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89-01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了近3年的8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完整病例,采用了回顾性资料的统计方法。结果 83例病人,71人痊愈出院,10人好转出院,2例病人死亡。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应按医嘱准确及时输入溶栓药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倾向并积极配合抢救。同时要做好各项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使病人及早康复。
【关键词】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近年来已经普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正确及时恰当的护理是溶栓成功的重要一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7月~2005年4月收住院的8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62例,女21例,年龄60~80岁。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且发病时间在6~12h内,有剧烈胸痛,胸闷持续时间大于30min,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0.2mV,出现特征心肌酶学改变,无新发的内脏出血及近期内手术或外伤史,无凝血机制障碍,及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等溶栓禁忌证。
1.2 方法 尿激酶150~200万U溶于0.9%生理盐水l00ml中,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接着滴5%葡萄糖500ml,维持12h。
2 护理措施
2.1 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①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老年人各种生理机能减退,代偿能力低下,反应迟钝,耐受性差等特点,加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然发病,常给患者带来濒死的感觉,使患者紧张、焦虑、恐慌。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向其说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程度,治疗方法及必要性,同种疾病的患者治愈情况,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②持续中流量吸氧,以增加心肌血氧供应,减少心绞痛,重者可给面罩吸氧,控制氧浓度、氧流量,注意给氧导管通畅,无阻塞。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以便随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了解心电变化。做18导联心电图,测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③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放松紧张心理,避免做一切用力的动作。④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尽快准备及输注溶栓药物。⑤各好急救药品及仪器,如直流电除颤、起搏器等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2.2 溶栓治疗中的护理 ①严密观察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畅通,确保单位时间内溶栓剂的输入,但因为病人是老年人,又不能输液过快,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②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胸痛变化,准确记录减轻或消失时间。其次,观察患者神志、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15min一次并记录,尤其在血栓溶解,冠脉血流再通的瞬间,或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室颤,并伴有血压下降。如有应立即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发生室颤时,可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③注意出血倾向的观察,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皮肤穿刺部位是否渗血及紫癜,有无咳血、便血、血尿及颅内出血现象,因用溶栓剂治疗的老年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0%~3.0%,比年轻人高一些。④观察有无心源性休克及左心衰。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湿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或者呼吸困难,紫绀加重,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报告医生予以积极抢救。⑤严密监测冠脉再通的指标。2h内抬高的ST段下降超过50%,胸痛在2h内基本缓解或消失,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CK-MB峰值提前到距发病后14h内。⑥溶栓后2~4h内做一次心电图,采集血标本测CK-MB,4h后,每日记录2~4次心电图,采集规定酶学标本送检,注意观察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
2.3 溶栓治疗后的护理 ①1周内绝对卧床,第2周协助被动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维持肌肉张力和柔顺性。第3周可由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坐在床边和椅子上,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根据病情和对活动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同时适当限制钠盐摄入,保持大便通畅。②溶栓成功后,冠脉内仍有残余狭窄,易再发生心肌梗死,故应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再发心绞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及心律异常情况和心电图改变等,必要时可再次行溶栓治疗或同时加做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成形术,以解除冠脉狭窄从而提高疗效。③指导患者在身体许可范围内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活动应循序渐进,注意劳逸结合。
参考文献
[1] 涂国红,高莉,张成芳,等.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35-36.
[2] 邢攸红,李晓霞,许秀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3):30-31.
[3] 武婷,贺明,邓莹,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0):3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89-01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了近3年的8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完整病例,采用了回顾性资料的统计方法。结果 83例病人,71人痊愈出院,10人好转出院,2例病人死亡。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应按医嘱准确及时输入溶栓药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倾向并积极配合抢救。同时要做好各项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使病人及早康复。
【关键词】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近年来已经普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正确及时恰当的护理是溶栓成功的重要一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7月~2005年4月收住院的8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62例,女21例,年龄60~80岁。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且发病时间在6~12h内,有剧烈胸痛,胸闷持续时间大于30min,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0.2mV,出现特征心肌酶学改变,无新发的内脏出血及近期内手术或外伤史,无凝血机制障碍,及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等溶栓禁忌证。
1.2 方法 尿激酶150~200万U溶于0.9%生理盐水l00ml中,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接着滴5%葡萄糖500ml,维持12h。
2 护理措施
2.1 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①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老年人各种生理机能减退,代偿能力低下,反应迟钝,耐受性差等特点,加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然发病,常给患者带来濒死的感觉,使患者紧张、焦虑、恐慌。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向其说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程度,治疗方法及必要性,同种疾病的患者治愈情况,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②持续中流量吸氧,以增加心肌血氧供应,减少心绞痛,重者可给面罩吸氧,控制氧浓度、氧流量,注意给氧导管通畅,无阻塞。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以便随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了解心电变化。做18导联心电图,测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③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放松紧张心理,避免做一切用力的动作。④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尽快准备及输注溶栓药物。⑤各好急救药品及仪器,如直流电除颤、起搏器等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2.2 溶栓治疗中的护理 ①严密观察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畅通,确保单位时间内溶栓剂的输入,但因为病人是老年人,又不能输液过快,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②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胸痛变化,准确记录减轻或消失时间。其次,观察患者神志、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15min一次并记录,尤其在血栓溶解,冠脉血流再通的瞬间,或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室颤,并伴有血压下降。如有应立即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发生室颤时,可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③注意出血倾向的观察,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皮肤穿刺部位是否渗血及紫癜,有无咳血、便血、血尿及颅内出血现象,因用溶栓剂治疗的老年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0%~3.0%,比年轻人高一些。④观察有无心源性休克及左心衰。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湿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或者呼吸困难,紫绀加重,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报告医生予以积极抢救。⑤严密监测冠脉再通的指标。2h内抬高的ST段下降超过50%,胸痛在2h内基本缓解或消失,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CK-MB峰值提前到距发病后14h内。⑥溶栓后2~4h内做一次心电图,采集血标本测CK-MB,4h后,每日记录2~4次心电图,采集规定酶学标本送检,注意观察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
2.3 溶栓治疗后的护理 ①1周内绝对卧床,第2周协助被动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维持肌肉张力和柔顺性。第3周可由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坐在床边和椅子上,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根据病情和对活动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同时适当限制钠盐摄入,保持大便通畅。②溶栓成功后,冠脉内仍有残余狭窄,易再发生心肌梗死,故应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再发心绞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及心律异常情况和心电图改变等,必要时可再次行溶栓治疗或同时加做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成形术,以解除冠脉狭窄从而提高疗效。③指导患者在身体许可范围内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活动应循序渐进,注意劳逸结合。
参考文献
[1] 涂国红,高莉,张成芳,等.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35-36.
[2] 邢攸红,李晓霞,许秀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3):30-31.
[3] 武婷,贺明,邓莹,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