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性空间要素。以“轴”为特质的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网络,往往构成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轴线的规划是城市结构最核心的规划内容。本文以联通城市空间的“轴线”作为研究出发点,以展现城市特色风貌的文脉作为研究背景,对城市轴线景观设计的传承与更新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城市轴线;城市轴线景观
序言
由于区域、气候、风俗习惯诸多因素的因素,城市轴线景观风貌也不尽相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城市轴线景观的面域也并非越大越广越好,只有两者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才能发挥城市最大的综合效益。
首先,轴线景观的定位依赖于城市的自然背景,它决定了城市的景观性格特征和规划的基本风貌;
其次,以道路和河道为构型基础的轴线景观以“线”的形象,广面域、长跨度的特征决定了城市的印象。它的分布塑造了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并丰富了景观视觉效果;而构成城市景观的节点空间、景观点则以“点”的形式给城市绿地系统描绘出点睛之笔。
一、文化对城市轴线景观规划的影响
城市像一本书,一栋栋建筑是“字”,一条条街道是“句”,街坊是“章节”,公园是“插曲”,在人缔造的城市中空间,人造的城市也缔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①市是文化的最集中的表现,城市建设同时也是文化的建设与创造。在空间表现上,城市文化将景观设计中所营造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水乳交融。运用延伸的空间和特殊的景观营造,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城市意境美。文化的存在令景观意境更为深邃。
由于地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性,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也大相径庭。中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文化多种多样:东北人豪放、西北人朴实、北京人务虚、广东人务实、上海人精细、湖北人精明、山东人耿直、浙江人聪慧,成都人柔和。②同地区的人文性格,也沉淀出不同的人文地域风貌。
城市的传统文化特征是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构筑而成的,它不仅包括城市的外貌、建筑和历史遗迹等物质形态,还包括城市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等精神内容。③
B–A.坎贝尔(英)曾说过,巴黎是个集体的杰作,一个由中间空间组成的城市。你的周围是戏院;你的背后是咖啡桌上的窃窃私语;大街上行驰着特温哥汽车;铺路石上站着看门人;大教堂前走着卖花女…,巴黎素来以浪漫之都著称。在坎贝尔这段描述中,更多的是对城市氛围的感受,也就是对巴黎城市文化因素、传统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城市印象。而巴黎的美,就在于它始终不断地保存、维护、发展和开拓这种人居空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和积淀下来的空间涵义。
将城市的文化概念提升到规划的重点范畴,足以例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环境吸引力、城市的魅力大小,不仅体现是有形的竞争,更是无形的竞争。
规划城市空间轴线不应只把重心放在城市空间与城市形态、形象构成等表层界面,而应该考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再者,城市居民的性格和审美直接投射到城市的物质空间建设之上,影响一座城市的历史风貌。在轴线规划过程中,把抽象的文化现象落在文化产生的基础上,文化留存的载体上和文化所反映的场所上。引导外界由精神到物质对城市的全面认知。
二、城市轴线景观与特定肌理的统一
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文化景观,历代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使环境又具有人文和历史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轴线景观的规划脱离了它所植生的历史环境,其地域特色和空间品质就会受到损害;城市特定肌理包括以下两方面:
1.城市根植的自然环境
一座城市的自然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空间格局。它主要体现在山、水、风景的特色风貌上。平原城市布局一般比较紧凑和规整;而丘陵地区地形复杂河谷交错,城市往往被分隔成若干单独用地,山区城市或沿山坡构筑,或沿山谷延伸,呈现出立体自由布局的山城特色;沿江、沿湖、滨海城市,城市环水朝水又各有异趣。④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营造城市轴线的第一要则。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域风貌和城市空间格局也不尽相同。举例来说,在中华风貌中特有的黄土高坡、一览无遗的华北平原、多变的山岭、江南水乡、北国冰原等地貌风格迥异。
2.城市独特的形态
城市独特形态是由自然条件和人工规划合并而成的。它主要指城市的空间布局形式,如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的轴线格局、城市的交通组织功能分区、城市历代的形态演变,等等。这些形态的形成,一方面受城市所在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不同社会文化模式、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形成城市文化景观上的差异。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和肌理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交通方式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及社会状态。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东、西方城市不同的城市结构与肌理,与此同时,不同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城市的轴线景观形态应与城市空间结构及肌理有机相融,尊重历史、尊重自然。
规划城市的轴线景观空间应将地域特色加以体现,城市居民和游历者在城市环境中能感受到这一特定的肌理。
中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滨海和丘陵地貌显著⑤在城市轴的规划上,塑造主城区“山、海、城”的城市风貌,确立“山中有城、城中见山”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使山体与城市道路景观形成互动,建筑高度与山体轮廓线形成统一。
三、城市轴线景观与社会生活的统一
城市的社会结构包含着城市人文形态的内容,体现着城市的经济、人口、文化和历史,因此,城市轴线景观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不仅仅是轴线景观自身形态与位置的设计,更要重视轴线景观空间周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条件等等。同时,城市的功能结构、人口分布和密度、生活习俗等也是应当重点考虑的因素。
城市社会生活是多元复合体,不同社会阶层的演变重构和聚集。
拿上海来举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高层、高价、高密度”密集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予人以深刻印象。通过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等地标性的建筑塑造出城市形象与文化品质。
上海一直沿用大规模统一改造的更新方式,几乎在十年间完成了西方城市一个世纪的建设。⑥市的许多街区换上新装,同时也失去了对原有城市风貌的记忆。在对内城进行疏解的过程中,熟悉的街道,和睦的邻里和内心的归属在很短的时间里分崩瓦解,城市的文化、传统与沉淀的社会生活割裂开来,这对于城市的文化归属感而言,是粗鲁的破坏。
四、城市轴线景观中历史基因的传承与更新
柯林·罗在《拼贴城市》中强调了城市历史的重要性,他认为城市是历史的沉淀物,每个时期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⑦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而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延续的社会生活方式能给予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是产生美感的基本保障。
城市的发展过程是动态演替的过程,它拥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城市业已存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轴线景观应予以保护性开发。城市轴线景观的规划应该结合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原则,使绿化建设要有时间的痕迹,也同样使历史的空间在现今城市空间的包围中有缓冲空间和协调的氛围。
对于城市轴线景观而言,其历史文脉与发展更新与其非物质文化层面密不可分,其内容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文字
2.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所形成的精神文明面貌,如审美、饮食习惯、娱乐方式、节日活动、利益、信仰、习俗、道德、伦理等;
3.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生态结构,在人文地理学中,它被形容为一种抽象的观念“氛围”。
创造城市轴线景观的场所感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渗透交融,感受轴线,感受历史,感受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
注释:
①邓述平.文化 城市文化 建筑文化[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②王志纲.城变——一个中国传统城市的细胞再造[M].人民出版社,2007.
③阮仪三,王景惠,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④张锦秋.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M].小城镇建设,2000.
⑤董伟.大连城市发展规划中的文化策略[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⑥袁海琴.现代规划理论发展对上海城市建设的文化启示[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⑦(美)柯林·罗,弗瑞德.科特.童明,译.拼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约翰,奥姆斯比,西蒙滋(著).21世纪园林城市——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孟刚,李岚,李瑞冬,魏枢.城市公园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洪成,吕晨.城市园林街景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戴志中,刘晋川,李鸿烈.城市中介空间[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车生泉.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分析与生态规划——以上海市为例[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
【关键词】城市轴线;城市轴线景观
序言
由于区域、气候、风俗习惯诸多因素的因素,城市轴线景观风貌也不尽相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城市轴线景观的面域也并非越大越广越好,只有两者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才能发挥城市最大的综合效益。
首先,轴线景观的定位依赖于城市的自然背景,它决定了城市的景观性格特征和规划的基本风貌;
其次,以道路和河道为构型基础的轴线景观以“线”的形象,广面域、长跨度的特征决定了城市的印象。它的分布塑造了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并丰富了景观视觉效果;而构成城市景观的节点空间、景观点则以“点”的形式给城市绿地系统描绘出点睛之笔。
一、文化对城市轴线景观规划的影响
城市像一本书,一栋栋建筑是“字”,一条条街道是“句”,街坊是“章节”,公园是“插曲”,在人缔造的城市中空间,人造的城市也缔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①市是文化的最集中的表现,城市建设同时也是文化的建设与创造。在空间表现上,城市文化将景观设计中所营造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水乳交融。运用延伸的空间和特殊的景观营造,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城市意境美。文化的存在令景观意境更为深邃。
由于地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性,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也大相径庭。中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文化多种多样:东北人豪放、西北人朴实、北京人务虚、广东人务实、上海人精细、湖北人精明、山东人耿直、浙江人聪慧,成都人柔和。②同地区的人文性格,也沉淀出不同的人文地域风貌。
城市的传统文化特征是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构筑而成的,它不仅包括城市的外貌、建筑和历史遗迹等物质形态,还包括城市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等精神内容。③
B–A.坎贝尔(英)曾说过,巴黎是个集体的杰作,一个由中间空间组成的城市。你的周围是戏院;你的背后是咖啡桌上的窃窃私语;大街上行驰着特温哥汽车;铺路石上站着看门人;大教堂前走着卖花女…,巴黎素来以浪漫之都著称。在坎贝尔这段描述中,更多的是对城市氛围的感受,也就是对巴黎城市文化因素、传统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城市印象。而巴黎的美,就在于它始终不断地保存、维护、发展和开拓这种人居空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和积淀下来的空间涵义。
将城市的文化概念提升到规划的重点范畴,足以例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环境吸引力、城市的魅力大小,不仅体现是有形的竞争,更是无形的竞争。
规划城市空间轴线不应只把重心放在城市空间与城市形态、形象构成等表层界面,而应该考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再者,城市居民的性格和审美直接投射到城市的物质空间建设之上,影响一座城市的历史风貌。在轴线规划过程中,把抽象的文化现象落在文化产生的基础上,文化留存的载体上和文化所反映的场所上。引导外界由精神到物质对城市的全面认知。
二、城市轴线景观与特定肌理的统一
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文化景观,历代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使环境又具有人文和历史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轴线景观的规划脱离了它所植生的历史环境,其地域特色和空间品质就会受到损害;城市特定肌理包括以下两方面:
1.城市根植的自然环境
一座城市的自然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空间格局。它主要体现在山、水、风景的特色风貌上。平原城市布局一般比较紧凑和规整;而丘陵地区地形复杂河谷交错,城市往往被分隔成若干单独用地,山区城市或沿山坡构筑,或沿山谷延伸,呈现出立体自由布局的山城特色;沿江、沿湖、滨海城市,城市环水朝水又各有异趣。④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营造城市轴线的第一要则。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域风貌和城市空间格局也不尽相同。举例来说,在中华风貌中特有的黄土高坡、一览无遗的华北平原、多变的山岭、江南水乡、北国冰原等地貌风格迥异。
2.城市独特的形态
城市独特形态是由自然条件和人工规划合并而成的。它主要指城市的空间布局形式,如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的轴线格局、城市的交通组织功能分区、城市历代的形态演变,等等。这些形态的形成,一方面受城市所在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不同社会文化模式、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形成城市文化景观上的差异。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和肌理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交通方式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及社会状态。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东、西方城市不同的城市结构与肌理,与此同时,不同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城市的轴线景观形态应与城市空间结构及肌理有机相融,尊重历史、尊重自然。
规划城市的轴线景观空间应将地域特色加以体现,城市居民和游历者在城市环境中能感受到这一特定的肌理。
中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滨海和丘陵地貌显著⑤在城市轴的规划上,塑造主城区“山、海、城”的城市风貌,确立“山中有城、城中见山”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使山体与城市道路景观形成互动,建筑高度与山体轮廓线形成统一。
三、城市轴线景观与社会生活的统一
城市的社会结构包含着城市人文形态的内容,体现着城市的经济、人口、文化和历史,因此,城市轴线景观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不仅仅是轴线景观自身形态与位置的设计,更要重视轴线景观空间周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条件等等。同时,城市的功能结构、人口分布和密度、生活习俗等也是应当重点考虑的因素。
城市社会生活是多元复合体,不同社会阶层的演变重构和聚集。
拿上海来举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高层、高价、高密度”密集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予人以深刻印象。通过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等地标性的建筑塑造出城市形象与文化品质。
上海一直沿用大规模统一改造的更新方式,几乎在十年间完成了西方城市一个世纪的建设。⑥市的许多街区换上新装,同时也失去了对原有城市风貌的记忆。在对内城进行疏解的过程中,熟悉的街道,和睦的邻里和内心的归属在很短的时间里分崩瓦解,城市的文化、传统与沉淀的社会生活割裂开来,这对于城市的文化归属感而言,是粗鲁的破坏。
四、城市轴线景观中历史基因的传承与更新
柯林·罗在《拼贴城市》中强调了城市历史的重要性,他认为城市是历史的沉淀物,每个时期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⑦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而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延续的社会生活方式能给予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是产生美感的基本保障。
城市的发展过程是动态演替的过程,它拥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城市业已存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轴线景观应予以保护性开发。城市轴线景观的规划应该结合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原则,使绿化建设要有时间的痕迹,也同样使历史的空间在现今城市空间的包围中有缓冲空间和协调的氛围。
对于城市轴线景观而言,其历史文脉与发展更新与其非物质文化层面密不可分,其内容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文字
2.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所形成的精神文明面貌,如审美、饮食习惯、娱乐方式、节日活动、利益、信仰、习俗、道德、伦理等;
3.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生态结构,在人文地理学中,它被形容为一种抽象的观念“氛围”。
创造城市轴线景观的场所感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渗透交融,感受轴线,感受历史,感受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
注释:
①邓述平.文化 城市文化 建筑文化[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②王志纲.城变——一个中国传统城市的细胞再造[M].人民出版社,2007.
③阮仪三,王景惠,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④张锦秋.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M].小城镇建设,2000.
⑤董伟.大连城市发展规划中的文化策略[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⑥袁海琴.现代规划理论发展对上海城市建设的文化启示[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⑦(美)柯林·罗,弗瑞德.科特.童明,译.拼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约翰,奥姆斯比,西蒙滋(著).21世纪园林城市——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孟刚,李岚,李瑞冬,魏枢.城市公园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洪成,吕晨.城市园林街景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戴志中,刘晋川,李鸿烈.城市中介空间[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车生泉.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分析与生态规划——以上海市为例[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