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黑志宏先生,获世界锦标赛枪术金牌、亚洲锦标赛太极拳金牌、东亚运动会男子对练金牌、北京奥运会太极全能银牌、亚洲运动会太极全能银牌、世界运动会太极全能银牌、全国武术锦标赛42拳剑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劈挂拳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吴式太极拳冠军、中国武术段位七段,任国际级武术裁判,是香港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得主,香港体育傑出领袖,曾获“香港傑出运动员”等称号。
刚以练身,柔以养气,武术的寸寸功底都凝聚着黑志宏先生几十年的点滴积累。一招一式,一呼一吸是文化,更是沉淀,以武修身,弘扬武道是态度,更是承传。
十年耕耘 一朝圆梦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拉开帷幕,那是中国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举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也是武术项目第一次被引入亚洲运动会的示范项目。黑志宏当时还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他卻忍不住热血沸腾,心情或紧张,或激动,或自豪,或羡慕。其实,他那时也是一名运动员,习武已经七年有餘,只是还没有机会登上这个世界级的赛场,所以他对於电视里的那个世界,满是向往,满是期待,希望自己有天也能拥有这样的荣誉时刻。
七年多的辛苦和汗水给了他最扎实的基础和技艺,为了完成自己站上世界赛场的梦想,他决定去更大的平台学习,於是他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进行更专业的训练。在大学中,他成为了校队成员,出色的专业技能让他在人群中开始崭露头角,大学毕业後,他便被留在了北京武术队任教,一年後,他又受到推薦,进入北京武术管理中心,负责行政工作。
这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归宿,但那个站上世界舞台的梦想在他的心里卻日复一日地生长,那块几呎见方的领奖台,成了他心目中最热切的追求和信仰。在这样的渴望中,他坚持着每日最少五小时的训练,十几年磨一剑,终於,他的沉淀成就了他的蜕变,让他进入了中国武术段位高段位级别,达至了中国武术段位七段。
2002年,人生的另一条道路摆在了黑志宏先生的面前,是去香港寻找个人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还是继续留在原地稳扎稳打,成了他一时的纠结。最後,他还是选择寻找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在香港,完成自己的体育梦想。
来到香港之後,黑志宏先生的体育事业开始有了新的起色,不久之後,他加入了香港队,同年,武术项目在釜山亚运会上被列为竞赛项目。对於此,黑志宏先生很是兴奋,不仅是因为武术项目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和礼待,更因为他此刻欣喜地预感到自己与梦想的距离正在逐步缩小。果不其然,几年之後,他就代表香港队参加了多哈亚运会,並一举摘得多哈亚运会太极全能银牌,为香港乃至中国赢得了荣誉。十几年的点滴耕耘,一朝圆梦,面对蜂拥而来的媒体记者,他竟一时语塞,因为千头万绪实在不知从何说起,这其中的辛酸和喜悦只有他自己能夠体会。
从默默无闻的幕後选手,到世界瞩目的比赛亚军,黑志宏先生已经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但他並没有就此止步,胜利更加燃起了他对成功的渴望,他希望自己有天能站上最高领奖台,而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就在於那份热血,执著和永不言棄。
2007年11月中旬,“好运北京”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由於这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举办的一场国际性比赛,所以比赛规格完全按照奥运会的标準,代表了世界最高的竞技水平。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上千名运动员、裁判等参加了这场盛会,竞爭十分激烈。黑志宏先生最终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行云流水的动作战胜了诸多对手,获得了男子枪术金牌,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过往的所有艰辛和汗水,此刻都凝聚成了他胸前这枚耀眼的金牌。
此後,黑志宏先生到达了自己职业的巅峰期,一路过关斩将,斩获各种荣誉,例如亚洲锦标赛太极拳金牌、东亚运动会男子对练金牌、北京奥运会太极全能银牌、世界运动会太极全能银牌、全国武术锦标赛42拳剑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劈挂拳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吴氏太极拳冠军等等,成为了一时无俩的武坛新星。
告别竞技场始传道授业
从香港队退役之後,黑志宏先生面临着多重选择,去其他国家的国家队做教练?或者是选择一间香港的学校去任教?可是这些,都不是他的志向所在。学校对他来说,面向太窄,而去别的国家担任教练对他来说更是一个不可能的选择,因为运动员对於祖国有着比别人更深沉的爱,即使是在退役之後,他也一心向国,所以坚定地选择了留下。
练了一辈子武术,他对武术的情感无可置疑,退役之後,他觉得自己更应该去做的事情就是将武术及武术文化传扬下去,完成自己作为一个传承者的使命,於是,宏武太极学会应运而生,他退下竞技场,走上了讲台,开始开班授课。
时至今日,宏武太极学会成立已有六年,黑志宏先生培养的学生也早已遍佈香港及世界各处,开始独当一面。有的成为了职业运动员,有的沿袭了他的事业,开始开班授课,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
近几年,人们在重新审视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之後,开始重视起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也掀起了一股类似於“武术热”的潮流,有志前来学武的人越来越多,各个学校也纷纷开设起武术班。对於这一现象,黑志宏先生是乐见並且因此对武术的发展充满自信的。“以前的人前来学武很多是受了功夫电影的影响,一时兴起,现在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於武术的了解开始更加多元,所以在选择来学习的时候也更加理智。” 或许是为了鼓励大家对於武术的热衷,或许是为了激起大家对於竞技的热情,黑志宏先生很久以前就开始酝酿要筹办一个武术专业赛,近几年,这个比赛终於逐渐成形,今年已於10月13日已经正式开赛。这个全港太极养生武术精英公开赛几乎囊括所有的武术类别,以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前去参加。除此之外,它还将传统的武术练习和竞技体育结合在了一起,既极具专业性,又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既能吸引专业人士的目光,又能引起广大市民的注意,对於文化的传承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现象。
黑志宏先生表示,既然自己办了这个比赛,就不会潦草敷衍,在专业性上,会向众多大型比赛看齐,在公平性上,将会做到让所有人信服。“我们邀请了许多专业的裁判,一个领域的裁判只负责一个领域的比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专业性。而我自己本身就是专业的裁判,拥有国际及国内的裁判资格,所以我对於比赛规则的熟悉度也是不受质疑的。”因为曾经职业运动员的身份,所以黑志宏先生更懂得“公平”二字的分量,更懂得这两个字对於运动员的尊重,所以他把这两个字也作为自己对於参赛者们的承诺。
他所做的这些,都是希望學员们在这样的历练中能夠快速成长起来,能夠在走上竞技场的时候拥有大将之风。可是在筹备这些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例如资金及人员的问题。他们所筹办的比赛虽然收了报名费,但是他们所收的报名费是很低的,就是希望以降低门槛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前来参与。其次,筹办这样大型的活动他们也面临着人手不夠的问题,有部分热爱武术的人闻讯前来义务提供帮助,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关於未来的发展,他们还任重而道远。
习武艺 扬武之精神
在我国各类以“武”或“侠”为核心的文艺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谓的“武”或“侠”,並非只是简单的暴力和斗爭,也不是单纯的动作或程式,这其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即从道家中脱胎而出的侠义,尚武之精神。
所谓的尚武精神,並非是对武力的崇拜,对逞凶斗狠行为的鼓吹,与之相反,它代表着一种绝不忍受压迫,一种敢於反抗不公的精神,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骨气和傲气,也是一种对於自我的坚持。这份昂扬向上,遗世独立的特性,组成了“武”“侠”二字的灵魂。习武多年的黑志宏先生,最希望的,就是这份尚武精神能夠被年轻人所感知,内化,进而发展成个人或民族的修养和文化。
习武並非是个短期投入即可取得成果的过程,在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里,它就往往和闻鸡起舞这类的词汇相互关联,饱含着习武之人日日投入的点滴之功。与此同时,常年舞枪弄棒,摩擦和伤害在所难免,包括诸多武术宗师,也是在伤痛中成长起来的。所以黑志宏先生认为,武术之精神和香港的狮子山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一性,都包含着吃苦耐劳,勤劳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兴办武术班的目的之一也在於此,希望将这种精神力量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能将其良好传承与发扬。
把武术文化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享受健康,这是黑志宏先生的心之所愿,所以这麽多年,他一直躬耕不息。“现在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有危机感,所以希望在自己尚有能力的时候将这些使命都一一完成。”这麽多年的办学,他基本没有在十一点之前回过家,除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外,他偶尔还会给和他一样办起了武术班的当年的学生们代课,大家往来依旧频密,相互帮扶,尊师重道的精神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弘扬。
古人云,止戈为武。中国人将“武”一字发扬光大,但在一开始,我们对其的理解和利用都不是暴力,而是为了求和。这是中国人为“武”所注入的文化内涵,也是如今我们传承武道所秉承的宗旨。黑志宏先生将此种精神内化於心,也希望更多投身其中的人能夠準确理解其含义並从中获益,这是他作为传道者的使命,也是他作为一名习武之人对於後来者的愿景。
黑志宏先生,获世界锦标赛枪术金牌、亚洲锦标赛太极拳金牌、东亚运动会男子对练金牌、北京奥运会太极全能银牌、亚洲运动会太极全能银牌、世界运动会太极全能银牌、全国武术锦标赛42拳剑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劈挂拳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吴式太极拳冠军、中国武术段位七段,任国际级武术裁判,是香港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得主,香港体育傑出领袖,曾获“香港傑出运动员”等称号。
刚以练身,柔以养气,武术的寸寸功底都凝聚着黑志宏先生几十年的点滴积累。一招一式,一呼一吸是文化,更是沉淀,以武修身,弘扬武道是态度,更是承传。
十年耕耘 一朝圆梦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拉开帷幕,那是中国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举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也是武术项目第一次被引入亚洲运动会的示范项目。黑志宏当时还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他卻忍不住热血沸腾,心情或紧张,或激动,或自豪,或羡慕。其实,他那时也是一名运动员,习武已经七年有餘,只是还没有机会登上这个世界级的赛场,所以他对於电视里的那个世界,满是向往,满是期待,希望自己有天也能拥有这样的荣誉时刻。
七年多的辛苦和汗水给了他最扎实的基础和技艺,为了完成自己站上世界赛场的梦想,他决定去更大的平台学习,於是他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进行更专业的训练。在大学中,他成为了校队成员,出色的专业技能让他在人群中开始崭露头角,大学毕业後,他便被留在了北京武术队任教,一年後,他又受到推薦,进入北京武术管理中心,负责行政工作。
这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归宿,但那个站上世界舞台的梦想在他的心里卻日复一日地生长,那块几呎见方的领奖台,成了他心目中最热切的追求和信仰。在这样的渴望中,他坚持着每日最少五小时的训练,十几年磨一剑,终於,他的沉淀成就了他的蜕变,让他进入了中国武术段位高段位级别,达至了中国武术段位七段。
2002年,人生的另一条道路摆在了黑志宏先生的面前,是去香港寻找个人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还是继续留在原地稳扎稳打,成了他一时的纠结。最後,他还是选择寻找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在香港,完成自己的体育梦想。
来到香港之後,黑志宏先生的体育事业开始有了新的起色,不久之後,他加入了香港队,同年,武术项目在釜山亚运会上被列为竞赛项目。对於此,黑志宏先生很是兴奋,不仅是因为武术项目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和礼待,更因为他此刻欣喜地预感到自己与梦想的距离正在逐步缩小。果不其然,几年之後,他就代表香港队参加了多哈亚运会,並一举摘得多哈亚运会太极全能银牌,为香港乃至中国赢得了荣誉。十几年的点滴耕耘,一朝圆梦,面对蜂拥而来的媒体记者,他竟一时语塞,因为千头万绪实在不知从何说起,这其中的辛酸和喜悦只有他自己能夠体会。
从默默无闻的幕後选手,到世界瞩目的比赛亚军,黑志宏先生已经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但他並没有就此止步,胜利更加燃起了他对成功的渴望,他希望自己有天能站上最高领奖台,而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就在於那份热血,执著和永不言棄。
2007年11月中旬,“好运北京”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由於这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举办的一场国际性比赛,所以比赛规格完全按照奥运会的标準,代表了世界最高的竞技水平。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上千名运动员、裁判等参加了这场盛会,竞爭十分激烈。黑志宏先生最终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行云流水的动作战胜了诸多对手,获得了男子枪术金牌,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过往的所有艰辛和汗水,此刻都凝聚成了他胸前这枚耀眼的金牌。
此後,黑志宏先生到达了自己职业的巅峰期,一路过关斩将,斩获各种荣誉,例如亚洲锦标赛太极拳金牌、东亚运动会男子对练金牌、北京奥运会太极全能银牌、世界运动会太极全能银牌、全国武术锦标赛42拳剑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劈挂拳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吴氏太极拳冠军等等,成为了一时无俩的武坛新星。
告别竞技场始传道授业
从香港队退役之後,黑志宏先生面临着多重选择,去其他国家的国家队做教练?或者是选择一间香港的学校去任教?可是这些,都不是他的志向所在。学校对他来说,面向太窄,而去别的国家担任教练对他来说更是一个不可能的选择,因为运动员对於祖国有着比别人更深沉的爱,即使是在退役之後,他也一心向国,所以坚定地选择了留下。
练了一辈子武术,他对武术的情感无可置疑,退役之後,他觉得自己更应该去做的事情就是将武术及武术文化传扬下去,完成自己作为一个传承者的使命,於是,宏武太极学会应运而生,他退下竞技场,走上了讲台,开始开班授课。
时至今日,宏武太极学会成立已有六年,黑志宏先生培养的学生也早已遍佈香港及世界各处,开始独当一面。有的成为了职业运动员,有的沿袭了他的事业,开始开班授课,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
近几年,人们在重新审视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之後,开始重视起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也掀起了一股类似於“武术热”的潮流,有志前来学武的人越来越多,各个学校也纷纷开设起武术班。对於这一现象,黑志宏先生是乐见並且因此对武术的发展充满自信的。“以前的人前来学武很多是受了功夫电影的影响,一时兴起,现在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於武术的了解开始更加多元,所以在选择来学习的时候也更加理智。” 或许是为了鼓励大家对於武术的热衷,或许是为了激起大家对於竞技的热情,黑志宏先生很久以前就开始酝酿要筹办一个武术专业赛,近几年,这个比赛终於逐渐成形,今年已於10月13日已经正式开赛。这个全港太极养生武术精英公开赛几乎囊括所有的武术类别,以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前去参加。除此之外,它还将传统的武术练习和竞技体育结合在了一起,既极具专业性,又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既能吸引专业人士的目光,又能引起广大市民的注意,对於文化的传承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现象。
黑志宏先生表示,既然自己办了这个比赛,就不会潦草敷衍,在专业性上,会向众多大型比赛看齐,在公平性上,将会做到让所有人信服。“我们邀请了许多专业的裁判,一个领域的裁判只负责一个领域的比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专业性。而我自己本身就是专业的裁判,拥有国际及国内的裁判资格,所以我对於比赛规则的熟悉度也是不受质疑的。”因为曾经职业运动员的身份,所以黑志宏先生更懂得“公平”二字的分量,更懂得这两个字对於运动员的尊重,所以他把这两个字也作为自己对於参赛者们的承诺。
他所做的这些,都是希望學员们在这样的历练中能夠快速成长起来,能夠在走上竞技场的时候拥有大将之风。可是在筹备这些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例如资金及人员的问题。他们所筹办的比赛虽然收了报名费,但是他们所收的报名费是很低的,就是希望以降低门槛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前来参与。其次,筹办这样大型的活动他们也面临着人手不夠的问题,有部分热爱武术的人闻讯前来义务提供帮助,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关於未来的发展,他们还任重而道远。
习武艺 扬武之精神
在我国各类以“武”或“侠”为核心的文艺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谓的“武”或“侠”,並非只是简单的暴力和斗爭,也不是单纯的动作或程式,这其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即从道家中脱胎而出的侠义,尚武之精神。
所谓的尚武精神,並非是对武力的崇拜,对逞凶斗狠行为的鼓吹,与之相反,它代表着一种绝不忍受压迫,一种敢於反抗不公的精神,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骨气和傲气,也是一种对於自我的坚持。这份昂扬向上,遗世独立的特性,组成了“武”“侠”二字的灵魂。习武多年的黑志宏先生,最希望的,就是这份尚武精神能夠被年轻人所感知,内化,进而发展成个人或民族的修养和文化。
习武並非是个短期投入即可取得成果的过程,在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里,它就往往和闻鸡起舞这类的词汇相互关联,饱含着习武之人日日投入的点滴之功。与此同时,常年舞枪弄棒,摩擦和伤害在所难免,包括诸多武术宗师,也是在伤痛中成长起来的。所以黑志宏先生认为,武术之精神和香港的狮子山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一性,都包含着吃苦耐劳,勤劳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兴办武术班的目的之一也在於此,希望将这种精神力量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能将其良好传承与发扬。
把武术文化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享受健康,这是黑志宏先生的心之所愿,所以这麽多年,他一直躬耕不息。“现在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有危机感,所以希望在自己尚有能力的时候将这些使命都一一完成。”这麽多年的办学,他基本没有在十一点之前回过家,除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外,他偶尔还会给和他一样办起了武术班的当年的学生们代课,大家往来依旧频密,相互帮扶,尊师重道的精神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弘扬。
古人云,止戈为武。中国人将“武”一字发扬光大,但在一开始,我们对其的理解和利用都不是暴力,而是为了求和。这是中国人为“武”所注入的文化内涵,也是如今我们传承武道所秉承的宗旨。黑志宏先生将此种精神内化於心,也希望更多投身其中的人能夠準确理解其含义並从中获益,这是他作为传道者的使命,也是他作为一名习武之人对於後来者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