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是我国工业发展依赖的主要能源,它的开采和使用快速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容小觑。为了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煤炭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生态保护。本文主要阐述我国煤炭采用下的生态现状,分析煤炭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引言
“富煤贫油少气”的自然资源分布特点使得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不同。不可避免的是,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不仅对人类有害而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使用其他能源对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为了确保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几年对能源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加大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煤炭相关领域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虽说我国在煤炭管理、治理、技术等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较发达国家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煤炭管理、治理、技术等方面继续加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煤炭采用及运输下的生态现状
煤炭资源的大量采用及运输,不仅打破了生态平衡、破坏地下水资源、排放的废气废水对大气及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煤炭资源型地区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政府和煤炭企业虽对一些生态问题有在整治且有所成效,但就生态受到破坏的方面而言,也只是冰山一角。仍存在一些矿区和煤炭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违规使用已经被淘汰的设备,政府关于环保政策制度设置不完善,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强等问题。
(一)过度开采及开采方式的不合理
由于煤炭资源性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且开采时间久远,采矿时的一系列生产活动及其产生的三废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会引发塌陷、破坏周围的地表形态及森林植被、降低土壤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环境,从而加剧了我国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平原地区地下水的流向改变。在我国煤炭的开采方式是大多是井工和露天,对于土地资源、农作物、地表形态都会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地下水资源受到破坏,制约煤炭加工进程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北地区,但相应的是这些地区的水资源比较稀缺。也就是说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贫乏且在煤炭加工中受到水资源缺乏限制。煤炭过度采用导致矿区及矿区周围的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水源,还破坏了地下水资源。
(三)三废对生态环境及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
废水中洗煤水含有化学用品,若将洗煤水和矿井废水随意排放,对河道农田、土壤质量、水资源的破坏都极为严重。废气中矿井瓦斯产生的温室效应,矿区矸石山的自燃施放的有毒气体,若不进行处理随意排放到大气中,对大气环境及人类身体健康都有影响。
(四)煤炭工业现代化生产水平低,对煤炭管理及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普及
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煤炭型企业转型困难且替代产业难以寻找。煤化企业现代化生产水平低,产品的多样性、设备和技术、职工的安全保护和收入水平较发达国家有较大距离。这种情况下对煤炭的大量采用既浪费了煤炭资源,又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了危害。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煤炭经营者对煤炭管理及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了解少之又少,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薄弱。煤炭企业中仍存在使用被淘汰的、环保性能差的低价设备,甚至有领导干部尚存错误的政绩观,重眼前利益忽视未来发展战略。
(五)运输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国煤炭的生产地在北方和西北部地区,消费地在南方和东部地区。在向消费地运输过程中会有煤尘飞扬,导致煤炭的浪费和沿线生态环境的污染,对经济和沿线人员健康不利;为了减少煤尘飞扬,洒水频率会增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周围的农作物及土壤受到影响,进而关系到相关人员的收入等。
三、基于“生态环保”的煤炭治理建议
(一)政府方面
1.政府相关领导“环保”观念的思想重视。政府相关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和决策,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应树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不能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牺牲生态成本,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理论。
2.完善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并加大监管、处罚力度。要求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针对性强,体系严密的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让企业有法可依;加大监管力度,对地方煤企和国企执法力度平等;定期对煤企和煤炭销售网点尤其对城乡煤炭二级网点、公路沿线的销售点进行排查,依法取缔和处罚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环保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征加相关税收等,以此更好的建立一个有序经营、绿色发展的市场。
3.政策引导。鼓励煤企之间形成企业规模经济,促成彼此技术、生产、资金之间的融合,产生比分散经营更高的经济效益,达到资源有效整和的目的;鼓励煤炭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加大对企业资金投入、确保专款专用,尽早使企业实现绿色开采,绿色营销,可持续发展;政府自身每年在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应不低于一定规定标准,确保逐年合理增长;按照“谁污染罚谁款,受益者有偿使用,谁开采谁负责保护和治理”的标准,确保保护环境的责任切实到各地、各企、各售点;重点关注煤炭资源性地区煤企,加强对其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二)企业方面
1.加强技术研发、生产创新 。生态发展的好坏制约着经济长期是否能够有效发展,煤炭企业若想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优势、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必然要加强对煤炭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让自身的技术和产品处于领先。煤炭企业应加强对洁净煤、合理开采、地表防破坏、煤炭转化、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改造、煤炭热解等技术的研发,让相关技术得到推广且应用到企业日常经营中。
调整能源产业结构,转变煤炭产业类型。加大对替代能源、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力度,用低碳技术改善地区和重点区域的运输体系;企业依据传统煤炭产业基础,尽早向煤炭高端产业、新兴产业转变。煤化工将重点实现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精细煤化工升级。
2.重视人才的培养。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煤炭企业的领导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重视和尊重人才。通过举办一些技能大赛和交流活动选拔出优秀人才,参加比赛的人员之间也可以进行技能交流,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煤炭企业在生态整治上,除在污染物排放上的治理,还应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回收利用。如煤化工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能源,应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水资源;煤矸石经过后期的处理可当作建筑材料等。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减少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污染,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4.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遵守相关法律。煤炭企业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环境决定发展、环境优先发展”不动摇,做到依法发展。企业要因自身发展对环境受到的影响负责,企业领导加强对从业人員的思想教育,企业从业人员应熟知相关法律法规。
5.加快煤炭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除在技术、理念、发展方式上不断发展,也要注重煤炭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和更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行业的发展受生态发展的制约,煤炭行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先把生态建设搞好。因此分析出煤炭行业对生态破坏的影响,政府和煤炭行业对此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煤炭行业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宁波财经学院)
一、引言
“富煤贫油少气”的自然资源分布特点使得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不同。不可避免的是,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不仅对人类有害而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使用其他能源对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为了确保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几年对能源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加大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煤炭相关领域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虽说我国在煤炭管理、治理、技术等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较发达国家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煤炭管理、治理、技术等方面继续加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煤炭采用及运输下的生态现状
煤炭资源的大量采用及运输,不仅打破了生态平衡、破坏地下水资源、排放的废气废水对大气及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煤炭资源型地区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政府和煤炭企业虽对一些生态问题有在整治且有所成效,但就生态受到破坏的方面而言,也只是冰山一角。仍存在一些矿区和煤炭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违规使用已经被淘汰的设备,政府关于环保政策制度设置不完善,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强等问题。
(一)过度开采及开采方式的不合理
由于煤炭资源性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且开采时间久远,采矿时的一系列生产活动及其产生的三废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会引发塌陷、破坏周围的地表形态及森林植被、降低土壤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环境,从而加剧了我国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平原地区地下水的流向改变。在我国煤炭的开采方式是大多是井工和露天,对于土地资源、农作物、地表形态都会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地下水资源受到破坏,制约煤炭加工进程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北地区,但相应的是这些地区的水资源比较稀缺。也就是说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贫乏且在煤炭加工中受到水资源缺乏限制。煤炭过度采用导致矿区及矿区周围的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水源,还破坏了地下水资源。
(三)三废对生态环境及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
废水中洗煤水含有化学用品,若将洗煤水和矿井废水随意排放,对河道农田、土壤质量、水资源的破坏都极为严重。废气中矿井瓦斯产生的温室效应,矿区矸石山的自燃施放的有毒气体,若不进行处理随意排放到大气中,对大气环境及人类身体健康都有影响。
(四)煤炭工业现代化生产水平低,对煤炭管理及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普及
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煤炭型企业转型困难且替代产业难以寻找。煤化企业现代化生产水平低,产品的多样性、设备和技术、职工的安全保护和收入水平较发达国家有较大距离。这种情况下对煤炭的大量采用既浪费了煤炭资源,又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了危害。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煤炭经营者对煤炭管理及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了解少之又少,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薄弱。煤炭企业中仍存在使用被淘汰的、环保性能差的低价设备,甚至有领导干部尚存错误的政绩观,重眼前利益忽视未来发展战略。
(五)运输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国煤炭的生产地在北方和西北部地区,消费地在南方和东部地区。在向消费地运输过程中会有煤尘飞扬,导致煤炭的浪费和沿线生态环境的污染,对经济和沿线人员健康不利;为了减少煤尘飞扬,洒水频率会增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周围的农作物及土壤受到影响,进而关系到相关人员的收入等。
三、基于“生态环保”的煤炭治理建议
(一)政府方面
1.政府相关领导“环保”观念的思想重视。政府相关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和决策,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应树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不能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牺牲生态成本,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理论。
2.完善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并加大监管、处罚力度。要求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针对性强,体系严密的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让企业有法可依;加大监管力度,对地方煤企和国企执法力度平等;定期对煤企和煤炭销售网点尤其对城乡煤炭二级网点、公路沿线的销售点进行排查,依法取缔和处罚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环保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征加相关税收等,以此更好的建立一个有序经营、绿色发展的市场。
3.政策引导。鼓励煤企之间形成企业规模经济,促成彼此技术、生产、资金之间的融合,产生比分散经营更高的经济效益,达到资源有效整和的目的;鼓励煤炭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加大对企业资金投入、确保专款专用,尽早使企业实现绿色开采,绿色营销,可持续发展;政府自身每年在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应不低于一定规定标准,确保逐年合理增长;按照“谁污染罚谁款,受益者有偿使用,谁开采谁负责保护和治理”的标准,确保保护环境的责任切实到各地、各企、各售点;重点关注煤炭资源性地区煤企,加强对其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二)企业方面
1.加强技术研发、生产创新 。生态发展的好坏制约着经济长期是否能够有效发展,煤炭企业若想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优势、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必然要加强对煤炭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让自身的技术和产品处于领先。煤炭企业应加强对洁净煤、合理开采、地表防破坏、煤炭转化、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改造、煤炭热解等技术的研发,让相关技术得到推广且应用到企业日常经营中。
调整能源产业结构,转变煤炭产业类型。加大对替代能源、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力度,用低碳技术改善地区和重点区域的运输体系;企业依据传统煤炭产业基础,尽早向煤炭高端产业、新兴产业转变。煤化工将重点实现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精细煤化工升级。
2.重视人才的培养。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煤炭企业的领导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重视和尊重人才。通过举办一些技能大赛和交流活动选拔出优秀人才,参加比赛的人员之间也可以进行技能交流,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煤炭企业在生态整治上,除在污染物排放上的治理,还应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回收利用。如煤化工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能源,应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水资源;煤矸石经过后期的处理可当作建筑材料等。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减少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污染,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4.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遵守相关法律。煤炭企业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环境决定发展、环境优先发展”不动摇,做到依法发展。企业要因自身发展对环境受到的影响负责,企业领导加强对从业人員的思想教育,企业从业人员应熟知相关法律法规。
5.加快煤炭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除在技术、理念、发展方式上不断发展,也要注重煤炭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和更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行业的发展受生态发展的制约,煤炭行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先把生态建设搞好。因此分析出煤炭行业对生态破坏的影响,政府和煤炭行业对此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煤炭行业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宁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