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现状
随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全国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举国上下共度时艰,并取得了历史性、阶段性的伟大胜利与突破。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和接班人的青年群体,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处于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正是这股奋发有为的青年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此情况下,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心态发展和心理变化就变得尤为重要。为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守好一段渠”“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西南大学课题组(2020)就全国45所高校19850名学生进行思想认识、行为表达想、心态情绪等方面的问卷及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出青年大学生在重大疫情应对中歷练成长的总体态势,并且也暴露出来部分学生存在的心身素质、科学素养等方面的问题。赵波等(2020)就高校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状态呈现用户调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部分城市大学生的问卷与访谈,表明自我关怀能够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昌敬惠等(2020)采用自编问卷对3881名广东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6.60%和21.16%且二者高度相关。
二、使用质性研究的必要性
上述两项研究所基于的主要研究手段是问卷调查,能够较为客观快速地展示青年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学习、生活、价值观、心态等多方面的整体情况,具有“速写式”“概览式”的特点,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展开,这种调查模式有其固定的流程,单向度进行,而自下而上的、以访谈调查为主的质性研究模式较少。在学生作为主体性的细节方面把握不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具体的心态发展和心路历程是怎样的,是否还有其他没有进入我们视线的新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是上述研究无法触及到的。
三、采用质性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学术价值
(1)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抗击过程中青年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分析,既掌握了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的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本质和规律,也推进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从整体上深化和加强大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其他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思维范式。
(3)采用质性研究为主的方式,通过对访谈者的话语内容进行综合提炼、编码和分析,帮助生成新的理论结论。
2.应用价值
(1)从尊重青年大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出发,将疫情期间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做“微距拍摄”式呈现,能够为高校思政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预防体系提供更加精细和有拓展性、前瞻性的改革建议。
(2)采用质性研究可以在访谈中帮助青年大学生从历史时空观角度培养塑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积极奋发、勇担责任的价值观。
四、质性研究的实施要点
1.基本思路
疫情期间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等相关问题,可采用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遵循“文献梳理与评述——青年发展与思政建设相关理论研究——研究模型构建——开发测量工具与材料——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理论生成与分析——提升策略”的思路,进行系统研究。
2.研究方法
除常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法、问卷调查法、质性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等方法。采用问卷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青年大学生在重大疫情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生成式理论分析,有利于突破现有理论,得到特殊状态下青年学生的心态及行为变化规律。
3.研究重点
该类研究的重点,建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针对青年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思想动态展开思想调研,借助互联网新平台进行数据和访谈资料收集,对于青年大学生在重大疫情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生成式理论分析,探究青年大学生思想发展趋势和结果、认识其在特殊时期的发展规律,理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意见。
4.存在难点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具有易变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而过程,并且由于疫情原因无法进行面对面访谈,对访谈文本的收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J].教育评论,2017(02):97-99+165.
[2]西南大学新学工创新中心课题组,孙楚航,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研究——基于全国45所高校19850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20(04):43-48+12.
[3]赵波,蔡特金,张志华,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呈现与调适——基于自我关怀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20(04):49-54.
[4]罗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重大疫情应急管理能力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0(03):107-111.
[5]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02):171-176.
[6]刘姌,内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心理形式——历史时空感的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20(03):92-97+119.
[7]邓希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青年发展的巨大进步与未来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38-44.
[8]何吴明,郑剑虹,心理学质性研究:历史、现状和展望[J].心理科学,2019,42(04):1017-1023.
[9]王婷,张欣然,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培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4):142-145.
作者简介
林希(1987-),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任职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全国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举国上下共度时艰,并取得了历史性、阶段性的伟大胜利与突破。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和接班人的青年群体,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处于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正是这股奋发有为的青年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此情况下,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心态发展和心理变化就变得尤为重要。为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守好一段渠”“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西南大学课题组(2020)就全国45所高校19850名学生进行思想认识、行为表达想、心态情绪等方面的问卷及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出青年大学生在重大疫情应对中歷练成长的总体态势,并且也暴露出来部分学生存在的心身素质、科学素养等方面的问题。赵波等(2020)就高校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状态呈现用户调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部分城市大学生的问卷与访谈,表明自我关怀能够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昌敬惠等(2020)采用自编问卷对3881名广东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6.60%和21.16%且二者高度相关。
二、使用质性研究的必要性
上述两项研究所基于的主要研究手段是问卷调查,能够较为客观快速地展示青年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学习、生活、价值观、心态等多方面的整体情况,具有“速写式”“概览式”的特点,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展开,这种调查模式有其固定的流程,单向度进行,而自下而上的、以访谈调查为主的质性研究模式较少。在学生作为主体性的细节方面把握不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具体的心态发展和心路历程是怎样的,是否还有其他没有进入我们视线的新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是上述研究无法触及到的。
三、采用质性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学术价值
(1)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抗击过程中青年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分析,既掌握了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的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本质和规律,也推进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从整体上深化和加强大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其他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思维范式。
(3)采用质性研究为主的方式,通过对访谈者的话语内容进行综合提炼、编码和分析,帮助生成新的理论结论。
2.应用价值
(1)从尊重青年大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出发,将疫情期间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做“微距拍摄”式呈现,能够为高校思政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预防体系提供更加精细和有拓展性、前瞻性的改革建议。
(2)采用质性研究可以在访谈中帮助青年大学生从历史时空观角度培养塑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积极奋发、勇担责任的价值观。
四、质性研究的实施要点
1.基本思路
疫情期间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等相关问题,可采用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遵循“文献梳理与评述——青年发展与思政建设相关理论研究——研究模型构建——开发测量工具与材料——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理论生成与分析——提升策略”的思路,进行系统研究。
2.研究方法
除常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法、问卷调查法、质性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等方法。采用问卷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青年大学生在重大疫情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生成式理论分析,有利于突破现有理论,得到特殊状态下青年学生的心态及行为变化规律。
3.研究重点
该类研究的重点,建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针对青年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思想动态展开思想调研,借助互联网新平台进行数据和访谈资料收集,对于青年大学生在重大疫情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生成式理论分析,探究青年大学生思想发展趋势和结果、认识其在特殊时期的发展规律,理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意见。
4.存在难点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具有易变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而过程,并且由于疫情原因无法进行面对面访谈,对访谈文本的收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J].教育评论,2017(02):97-99+165.
[2]西南大学新学工创新中心课题组,孙楚航,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研究——基于全国45所高校19850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20(04):43-48+12.
[3]赵波,蔡特金,张志华,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呈现与调适——基于自我关怀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20(04):49-54.
[4]罗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重大疫情应急管理能力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0(03):107-111.
[5]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02):171-176.
[6]刘姌,内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心理形式——历史时空感的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20(03):92-97+119.
[7]邓希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青年发展的巨大进步与未来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38-44.
[8]何吴明,郑剑虹,心理学质性研究:历史、现状和展望[J].心理科学,2019,42(04):1017-1023.
[9]王婷,张欣然,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培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4):142-145.
作者简介
林希(1987-),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任职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