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中有6处提到“画面”,涉及理解图书画面的六个方面——画面背景、色彩、内容及细节、人物、画面间关系、主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阅读材料中的图和文对于促进自主阅读能力具有同样的价值。正如此文中所说,我们应该把图和文都读给孩子听。
美国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脑的信息约八成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刺激对幼儿早期神经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语言理解区域的发育比说话中枢早。可见,在儿童能完整表达之前,就为儿童提供图画书,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图画书可以给儿童图文并茂的积极刺激,还能加快儿童大脑神经组织的发育与成熟,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何为小班儿童挑选出合适的图画书,开展适宜的图画书阅读活动呢?
把握小班图画书的特点
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图画书一般包括以下5方面的特点:文字顺口、画面简洁、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故事情节不必复杂、契合小班幼儿心理。
特点1:文字顺口
适合小班幼儿的图画书,通常是以师生共读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所以在满足一般意义的文字要求外,它还有独特的要求,即“读”更重于“阅”。
成人和孩子一起共读图画书的过程,其实主要是成人讲故事的过程。如果图书的语言很书面化,尽管“阅”没有问题,甚至还能让人感觉到文字的优美;但“读”给孩子听时就可能会出现拗口、啰嗦、同音不同义、太过深奥等干扰情况。
日本童书出版家松居直先生曾经说过:“为3岁和3岁以前幼儿制作的图画书,词汇一定不会太多,有些甚至只有简单的单字。”“在思考图画书与幼儿的关系时,最重要的是认清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理想中适合小班幼儿的图画书中的文字,应当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适合大声阅读。在选书的过程中,成人可以先尝试大声朗读,看看书中的语言是否简洁、节奏是否流畅。这样的图画书使用起来才贴心、方便。
特点2:画面简洁
小班幼儿的视觉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视野有限,容易被图画细节所吸引。所以,在挑选图画书时要避免以下误区。
第一,图画的细节不要过多。过于繁多、复杂的画面容易使小班幼儿视线四下游移,抓不住图画中心,造成困扰。
第二,图画的色彩不要过于鲜艳。否则过量的刺激会让小班幼儿接受不了。
因而,小班幼儿图画书的画面一定要主题明确、突出,画面简洁,颜色干净。这样幼儿才能明了图画的意思。
特点3: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
文字与画面的高度配合一致,可以帮助幼儿更容易地把声音、词汇和形象联系起来。视觉、听觉、联想、记忆全部串联起来,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比如,《好喜欢吃蔬菜》一书中,大大的画面上,就是轮廓清晰的一根白萝卜、两根胡萝卜、三根黄瓜……与之相配的文字是“一根白萝卜”“两根胡萝卜”“三根黄瓜”……
单独看文字部分,宛如最平淡的旁白,毫无新意和创意。但是,文字和图配合在一起,就很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一般,小班幼儿阅读过一遍以后,就能大体说出页面内容。数量、颜色、蔬菜名称、不挑食的行为习惯,很多内容都融合在一起;在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的设计中,幼儿就能不知不觉感受到这些概念。
特点4:故事情节不必复杂
小班幼儿的记忆具有无意性特点,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很短。
相应的,适合他们的图画书的故事情节不必复杂,对故事连贯性的要求也不用太高。
就如《动物狂欢节》中两段式的故事,“大象化装成了……”“鹦鹉。”“鹦鹉化装成了……”“乌龟。”“乌龟化装成了……”“小红帽。”……
两个画面两句话即告一段落,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记忆水平和有意注意的水平。幼儿可以随时进入故事,也可以随时停止阅读,同时又不影响对书中内容的认知。
这样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幼儿接受起来毫无压力:尽管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但是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即使走了一会儿神,也不影响对阅读内容的整体理解;尽管他们的记忆还有很大的无意性,但是阅读内容十分简短,他们很容易记住;尽管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但是这样的故事不要求对前后情节的整体理解……
当幼儿感受到阅读是毫无压力的有趣活动后,他们才有可能喜欢上阅读。
特点5:契合小班幼儿心理
一方面,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因而脱离他们生活的内容,无法引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华东师范大学周兢老师曾提出:可以获得爱与情感的生活故事,有关熟悉的人、事、物的内容,有关常规及生活习惯的故事,才是贴近他们情感的阅读内容。
比如,《连在一起》从母子间的依恋情感出发,《月亮,晚上好》从躲猫猫的生活事件出发,《喝汤喽,擦一擦》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出发。正因为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所以才能契合孩子的情感体验,获得他们的喜爱。
另一方面,图画书的内容还要满足幼儿宣泄负面情感的功用。以往,我们对早期阅读中“幽默感”的价值取向重视不够,通常把图画书或者童话故事作为教育幼儿的工具,希望能教给幼儿一些知识、品格、识字方面的东西。但是,随着教育视野的开阔,人们把阅读满足幼儿情感健康发展的需要提上日程。通过图画书中有趣的图片、意外的故事情节来引发幼儿的“笑点”,从而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获得恶作剧式的情感满足,已不再是早期阅读需要回避的问题。
比如,《妈妈的小裤裤》讲述了小女孩想象妈妈穿自己小内裤的样子。“大小正合适的,樱桃裤裤。妈妈一穿……”“咕隆——咕隆!变成了苹果!”“吱吱,吱吱,小老鼠裤裤。妈妈一穿……”“嗷哦——变成了熊!”……
两段式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想象力,也包含了大小的概念。当然,幼儿更感兴趣的是故事里小女孩那令人捧腹的推理。在小班刚入学,幼儿处于与家长的分离焦虑中时,使用这样的“笑点”图画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班图画书阅读的策略
为小班幼儿挑选了合适的图画书,开展阅读活动就事半功倍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恰当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
策略1:“照本宣科”地读
真切地按照书中的文字来进行阅读,不要就着画面进行过多的解释。比如,“看这是小狗,我们昨天在楼下看见的。”“小鱼,是在水里游。”这样的解释会成为阅读干扰。
在故事中穿插过多的解释性语言,一方面会打断故事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幼儿不懂文字,无法区分你的语言是书中的文字,还是其他内容。过多的解释本身就会破坏图画书设计时“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的初衷。
检验的方法也很简单:“照本宣科”地读图画书,幼儿通常在两遍之后就能看书复述故事;而穿插了过多解释的讲解,幼儿是无法复述故事的。
策略2:不要轻易改变故事
在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时候教师会改变故事的情节,使故事发展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改变故事的过程中,往往会事与愿违。
比如,《妈妈的小裤裤》一书,原本的故事情节可以简化为:樱桃——苹果,小老鼠——熊,小鱼——鲸鱼,小花——烟花,小蜥蜴——怪兽。但是,有位教师在使用这本书时,把这些变化的顺序改编为:小鱼——鲸鱼,小老鼠——熊,小蜥蜴——怪兽,樱桃——苹果,小花——烟花。她的理由是:动物的变化放在一起,然后是水果,最后是烟花;其中小鱼至鲸鱼的变化最小,所以又在动物的一系列变化中放在第一个。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这位教师的想法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但是,当这位教师把图画书中的画面一一罗列开时,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如果改变了故事情节,改变了这些画面的顺序,很明显就把作者设计故事的逻辑性给打乱了,这也违背了阅读的本意。
策略3:互动留在最后
当然,幼儿园的集体阅读活动,教师必然要与幼儿发生互动。互动的过程建议放在故事开始之前,或者留在最后,以不打断故事为前提。如果一定要在故事中间加入互动,也要待孩子熟悉故事之后。这与中大班幼儿的阅读有一定的区别。
策略4:发现角角落落的细节
图画书是角角落落都有故事的。图画书的封面、封底、环衬的细节也应该是阅读的内容。
比如,这是《妈妈的小裤裤》的前后环衬,看到这两张图,你想到了什么吗?对了,条纹被撑大了,和故事情节相映成趣。
再如,如果看了《船长起航了》的封底,你就能很轻易地猜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浴缸,船长和船只是玩具而已。封底隐藏了故事的答案。
创作图画书是个精细活,作者对图书的设计都有他的理念所在。我们千万不要浪费作者的设计和想法,把角角落落的细节都找出来,才是对作者最好的尊重,也是锻炼幼儿观察和推理能力的良好途径。
小班幼儿的图画书阅读活动的形式可以多变,包括集体活动、区角活动等等,但这些关键策略可以贯穿于各类型活动中。
美国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脑的信息约八成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刺激对幼儿早期神经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语言理解区域的发育比说话中枢早。可见,在儿童能完整表达之前,就为儿童提供图画书,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图画书可以给儿童图文并茂的积极刺激,还能加快儿童大脑神经组织的发育与成熟,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何为小班儿童挑选出合适的图画书,开展适宜的图画书阅读活动呢?
把握小班图画书的特点
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图画书一般包括以下5方面的特点:文字顺口、画面简洁、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故事情节不必复杂、契合小班幼儿心理。
特点1:文字顺口
适合小班幼儿的图画书,通常是以师生共读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所以在满足一般意义的文字要求外,它还有独特的要求,即“读”更重于“阅”。
成人和孩子一起共读图画书的过程,其实主要是成人讲故事的过程。如果图书的语言很书面化,尽管“阅”没有问题,甚至还能让人感觉到文字的优美;但“读”给孩子听时就可能会出现拗口、啰嗦、同音不同义、太过深奥等干扰情况。
日本童书出版家松居直先生曾经说过:“为3岁和3岁以前幼儿制作的图画书,词汇一定不会太多,有些甚至只有简单的单字。”“在思考图画书与幼儿的关系时,最重要的是认清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理想中适合小班幼儿的图画书中的文字,应当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适合大声阅读。在选书的过程中,成人可以先尝试大声朗读,看看书中的语言是否简洁、节奏是否流畅。这样的图画书使用起来才贴心、方便。
特点2:画面简洁
小班幼儿的视觉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视野有限,容易被图画细节所吸引。所以,在挑选图画书时要避免以下误区。
第一,图画的细节不要过多。过于繁多、复杂的画面容易使小班幼儿视线四下游移,抓不住图画中心,造成困扰。
第二,图画的色彩不要过于鲜艳。否则过量的刺激会让小班幼儿接受不了。
因而,小班幼儿图画书的画面一定要主题明确、突出,画面简洁,颜色干净。这样幼儿才能明了图画的意思。
特点3: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
文字与画面的高度配合一致,可以帮助幼儿更容易地把声音、词汇和形象联系起来。视觉、听觉、联想、记忆全部串联起来,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比如,《好喜欢吃蔬菜》一书中,大大的画面上,就是轮廓清晰的一根白萝卜、两根胡萝卜、三根黄瓜……与之相配的文字是“一根白萝卜”“两根胡萝卜”“三根黄瓜”……
单独看文字部分,宛如最平淡的旁白,毫无新意和创意。但是,文字和图配合在一起,就很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一般,小班幼儿阅读过一遍以后,就能大体说出页面内容。数量、颜色、蔬菜名称、不挑食的行为习惯,很多内容都融合在一起;在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的设计中,幼儿就能不知不觉感受到这些概念。
特点4:故事情节不必复杂
小班幼儿的记忆具有无意性特点,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很短。
相应的,适合他们的图画书的故事情节不必复杂,对故事连贯性的要求也不用太高。
就如《动物狂欢节》中两段式的故事,“大象化装成了……”“鹦鹉。”“鹦鹉化装成了……”“乌龟。”“乌龟化装成了……”“小红帽。”……
两个画面两句话即告一段落,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记忆水平和有意注意的水平。幼儿可以随时进入故事,也可以随时停止阅读,同时又不影响对书中内容的认知。
这样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幼儿接受起来毫无压力:尽管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但是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即使走了一会儿神,也不影响对阅读内容的整体理解;尽管他们的记忆还有很大的无意性,但是阅读内容十分简短,他们很容易记住;尽管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但是这样的故事不要求对前后情节的整体理解……
当幼儿感受到阅读是毫无压力的有趣活动后,他们才有可能喜欢上阅读。
特点5:契合小班幼儿心理
一方面,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因而脱离他们生活的内容,无法引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华东师范大学周兢老师曾提出:可以获得爱与情感的生活故事,有关熟悉的人、事、物的内容,有关常规及生活习惯的故事,才是贴近他们情感的阅读内容。
比如,《连在一起》从母子间的依恋情感出发,《月亮,晚上好》从躲猫猫的生活事件出发,《喝汤喽,擦一擦》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出发。正因为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所以才能契合孩子的情感体验,获得他们的喜爱。
另一方面,图画书的内容还要满足幼儿宣泄负面情感的功用。以往,我们对早期阅读中“幽默感”的价值取向重视不够,通常把图画书或者童话故事作为教育幼儿的工具,希望能教给幼儿一些知识、品格、识字方面的东西。但是,随着教育视野的开阔,人们把阅读满足幼儿情感健康发展的需要提上日程。通过图画书中有趣的图片、意外的故事情节来引发幼儿的“笑点”,从而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获得恶作剧式的情感满足,已不再是早期阅读需要回避的问题。
比如,《妈妈的小裤裤》讲述了小女孩想象妈妈穿自己小内裤的样子。“大小正合适的,樱桃裤裤。妈妈一穿……”“咕隆——咕隆!变成了苹果!”“吱吱,吱吱,小老鼠裤裤。妈妈一穿……”“嗷哦——变成了熊!”……
两段式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想象力,也包含了大小的概念。当然,幼儿更感兴趣的是故事里小女孩那令人捧腹的推理。在小班刚入学,幼儿处于与家长的分离焦虑中时,使用这样的“笑点”图画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班图画书阅读的策略
为小班幼儿挑选了合适的图画书,开展阅读活动就事半功倍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恰当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
策略1:“照本宣科”地读
真切地按照书中的文字来进行阅读,不要就着画面进行过多的解释。比如,“看这是小狗,我们昨天在楼下看见的。”“小鱼,是在水里游。”这样的解释会成为阅读干扰。
在故事中穿插过多的解释性语言,一方面会打断故事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幼儿不懂文字,无法区分你的语言是书中的文字,还是其他内容。过多的解释本身就会破坏图画书设计时“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的初衷。
检验的方法也很简单:“照本宣科”地读图画书,幼儿通常在两遍之后就能看书复述故事;而穿插了过多解释的讲解,幼儿是无法复述故事的。
策略2:不要轻易改变故事
在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时候教师会改变故事的情节,使故事发展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改变故事的过程中,往往会事与愿违。
比如,《妈妈的小裤裤》一书,原本的故事情节可以简化为:樱桃——苹果,小老鼠——熊,小鱼——鲸鱼,小花——烟花,小蜥蜴——怪兽。但是,有位教师在使用这本书时,把这些变化的顺序改编为:小鱼——鲸鱼,小老鼠——熊,小蜥蜴——怪兽,樱桃——苹果,小花——烟花。她的理由是:动物的变化放在一起,然后是水果,最后是烟花;其中小鱼至鲸鱼的变化最小,所以又在动物的一系列变化中放在第一个。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这位教师的想法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但是,当这位教师把图画书中的画面一一罗列开时,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如果改变了故事情节,改变了这些画面的顺序,很明显就把作者设计故事的逻辑性给打乱了,这也违背了阅读的本意。
策略3:互动留在最后
当然,幼儿园的集体阅读活动,教师必然要与幼儿发生互动。互动的过程建议放在故事开始之前,或者留在最后,以不打断故事为前提。如果一定要在故事中间加入互动,也要待孩子熟悉故事之后。这与中大班幼儿的阅读有一定的区别。
策略4:发现角角落落的细节
图画书是角角落落都有故事的。图画书的封面、封底、环衬的细节也应该是阅读的内容。
比如,这是《妈妈的小裤裤》的前后环衬,看到这两张图,你想到了什么吗?对了,条纹被撑大了,和故事情节相映成趣。
再如,如果看了《船长起航了》的封底,你就能很轻易地猜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浴缸,船长和船只是玩具而已。封底隐藏了故事的答案。
创作图画书是个精细活,作者对图书的设计都有他的理念所在。我们千万不要浪费作者的设计和想法,把角角落落的细节都找出来,才是对作者最好的尊重,也是锻炼幼儿观察和推理能力的良好途径。
小班幼儿的图画书阅读活动的形式可以多变,包括集体活动、区角活动等等,但这些关键策略可以贯穿于各类型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