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阅读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责任重大。所以教师要结合阅读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一点点地探索读书的门路,领悟读书的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阅读教学
以前我们一直把阅读当作写的附庸,认为读是为了写。于是,我们经常在一些公开课上看见:教师指导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都要求学生仿写,美名其曰:学以致用。这种做法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其实读也是有着重要的地位的,阅读不仅仅是为写服务的。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的今天,每一个人不一定都要有很高的写作水平,但都应该有过硬的阅读能力。不会阅读的人,工作和生活都存在着障碍,这绝不是杞人忧天或危言耸听。所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的功能是:第一,吸收知识、信息;第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第三,开发智力;第四,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二、让阅读课堂生动起来
阅读教学生动、活泼、有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大胆地设计别开生面的阅读教学课,引学生入胜。
1、导语的设计要新颖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语在阅读教学中功不可没,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紧紧地牵引着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巨大悬念,使学生身不由己地想一睹为快。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精彩的导入中愉快地开始学习。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各位小游客,你们好!欢迎你来到西沙群岛。这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等会儿,我会带大家到海边,踩着细沙漫步,你会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们想欣赏海底世界吗?我还会让你们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你一定会大饱眼福的。想了解西沙群岛吗?快跟我来吧!“导游”的介绍让人怦然心动,一定能激发“小游客”们游赏西沙群岛的欲望,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亲临其境,阅读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2、让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读和思,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如《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作者对海水色彩、鱼的各种样子描写得十分优美生动。这些内容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能背下来,使其中的好词佳句牢牢地记在学生的脑海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如《灰雀》一课中,让学生分角色反复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边读边想列宁明知道小男孩捉了灰雀又把它放回来,为什么没有批评他。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关爱。
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乐起来
1、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
书山并不可怕,书本里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应该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快乐。为了让学生感到阅读的快乐,我们想方设法营造阅读的氛围。我们在教室和阅览室里排满了配有童话、寓言、名人故事、警句名言的画匾,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书香中。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每周一节,让学生到阅览室看书。班里成立了图书角,选出一个责任心强的图书管理员,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带来放在图书角,让大家分享。课后,同学们可以很方便地从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处借到自己喜欢看的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喜欢看书并从中体会到了快乐,会感染到其他同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慢慢地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再也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了。因为他们从书中享受到了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2、指导学生选择有益且喜闻乐读的课外书
世界上的书刊林林总总,浩如烟海,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尚不强,可能会一味地兼收并蓄。因此,教师应慎重地指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既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又要喜闻乐读的。如《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语文笑林》等。当然,选择范围也应该广泛些,可以涉及政治、经济、科学等领域。好书籍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所以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世界名著,鼓励他们尝试阅读。
3、建议学生把感触深的地方写下来或说出来
强硬地规定学生写读书笔记,可能不太现实,弄不好会适得其反。为不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我们建议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地方写下来或说出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摘抄好词好句,可以是用寥寥数语把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写下来,也可以跟别人说说其中的精彩片段,还可以做成读书备忘录卡积累起来,我们每个月开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阅读水平的提高也会水到渠成。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阅读教学
以前我们一直把阅读当作写的附庸,认为读是为了写。于是,我们经常在一些公开课上看见:教师指导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都要求学生仿写,美名其曰:学以致用。这种做法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其实读也是有着重要的地位的,阅读不仅仅是为写服务的。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的今天,每一个人不一定都要有很高的写作水平,但都应该有过硬的阅读能力。不会阅读的人,工作和生活都存在着障碍,这绝不是杞人忧天或危言耸听。所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的功能是:第一,吸收知识、信息;第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第三,开发智力;第四,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二、让阅读课堂生动起来
阅读教学生动、活泼、有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大胆地设计别开生面的阅读教学课,引学生入胜。
1、导语的设计要新颖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语在阅读教学中功不可没,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紧紧地牵引着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巨大悬念,使学生身不由己地想一睹为快。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精彩的导入中愉快地开始学习。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各位小游客,你们好!欢迎你来到西沙群岛。这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等会儿,我会带大家到海边,踩着细沙漫步,你会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们想欣赏海底世界吗?我还会让你们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你一定会大饱眼福的。想了解西沙群岛吗?快跟我来吧!“导游”的介绍让人怦然心动,一定能激发“小游客”们游赏西沙群岛的欲望,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亲临其境,阅读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2、让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读和思,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如《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作者对海水色彩、鱼的各种样子描写得十分优美生动。这些内容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能背下来,使其中的好词佳句牢牢地记在学生的脑海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如《灰雀》一课中,让学生分角色反复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边读边想列宁明知道小男孩捉了灰雀又把它放回来,为什么没有批评他。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关爱。
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乐起来
1、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
书山并不可怕,书本里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应该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快乐。为了让学生感到阅读的快乐,我们想方设法营造阅读的氛围。我们在教室和阅览室里排满了配有童话、寓言、名人故事、警句名言的画匾,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书香中。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每周一节,让学生到阅览室看书。班里成立了图书角,选出一个责任心强的图书管理员,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带来放在图书角,让大家分享。课后,同学们可以很方便地从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处借到自己喜欢看的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喜欢看书并从中体会到了快乐,会感染到其他同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慢慢地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再也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了。因为他们从书中享受到了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2、指导学生选择有益且喜闻乐读的课外书
世界上的书刊林林总总,浩如烟海,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尚不强,可能会一味地兼收并蓄。因此,教师应慎重地指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既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又要喜闻乐读的。如《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语文笑林》等。当然,选择范围也应该广泛些,可以涉及政治、经济、科学等领域。好书籍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所以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世界名著,鼓励他们尝试阅读。
3、建议学生把感触深的地方写下来或说出来
强硬地规定学生写读书笔记,可能不太现实,弄不好会适得其反。为不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我们建议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地方写下来或说出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摘抄好词好句,可以是用寥寥数语把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写下来,也可以跟别人说说其中的精彩片段,还可以做成读书备忘录卡积累起来,我们每个月开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阅读水平的提高也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