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古今有着千百年的时空距离,古代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均与现代汉语存在着明显差异;再加上对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缺乏了解,对文章中涉及的典章、制度、名物等不大熟悉,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到阅读文言文要比阅读现代文难一些,甚至因畏难望而却步。而文言文教学又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再加上我们语文老师“保姆式”的教学思想——生怕学生对文章读不懂,采用“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教法,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就这样被“肢解”成一堆“古汉语知识材料”,我们的学生则深陷字、词、句的泥沼中,以致“生气全无”,更谈不上去思考、去感悟了。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传统的字诂句训的束缚中解脱,寻找一种全新的互动式教与学的模式。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互动起来,学生必须要有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去思考,如何改变学生学习文言文畏难、无奈、倦怠的情绪,并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我们知道学语言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置身于某个语言环境中必然会很快学会。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环境。这个语言环境就是琅琅的读书声。叶圣陶根据文言学习的特殊性,曾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可是我们老师常常忽视诵读教学,课堂上常听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古代语法知识,认为只有这样学生便可以学好文言文。殊不知,其结果往往是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恹恹欲睡,学生的厌学情绪则是日益的严重。我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应立足于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知,在诵读中去求解,在诵读中去积累,从而达到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的目的。
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先借助播放名家诵读录音,将学生带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妙意境中。并在此基础上,播放配乐带,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语气、语调、语势、音韵和节奏等构成的富有乐感的语流披情入文,潜心于声情并茂的吟诵。这样,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那桃花盛开、人人安居乐业的美景,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在朗读中,我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朗读。
在诵读的过程中,我还采取了还文言文原始面貌——无标点的文章。这不能不让学生惊讶,既新鲜又刺激,加上一句“谁能在这样情况下不读破句子并读出语气、语调,那才是真功夫”的激将法,学生一个个神情专注,跃跃欲试。
二、揣摩文字,激活思维
一堂精彩的课,教学内容固然要精彩,教学方法也应精彩。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文言文作为文学精品,语言文字中往往蕴含着简洁美、节奏美、音韵美、情趣美和意境美等。这就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中美的韵味,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潜在的魅力,引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愚公移山》时,我就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由于课前学生已预习,我就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如,学生对此文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字不理解时,我授以“因境择义”法,启发学生将“诸”的四个义项(①众、各;②之于;③他、她、它们;④之乎)分别放入该语境中,使上下文意通畅便是。这就使学生既解除了困惑,又掌握了方法。
又如,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仔细揣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等描写的句子是如何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的,并且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下来,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三、讲故事、编演课本剧,培养能力
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表现欲强。因此,在文言教学中,对那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章,我们老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讲故事或编演课本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这样避免了满堂灌,而且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课文,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更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文章,深入文章,理解课文内容,也必定会促使他们自主地查阅与文章相关的资料。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我们知道学语言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置身于某个语言环境中必然会很快学会。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环境。这个语言环境就是琅琅的读书声。叶圣陶根据文言学习的特殊性,曾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可是我们老师常常忽视诵读教学,课堂上常听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古代语法知识,认为只有这样学生便可以学好文言文。殊不知,其结果往往是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恹恹欲睡,学生的厌学情绪则是日益的严重。我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应立足于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知,在诵读中去求解,在诵读中去积累,从而达到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的目的。
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先借助播放名家诵读录音,将学生带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妙意境中。并在此基础上,播放配乐带,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语气、语调、语势、音韵和节奏等构成的富有乐感的语流披情入文,潜心于声情并茂的吟诵。这样,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那桃花盛开、人人安居乐业的美景,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在朗读中,我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朗读。
在诵读的过程中,我还采取了还文言文原始面貌——无标点的文章。这不能不让学生惊讶,既新鲜又刺激,加上一句“谁能在这样情况下不读破句子并读出语气、语调,那才是真功夫”的激将法,学生一个个神情专注,跃跃欲试。
二、揣摩文字,激活思维
一堂精彩的课,教学内容固然要精彩,教学方法也应精彩。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文言文作为文学精品,语言文字中往往蕴含着简洁美、节奏美、音韵美、情趣美和意境美等。这就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中美的韵味,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潜在的魅力,引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愚公移山》时,我就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由于课前学生已预习,我就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如,学生对此文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字不理解时,我授以“因境择义”法,启发学生将“诸”的四个义项(①众、各;②之于;③他、她、它们;④之乎)分别放入该语境中,使上下文意通畅便是。这就使学生既解除了困惑,又掌握了方法。
又如,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仔细揣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等描写的句子是如何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的,并且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下来,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三、讲故事、编演课本剧,培养能力
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表现欲强。因此,在文言教学中,对那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章,我们老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讲故事或编演课本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这样避免了满堂灌,而且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课文,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更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文章,深入文章,理解课文内容,也必定会促使他们自主地查阅与文章相关的资料。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