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提出结合语境辨析感情色彩、在比较中探究作品的内在意蕴、结合矛盾了解作品表达技巧、对话人物分析作品的关键词句、结合留白处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体现自己的独特想法等做法,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建構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文本细读 语言建构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113-02
中职语文教学目的是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和建构能力,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技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避免被社会淘汰。但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却发现,不少学生更关注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且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基于此,教师一方面要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等阅读方法。文本细读指的是通过了解词义、了解语境、把握修辞特点等方式展开阅读,要求立足文本,以文本为中心,重视文本内部组织结构。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能更好地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结合语境,辨析感情色彩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促使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内涵,重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加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结合语境展开分析,尝试从文字中体会作品的情感色彩。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情境表演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感悟会更真切,有助于辨析感情色彩的细微变化。
例如,在学习《壶口瀑布》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探究作品中的词句、思考其感情色彩,如围绕“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一句引导学生思考:“‘急慌慌、匆匆’等词语展现了作者的慌乱,作者为何要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胆小的人呢?”学生发现后续还有“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等词句也体现出慌张、紧张等情感,作者似乎弱化了自己。但是如果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学生就会发现,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方式,用自己的弱小反衬壶口瀑布的壮观和伟大。此时再引导学生思考:“敢于直面这样壮观的场景,作者到底是不是胆小的人呢?”学生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认识到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对壶口瀑布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教师鼓励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从字词句入手,探究文字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结合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就能从语言进入到文本的意义世界,从而体会语言中蕴藏的强大感情力量。
二、更换比较,探究内在意蕴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人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一切的。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尝试更换作品中的某些词句,并展开比较分析,尝试探究隐藏在文字深处的内在意蕴。除了更换词语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更换句式、调换语序,又或者了解一下作者的修改稿,促使学生深入对比,发现作品的语言美。
例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等词句,看看周朴园是如何形容鲁侍萍的,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词语替换掉这些形容词,借此探究作者的寓意。学生试着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替换后的词语演绎出来,增添了文本细读兴趣,同时学生也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周朴园用这些词语形容鲁侍萍表现了他对鲁侍萍还有情感,所以希望用美好的词语形容她。”“我认为这里展现了周朴园的优越感,他认为自己曾经喜欢过的女子应该是美好的,所以就用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她。”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看看谁能说服对方。这样的活动不但有趣,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任何事物的特征都是在对比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语言也是如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同时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语言建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积累词语选用、结构对比等方面的语用知识,进而提升语言建构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三、破解矛盾,了解表达技巧
文本的语言只是一种显性的存在,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就隐藏在语言这外在形式的后面。由于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有所不同,以致在探究隐藏语义的时候常常出现矛盾点。因此在文本细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这些矛盾点展开分析,看看其中是否真的矛盾,了解作者是否使用了独特的表达技巧,进而提高语言掌控能力。
例如,在学习《项链》时,教师要求学生探究文章中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学生的观点出现了矛盾,有的认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她也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也有的认为玛蒂尔德诚实守信、敢作敢当。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用课本中的文字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分别寻找相关的词句,并深挖其中的表达手法,在辩论活动中不仅体会到文本细读的快乐,而且认识到小说人物的塑造必须立体化,所以作者在塑造玛蒂尔德的时候也体现立体性,她的身上有爱慕虚荣的缺点,但是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也是她的优点。这样学生就解决了阅读中的矛盾,提升了阅读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在理解中的矛盾点,以之为抓手,引导学生展开质疑和解疑的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和文本进行深层次互动,能看到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
四、对话人物,鉴赏关键词句
不少精彩的文章中都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在文本细读的时候要把握住这些精彩人物,进行探究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关键人物找出关键性词句,思考作者用了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特点。可以先鼓励学生和人物进行情感共鸣,捕捉阅读的第一感觉,再关注文本的内在意义和结构,进而获得对文本的整体认识。
例如,在学习《药》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老栓为了孩子而购买人血馒头的词句,看看这里有什么词句体现老栓的性格特点。学生很快便发现,文章用语言、动作等描写体现老栓的愚昧和懦弱。如他面对卖人血馒头的人“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这里就用“恭恭敬敬”展现了他对来人的尊重,同时又用“笑嘻嘻”展现了对死亡的漠视。对于老栓来说,只要能用人血馒头救活自己的孩子那就行了,至于谁死了、因为什么而死他根本就不在意。此外,华大妈“很感激的谢他”等行为也体现了这种特点。教师继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何鲁迅要创作这样愚昧的人呢?”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作品的主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使学生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话人物,促使学生从人物的身上获得启迪,讓学生在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个人的品德修养。
五、补充留白,揣摩心理活动
不少文章都有留白处,在阅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只是读懂了文字表面的意思,但是却没有深入下去挖掘留白处隐藏的意思。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组织学生结合留白处展开文本细读,尝试结合上下文进行思考,看看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内心波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描摹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和同伴进行互动交流,看看谁的创作更符合人物的内心变化。
例如,《荷塘月色》一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情感线索,另一条则是景物的线索。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发现作者在写前往荷塘的时候,很清晰明了地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但是在荷塘部分则大部分是通过景物描写反衬自己的内心情感,没有直接抒情,一直到回想起“采莲”的时候才再次融入情感描写。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留白处进行想象,说说作者在荷塘边看到美景的时候心中想到了一些什么并尝试写下来。学生在分析作品后,认为此时作者内心主要的情感就是看见荷花后的喜悦心情,在填补空白的时候也要着重体现这种特点。如有学生写了作者认为荷花能洗涤人们的心灵,能让人的内心顿时变得澄澈。
围绕留白处展开写作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关注作品的留白处。学生深入探究相关内容就会对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阅读效果也会更好。读写结合的活动让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六、圈点批注,流露个性创见
圈点批注的方法指的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文本进行对话,为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而用文字或符号注释文章关键处、精彩处的一种阅读方法。在文本细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在圈点批注的过程中进行消化和吸收,将自己对文章的思考和品鉴写下来,表达自己的创造性看法。
例如,在学习《藏羚羊跪拜》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首先标注自己感到写得精彩的词句,如学生在读到“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的时候标注:“这里展现出了动物也和人一样具有情感,写得十分感人。”其次结合阅读写下自己的感受。如有学生标注:“这篇文章展现了生命的伟大,老猎人被藏羚羊的母爱所感动,所以他对自己的猎杀行为感到懊悔,用埋枪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忏悔。”最后鼓励学生在批注中写下自己对这篇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可以写自己如何处理类似的素材等。
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圈点批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引导其逐步提升批注能力。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设定一些简单的符号,标注出好词好句、不理解的字词等。再逐步提升难度,在标注的同时写下自己对文章结构框架的理解,要体现出对关键词句的思考等。
文本细读是一种研究作品的方法,能促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细节等。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细腻、深入而真切的感知、阐述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掌控能力。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选择各种有趣的方法让学生对文本细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实践,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育红.中职语文文本细读教学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2).
[2]赵 丽.基于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9).
【作者简介】李源清(1978— ),男,瑶族,籍贯广西河池,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师范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罗汝君)
【关键词】中职语文 文本细读 语言建构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113-02
中职语文教学目的是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和建构能力,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技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避免被社会淘汰。但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却发现,不少学生更关注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且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基于此,教师一方面要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等阅读方法。文本细读指的是通过了解词义、了解语境、把握修辞特点等方式展开阅读,要求立足文本,以文本为中心,重视文本内部组织结构。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能更好地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结合语境,辨析感情色彩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促使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内涵,重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加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结合语境展开分析,尝试从文字中体会作品的情感色彩。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情境表演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感悟会更真切,有助于辨析感情色彩的细微变化。
例如,在学习《壶口瀑布》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探究作品中的词句、思考其感情色彩,如围绕“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一句引导学生思考:“‘急慌慌、匆匆’等词语展现了作者的慌乱,作者为何要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胆小的人呢?”学生发现后续还有“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等词句也体现出慌张、紧张等情感,作者似乎弱化了自己。但是如果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学生就会发现,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方式,用自己的弱小反衬壶口瀑布的壮观和伟大。此时再引导学生思考:“敢于直面这样壮观的场景,作者到底是不是胆小的人呢?”学生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认识到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对壶口瀑布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教师鼓励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从字词句入手,探究文字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结合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就能从语言进入到文本的意义世界,从而体会语言中蕴藏的强大感情力量。
二、更换比较,探究内在意蕴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人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一切的。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尝试更换作品中的某些词句,并展开比较分析,尝试探究隐藏在文字深处的内在意蕴。除了更换词语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更换句式、调换语序,又或者了解一下作者的修改稿,促使学生深入对比,发现作品的语言美。
例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等词句,看看周朴园是如何形容鲁侍萍的,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词语替换掉这些形容词,借此探究作者的寓意。学生试着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替换后的词语演绎出来,增添了文本细读兴趣,同时学生也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周朴园用这些词语形容鲁侍萍表现了他对鲁侍萍还有情感,所以希望用美好的词语形容她。”“我认为这里展现了周朴园的优越感,他认为自己曾经喜欢过的女子应该是美好的,所以就用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她。”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看看谁能说服对方。这样的活动不但有趣,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任何事物的特征都是在对比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语言也是如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同时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语言建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积累词语选用、结构对比等方面的语用知识,进而提升语言建构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三、破解矛盾,了解表达技巧
文本的语言只是一种显性的存在,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就隐藏在语言这外在形式的后面。由于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有所不同,以致在探究隐藏语义的时候常常出现矛盾点。因此在文本细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这些矛盾点展开分析,看看其中是否真的矛盾,了解作者是否使用了独特的表达技巧,进而提高语言掌控能力。
例如,在学习《项链》时,教师要求学生探究文章中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学生的观点出现了矛盾,有的认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她也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也有的认为玛蒂尔德诚实守信、敢作敢当。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用课本中的文字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分别寻找相关的词句,并深挖其中的表达手法,在辩论活动中不仅体会到文本细读的快乐,而且认识到小说人物的塑造必须立体化,所以作者在塑造玛蒂尔德的时候也体现立体性,她的身上有爱慕虚荣的缺点,但是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也是她的优点。这样学生就解决了阅读中的矛盾,提升了阅读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在理解中的矛盾点,以之为抓手,引导学生展开质疑和解疑的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和文本进行深层次互动,能看到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
四、对话人物,鉴赏关键词句
不少精彩的文章中都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在文本细读的时候要把握住这些精彩人物,进行探究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关键人物找出关键性词句,思考作者用了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特点。可以先鼓励学生和人物进行情感共鸣,捕捉阅读的第一感觉,再关注文本的内在意义和结构,进而获得对文本的整体认识。
例如,在学习《药》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老栓为了孩子而购买人血馒头的词句,看看这里有什么词句体现老栓的性格特点。学生很快便发现,文章用语言、动作等描写体现老栓的愚昧和懦弱。如他面对卖人血馒头的人“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这里就用“恭恭敬敬”展现了他对来人的尊重,同时又用“笑嘻嘻”展现了对死亡的漠视。对于老栓来说,只要能用人血馒头救活自己的孩子那就行了,至于谁死了、因为什么而死他根本就不在意。此外,华大妈“很感激的谢他”等行为也体现了这种特点。教师继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何鲁迅要创作这样愚昧的人呢?”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作品的主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使学生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话人物,促使学生从人物的身上获得启迪,讓学生在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个人的品德修养。
五、补充留白,揣摩心理活动
不少文章都有留白处,在阅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只是读懂了文字表面的意思,但是却没有深入下去挖掘留白处隐藏的意思。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组织学生结合留白处展开文本细读,尝试结合上下文进行思考,看看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内心波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描摹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和同伴进行互动交流,看看谁的创作更符合人物的内心变化。
例如,《荷塘月色》一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情感线索,另一条则是景物的线索。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发现作者在写前往荷塘的时候,很清晰明了地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但是在荷塘部分则大部分是通过景物描写反衬自己的内心情感,没有直接抒情,一直到回想起“采莲”的时候才再次融入情感描写。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留白处进行想象,说说作者在荷塘边看到美景的时候心中想到了一些什么并尝试写下来。学生在分析作品后,认为此时作者内心主要的情感就是看见荷花后的喜悦心情,在填补空白的时候也要着重体现这种特点。如有学生写了作者认为荷花能洗涤人们的心灵,能让人的内心顿时变得澄澈。
围绕留白处展开写作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关注作品的留白处。学生深入探究相关内容就会对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阅读效果也会更好。读写结合的活动让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六、圈点批注,流露个性创见
圈点批注的方法指的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文本进行对话,为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而用文字或符号注释文章关键处、精彩处的一种阅读方法。在文本细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在圈点批注的过程中进行消化和吸收,将自己对文章的思考和品鉴写下来,表达自己的创造性看法。
例如,在学习《藏羚羊跪拜》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首先标注自己感到写得精彩的词句,如学生在读到“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的时候标注:“这里展现出了动物也和人一样具有情感,写得十分感人。”其次结合阅读写下自己的感受。如有学生标注:“这篇文章展现了生命的伟大,老猎人被藏羚羊的母爱所感动,所以他对自己的猎杀行为感到懊悔,用埋枪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忏悔。”最后鼓励学生在批注中写下自己对这篇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可以写自己如何处理类似的素材等。
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圈点批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引导其逐步提升批注能力。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设定一些简单的符号,标注出好词好句、不理解的字词等。再逐步提升难度,在标注的同时写下自己对文章结构框架的理解,要体现出对关键词句的思考等。
文本细读是一种研究作品的方法,能促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细节等。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细腻、深入而真切的感知、阐述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掌控能力。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选择各种有趣的方法让学生对文本细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实践,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育红.中职语文文本细读教学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2).
[2]赵 丽.基于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9).
【作者简介】李源清(1978— ),男,瑶族,籍贯广西河池,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师范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