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入口区作为城市的门户,既是城市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又是一个能很好展示城市形象、文化与个性的窗口。本文选取丽江古城入口区:即作为进入丽江的入口片区又是丽江古城入口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双重功能的入口区所展现的城市形象,进而形成古城入口区城市形象设计的理论框架结构,同时在实践上指导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改造模式,以达到延续丽江古城肌理,展现出丽江城市特色,与古城风貌协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Abstract: City entrance area as the gateway to the city , link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nd is a very good show the image of the city,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window.This paper selects Old Town of Lijiang entrance area: namely as a into the entrance area is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entrance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scuss the show the dual function of entrance area of the city imag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ity entrance area city image design, and guide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models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to continue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texture,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jiang ,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ancient city, in harmony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關键词:城市入口区城市形象城市设计丽江古城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本文选取丽江古城入口区为例,凡从火车站与飞机场入城的车辆,基本都是从该入口片区路经过,为丽江市的主要入口区域,亦是丽江古城东侧入口区域,位于丽江大研古城东北部。丽江古城入口区是丽江城市特色与文化的浓缩和集中体现,是作为空间界定标志和交通要塞而存在于城市与非城市之间的、用以交流人流物流信息流、并供人类活动的城市空间单位。而丽江整个城市形象则是处在城市入口这一特定区间的一切有形的建筑及其它景观形态,包括车站、沿街商业、古迹等,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丽江的整体城市形象。通过对丽江古城入口区城市形象设计实例的研究,为丽江古城入口区城市形象建设提供思路,并为其他古城入口区形象设计提供相应的借鉴。
古城入口区城市形象设计要素建构
物质要素
物质要素涵盖广告、绿化、建筑、设施、灯光等。
其一、户外广告布局应该艺术化、网格化,体现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之成为净化心灵、美化城市的一种软质景观环境,实现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的立体结合。城市入口户外广告,应主要从广告内容、与环境相协调方面考虑,与邻近的建筑物、绿化协调统一。随着电子显示屏等广告形式的走俏,户外广告的科技含量也会不断增加。
其二、道路绿化布局应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通过艺术的构
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种植应符合行车防眩要求。如在中间分车带上种植绿篱或灌木球,可防止相向行驶车辆的灯光照到对方驾驶员的眼睛而引起其目眩,从而避免或减少交通意外。
其三、建筑外观的高度应统一,建筑物正立面应协调一致,外墙色彩和材料的统一,与附属物设计兼容,道路与建筑的比例恰当。
其四、街道形态应具有同时性、连续性和系统协调性。这就要求街道外观要格调一致、具有相同风格,尽量避免天际线落差大的问题,控制建筑高度的落差,保持天际线的韵律美,同时注重形态的连接与连贯,注意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效果的合理搭配,使街道形态成为具有协调美与统一美的有机整体。
其五、灯光配置是营造夜间入口景观效果的实际需要,也是交通照明的需要。因此,在夜景灯光的配置上,既要与其他物质要素相协调,又要尽量与城市交通网络灯光工程相配套。
行为活动要素
行为活动要素包括通行、交往、观赏、休闲等。这些要素表现为使用者、城市职能和运营能力等三个方面。
其一、使用者。设计者所构想的环境中,市民的行为活动、心理需求应得到满足和加强,其价值观应被确认。城市入口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公众对其的使用。入口空间的大小往往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用途和公众的心理暗示,通常规模较大的入口空间给人以开阔、通达性强、纪念意义突出等感受;相反,规模较小的给人以幽静、别致、充满情调的感觉。
其二、城市职能。城市的职能就是对于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吞吐与承载,可达性和可容性是其主要内容。相关的城市职能应得到合理便捷的组织。可达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直接影响到入口空间的使用频率、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可容性要求城市入口需具备承载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能力,以保证城市入口功能的正常循环。
其三、运营能力。作为交通要塞的入口,其运营能力就是确保交通的畅通和便捷。城市入口具有运营能力和引力,运营性越好,城市入口的区位价值就越高。较强的运营能力对公众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总的来说,对城市入口形象设计诸要素的分析,其目的是为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提供参照指标,为达到城市入口形象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最优化提供依据。
丽江古城入口区现状资源分析与调研
2.1 自然条件分析
入口片区地块北高南低,地势高差起伏较大。地势最高点为西北角,海拔2437米,地势最低点为东南角,海拔2392米。道路两侧用地与道路高差很大,有部分呈台阶状,甚至有的地方高差可达5、6米。片区南部是田园风光区,西部是是古城保护区。由于历史原因,曾经植被茂盛的金虹山现植被较差,山上乱掘地较多,地貌破碎严重。
2.2 现状土地利用分析
入口片区现状总用地为34.37公顷。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较多,主要集中在金虹路沿线。片区内有部分仓储用地和工业用地,存有少量文物古迹用地,绿地很少,道路广场用地也偏少。其中:居住用地最多,占总用地的51%;其次为公共设施用地,占25.4%;仓储用地9.3%;工业用地为2.8%道路用地为9.7%。
片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居住用地建筑密度大,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没有公共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偏少,部分地块内部道路过窄致使交通不畅。作为城市入口区域和古城入口区域,配套的停车位严重不足,绿地过少,没有公园绿地,街头绿地极少,道路绿化也不足。片区内有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与上位规划以及古城保护规划相关规划要求相违背。
2.3 现状公共设施分析
市政办公类设施主要有:丽江市公安局侦查二大队、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古城区环境保护局、古城区派出所。
文物古迹类有:戴汝吉故居、武庙、文庙。
片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商业虽然满足需求,但比较杂乱,环境较差,需要规划整理。医疗设施方面,只有沿金虹路有两家小诊所,完全不能够满足需要,且这两个小诊所,卫生方面也较差,需要综合整治。
2.4 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现状对外交通主要有:⑴金虹路——西接福慧片区,东与金山路相交,是进出入丽江城市的重要通道。⑵金山路——北接金虹路,南接丽大路和祥和路,是到达丽江火车东站和机场的重要通道。
现状内部交通主要有:⑴车行交通:依托金虹路,金虹路南有五一街文明巷、镇东路等五条路可以通车。⑵步行交通:大部分道路均是步行道路,比较明显的有接近古城的五一街兴仁上段,其余均为古城区或是古城延伸出来村落中的步行通道。大多是2到3米的石板路。现状地块内,没有一个较大成规模的机动车停车场,仅有五一街兴仁上段有一个小停车场,大部分车辆都是沿街停靠。
2.5现状建筑分析
由于片区处于古城保护区以及古城发展控制区,因此大部分建筑都为传统建筑,三坊一照壁变形而成的院落式建筑形制 ,统一的瓦面坡屋顶。片区内部有部分比较古老的保存完好的四合五天井,也有一些历史保护单位, 大部分新建的建筑,也秉承古城建筑风貌,院落式格局,坡屋顶形式。在金虹路上,道路南侧部分建筑,虽然在较低地势建盖,但是屋顶高度正好挡住视线,使得道路沿线,向南观赏风景受到影响。
片区内,空间肌理基本延续古城的肌理。建筑肌理延續传统院落围合式,建筑体量、高矮、色彩等方面都与古城相协调。与古城连接的街巷空间,也延续古城街巷风貌,采用宜人的小尺度,顺应山水地势,自然延伸。但由于该地块处于古城周边,鉴于古城保护,建筑均延续古城风貌,大多建筑与古城建筑属于同时期建筑,因此建筑多木构,质量也相对较差。以古城为中心,向外扩散,金虹路对于古城风貌有一定的阻碍,因此从金虹路向外的建筑,多砖混结构,建筑年代相对较早,质量也相对较好一些,整个片区建筑色彩,基本是白墙灰瓦,门窗多木构漆红色,整体色彩较为协调统一。只是金山路与金虹路交叉口的幼儿园,色彩较突出,与整体风貌严重冲突。
思路与对策建议
城市入口区形象设计对于完善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一区域进行合理布局规划,以美化道路及沿街景观、建筑,不仅能够改善和丰富城市的整体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还能为城市和环城市区域带来繁荣与活力。一个成功的城市入口形象,将彰显出这个城市独特的竞争力。为此,在深入现状调查分析及对该片区的问卷调查基础上,作出对入口片区的整个形象布局规划设计。
3.1整体景观系统设计
关于此片区的设计,35.42%的受访者认为该设一条绿带,27.08%的受访者觉得需要建一个丽江民族特色的公园,22.9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建一条象征时间的文化街。关于该片区还需要添加的功能,受访者中分别有62.50%、60.42%、56.25%的人认为该相应加入文化、休闲、观赏功能,与该片区的设计意愿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此片区的设计应以绿化景观为主导,糅合公园、文化街得相关功能。规划将山体绿化、美化与城市开发建设同步进行,避免以往城市建设中忽视景观效果,而绿化景观建设又和城市土地开发割裂的局面。其次,结合金虹路南侧深沟与陡坎形成一条绿带,穿插广场与公园,形成本区域绿化休闲中心。通过对金虹山的环境整治,以及绿带的建设,形成丽江东部的景观中心,为形成丽江门户区的“窗口”与“亮点”。
3.2建筑系统设计
关于入口片区的建筑问题,问卷调查的结果总体是要保护特色,发展旅游。按“延续古城肌理,保护古城风貌”的宗旨,建筑更新规划中保留符合古城肌理和风貌的建筑,对不符合设计目标的建筑进行拆除或改造。根据规划总平面图,规划区南侧和西侧,即靠近古城的区域,保留建筑较多,形成了新建建筑和古城建筑之间的一个过渡带。规划区西侧片区按照古城保护规划的要求,规划为1层或2层;东侧片区由于不属于古城保护规划范围,作为协调区,可将建筑调整至3至4层。形成由古城向外建筑高度逐渐递的空间感。
3.3公共设施设计
鉴于规划片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很少、住宅建筑密度过大的情况,通过置换不适宜用地、拆迁改造等手段,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开敞空间,营造良好居住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居住环境。营造开敞公共空间,方便居民交流生活。将入口片区可开发建设用地按组团规模进行划分,适合开发建设。同时按照组团的公共设施配套要求布置小区级商业设施和文化设施,形成服务结构完善,功能合理的居住区。
4结语
城市入口地段是城市特色与文化的浓缩和集中体现。面对众多风格迥异的城市,借鉴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对场地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则是形成自然而有特色的城市入口片区形象设计成果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 董光器主编,城市总体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编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1999
3. 普鲁金著、韩林飞译,《建筑历史环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4. 袁听,“浅议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经济基石断口操作过程”.《城市规则》.1999
5. 叶如棠,“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建筑学报》1996.09
6. 常怀生、李健红,“圣·索菲亚教堂一哈尔滨建筑艺术”,《建筑学报》,
7. 赵志荣,“历史地段保护的价值观”,《城市规划汇刊)),1999.01
8. 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9.梁雪、肖连望编著,《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10.田银生、刘韶军编著,《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11.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丽江古城东郊环境整治控制性详细规划
12.吕拉昌.文化板块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文化特征.人文地理[J],1996(2):28
13.任磊、陈晓恬.从“改土设流”、“改土归流”看丽江大研古城的生长.城市规划汇刊
14.方国瑜·么些民族考[A] //林超民主编·方国瑜文集(第四辑)[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5.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Abstract: City entrance area as the gateway to the city , link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nd is a very good show the image of the city,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window.This paper selects Old Town of Lijiang entrance area: namely as a into the entrance area is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entrance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scuss the show the dual function of entrance area of the city imag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ity entrance area city image design, and guide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models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to continue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texture,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jiang ,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ancient city, in harmony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關键词:城市入口区城市形象城市设计丽江古城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本文选取丽江古城入口区为例,凡从火车站与飞机场入城的车辆,基本都是从该入口片区路经过,为丽江市的主要入口区域,亦是丽江古城东侧入口区域,位于丽江大研古城东北部。丽江古城入口区是丽江城市特色与文化的浓缩和集中体现,是作为空间界定标志和交通要塞而存在于城市与非城市之间的、用以交流人流物流信息流、并供人类活动的城市空间单位。而丽江整个城市形象则是处在城市入口这一特定区间的一切有形的建筑及其它景观形态,包括车站、沿街商业、古迹等,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丽江的整体城市形象。通过对丽江古城入口区城市形象设计实例的研究,为丽江古城入口区城市形象建设提供思路,并为其他古城入口区形象设计提供相应的借鉴。
古城入口区城市形象设计要素建构
物质要素
物质要素涵盖广告、绿化、建筑、设施、灯光等。
其一、户外广告布局应该艺术化、网格化,体现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之成为净化心灵、美化城市的一种软质景观环境,实现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的立体结合。城市入口户外广告,应主要从广告内容、与环境相协调方面考虑,与邻近的建筑物、绿化协调统一。随着电子显示屏等广告形式的走俏,户外广告的科技含量也会不断增加。
其二、道路绿化布局应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通过艺术的构
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种植应符合行车防眩要求。如在中间分车带上种植绿篱或灌木球,可防止相向行驶车辆的灯光照到对方驾驶员的眼睛而引起其目眩,从而避免或减少交通意外。
其三、建筑外观的高度应统一,建筑物正立面应协调一致,外墙色彩和材料的统一,与附属物设计兼容,道路与建筑的比例恰当。
其四、街道形态应具有同时性、连续性和系统协调性。这就要求街道外观要格调一致、具有相同风格,尽量避免天际线落差大的问题,控制建筑高度的落差,保持天际线的韵律美,同时注重形态的连接与连贯,注意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效果的合理搭配,使街道形态成为具有协调美与统一美的有机整体。
其五、灯光配置是营造夜间入口景观效果的实际需要,也是交通照明的需要。因此,在夜景灯光的配置上,既要与其他物质要素相协调,又要尽量与城市交通网络灯光工程相配套。
行为活动要素
行为活动要素包括通行、交往、观赏、休闲等。这些要素表现为使用者、城市职能和运营能力等三个方面。
其一、使用者。设计者所构想的环境中,市民的行为活动、心理需求应得到满足和加强,其价值观应被确认。城市入口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公众对其的使用。入口空间的大小往往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用途和公众的心理暗示,通常规模较大的入口空间给人以开阔、通达性强、纪念意义突出等感受;相反,规模较小的给人以幽静、别致、充满情调的感觉。
其二、城市职能。城市的职能就是对于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吞吐与承载,可达性和可容性是其主要内容。相关的城市职能应得到合理便捷的组织。可达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直接影响到入口空间的使用频率、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可容性要求城市入口需具备承载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能力,以保证城市入口功能的正常循环。
其三、运营能力。作为交通要塞的入口,其运营能力就是确保交通的畅通和便捷。城市入口具有运营能力和引力,运营性越好,城市入口的区位价值就越高。较强的运营能力对公众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总的来说,对城市入口形象设计诸要素的分析,其目的是为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提供参照指标,为达到城市入口形象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最优化提供依据。
丽江古城入口区现状资源分析与调研
2.1 自然条件分析
入口片区地块北高南低,地势高差起伏较大。地势最高点为西北角,海拔2437米,地势最低点为东南角,海拔2392米。道路两侧用地与道路高差很大,有部分呈台阶状,甚至有的地方高差可达5、6米。片区南部是田园风光区,西部是是古城保护区。由于历史原因,曾经植被茂盛的金虹山现植被较差,山上乱掘地较多,地貌破碎严重。
2.2 现状土地利用分析
入口片区现状总用地为34.37公顷。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较多,主要集中在金虹路沿线。片区内有部分仓储用地和工业用地,存有少量文物古迹用地,绿地很少,道路广场用地也偏少。其中:居住用地最多,占总用地的51%;其次为公共设施用地,占25.4%;仓储用地9.3%;工业用地为2.8%道路用地为9.7%。
片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居住用地建筑密度大,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没有公共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偏少,部分地块内部道路过窄致使交通不畅。作为城市入口区域和古城入口区域,配套的停车位严重不足,绿地过少,没有公园绿地,街头绿地极少,道路绿化也不足。片区内有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与上位规划以及古城保护规划相关规划要求相违背。
2.3 现状公共设施分析
市政办公类设施主要有:丽江市公安局侦查二大队、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古城区环境保护局、古城区派出所。
文物古迹类有:戴汝吉故居、武庙、文庙。
片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商业虽然满足需求,但比较杂乱,环境较差,需要规划整理。医疗设施方面,只有沿金虹路有两家小诊所,完全不能够满足需要,且这两个小诊所,卫生方面也较差,需要综合整治。
2.4 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现状对外交通主要有:⑴金虹路——西接福慧片区,东与金山路相交,是进出入丽江城市的重要通道。⑵金山路——北接金虹路,南接丽大路和祥和路,是到达丽江火车东站和机场的重要通道。
现状内部交通主要有:⑴车行交通:依托金虹路,金虹路南有五一街文明巷、镇东路等五条路可以通车。⑵步行交通:大部分道路均是步行道路,比较明显的有接近古城的五一街兴仁上段,其余均为古城区或是古城延伸出来村落中的步行通道。大多是2到3米的石板路。现状地块内,没有一个较大成规模的机动车停车场,仅有五一街兴仁上段有一个小停车场,大部分车辆都是沿街停靠。
2.5现状建筑分析
由于片区处于古城保护区以及古城发展控制区,因此大部分建筑都为传统建筑,三坊一照壁变形而成的院落式建筑形制 ,统一的瓦面坡屋顶。片区内部有部分比较古老的保存完好的四合五天井,也有一些历史保护单位, 大部分新建的建筑,也秉承古城建筑风貌,院落式格局,坡屋顶形式。在金虹路上,道路南侧部分建筑,虽然在较低地势建盖,但是屋顶高度正好挡住视线,使得道路沿线,向南观赏风景受到影响。
片区内,空间肌理基本延续古城的肌理。建筑肌理延續传统院落围合式,建筑体量、高矮、色彩等方面都与古城相协调。与古城连接的街巷空间,也延续古城街巷风貌,采用宜人的小尺度,顺应山水地势,自然延伸。但由于该地块处于古城周边,鉴于古城保护,建筑均延续古城风貌,大多建筑与古城建筑属于同时期建筑,因此建筑多木构,质量也相对较差。以古城为中心,向外扩散,金虹路对于古城风貌有一定的阻碍,因此从金虹路向外的建筑,多砖混结构,建筑年代相对较早,质量也相对较好一些,整个片区建筑色彩,基本是白墙灰瓦,门窗多木构漆红色,整体色彩较为协调统一。只是金山路与金虹路交叉口的幼儿园,色彩较突出,与整体风貌严重冲突。
思路与对策建议
城市入口区形象设计对于完善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一区域进行合理布局规划,以美化道路及沿街景观、建筑,不仅能够改善和丰富城市的整体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还能为城市和环城市区域带来繁荣与活力。一个成功的城市入口形象,将彰显出这个城市独特的竞争力。为此,在深入现状调查分析及对该片区的问卷调查基础上,作出对入口片区的整个形象布局规划设计。
3.1整体景观系统设计
关于此片区的设计,35.42%的受访者认为该设一条绿带,27.08%的受访者觉得需要建一个丽江民族特色的公园,22.9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建一条象征时间的文化街。关于该片区还需要添加的功能,受访者中分别有62.50%、60.42%、56.25%的人认为该相应加入文化、休闲、观赏功能,与该片区的设计意愿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此片区的设计应以绿化景观为主导,糅合公园、文化街得相关功能。规划将山体绿化、美化与城市开发建设同步进行,避免以往城市建设中忽视景观效果,而绿化景观建设又和城市土地开发割裂的局面。其次,结合金虹路南侧深沟与陡坎形成一条绿带,穿插广场与公园,形成本区域绿化休闲中心。通过对金虹山的环境整治,以及绿带的建设,形成丽江东部的景观中心,为形成丽江门户区的“窗口”与“亮点”。
3.2建筑系统设计
关于入口片区的建筑问题,问卷调查的结果总体是要保护特色,发展旅游。按“延续古城肌理,保护古城风貌”的宗旨,建筑更新规划中保留符合古城肌理和风貌的建筑,对不符合设计目标的建筑进行拆除或改造。根据规划总平面图,规划区南侧和西侧,即靠近古城的区域,保留建筑较多,形成了新建建筑和古城建筑之间的一个过渡带。规划区西侧片区按照古城保护规划的要求,规划为1层或2层;东侧片区由于不属于古城保护规划范围,作为协调区,可将建筑调整至3至4层。形成由古城向外建筑高度逐渐递的空间感。
3.3公共设施设计
鉴于规划片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很少、住宅建筑密度过大的情况,通过置换不适宜用地、拆迁改造等手段,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开敞空间,营造良好居住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居住环境。营造开敞公共空间,方便居民交流生活。将入口片区可开发建设用地按组团规模进行划分,适合开发建设。同时按照组团的公共设施配套要求布置小区级商业设施和文化设施,形成服务结构完善,功能合理的居住区。
4结语
城市入口地段是城市特色与文化的浓缩和集中体现。面对众多风格迥异的城市,借鉴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对场地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则是形成自然而有特色的城市入口片区形象设计成果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 董光器主编,城市总体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编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1999
3. 普鲁金著、韩林飞译,《建筑历史环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4. 袁听,“浅议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经济基石断口操作过程”.《城市规则》.1999
5. 叶如棠,“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建筑学报》1996.09
6. 常怀生、李健红,“圣·索菲亚教堂一哈尔滨建筑艺术”,《建筑学报》,
7. 赵志荣,“历史地段保护的价值观”,《城市规划汇刊)),1999.01
8. 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9.梁雪、肖连望编著,《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10.田银生、刘韶军编著,《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11.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丽江古城东郊环境整治控制性详细规划
12.吕拉昌.文化板块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文化特征.人文地理[J],1996(2):28
13.任磊、陈晓恬.从“改土设流”、“改土归流”看丽江大研古城的生长.城市规划汇刊
14.方国瑜·么些民族考[A] //林超民主编·方国瑜文集(第四辑)[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5.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