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变频器应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出现了学习效果打折扣、与工程实际脱轨等现象。介绍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双证书人才培养计划下对“变频器应用”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双证书;变频器应用;应知应会
作者简介:李方园(1973-),男,浙江舟山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浙江 宁波 3150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06-02
“变频器应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目前“双证书”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结合这几年对本课程的教学与探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教材的项目化建设、教学内容的工程化遴选、不断创新的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都相继开设了“变频器应用”课程,这门课程由于在引入交流调速系统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铺垫和公式推导,学生会普遍表现出积极性不高、知识消化能力偏弱等现象,导致后续学生对变频器的选型、应用和调试缺乏耐心、信心,最终导致学生在相应的企业实习中对变频器的应用不适应。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横亘在这门课程教与学的问题,即尽快提升学生对变频器及其应用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的变频器设计与维护技能。
对于该问题的出现,首先是要了解“变频器应用”课程的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义为获得“双证书”,那也就意味着学生要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维修电工中高级)。在该体系下,维修电工(中高级)考证规定了相应的关于变频器部分应该了解的知识(即应知目标)和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即应会目标)。
因此,可以综合“变频器应用”课程和维修电工考纲,对高职本专业学生的课程教与学定位为3个方面:
(1)在方法能力上能培养本专业学生查找变频器不同品牌的说明书,能通过案例来举一反三,能通过实训反哺理论知识等工程解决能力。
(2)在社会能力上能培养本专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目前国内品牌变频器与进口变频器的差异、能通过市场调研获取用户对变频器应用中的问题等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3)在职业能力上能培养本专业学生具体掌握通用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与方式、变频器的选型与安装要求、变频器的应用与调试方法、变频器的维护与维修基本知识。
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接下来就要从教材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培养能零距离上岗且掌握变频器应用技能的电气技术人员。
二、以“变频器应用”项目化教材的建设为开端优化课程
众所周知,高职教材的选择以“能用和实用”为保证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经调查,不同院校选择“变频器应用”课程的教材各不相同,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且雷同,比如有的教材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不相符,有的教材所介绍的变频器型号为施耐德,但学校实训设备却为三菱,有的教材采用学术式大量讲授PWM控制原理和双闭环控制,导致理论知识偏难偏深,有的教材内容严重脱离市场,如还在教授三菱品牌500系列变频器。凡此种种,皆与课程既定的教学目标相悖。
企业是课程组织方即教师最好的“学校”,教师应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在目前大部分的企业中变频器应用现状、应用技术趋势以及这些企业对变频器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参考变频器说明书、市场主流店销书和兄弟院校的使用教材,同时结合本专业实训设备的配置情况和高职学生的心智和学习特点,编写出能够体现本专业“变频器应用”课程教学目标的项目化教材。
该教材需以优化课程为开端,并明显具有如下创新特色:能确保学生使用该教材后能掌握通用变频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即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内容;能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落后,对于知名企业如西门子和三菱变频器的新技术有了解、能阐述、会应用,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能确保学生从工程的角度看待变频器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如输送带控制、风机与泵类控制等,即具有广泛的工程性;能确保学生根据教材即能进行多个实训项目的实施和运作,具有“手把手”教会、零起点起步的功能,即具有可操作性。
总而言之,“变频器应用”项目化教材的内容应包含中高级维修电工在进行变频器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岗位作业时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根据变频器技术发展带来的岗位迁移性、职业发展性和个人专业爱好需求选取市场上最新最实用的变频器产品及其新技术作为教学内容,为本专业学生将来能找到好工作、适应好的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三、创新“变频器应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效果
“变频器应用”课堂的内容以精讲多练为主,除了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组织好、将每个课时的重难点突显好之外,持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发力点之一。
在“变频器应用”课程的教学中,本专业尝试采用“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从多年的变频器工程应用经验、教学实际和课程内容出发遴选并归纳成现在的六个教学功能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中都根据本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4~5个项目。这些项目按照初学者接触变频器的过程,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先是介绍变频器入门常识(模块一),再对变频器的应用分类进行介绍,如面板和端子控制(模块二)、复杂接线和特殊负载控制(模块三)、节能与PID控制(模块四)、矢量和制动控制(模块五),最后介绍了变频器的日常维护和维修(模块六)。这个顺序方便日常教学,符合学生掌握梯度,螺旋式上升。在每一模块中都安排了知识和技能项目,有知识讲座、技能训练和设计实例,进一步激发了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变频器应用”课程的教学功能模块及项目参考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功能模块
在“变频器应用”项目化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的实施要点:
(1)任课教师将“变频器实训指导书”和每一个项目任务单发给学生,列出一些参考书目或网络资料,让他们明确该任务,在课前查阅好资料、整理好相应知识简表并做好储备。
(2)由于变频器产品数量和电子、电路等不同,其项目的实施都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3个人左右的项目实施小组,从小团体的角度出发分析相应的每一个项目任务,制订该项目下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每一个成员的个人任务和协作任务,最后确定变频器项目实施步骤。任课教师在认真查阅每一组学生计划的前提下提出修改方案并最终确认。
(3)每一个变频器小组成员独立并协调实施,按照既定计划和步骤来完成任务,对于在实施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任课教师要把控,如事实证明该计划或步骤无法实施者,重新进入第(2)步进行,不能放羊式管理,而是有针对性进行实训指导和监督。
(4)每一个变频器实训项目完成之后,该组的每一个学生一方面点评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的工作,另外还要进行总结汇报,发现创新点、找出缺失点等,最后任课教师进行项目的团队和个体考核工作。
显然,任课教师主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高职学生则是项目化活动的主体,在探知变频器项目的未知领域中逐步学会了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并控制实施计划,最终让学生的三个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在双证书人才培养下,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需要进行深入研讨,“变频器应用”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工程教学领域。通过了解“变频器应用”课程定位,创新项目化教材的编写,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中不断创新来调动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强化并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最终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要。
参考文献:
[1]韩鹏富,等.谈谈进口品牌变频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2).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双证书;变频器应用;应知应会
作者简介:李方园(1973-),男,浙江舟山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浙江 宁波 3150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06-02
“变频器应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目前“双证书”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结合这几年对本课程的教学与探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教材的项目化建设、教学内容的工程化遴选、不断创新的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都相继开设了“变频器应用”课程,这门课程由于在引入交流调速系统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铺垫和公式推导,学生会普遍表现出积极性不高、知识消化能力偏弱等现象,导致后续学生对变频器的选型、应用和调试缺乏耐心、信心,最终导致学生在相应的企业实习中对变频器的应用不适应。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横亘在这门课程教与学的问题,即尽快提升学生对变频器及其应用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的变频器设计与维护技能。
对于该问题的出现,首先是要了解“变频器应用”课程的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义为获得“双证书”,那也就意味着学生要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维修电工中高级)。在该体系下,维修电工(中高级)考证规定了相应的关于变频器部分应该了解的知识(即应知目标)和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即应会目标)。
因此,可以综合“变频器应用”课程和维修电工考纲,对高职本专业学生的课程教与学定位为3个方面:
(1)在方法能力上能培养本专业学生查找变频器不同品牌的说明书,能通过案例来举一反三,能通过实训反哺理论知识等工程解决能力。
(2)在社会能力上能培养本专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目前国内品牌变频器与进口变频器的差异、能通过市场调研获取用户对变频器应用中的问题等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3)在职业能力上能培养本专业学生具体掌握通用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与方式、变频器的选型与安装要求、变频器的应用与调试方法、变频器的维护与维修基本知识。
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接下来就要从教材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培养能零距离上岗且掌握变频器应用技能的电气技术人员。
二、以“变频器应用”项目化教材的建设为开端优化课程
众所周知,高职教材的选择以“能用和实用”为保证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经调查,不同院校选择“变频器应用”课程的教材各不相同,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且雷同,比如有的教材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不相符,有的教材所介绍的变频器型号为施耐德,但学校实训设备却为三菱,有的教材采用学术式大量讲授PWM控制原理和双闭环控制,导致理论知识偏难偏深,有的教材内容严重脱离市场,如还在教授三菱品牌500系列变频器。凡此种种,皆与课程既定的教学目标相悖。
企业是课程组织方即教师最好的“学校”,教师应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在目前大部分的企业中变频器应用现状、应用技术趋势以及这些企业对变频器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参考变频器说明书、市场主流店销书和兄弟院校的使用教材,同时结合本专业实训设备的配置情况和高职学生的心智和学习特点,编写出能够体现本专业“变频器应用”课程教学目标的项目化教材。
该教材需以优化课程为开端,并明显具有如下创新特色:能确保学生使用该教材后能掌握通用变频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即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内容;能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落后,对于知名企业如西门子和三菱变频器的新技术有了解、能阐述、会应用,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能确保学生从工程的角度看待变频器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如输送带控制、风机与泵类控制等,即具有广泛的工程性;能确保学生根据教材即能进行多个实训项目的实施和运作,具有“手把手”教会、零起点起步的功能,即具有可操作性。
总而言之,“变频器应用”项目化教材的内容应包含中高级维修电工在进行变频器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岗位作业时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根据变频器技术发展带来的岗位迁移性、职业发展性和个人专业爱好需求选取市场上最新最实用的变频器产品及其新技术作为教学内容,为本专业学生将来能找到好工作、适应好的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三、创新“变频器应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效果
“变频器应用”课堂的内容以精讲多练为主,除了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组织好、将每个课时的重难点突显好之外,持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发力点之一。
在“变频器应用”课程的教学中,本专业尝试采用“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从多年的变频器工程应用经验、教学实际和课程内容出发遴选并归纳成现在的六个教学功能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中都根据本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4~5个项目。这些项目按照初学者接触变频器的过程,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先是介绍变频器入门常识(模块一),再对变频器的应用分类进行介绍,如面板和端子控制(模块二)、复杂接线和特殊负载控制(模块三)、节能与PID控制(模块四)、矢量和制动控制(模块五),最后介绍了变频器的日常维护和维修(模块六)。这个顺序方便日常教学,符合学生掌握梯度,螺旋式上升。在每一模块中都安排了知识和技能项目,有知识讲座、技能训练和设计实例,进一步激发了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变频器应用”课程的教学功能模块及项目参考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功能模块
在“变频器应用”项目化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的实施要点:
(1)任课教师将“变频器实训指导书”和每一个项目任务单发给学生,列出一些参考书目或网络资料,让他们明确该任务,在课前查阅好资料、整理好相应知识简表并做好储备。
(2)由于变频器产品数量和电子、电路等不同,其项目的实施都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3个人左右的项目实施小组,从小团体的角度出发分析相应的每一个项目任务,制订该项目下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每一个成员的个人任务和协作任务,最后确定变频器项目实施步骤。任课教师在认真查阅每一组学生计划的前提下提出修改方案并最终确认。
(3)每一个变频器小组成员独立并协调实施,按照既定计划和步骤来完成任务,对于在实施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任课教师要把控,如事实证明该计划或步骤无法实施者,重新进入第(2)步进行,不能放羊式管理,而是有针对性进行实训指导和监督。
(4)每一个变频器实训项目完成之后,该组的每一个学生一方面点评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的工作,另外还要进行总结汇报,发现创新点、找出缺失点等,最后任课教师进行项目的团队和个体考核工作。
显然,任课教师主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高职学生则是项目化活动的主体,在探知变频器项目的未知领域中逐步学会了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并控制实施计划,最终让学生的三个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在双证书人才培养下,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需要进行深入研讨,“变频器应用”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工程教学领域。通过了解“变频器应用”课程定位,创新项目化教材的编写,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中不断创新来调动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强化并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最终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要。
参考文献:
[1]韩鹏富,等.谈谈进口品牌变频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2).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