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湖南是红色热土、革命圣地,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百年以来,这里涌现了“半条被子”“断肠明志”等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湖南是雷锋故里,这里也发生了许多振奋人心、动人心弦的雷锋故事。
走进这里,无论是在城市广场,还是在大街小巷;无论是乡村田野,还是在农家小屋,都能看到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学雷锋志愿者在忙碌着。他们宛若文明新风中的盏盏星火,点亮着三湘大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的破题之举。自中央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湖南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六大能力”的要求,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一大批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在城乡基层建立起来,在全省上下掀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热潮。
“要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擦亮‘雷锋家乡学雷锋’特色品牌”“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指标体系”。省领导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和调研指导时强调。
命令发出,号角吹响。市县各级党委及宣传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文明办工作部署,将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抓到底”,14个市州、22个全国试点县按要求成立领导机构、出台工作方案、推动工作落地。湘潭市、衡阳市等地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娄底和汩罗、汉寿等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明确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为试点工作提供强劲动能。
常德市以奖代投200多万元支持津市、汉寿等地开展试点工作。湘潭市本级从组织、民政、农业等部门经费中统筹490万元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为相关市州提供了有益借鉴。
“做文明实践活动的‘领头雁’,让文明新风拂绿三湘大地。”这是全省试点县(市、区)“一把手”的共同心声。
经过三年多的持续努力,湖南22个国家试点县共建成文明实践中心22个、所375个、站5450个,实现试点县、乡(镇)、村三级分别建立的中心、所、站全覆盖。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牵头统筹下,文化、科技、卫生、教育、体育、妇联等各个部门通过融合资源,构建了联通共享的工作平台。通过先行先试,各地有效地打造了品牌,形成了特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和建设路径。
邵阳市武冈市的“善星小集”志愿服务、株洲市攸县的“门前三小”、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屋场会”等特色品牌成功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最近,韶山市、汨罗市、津市市白衣镇、汝城县沙之州村等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做法入选中央文明办组织编写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怎么干’”丛书。
邵阳市开展理论宣讲“六进六入”活动,打造“六大微课堂”,让理论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永州市打造“新时代·新思想·新永州”理论微宣讲服务平台,遴选“百姓宣讲员”开展线下线上理论宣讲,今年以来宣讲3760场、受众217000多人。
桂阳县创新开展“百座戏台千场戏”活动,被《人民日报》和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推介。通道县创编《疫情防控琵琶歌》《疫情防控侗族大歌》MV等作品,通过“村村响”平台广泛传播,实现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助力党委中心工作的“双融入、两促进”。
…………
试点工作中取得的一个个成功案例,一条条模式路径,为全省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文明星火燃遍三湘大地。
我宣誓: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连日来,记者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武冈市、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汉寿县岩汪湖镇陈军堤村采访,处处都能看到一群群志愿者面对鲜红的队旗共同宣誓。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按照这一要求,湖南把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广大党组织、党员创办、领办志愿服务队伍。县(市、区)成立了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任总队长、覆盖城乡的“8+N”志愿服务队伍,“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支志愿服务队,一名党员就是一名志愿服务标兵”成为新风尚。
隆回县利用县委党校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举办志愿者公益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对乡村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五老”人员、新乡贤等各类能人的引领带动作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凤凰县菖蒲塘村“金剪刀”女子嫁接志愿服务队为1300户嫁接果园2.8万亩,指导培训技术人员286人,每年创收800余万元。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张家界桑植的红色故事……”在武陵源区黄龙路社区吴家台“屋场会”上,一批志愿者主动当起“红色宣讲员”。湖南好人、湖南学雷锋最美志愿者李景军将贺龙故里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讲述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让寻找初心之旅的游客们直呼“有意义、有意思”。
前不久,长沙县高桥镇党员志愿者与爱心人士在长沙县高桥镇金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2021年贫困学生慈善助学金发放仪式。参与此次助学活动的爱心人士有220人,共筹集助学善款22400元,资助长沙县高桥镇贫困学子20人,让贫困家庭学生不因学费发愁安心入学。 长沙天心区新村阳光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汤俊杰,今年37岁,父母和妻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自己也是残疾人,但他依然选择做一名“雷锋传人”,为更多残疾人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近年来,他先后举办了200余场助残帮扶活动,接送行动不便残疾人出行、游玩,照顾智障、精神病患者等,其励志故事和志愿服务精神感动了身边人。去年获得了湖南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2.9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4.3万多个志愿服务项目,12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登录湖南志愿服务网可以发现,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越来越丰富。三湘大地上,处处可见新时代“雷锋”的影子。他们用自己点點星光,照亮新时代湖南文明之路。
今年3月,通过红星网、红星云、远程教育站点等方式,湖南开展了新任村(社区)“两委”成员第一次集中培训,17万名新一届村社干部、50余万名村社党员参加线上线下互动,共上“新春第一课”。在云课上,大家倾听百姓心声、分享工作经验、开展“传帮带”,并共同倡议,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带头移风易俗,以崭新形象引领群众、服务群众。
据省委宣传部文明一处负责人介绍,全省乡村和社区都建立了“四会一约”,全力推进辖区党员和公职人员签订承诺书,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余不办”,文明节俭的时代新风吹遍三湘大地。
“文明实践扬时代新风,勤劳节俭颂传统美德。”走进隆回县向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挂在每家每户门外的对联格外显眼,文字内容都由村里党员帮助撰写,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弘扬了传统文化。在当地,一面面农村文化墙也成了美丽风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二十四孝故事等纷纷上墙,农民群众由“被动看”变成了“主动瞧”,乡风文明明显提升。
在汉寿县岩汪湖镇陈军堤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旁边,建有一间500平方米的大礼堂,只能摆下20张桌子,专门用来无偿提供给村民办酒席。村支部书记周斌介绍说:“有了这个专用之地,村里的民风越来越好,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见了。”
隆回县横板桥镇73岁高龄的老党员廖玉斗,带头教育自己的儿女婿媳要以文明礼貌行为待人,易风移俗要做表率。两个儿子结婚都是喜事新办。他自编的《易风移俗好处多》《孝敬父母之歌》《文明礼貌之歌》等文明小册子,深受村民欢迎。
从去年7月开始,衡阳县村民红白喜事只需与电影公司联系,就可以享受到《十八洞村》等百部公益电影的上门放映服务,减少了攀比浪费之风,大大降低了村民负担。岳麓区、华容县、汨罗市每年组织举办集体婚礼、集体送学、为老人过集体生日及文明祭扫等新风项目,形成移风易俗人人参与、文明新风人人树倡的良好局面。
一个个动人故事,正是湖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促移风易俗的缩影。
好的村风、家风哪里来?有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的约定,也有村民群众自觉践行遵守,更有村里党员的带头引领。
放眼三湘大地,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如星火燎原般迅速铺展。每一位领头人,每一位志愿者,每一位村干部,他们正在用真心、真情、真功逐步打通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社会送来暖暖新风。
湖南是红色热土、革命圣地,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百年以来,这里涌现了“半条被子”“断肠明志”等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湖南是雷锋故里,这里也发生了许多振奋人心、动人心弦的雷锋故事。
走进这里,无论是在城市广场,还是在大街小巷;无论是乡村田野,还是在农家小屋,都能看到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学雷锋志愿者在忙碌着。他们宛若文明新风中的盏盏星火,点亮着三湘大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的破题之举。自中央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湖南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六大能力”的要求,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一大批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在城乡基层建立起来,在全省上下掀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热潮。
22个全国试点县(市、区)“一把手”共同发声——打造品牌,做文明实践的“领头雁”
“要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擦亮‘雷锋家乡学雷锋’特色品牌”“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指标体系”。省领导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和调研指导时强调。
命令发出,号角吹响。市县各级党委及宣传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文明办工作部署,将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抓到底”,14个市州、22个全国试点县按要求成立领导机构、出台工作方案、推动工作落地。湘潭市、衡阳市等地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娄底和汩罗、汉寿等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明确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为试点工作提供强劲动能。
常德市以奖代投200多万元支持津市、汉寿等地开展试点工作。湘潭市本级从组织、民政、农业等部门经费中统筹490万元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为相关市州提供了有益借鉴。
“做文明实践活动的‘领头雁’,让文明新风拂绿三湘大地。”这是全省试点县(市、区)“一把手”的共同心声。
经过三年多的持续努力,湖南22个国家试点县共建成文明实践中心22个、所375个、站5450个,实现试点县、乡(镇)、村三级分别建立的中心、所、站全覆盖。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牵头统筹下,文化、科技、卫生、教育、体育、妇联等各个部门通过融合资源,构建了联通共享的工作平台。通过先行先试,各地有效地打造了品牌,形成了特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和建设路径。
邵阳市武冈市的“善星小集”志愿服务、株洲市攸县的“门前三小”、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屋场会”等特色品牌成功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最近,韶山市、汨罗市、津市市白衣镇、汝城县沙之州村等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做法入选中央文明办组织编写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怎么干’”丛书。
邵阳市开展理论宣讲“六进六入”活动,打造“六大微课堂”,让理论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永州市打造“新时代·新思想·新永州”理论微宣讲服务平台,遴选“百姓宣讲员”开展线下线上理论宣讲,今年以来宣讲3760场、受众217000多人。
桂阳县创新开展“百座戏台千场戏”活动,被《人民日报》和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推介。通道县创编《疫情防控琵琶歌》《疫情防控侗族大歌》MV等作品,通过“村村响”平台广泛传播,实现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助力党委中心工作的“双融入、两促进”。
…………
试点工作中取得的一个个成功案例,一条条模式路径,为全省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文明星火燃遍三湘大地。
1200多万名志愿者共同宣誓——心系群众,做文明实践的“活雷锋”
我宣誓: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连日来,记者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武冈市、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汉寿县岩汪湖镇陈军堤村采访,处处都能看到一群群志愿者面对鲜红的队旗共同宣誓。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按照这一要求,湖南把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广大党组织、党员创办、领办志愿服务队伍。县(市、区)成立了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任总队长、覆盖城乡的“8+N”志愿服务队伍,“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支志愿服务队,一名党员就是一名志愿服务标兵”成为新风尚。
隆回县利用县委党校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举办志愿者公益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对乡村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五老”人员、新乡贤等各类能人的引领带动作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凤凰县菖蒲塘村“金剪刀”女子嫁接志愿服务队为1300户嫁接果园2.8万亩,指导培训技术人员286人,每年创收800余万元。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张家界桑植的红色故事……”在武陵源区黄龙路社区吴家台“屋场会”上,一批志愿者主动当起“红色宣讲员”。湖南好人、湖南学雷锋最美志愿者李景军将贺龙故里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讲述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让寻找初心之旅的游客们直呼“有意义、有意思”。
前不久,长沙县高桥镇党员志愿者与爱心人士在长沙县高桥镇金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2021年贫困学生慈善助学金发放仪式。参与此次助学活动的爱心人士有220人,共筹集助学善款22400元,资助长沙县高桥镇贫困学子20人,让贫困家庭学生不因学费发愁安心入学。 长沙天心区新村阳光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汤俊杰,今年37岁,父母和妻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自己也是残疾人,但他依然选择做一名“雷锋传人”,为更多残疾人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近年来,他先后举办了200余场助残帮扶活动,接送行动不便残疾人出行、游玩,照顾智障、精神病患者等,其励志故事和志愿服务精神感动了身边人。去年获得了湖南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2.9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4.3万多个志愿服务项目,12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登录湖南志愿服务网可以发现,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越来越丰富。三湘大地上,处处可见新时代“雷锋”的影子。他们用自己点點星光,照亮新时代湖南文明之路。
50余万名村社党员共同倡议——移风易俗,做文明实践的“带头人”
今年3月,通过红星网、红星云、远程教育站点等方式,湖南开展了新任村(社区)“两委”成员第一次集中培训,17万名新一届村社干部、50余万名村社党员参加线上线下互动,共上“新春第一课”。在云课上,大家倾听百姓心声、分享工作经验、开展“传帮带”,并共同倡议,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带头移风易俗,以崭新形象引领群众、服务群众。
据省委宣传部文明一处负责人介绍,全省乡村和社区都建立了“四会一约”,全力推进辖区党员和公职人员签订承诺书,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余不办”,文明节俭的时代新风吹遍三湘大地。
“文明实践扬时代新风,勤劳节俭颂传统美德。”走进隆回县向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挂在每家每户门外的对联格外显眼,文字内容都由村里党员帮助撰写,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弘扬了传统文化。在当地,一面面农村文化墙也成了美丽风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二十四孝故事等纷纷上墙,农民群众由“被动看”变成了“主动瞧”,乡风文明明显提升。
在汉寿县岩汪湖镇陈军堤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旁边,建有一间500平方米的大礼堂,只能摆下20张桌子,专门用来无偿提供给村民办酒席。村支部书记周斌介绍说:“有了这个专用之地,村里的民风越来越好,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见了。”
隆回县横板桥镇73岁高龄的老党员廖玉斗,带头教育自己的儿女婿媳要以文明礼貌行为待人,易风移俗要做表率。两个儿子结婚都是喜事新办。他自编的《易风移俗好处多》《孝敬父母之歌》《文明礼貌之歌》等文明小册子,深受村民欢迎。
从去年7月开始,衡阳县村民红白喜事只需与电影公司联系,就可以享受到《十八洞村》等百部公益电影的上门放映服务,减少了攀比浪费之风,大大降低了村民负担。岳麓区、华容县、汨罗市每年组织举办集体婚礼、集体送学、为老人过集体生日及文明祭扫等新风项目,形成移风易俗人人参与、文明新风人人树倡的良好局面。
一个个动人故事,正是湖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促移风易俗的缩影。
好的村风、家风哪里来?有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的约定,也有村民群众自觉践行遵守,更有村里党员的带头引领。
放眼三湘大地,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如星火燎原般迅速铺展。每一位领头人,每一位志愿者,每一位村干部,他们正在用真心、真情、真功逐步打通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社会送来暖暖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