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在中职教育上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ju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在中职教育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毫无动力,缺乏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乃至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往往不能胜任。崇拜歌星明星、标新立异、与素爱暴力滋事的人为伍和做出种种出格行为等。这就是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在教育中的表现,如何应对这一类的学生,对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教育 习得性无助 应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213-01
  
  “习得性无助”这一现象,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表现得较为集中和典型。所以,我们选择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研究,能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更多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1 “习得性无助”在中职学生身上的表现
  据我校学生情况调查表明,学生中有以下情况者较多,(1)家庭经济困难者。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在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上中职。(2)学习困难者。他们害怕考试、不爱“看书”却又想“读书”,无奈的选择了中职学校。(3)行为不良者(包括独守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家庭教育不力等)。他们其实是被“托管”在学校的。
  因为以上的这些因素,这些同学普遍存在自卑(我家穷、我笨、我是坏孩子、我没人要)、至少是不自信的心理。由此产生了许多“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上课不认真听讲,手机上网,发短信,有时还会捣乱课堂纪律,课后也不复习功课。在学习时毫无动力,缺乏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既然成功不了,我为什么还要尝试呢。”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在生活中,自我价值不足的同学不肯认错,事事争强,注重面子;坚持己见,不顾他人等。知道自己不如人,处处退缩,怕承担责任,但又到处批评别人。会用种种方法去寻找增加外表的分数,例如爱买名牌产品、崇拜歌星明星、标新立异、打群架和做出种种出格行为等。
  
  2 导致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
  2.1 学业不佳,由来已久
  中职学生大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因为考不上高中而无奈地选择了中职,他们可能在初中、甚至在小学就开始,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得到个别教师过多的消极评价或嘲笑、奚落,长期被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这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学生群体。
  2.2 不当评价,反反复复
  由于学业不佳或个性表现的缘故,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认为这些同学智商不高、“不是读书的料”、“是坏小孩”等。这些不恰当的评价,同时会影响到家长、同学对这些同学的评价,使之形成一个极为不良的环境,在这种反反复复的刺激之下,这些同学就会显得焦虑不安和信心不足,完成任务就格外困难。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也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
  2.3 正确归因,严重缺失
  “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当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的唯一标准只有学业成绩的时候,就会使得许多学生不自觉地进行不恰当的自我归因,而在这漫长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老师往往不能及时地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分析。使得他们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
  
  3 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在教育上的应对
  3.1 认知矫治,正确归因
  要充分利用“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亦有所短。他们只不过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也是受害者,但并不是人生的失败者。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是靠他的人际关系与领导能力——卡耐基”。创设使学生通过实践并获得成功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归因。鼓励他们积极加入学校的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总支)、各种社团以及文娱、体育比赛。在活动中发现、挖掘诸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体味成功、也要体味失败,增强抗挫折能力。
  3.2 增强自我意识,确立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的确认,就是自信、自爱和自尊。而这三者是依循这个次序的:先建立起自信,才能建立自爱;有了自爱,才能建立自尊。
  转变教育观念,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成功是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承认差别,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有实践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有价值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做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每个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以关心、支持、鼓励和帮助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期望,这样就会坚定他们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要洁身自爱,要以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中职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和处分学生时一定要慎重行事,讲究方式,把握分寸、注意场合,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怀着强烈的爱心给学生的心灵以呵护,帮助他们树立做人的尊严。
  3.3 增强耐挫力,激发自强斗志。是克服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根本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在平稳、顺利的条件下学习和生活的,几乎没有经历什么磨难,这就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对待挫折的承受力差,一遭遇挫折就灰心意冷。所以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意志力,是克服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根本。
  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总是难免的,但又是暂时的现象,一两次失败不等于以后的永远失利,决不能因为眼前的失败而自暴自弃。教师要从学生的平时行为养成和专业学习过程中多方面有意识地,不失时机的培养他们意志品质的果断性、自制力和顽强性,激发学生产生一种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力量。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意志力锻炼计划并逐步实施,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从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最终成为同命运抗争,同困难拼搏的强者。
  
  参考文献
  [1] 马丁·塞利格曼(作者),洪兰(译者).学习乐观:成功人生的第3个要素(第1版)[M].新华出版社,1998,1.
  [2] 吴增强.习得性无能动机模式简析[J].心理科学,1994(3):188~190.
其他文献
通过"少儿朗读活动示范园地"评选活动实践总结,探讨了新形势下图书馆推广活动的有关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其灵魂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在阐明知识经济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图书馆传播现代文化、开展社会教育对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及意义.
论述了信息服务的特点局限性,指出了发展信息服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变,不仅是一个技术观念的变化,而且将影响整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赤平极射投影法是一种岩体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方法,可以确定岩体中结构面的空间组合关系,给出可能不稳定岩体的几何形态、滑动方向、空间位置及分布情况。针对岩质边坡和隧洞围
游戏学习是指学生在“寓教于乐”的体验式、参与式学习环境中,通过积极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情境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论述了游戏学习环境的基础上
摘 要:大学班级文化是大学生有意识构建的班级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大学生是班级文化构建这一对象性活动的应然主体。班级文化的构建依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发挥,同时班级文化又能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研究二者的内在联系,将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通过构建多维的班级文化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大学 大学生 班级文化 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