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而有韵,新而有味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ayy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郁达夫善于在古代文学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传统文学的意境美和悠远味,而且很好地表达了他当時的心境,极有情趣。写作教学中,借鉴《江南的冬景》的写作手法或者郁达夫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进行仿写甚至创写,以期改变学生写作中长期存在的单一的景物描写手法和枯燥无味的文风。
  关键词:景物描写艺术手法写作教学创新化用
  郁达夫是一位古代文学修养极深而又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写景散文兼具诗意美和绘画美的特点,这与他的古代文学涵养是分不开的。他善于借用并创新古代文学艺术手法,文字平易,营造的意境朴拙幽深,读上去清新秀丽,神韵十足。他的散文代表作《江南的冬景》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学生写作时也喜欢描写景物,但所用手法单一,语言表达老套。除了比喻、拟人,几乎找不出更多的描写手法。虽有修辞,却因缺乏创新而显得苍白无力,读上去枯燥乏味。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江南的冬景》中的写景手法,结合作文教学,在鉴赏郁达夫高超写作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对景物描写进行创新。比如,我们可以布置片段作文:
  请用一段文字描写无锡的景色,要求:(1)要能鲜明表现无锡本地的特色;(2)仿照《江南的冬景》中某个片段的写作手法,或者学习郁达夫对古代文学艺术手法的创新使用;(3)字数300字左右。
  《江南的冬景》主体内容表现为5幅画面。分析课文时,我们可以选取其中三幅并对画面中不同的描写手法进行鉴赏分析,并引导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创新化用。
  一、巧用色彩渲染
  《江南的冬景》第一幅“寒郊散步图”,作者重点抓住芦花、乌桕叶、乌桕籽、野草、阳光等景物的颜色,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绘出了一幅色彩浓艳、亮丽的画面。虽是冬季寒郊,却给人以和煦温暖、生机盎然的感受。作者化用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渲染景物的手法,重在对色彩进行勾勒,但是整幅画面又完全不同于中国水墨画,而是把各种暖色调的油彩泼染在一起,犹如浓墨重彩的水粉画。
  教学这幅画面时,引导学生感悟意象、色彩,再到色彩背后的情趣,让学生随着郁达夫的笔墨去想象这一幅富有生气的冬季寒郊图,感受作者对色彩渲染的创新写法以及色彩带来的无穷魅力,启发学生利用某种或某些色彩去描绘无锡的春景:
  无锡的春天,可以说是一帧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新绿、嫩绿、鲜绿、翠绿……那满眼的绿呀,绝不是简单的调色板能调得出的,真是把绿色渲染到了极致。绿中点染着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繁星般闪动着,惊喜了我们的眼睛。无论是破土而出,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还是缓缓流淌的;无论是悄无声息,还是低声絮语的,都在这里会演着自然的活力。
  春,少不了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它随风飘忽,若有若无,一丝丝,一缕缕。望断无锡,那萌生的梦境,万里青色朦胧在如丝的缠绵中。烟雾缭绕,似梦似幻,亦真亦假,凄婉净美。雨就这样潇洒自如地向大地飞洒着,软软的,腻腻的,亮亮的,粘得你浑身都湿润了,连心也浸透了绵绵的雨丝。你瞧,菜园边上,翠绿的竹,一片片,一丛丛,湿漉漉;河岸旁,杨柳初绽绿芽,鹅黄嫩绿,煞是可爱;桃园里,含苞的桃蕾在烟雨中如霓如霞,似云似纱。这雨,柔美而强劲,羞涩又放纵,心也化在一起,难舍难分。
  这幅画面由无锡春天的绿色铺陈开去,写尽了深浅绿色的不同;而绿中点染着些许红黄粉紫,着实让人感觉到无锡春景的秀丽和柔美;那雨中的绿色,更是让人内心完全融入这美妙的春景中。整段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渲染色彩,再加上叠词、短句的运用,读上去饶有韵味。
  二、妙用摄影取景
  第二幅“冬雨寒村图”,作者选用了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篷茅屋酒客等意象,淡笔素描,略加点染,勾勒出一幅色彩朴素淡雅、意境悠远的画面,给人一种悠闲洒脱的感觉,这正是古人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这幅画作者化用了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技巧,通过“撒”“加”“点”“画”等动词,巧妙地把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技法直接搬到写作中。
  既然作画技法能写景,那么,其他技法是否也能运用到作文中去呢?受到郁达夫创新技法的启发,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散步在秋日的午后,听微风拂过落叶的沙沙声,看枯叶在空中旋舞的影子,有一种说不出的意境。望着这满眼的秋意,是否有种想要珍藏的冲动呢?那就拿起相机,“咔嚓”一声,不就成了一幅秋日锡景图?以落叶为背景,散落满地的叶子一定是要一踩一个响的。若能吹来几缕微风就更好了,只一阵就能吹起一两片“蝶儿”的,是不是够美?如果再想温馨一点,可以找几对情侣,依偎在洒满阳光的长椅上,喁喁私语;或者不远处再添两家“coffee shop”——一定不能多,两家就好。店门前,再坐几个体态轻盈的少女,捧着一杯暖心的咖啡,在遐想着什么。还可以站上两三个小女孩,在树荫下光影交映的地面上跳着方格,会不会有一种回归淳朴的感觉呢?我已经恋恋不舍了,怎么能着急回家呢?索性再在这个布景上添几团烈焰似的晚霞吧!万物也就娇羞地红起了脸。人在景中,我也醉了,哪里还要归家?
  这位学生用摄影取景的方法,通过“吹”“找”“添”“坐”“站”等动词的运用,进行了画面内容的设置,对落叶、微风、人物场景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写出了秋日锡城特有的恬静安闲,画面活泼明朗。当然,我们也可以尝试化用搭积木、建筑、烹饪等技法进行景物描写。若能如此创新,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借用诗句描绘
  第三幅“江南雪景图”,作者没有对雪景进行具体描绘,只是引用与雪景相关的诗句描绘了一幅淡雅优美的画面。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巧借诗句的意境,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虽然语句简省洗练,但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每一联诗句,自成一幅画面,但又和谐地融合在这静谧温馨的画面中。在这里,江南的冬景,既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情境。
  古诗中,写景的诗句很多,我们可以学习郁达夫的这种写法,把与所写景物相关的诗句借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不过,借用难就难在所引诗句一定要与描绘的画面水乳交融,并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情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大量占有并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诗句进行恰当地化用。如:
  说起无锡的夏天,必然想到荷花。荷之韵,绝对是夏天的一绝。在夏天,随便你到哪个公园去,远远便能望见她们。“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在风中轻舞的便是少女般窈窕的荷花了。如果你愿意泛舟湖上,就一定能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小姑娘”或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大姑娘”了。当然,无论是谁,都是一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香也醉人,“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荷的清香总是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你若在湖中泊船,说不定会遇着些调皮的鱼儿,可别吓着它们了。“鱼戏莲叶间”,它们是在与荷姑娘嬉戏玩闹呢!也许你也会像李清照一样“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那是荷姑娘还没玩够,舍不得你走了呢!
  大量习得与荷花有关的诗句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位学生通过诗句的引用,由面到点,从形到味,动静结合,写尽了荷花的美感和情趣,言已尽而意无穷。
  正是有了对传统艺术手法的创新化用,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才具有回味无穷的韵味和历久弥新的活力。在写作教学时,我们也要善于创新,并且引导学生创而有韵,新而有味,让创新为写作教学吹入一股清新的暖风。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将课本剧引入英语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对课本歌曲内容In the music room的教学,提出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创造性改编剧本、个性化角色塑造、多元化客观评价。  关键词:课本剧 教学示例 剧本改编 角色塑造 多元评价  课本剧就是在保留课文原有内容的前提下,经过一定的加工,将其改编为戏剧的形式。将课本剧引入英语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看,
期刊
一、教前思考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设置的规律探究内容。“探索并发现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各种情况以及涂色规律,理解每一类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在大正方体中所处位置的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这一点并不难,学生依靠直观思维,就能较快理解。“初步理解每一类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每条棱被平均分成的份数之间的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突破了这一点,规律性的认识就能顺
期刊
摘要:“简约语文主张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顺应时代之思潮,叩问语文教学时弊。简约语文课堂不是将语文教学简单化,而是指向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聚焦、选择、整合策略实施中提升课堂的内在品质。”研读丁卫军老师的课堂,感受其课堂教学艺术,在简约中诗意行走,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丁老师的课堂立足语文,开展个性解读;关注学生,促进师生共生长;左联右接,实现内外勾连。  关键词:丁卫军 简约语
期刊
摘要: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常见的教学现象是:只通过一道例题的教学,在学生没有操作经历,缺少丰富体验,即没有实质参与的情况下,结论便已经被总结出来了。这样过早地形式化只会导致学生以模仿学习为主。作为数学教师,处理例题的专业方法应该是呈现丰富的学习素材,而不是只讲一个例子;并且通过提炼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实现深层次的参与,即不仅是行为参与,而且有情绪参与和认知参与。  关键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圆”一章的起始课要注意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给出进一步的学习线索。具体可以设计“从欣赏的视角看圆”“从演绎的层级学圆”“从生活的场域识圆”“从进阶的角度融圆”“从系统的高度话圆”五个环节。其基本教学立意是:作为起始课,统领全章是应承载的责任;立足经验系统,关注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关注数学文化,通过嵌入数学史激活学生认知。  关键词:圆起始课 数学史 学生
期刊
摘要:《静物素描创意画》一课教学,通过魔术导入、创意激趣,小组竞赛、创意体验,小组合作、创意表现,精彩展示、创意分享,开阔视野、创意迁移等环节,引导学生在互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合作中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享受创意绘画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互生教学 合作学习 创意素描  一、课堂实录  [环节1]魔术导入,创意激趣  师 今天,又到了我们校本课程趣味素描课的时间。上节课,我们学习
期刊
这是一堂比较经典的数学课。在一座城市的一所著名的学校,一个很好的班,学生坐得整整齐齐。因为英美教育专家将来听这节课,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待大家坐定,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教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很有水平。教师板书非常漂亮,书写时大家能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书也极有条理,内容渐渐地丰满起来,且字大小不一。对有些字,教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一
期刊
摘要:杨绛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老王》中的“愧怍”究竟是因何而愧,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杨绛先生与老王交流的深度、向度、广度三维视角来看,“愧怍”主要是源于内心交流的不对等、平素来往的单向度、交往内容的大悬殊。文中所写都是寻常小事,但杨绛先生能够借寻常小事之“尺水”兴起“愧怍”的情感“波澜”,实在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关键词:三维视角 《老王》 杨绛 愧怍  阅读杨绛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老王》,读者
期刊
摘要:教学《中华意象:太阳》,探寻不同主题下的“太阳意象”。通过聆听《击壤歌》、讲述神话故事、整合经典古诗词、传唱歌曲《种太阳》等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循象探意中激活思维。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三点可供参考的策略:整合“独立而互联”的课程资源、探索“主题探究式”的教学路径、跟进“印刻文化意象”的对话。  关键词:主题驱动 循象探意 文化意象  一、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 (出示“日”字
期刊
摘要:STEM教育课例《摩尔斯电码》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基于摩尔斯电码,创造个性化的密码语言;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了解基于密码的信息传递方式。(2)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和编程,探究摩尔斯电码的听译方法,直观地认识以光、声音为媒介的信息传递方式。(3)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和编程,锻炼观察、推理、探究等能力。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课前谈话;按钮控制LED灯;按钮控制LED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