信公众号后,会自动接收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以此来完成学习资源的扩散过程。为了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水平,让学生主动通过微信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开展自学活动,高校应号召学生参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过程。除了各学科公众号的建设外,还可以以学生社团为基础开通微信公众号,网罗相关的学习资源,同时推出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在此情况下,能够更好地体现高校“第三课堂”的建设理念,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2.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支持碎片化学习的开展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高校“第三课堂”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充分发挥移动媒体的作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提供支持。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已经在高校师生中得到普及,西安思源学院为推动教学的信息化改革,通过与移动、电信公司等单位开展合作,以充话费赠手机等方式为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提供优惠手机。在此情况下,基本能够做到学生人手一机。而且微信平台功能的操作比较简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学生只需要关注学校的公众号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资源。除了在课堂上利用智能手机查找资料外,在课下也可以随时随地地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得到优质的信息推送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就遇到的问题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也可以通过发布小测试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开展集中探讨。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平台也支持各种API扩展和第三方软件链接,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利用链接软件动手进行虚拟操作等,以丰富自己的学习方式。
   3.建立高校“第三课堂”保障机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西安思源学院高校“第三课堂”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使其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扩大高校“第三课堂”的规模,提升高校“第三课堂”建设质量。近年来,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步入到教学的应用阶段,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为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化保驾护航。目前实施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从协调共同服务平台发展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我国已经在教育信息化改革实践过程中取得了累累果实。各高校的数字教育资源配套水平不断提升,网络平台的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现阶段应通过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安全防护机制等推进信息化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终构建依托网络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毕业后仍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和深造。在此方面,也需要关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应用,加快平台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筛选效率。从国家高端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出发,推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第三课堂”建设正式进入实践应用阶段,从而充分发挥信息化改革的作用。
   4.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结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西安思源学院高校“第三课堂”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加快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目前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主要是指傳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的有效结合。目前美国许多高校会在每周安排1到2节课让学生在图书馆、寝室等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加拿大、韩国等也开设了专门的网络课程,基于项目研究等形式使学生开展线上探究活动。我国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探索过程中,起初仅应用于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后来在微信公众平台等的支持下,在英语教学、理化试验课堂、艺术类学科教学等上也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组建学习交流群,然后由教师和学生组长编制、发布探究内容,素材多来源于课程教材、实践教材和网络资源等,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在组内提出问题并展开交流探讨,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完成项目探究任务后,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线上或线下的总结汇报。在这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李晓侠:《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35卷第10期,第140-141页。
   [2]谢佩华、王虎威、赵随星:《基于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辅助体系的评价体系研究——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第197-198页。
   [3]李兴华、满泽阳、施佳欢:《高校第二课堂思想引领模式对“双一流”建设中“立德树人”的意义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9卷S1期,第114-121页。
   [4]胡安琪、吉顺权:《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和功能设计研究——以苏州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学研究》2018年第8期,第27-32页。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 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农村远程教育的典型代表,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乡村培养了大批本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十余年的发展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也遭遇了诸多困境,生源困境是其中较为严重的,影响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深度发展。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的返乡创业人员及下乡养生养老人员有助于解决农村远程教育生源问题,助力其深度发展
期刊
[摘 要]以高职宴会设计课程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应用研究,首先基于ADDIE模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构建,经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及评价五阶段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其次,将该课程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与辅导、课后整理与积累三阶段。该课程基于“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并对混合式教学
期刊
[摘 要]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目标要求的变化。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先实现发展理念和实践上的突破。地方师范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力破以往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的负面影响,坚定教师教育本色,明确办学定位,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促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率先实现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将中省关于高等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有关文件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现状相结合,通过总结岗位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深入分析、研究现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教师工作任务源头、工作过程、工作结果、工作影响等多个主客观层面进行量化管理,建立了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工作实际,且具有较强操作性、体系化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理论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实践效果符合预期。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剖析了当下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思”“言”现状,提出既要注重“向内”的思维训练,在“思”上下功夫,让思维彰显睿智与深刻,又要重视“向外”的语言表达,在“言”上花气力,让语言释放魅力与能量。只有“思”“言”并重,“内”“外”兼修,才能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素养,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素养 思维训练 语言表达  “言说”之特征   通常情况下,言谈是谈
期刊
[摘 要]现在的大学教育中,由于大学生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导致普遍存在音乐素养不足的情况。大学音乐课程亟需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进而重塑大学生音乐聆听。音乐感知能力是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必备素质,通过对大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系统培养,提升大学生音乐知识的认知水平、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为大学生未来的学习保驾护航。本文结合现在大学音乐通识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探索培
期刊
[摘 要]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都强调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还强调了新媒体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把课程思政与新媒体相结合,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课程思政教学,使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陕西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陕西高校为例,对日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以期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份认同感,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有一颗热忱和充满激情的心,为国家建设输送更多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高校 日语教师 身份认同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构想。至今短短几年间
期刊
[摘 要]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学科性质和目标定位决定着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而,当前的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还存在缺乏适用教材、欠缺优质师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保守以及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学习态度消极等问题。因此,如何积极开展双语实践,探究适应学科特点和师生水平的高效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外国文
期刊
[摘 要]在以机会需求转向质量需求的新时代,依据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结合用人单位的指向,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专业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业课程指导与价值引领,努力为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本文通过对工科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改革实践路径,以便为相关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双一流 高等教育 教育教学 工科类专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