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探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历史课教学,给学生的印象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因此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不然,历史学科恰恰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阵地,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内在联系或依存关系。因此,在授课时,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并在学习中逐渐学会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现象。如在学生学完《日本明治维新》一课后,我便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通过比较,学生对19世纪末,日、中两国发生的重大改革的一成一败便有了清晰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用这种横向联系的方法来看待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横、纵向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在讲课中力争做到教材内容具体化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课程内容的主要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易懂的小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解答小问题,加深对主要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具体化有助于适应学生无意注意力强的心理特征。过去在授课时,由于偏重了照本宣科的讲,往往使一些学生感到内容复杂、难学、难懂、难记,失去学习兴趣,现在通过内容化解,学生们感到简单易懂、易学、易记,加上利用一些直观的辅助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增强。通过对小题的逐个领会,从而掌握了课程内容的主要问题。教材内容具体化,关键要科学、合理。分析出的若干问题,要紧扣主题,为主题服务。例如在讲解商朝的手工业这一章时,把商朝时期手工业的代表作铜器用图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为主线提出若干个小题,即商朝时的铜器有几种?商朝最大的铜器是什么?最精美的铜器是什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青铜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等。
  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和联想。最后找出了正确答案,得出了正确结论,从而对商朝手工业的发展有了系统的认识。特别对人民创造历史,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历史结论有了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具体化的方法,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实现了学生领会内容的最佳效果。
  
  三、用所学历史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它、领会它、运用它,就是让历史为我们所用。历史包含前人的一切失败和成功经历。注意总结提炼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与当今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历史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参谋、借鉴作用,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在学习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样一个历史现象:不管哪一个朝代,凡是经济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社会安定。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稳定压倒一切的道理,不仅过去如此,今天也一样。还有,历史上各朝代的治国方式、做法都有所不同,像夏桀、商纣、隋炀帝等暴君骄横自大,目空一切,采取强权政治,结果落个身死国亡;而汉文帝、汉景帝和唐太宗推行休养生息的宽舒政策,使国家繁荣昌盛成为历史佳话。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引用这一反一正的事实,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史实所蕴含的辩证原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联系到今天我们祖国繁荣昌盛的局面,就是因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这一事实更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再如,我在讲课中,把清朝闭关政策与唐朝全面开放政策所造成的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比较,学生便明白,只有改革开放,吸收
  别人的长处,才能使祖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坚定不移地支持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方针。
  
  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与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问题的发现,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其实,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广阔视野,以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例如,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创造历史的?现代社会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哪些被今天的社会继承下来了?哪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把这些问题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充分理解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指导部分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写成小论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坐标方位,明确自我,确立独立的人格和世界观。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有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历史教师应该让学生看到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技和生产力,看到其它国家历史文化中的科学合理的东西,尊重多元化价值,尊重多国发展的历史,在认识别国的同时,也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地发展自己,强大自已。如果由于某一观点和思维方式,对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进行排斥,容易使我们的学生陷于狭隘的偏见和错误的理解。封闭式的视野既不适应现代社会国际化的趋势,也会阻碍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其他文献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中学生“早恋”问题已经成为眼下班主任工作中一个你想避开而又不能避开的问题。怎样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学生的现在和未来。  今年我又当了毕业班的班主任,在我的班级里同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早恋的学生。我对自己说,这一次,我得好好来来处理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他是一个男孩子,学习非常优秀,头脑非常聪明,办事非常机灵,每一个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九年级开学以来,我发现他有些地方不
期刊
现有的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材,包含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要想让学生在较有限的课时里能真正地掌握,恐非易事。这也是目前高中美术欣赏所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  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它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这对于知识经验的积累还不是很完善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勉为其难。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觉得以“绘画美学思想”为突破
期刊
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是发展变化的,观念是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中应更关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
期刊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有
期刊
《中学数学月刊》2007年第4期的[文1]讲的是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A版)必修第四章150页习题3.1B组第三题:  “观察一下等式:   ……………..(1)   ……………. (2)   ………………(3)  分析上述各式的共同特点,写出能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并对等式的正确性作出证明。”  教师教学用书中给出了解答,其中有   等等。  [文1]作者通过观察上述各式特点,结
期刊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 设疑 提问 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
期刊
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下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期刊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