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大力提倡全民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健康生命。尤其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突袭,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有个强健身体的重要性。健康的身体从小培养,而且通过运动我们还能锻炼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品质。因此在实地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对待体育运动,拥有体育精神。
1 做好基础训练,增强学生的协调性
“一二一,一二一……”在操场上我们经常听到学生们踢正步或跑步。这是一项最基础的运动项目,但是估计也有很多人见到过一些顺拐学生的画面对不?还比如我们在新学期开始,体育课堂教授学生广播体操,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指定动作而有的学生就显得很吃力。这些就是肢体协调不好而导致的。有人会认为就是一个动作,完不成也没多大影响,不用太较真。事实表明不是的,协调性对学生有很大影响。首先,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完成,课业成绩不达标;其次,学生的协调性培养有益于促进大、小脑健康发展,增强脑部对各肢体的指挥、控制能力和行为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如果协调性不好,会限制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能积极地参与各项文体运动,减少了个人表现力。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运动协调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重视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锻炼学生协调性的趣味活动素材,比如韵律操、团体跳绳或者乒乓球比赛,从基础训练开始,尽量可以组织小组成员配合,让协调性好的学生带不好的学生,把自己的小窍门分享出来,大家共同学习提升。在课下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多练习,现在电子产品、多媒体等已经很广泛的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传统舞蹈、街舞等视频我们随处可见,这些运动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让学生跟着练习,兴趣加上练习,协调性一定能得到提升。协调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有耐心的有规划的进行训练,熟能成巧,多学多练,相信这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2 在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精神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德育教育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我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单纯的强身健体,我们要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品德。我们在课间或者运动会经常有竞赛活动,有竞赛就会有输赢,输了的组员就会出现情绪波动。拿接力赛跑来说,可能第一、二棒的同学遥遥领先,但是到了第三位同学在接棒时出现失误,拉低小组成绩,影响比赛结果,这时候就会有同学开始抱怨失误的同学。那么我们身为老师就应该及时去调整学生的心态,教育学生团体活动不可逞一人之力,需要团体努力,才能赢得比赛。如果一味的抱怨或者只顾自己只会让结果越来越糟。倒不如我们去多加练习,帮助失误的同学调整接棒姿势,大家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争取下次赢得最后的成功。比如我们中国女排队员们,他们在比赛时也会出现失误,但是他们依然能大获全胜靠的是什么呢?肯定是团体成员之间地互相协作,彼此加油打气,扬长避短。如果某位队员出现失误后其他队员就开始抱怨,那么团体的心态和氛围就会被破坏,不能拧成一股绳,就不会取得最终胜利。并且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比赛有输有赢很正常,摆正心态,同学之间的比赛秉持“比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强身健体,团结互爱才是运动的最终目的。
3 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用“温室的花朵”来形容现在的学生们真的太形象了,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四世同堂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父母或者年长的长辈对孩子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物以稀为贵,孩子越少,长辈们越疼惜他们,“只能笑不能哭”成为了他们对待孩子的标准。通过一组组真实的数据也表明现在学生们心理也变得越来越脆弱。但是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工作压力增大,如果一味由着孩子这样下去,他们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可见,吃苦耐劳很有必要。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的飞人刘翔怎能打破一次次的世界纪录,获得世界冠军?我们红军怎能跨越两万五千里长征,取得最终的胜利,迎来我们现在的太平盛世呢?所以,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比如在体育锻炼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规定课程,不可偷奸耍滑。要求跑2000米,有些同学才跑了500米就氣喘吁吁哭喊着跑不动了,这是绝对不行的。一次不能完成长跑任务,那就自己去练习,一日不行就两日,两日不行三日,必须完成。还有很多同学在课间开始时不按老师要求做热身运动,出现受伤的情况,甚至一点点伤就大惊小怪,这完全不可取。刘翔成为冠军之前没有受过伤吗?红军长征时受伤甚至死亡都有,我们怎能受一点点小伤就不坚持了呢?在体育课堂多准备一些竞赛活动,通过比赛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尝到胜利的快乐,体会胜利的来之不易,多鼓励学生,多为学生创造机会,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超越自我,超越他人。
总言之,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正视体育课程,打好基础,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罗阳城郊洲新小学)
1 做好基础训练,增强学生的协调性
“一二一,一二一……”在操场上我们经常听到学生们踢正步或跑步。这是一项最基础的运动项目,但是估计也有很多人见到过一些顺拐学生的画面对不?还比如我们在新学期开始,体育课堂教授学生广播体操,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指定动作而有的学生就显得很吃力。这些就是肢体协调不好而导致的。有人会认为就是一个动作,完不成也没多大影响,不用太较真。事实表明不是的,协调性对学生有很大影响。首先,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完成,课业成绩不达标;其次,学生的协调性培养有益于促进大、小脑健康发展,增强脑部对各肢体的指挥、控制能力和行为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如果协调性不好,会限制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能积极地参与各项文体运动,减少了个人表现力。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运动协调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重视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锻炼学生协调性的趣味活动素材,比如韵律操、团体跳绳或者乒乓球比赛,从基础训练开始,尽量可以组织小组成员配合,让协调性好的学生带不好的学生,把自己的小窍门分享出来,大家共同学习提升。在课下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多练习,现在电子产品、多媒体等已经很广泛的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传统舞蹈、街舞等视频我们随处可见,这些运动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让学生跟着练习,兴趣加上练习,协调性一定能得到提升。协调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有耐心的有规划的进行训练,熟能成巧,多学多练,相信这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2 在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精神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德育教育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我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单纯的强身健体,我们要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品德。我们在课间或者运动会经常有竞赛活动,有竞赛就会有输赢,输了的组员就会出现情绪波动。拿接力赛跑来说,可能第一、二棒的同学遥遥领先,但是到了第三位同学在接棒时出现失误,拉低小组成绩,影响比赛结果,这时候就会有同学开始抱怨失误的同学。那么我们身为老师就应该及时去调整学生的心态,教育学生团体活动不可逞一人之力,需要团体努力,才能赢得比赛。如果一味的抱怨或者只顾自己只会让结果越来越糟。倒不如我们去多加练习,帮助失误的同学调整接棒姿势,大家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争取下次赢得最后的成功。比如我们中国女排队员们,他们在比赛时也会出现失误,但是他们依然能大获全胜靠的是什么呢?肯定是团体成员之间地互相协作,彼此加油打气,扬长避短。如果某位队员出现失误后其他队员就开始抱怨,那么团体的心态和氛围就会被破坏,不能拧成一股绳,就不会取得最终胜利。并且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比赛有输有赢很正常,摆正心态,同学之间的比赛秉持“比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强身健体,团结互爱才是运动的最终目的。
3 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用“温室的花朵”来形容现在的学生们真的太形象了,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四世同堂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父母或者年长的长辈对孩子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物以稀为贵,孩子越少,长辈们越疼惜他们,“只能笑不能哭”成为了他们对待孩子的标准。通过一组组真实的数据也表明现在学生们心理也变得越来越脆弱。但是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工作压力增大,如果一味由着孩子这样下去,他们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可见,吃苦耐劳很有必要。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的飞人刘翔怎能打破一次次的世界纪录,获得世界冠军?我们红军怎能跨越两万五千里长征,取得最终的胜利,迎来我们现在的太平盛世呢?所以,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比如在体育锻炼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规定课程,不可偷奸耍滑。要求跑2000米,有些同学才跑了500米就氣喘吁吁哭喊着跑不动了,这是绝对不行的。一次不能完成长跑任务,那就自己去练习,一日不行就两日,两日不行三日,必须完成。还有很多同学在课间开始时不按老师要求做热身运动,出现受伤的情况,甚至一点点伤就大惊小怪,这完全不可取。刘翔成为冠军之前没有受过伤吗?红军长征时受伤甚至死亡都有,我们怎能受一点点小伤就不坚持了呢?在体育课堂多准备一些竞赛活动,通过比赛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尝到胜利的快乐,体会胜利的来之不易,多鼓励学生,多为学生创造机会,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超越自我,超越他人。
总言之,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正视体育课程,打好基础,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罗阳城郊洲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