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增加值(EVA)引入了资本成本的概念,有效弥补了传统利润指标的不足,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得到很多学者和企业的推崇。本文分析了将增加值价值引入到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后的效果及问题,并提出改进经济增加值考核的方向。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EVA ;业绩考核;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一、EVA概念及优势分析
EVA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思腾思特公司提出,主要是指扣除债务和股权资本成本之后的盈余,就本质上来看,资本投入需要成本,企业要想盈利需要经营所得高于资本成本,才能够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EVA为正值,那么证明企业经营所得在扣除相应成本后,仍然存在剩余,企业价值向上发展趋势,且股东能够获得的利益也较多。相反,如果EVA呈现下降趋势,则证明企业经营所得扣除相应成本之后,不会出现剩余情况,在此情况下,即使存在会计利润,那么也难以改变其亏损这一实际情况。
相比较传统指标来看,EVA以其自身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真实的、客观的评价企业经营成果。传统指标是建立在会计利润基础之上的,仅关注债务资本成本,并将会计利润作为经济增量,而EVA则不同,其能够关注全部成本,更为全面的、系统的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指标,有效弥补了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针对研发费用列支存在差别。EVA强调对该项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立足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更好地缓解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道德与逆向选择之间的矛盾。
(三)EVA模式下,企业管理者能够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的资产于资本管理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且负责人在短暂的任期内,并不会过多的考虑以上两个方面,而EVA则恰恰不同,通过考核能够促使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还能够引导其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控制资本规模,帮助企业由传统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模式,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引入背景
2008年之前,Z公司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实行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为主,辅以毛利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组成的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更偏向于鼓励员工多劳多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考核目标的顺利完成,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该考核体系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股东投资成本方面,股东投入免费使用,账面上利润呈现正值的企业,并非创造更多价值;另一方面,代理成本与信息不符。国有企业管理者与股东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仅关注片面利益,对股东利益构成一定伤害,难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此,Z公司借助国家政策,自2009年引进EVA考核制度,将其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当中,促使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EVA考核实践中的困难与不足
(一)计算方法问题
EVA是以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所得,要对会计数据做出所有必要的调整。根据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的研究,要想利用EVA进行精确计算,需要160多项指标支持,但是,过度追求精确,不仅会浪费时间,也会增加工作难度。为此,我国国务院国资委对该《办法》进行了相应调整,并重新定义了EVA考核针对利润及资本计算公式进行改进: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 (利息支出 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1-25%),规定企业通过变卖主业优质资产等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全额扣除。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 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通过对公式观察不难发现,将会计准则作为基础的计算,企业发生一次性支出、且受益期较长的费用,会使得EVA下降,促使企业难以更好地拓展市场空间,最终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资源。
(二)管理决策问题
受到EVA指标与利润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别,极有可能增加决策难度,由于传统利润指标主要是将盈利和效益作为基础,较为直观,但是,EVA指标不仅关注规模和增长速度,而且更加强调主业发展情况,致使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难以在EVA与利润之间进行选择。由此可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在双重指标引导下提出最佳方案,成为考核落实的难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EVA在评价体系当中的应用,就权重角度来看,EVA虽然占据主要位置,但是,利润指标能够更加清晰的体现出各个要素具体情况,且EVA日将监督和控制体系,无法实现对运营状态的有效管理。
(三)规模差异比较问题
EVA作为一个绝对指标,能表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但无法衡量不同企业、部门间价值创造能力高低,无法有效解决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四、EVA考核改进方向
尽管EVA考核存在着一些难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考核指标引入后,使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考核理念和方式的转变。EVA的资金成本观念促使管理者高度重视货款回收及存货盘活,加快流动资产周转,退出长期亏损项目,控制投资规模与欲望,注重研发力度,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面对EVA考核中的一些问题,建议变通运用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改进。
(一)调整计算方法,特别是市场开发费用等项目进行加计调整和优化,确保计算方法为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通过对资本占用进行相应调整,并对经济增加值率进行极端,以此来了解和掌握各种规模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产生的影响。
(三)根据企业发展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立足于业务发展趋势,进行针对性资本成本率的计算,促使其逐步提高,保证与市场发展相协调。
参考文献:
[1]朱敏,赵峰.EVA经济增加值对传统财务管理的挑战[J].时代金融,2012(15).
[2]赵岩,陈金龙.央企经营业绩的EVA评价有效性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06).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EVA ;业绩考核;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一、EVA概念及优势分析
EVA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思腾思特公司提出,主要是指扣除债务和股权资本成本之后的盈余,就本质上来看,资本投入需要成本,企业要想盈利需要经营所得高于资本成本,才能够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EVA为正值,那么证明企业经营所得在扣除相应成本后,仍然存在剩余,企业价值向上发展趋势,且股东能够获得的利益也较多。相反,如果EVA呈现下降趋势,则证明企业经营所得扣除相应成本之后,不会出现剩余情况,在此情况下,即使存在会计利润,那么也难以改变其亏损这一实际情况。
相比较传统指标来看,EVA以其自身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真实的、客观的评价企业经营成果。传统指标是建立在会计利润基础之上的,仅关注债务资本成本,并将会计利润作为经济增量,而EVA则不同,其能够关注全部成本,更为全面的、系统的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指标,有效弥补了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针对研发费用列支存在差别。EVA强调对该项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立足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更好地缓解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道德与逆向选择之间的矛盾。
(三)EVA模式下,企业管理者能够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的资产于资本管理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且负责人在短暂的任期内,并不会过多的考虑以上两个方面,而EVA则恰恰不同,通过考核能够促使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还能够引导其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控制资本规模,帮助企业由传统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模式,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引入背景
2008年之前,Z公司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实行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为主,辅以毛利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组成的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更偏向于鼓励员工多劳多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考核目标的顺利完成,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该考核体系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股东投资成本方面,股东投入免费使用,账面上利润呈现正值的企业,并非创造更多价值;另一方面,代理成本与信息不符。国有企业管理者与股东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仅关注片面利益,对股东利益构成一定伤害,难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此,Z公司借助国家政策,自2009年引进EVA考核制度,将其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当中,促使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EVA考核实践中的困难与不足
(一)计算方法问题
EVA是以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所得,要对会计数据做出所有必要的调整。根据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的研究,要想利用EVA进行精确计算,需要160多项指标支持,但是,过度追求精确,不仅会浪费时间,也会增加工作难度。为此,我国国务院国资委对该《办法》进行了相应调整,并重新定义了EVA考核针对利润及资本计算公式进行改进: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 (利息支出 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1-25%),规定企业通过变卖主业优质资产等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全额扣除。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 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通过对公式观察不难发现,将会计准则作为基础的计算,企业发生一次性支出、且受益期较长的费用,会使得EVA下降,促使企业难以更好地拓展市场空间,最终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资源。
(二)管理决策问题
受到EVA指标与利润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别,极有可能增加决策难度,由于传统利润指标主要是将盈利和效益作为基础,较为直观,但是,EVA指标不仅关注规模和增长速度,而且更加强调主业发展情况,致使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难以在EVA与利润之间进行选择。由此可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在双重指标引导下提出最佳方案,成为考核落实的难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EVA在评价体系当中的应用,就权重角度来看,EVA虽然占据主要位置,但是,利润指标能够更加清晰的体现出各个要素具体情况,且EVA日将监督和控制体系,无法实现对运营状态的有效管理。
(三)规模差异比较问题
EVA作为一个绝对指标,能表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但无法衡量不同企业、部门间价值创造能力高低,无法有效解决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四、EVA考核改进方向
尽管EVA考核存在着一些难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考核指标引入后,使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考核理念和方式的转变。EVA的资金成本观念促使管理者高度重视货款回收及存货盘活,加快流动资产周转,退出长期亏损项目,控制投资规模与欲望,注重研发力度,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面对EVA考核中的一些问题,建议变通运用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改进。
(一)调整计算方法,特别是市场开发费用等项目进行加计调整和优化,确保计算方法为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通过对资本占用进行相应调整,并对经济增加值率进行极端,以此来了解和掌握各种规模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产生的影响。
(三)根据企业发展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立足于业务发展趋势,进行针对性资本成本率的计算,促使其逐步提高,保证与市场发展相协调。
参考文献:
[1]朱敏,赵峰.EVA经济增加值对传统财务管理的挑战[J].时代金融,2012(15).
[2]赵岩,陈金龙.央企经营业绩的EVA评价有效性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