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图画书选择和阅读的策略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中有6处提到“画面”,涉及理解图书画面的六个方面——画面背景、色彩、内容及细节、人物、画面间关系、主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阅读材料中的图和文对于促进自主阅读能力具有同样的价值。正如此文中所说,我们应该把图和文都读给孩子听。
  美国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脑的信息约八成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刺激对幼儿早期神经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语言理解区域的发育比说话中枢早。可见,在儿童能完整表达之前,就为儿童提供图画书,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图画书可以给儿童图文并茂的积极刺激,还能加快儿童大脑神经组织的发育与成熟,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何为小班儿童挑选出合适的图画书,开展适宜的图画书阅读活动呢?
  把握小班图画书的特点
  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图画书一般包括以下5方面的特点:文字顺口、画面简洁、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故事情节不必复杂、契合小班幼儿心理。
  特点1:文字顺口
  适合小班幼儿的图画书,通常是以师生共读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所以在满足一般意义的文字要求外,它还有独特的要求,即“读”更重于“阅”。
  成人和孩子一起共读图画书的过程,其实主要是成人讲故事的过程。如果图书的语言很书面化,尽管“阅”没有问题,甚至还能让人感觉到文字的优美;但“读”给孩子听时就可能会出现拗口、啰嗦、同音不同义、太过深奥等干扰情况。
  日本童书出版家松居直先生曾经说过:“为3岁和3岁以前幼儿制作的图画书,词汇一定不会太多,有些甚至只有简单的单字。”“在思考图画书与幼儿的关系时,最重要的是认清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理想中适合小班幼儿的图画书中的文字,应当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适合大声阅读。在选书的过程中,成人可以先尝试大声朗读,看看书中的语言是否简洁、节奏是否流畅。这样的图画书使用起来才贴心、方便。
  特点2:画面简洁
  小班幼儿的视觉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视野有限,容易被图画细节所吸引。所以,在挑选图画书时要避免以下误区。
  第一,图画的细节不要过多。过于繁多、复杂的画面容易使小班幼儿视线四下游移,抓不住图画中心,造成困扰。
  第二,图画的色彩不要过于鲜艳。否则过量的刺激会让小班幼儿接受不了。
  因而,小班幼儿图画书的画面一定要主题明确、突出,画面简洁,颜色干净。这样幼儿才能明了图画的意思。
  特点3: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
  文字与画面的高度配合一致,可以帮助幼儿更容易地把声音、词汇和形象联系起来。视觉、听觉、联想、记忆全部串联起来,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比如,《好喜欢吃蔬菜》一书中,大大的画面上,就是轮廓清晰的一根白萝卜、两根胡萝卜、三根黄瓜……与之相配的文字是“一根白萝卜”“两根胡萝卜”“三根黄瓜”……
  单独看文字部分,宛如最平淡的旁白,毫无新意和创意。但是,文字和图配合在一起,就很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一般,小班幼儿阅读过一遍以后,就能大体说出页面内容。数量、颜色、蔬菜名称、不挑食的行为习惯,很多内容都融合在一起;在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的设计中,幼儿就能不知不觉感受到这些概念。
  特点4:故事情节不必复杂
  小班幼儿的记忆具有无意性特点,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很短。
  相应的,适合他们的图画书的故事情节不必复杂,对故事连贯性的要求也不用太高。
  就如《动物狂欢节》中两段式的故事,“大象化装成了……”“鹦鹉。”“鹦鹉化装成了……”“乌龟。”“乌龟化装成了……”“小红帽。”……
  两个画面两句话即告一段落,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记忆水平和有意注意的水平。幼儿可以随时进入故事,也可以随时停止阅读,同时又不影响对书中内容的认知。
  这样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幼儿接受起来毫无压力:尽管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但是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即使走了一会儿神,也不影响对阅读内容的整体理解;尽管他们的记忆还有很大的无意性,但是阅读内容十分简短,他们很容易记住;尽管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但是这样的故事不要求对前后情节的整体理解……
  当幼儿感受到阅读是毫无压力的有趣活动后,他们才有可能喜欢上阅读。
  特点5:契合小班幼儿心理
  一方面,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因而脱离他们生活的内容,无法引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华东师范大学周兢老师曾提出:可以获得爱与情感的生活故事,有关熟悉的人、事、物的内容,有关常规及生活习惯的故事,才是贴近他们情感的阅读内容。
  比如,《连在一起》从母子间的依恋情感出发,《月亮,晚上好》从躲猫猫的生活事件出发,《喝汤喽,擦一擦》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出发。正因为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所以才能契合孩子的情感体验,获得他们的喜爱。
  另一方面,图画书的内容还要满足幼儿宣泄负面情感的功用。以往,我们对早期阅读中“幽默感”的价值取向重视不够,通常把图画书或者童话故事作为教育幼儿的工具,希望能教给幼儿一些知识、品格、识字方面的东西。但是,随着教育视野的开阔,人们把阅读满足幼儿情感健康发展的需要提上日程。通过图画书中有趣的图片、意外的故事情节来引发幼儿的“笑点”,从而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获得恶作剧式的情感满足,已不再是早期阅读需要回避的问题。
  比如,《妈妈的小裤裤》讲述了小女孩想象妈妈穿自己小内裤的样子。“大小正合适的,樱桃裤裤。妈妈一穿……”“咕隆——咕隆!变成了苹果!”“吱吱,吱吱,小老鼠裤裤。妈妈一穿……”“嗷哦——变成了熊!”……
  两段式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想象力,也包含了大小的概念。当然,幼儿更感兴趣的是故事里小女孩那令人捧腹的推理。在小班刚入学,幼儿处于与家长的分离焦虑中时,使用这样的“笑点”图画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班图画书阅读的策略
  为小班幼儿挑选了合适的图画书,开展阅读活动就事半功倍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恰当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
  策略1:“照本宣科”地读
  真切地按照书中的文字来进行阅读,不要就着画面进行过多的解释。比如,“看这是小狗,我们昨天在楼下看见的。”“小鱼,是在水里游。”这样的解释会成为阅读干扰。
  在故事中穿插过多的解释性语言,一方面会打断故事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幼儿不懂文字,无法区分你的语言是书中的文字,还是其他内容。过多的解释本身就会破坏图画书设计时“文字与画面高度结合”的初衷。
  检验的方法也很简单:“照本宣科”地读图画书,幼儿通常在两遍之后就能看书复述故事;而穿插了过多解释的讲解,幼儿是无法复述故事的。
  策略2:不要轻易改变故事
  在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时候教师会改变故事的情节,使故事发展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改变故事的过程中,往往会事与愿违。
  比如,《妈妈的小裤裤》一书,原本的故事情节可以简化为:樱桃——苹果,小老鼠——熊,小鱼——鲸鱼,小花——烟花,小蜥蜴——怪兽。但是,有位教师在使用这本书时,把这些变化的顺序改编为:小鱼——鲸鱼,小老鼠——熊,小蜥蜴——怪兽,樱桃——苹果,小花——烟花。她的理由是:动物的变化放在一起,然后是水果,最后是烟花;其中小鱼至鲸鱼的变化最小,所以又在动物的一系列变化中放在第一个。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这位教师的想法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但是,当这位教师把图画书中的画面一一罗列开时,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如果改变了故事情节,改变了这些画面的顺序,很明显就把作者设计故事的逻辑性给打乱了,这也违背了阅读的本意。
  策略3:互动留在最后
  当然,幼儿园的集体阅读活动,教师必然要与幼儿发生互动。互动的过程建议放在故事开始之前,或者留在最后,以不打断故事为前提。如果一定要在故事中间加入互动,也要待孩子熟悉故事之后。这与中大班幼儿的阅读有一定的区别。
  策略4:发现角角落落的细节
  图画书是角角落落都有故事的。图画书的封面、封底、环衬的细节也应该是阅读的内容。
  比如,这是《妈妈的小裤裤》的前后环衬,看到这两张图,你想到了什么吗?对了,条纹被撑大了,和故事情节相映成趣。
  再如,如果看了《船长起航了》的封底,你就能很轻易地猜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浴缸,船长和船只是玩具而已。封底隐藏了故事的答案。
  创作图画书是个精细活,作者对图书的设计都有他的理念所在。我们千万不要浪费作者的设计和想法,把角角落落的细节都找出来,才是对作者最好的尊重,也是锻炼幼儿观察和推理能力的良好途径。
  小班幼儿的图画书阅读活动的形式可以多变,包括集体活动、区角活动等等,但这些关键策略可以贯穿于各类型活动中。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学课程的发展,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儿童学习是依靠经验思维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直接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要关注儿童视角,尊重儿童认知。创造课堂实践体验,能让学生更容易记住知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践 体验式教学  新课程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所谓有价值的数学,就是潜意识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形成性影响”,让学生体验数学的
下雪了,看着兴奋不已的孩子们,我们想,组织什么样的冰雪活动呢?家长委员在课程建构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堆雪人。堆雪人既能满足幼儿喜欢亲近自然的愿望,又能让幼儿在嬉雪的过程中探索并感知雪的特性。美妤妈妈(家长委员)让自己的宝贝从众多的雪人造型作品中选一个用于周一亲子活动中集体创作。宝贝果然眼神犀利,从几十张图片中选了一匹马。六一幼儿院被誉为“马背上的摇篮”,短短三个月的熏陶,马已
为了贯彻实施课程游戏化理念,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大力开辟户外、室内多种游戏环境、区域,释放可利用的资源空间,满足幼儿不同游戏的需要。孩子们每天在这些大环境、小区域中游戏玩耍,身心愉悦,乐在其中。但在多样化游戏活动、场景的熏陶下,每个班几乎都有一些孩子内心“疯玩”的野性被释放出来,而把游戏中的规则忘得干干净净。他们对游戏中遵守规则的奖励行为缺乏热情,对违反规则的惩罚措施(如取消、暂停其他活动等)也不屑
[摘要]作文是寄情抒怀的工具。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课最让学生头疼,提起写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当下,教师可以从转变作文命题角度;利用网络平台,寻找有趣素材;引导学生善于从细处观察;创设有效情境,读写结合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 兴趣 网络 细节 情境  现在的学生中流传着“三怕”,即“一怕文言
【摘要】本文阐述了统编教材课后题编写的几个特点,以《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对如何从“课后题”看“语文要素”之落实作一探讨。教学中通过三大策略,落实了语文要素:以课后题为支架,探究篇章特点;以课后题为途径,积累生动语言;以课后题为内容,学会语言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题 语文要素 积累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篇章页里的单元语文要素,而且精心选编了每篇课文的课后题,使单元教学
【摘要】语文课堂是学生丰富人生,提高认识,树立目标,成就价值的主要场域是师生生命交融、精神融合的重要场地。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积极德育因素,抓住教学中的点滴细节,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彰显其丰富的道德价值,折射其耀眼的道德光芒,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师生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积极德育 显性因素 隐性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作
【关键词】生活实例 多元表征 动态建模  《反比例的意义》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变化相依的量中的不变关系——乘积一定,这一内容是学生在非形式化地学习函数知识。从反比例的意义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教学,让笔者深刻感悟到函数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同时也深刻意识到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下面来谈一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一些教学探索。  函数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的本质在于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  外出学习时听一位田老师(化名)介绍她的奖惩办法,让我陷入了困惑。  田老师带的是大班,男孩占2/3,活泼好动,不好管理。于是田老师决定通过“奖惩”来管理班级。她首先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奖惩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那就是目的不明确、忽略公平和儿童缺乏自我选择。针对这些问题,她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奖惩方法。  一是自主代币制的奖励制度。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代币制的奖励效果是非
案例中,东东投入地帮助大家,也说明他的兴趣暂时不在“投保龄球”的游戏上。面对东东这样的孩子,我们不应该制止他的行为,避免孩子产生误解——“我帮助了别人,不但没有得到表扬,反而让我以后别这样做了”,积极性被打击。相反,我们首先要给予肯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同时,老师不妨尝试改变玩法和规则,让游戏不再单调。比如,在我们班类似的“保龄球”游戏中,我会充分挖掘保龄球的各种玩法。尤其在幼儿的投球技能基本
一  所有同学都不曾想到,逄博和方竖会结婚,就像项羽和刘邦桃园结义般的让人惊诧。大学四年,逄博和方竖是以死磕状态走过的,两个人针尖对麦芒,谁都不肯承让半分。  11月8日,是方竖的生日,也是逄博和方竖结婚的日子。婚宴只有三桌客人,一桌坐着逄博的父母和至亲,另外两桌是逄博的篮球队和方竖的啦啦队。  大学四年,逄博是篮球队队长,方竖是啦啦队队长。逄博长得很帅,帅到啦啦队的女同学都想做他女朋友。方竖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