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生身处于大众传媒包围之中,媒介素养的缺失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高校宣传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整合高校媒介资源,加强媒介素养理论研究以及大众传媒的支持,建立系统、规范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机制。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传媒业高速发展。当前,我国有2100多种报纸、9400多种杂志、数以千计的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和每年数以万计新增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互联网日益普及,网民以每分钟过百人的速度增长……,当代大学生身处于大众传媒包围之中,裹挟着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种媒介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心理状态等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各种传播媒介立场、利益不同,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有选择地传播某些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得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观察和认识世界,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与管理,引导青年大学生理性地运用媒介工具,已经成为高校宣传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传媒、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传媒指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工具。人们一般将报纸、广播、电视3种媒体形式称之为传统传媒,而将以网络媒体为主体、以手机短信和数字摄像为标志的新兴通信媒体为辅助的媒体称为现代传媒。媒介素养是什么?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提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大众传媒的繁荣发展,媒介与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发展的关系愈发密切,媒介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具有相当的媒介素养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生活、发展自我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西方。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在其《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首次提出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专门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他们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有可能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特别容易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可见,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目前,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媒介教育正式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实行媒介教育。国内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集中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近几年媒介素养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开展普遍、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呼声日高,但真正使媒介素养教育进入课堂的学校还不多。从总体上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晚,比较滞后,大学生媒介素养欠缺的实际情况迫切要求媒介素养教育进入高校。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欠缺的表现
目前,大学生与大众传媒接触十分频繁,大学生普遍都是网民,每天接触最多的媒介是互联网。尽管如此,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仍处于相对欠缺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处于自发状态
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位,导致了大学生媒介素养发展更多的处于自发状态,具有较大盲目性,媒介素养水平不高。大学生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获得媒介素养,而是在日常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直觉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这种自发状态导致大学生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因此也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
(二)媒介判断与反思意识欠缺
由于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往往都带有自身的倾向性,甚至会有虚假信息,受众只有具有一定的判断意识,才能对媒介信息和传播意图做出合理的判断。在媒介判断和反思意识上,许多学生能够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不够警觉,反思传媒实质用意的能力较差。网络诈骗、短信诈骗事件经常在校园中出现,说明了部分同学比较缺乏媒介判断与反思意识。
(三)媒介规范意识比较淡薄
大学生对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不甚了解,对利用媒体进行不规范学术传播、侵权盗版行为自律意识较薄弱,对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自觉抵制能力不高。如抄袭作业、论文,网络黑客行为,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制造网络垃圾信息,利用网络不法牟利等诸多有意或无意违反媒介规范行为,在大学生中经常出现。
(四)媒介使用目的不当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理应成为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工具。但许多大学生在使用传媒时,不仅没有服务于其学习和生活,反而挤占了正当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在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是BBS、影视资料和网络游戏等。相当多大学生访问过色情网站,大量接触暴力、游戏和赌博信息;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同学还沉迷于网络游戏、视频聊天,危害身心健康。
可见,大学生不是很好的媒介信息分析者、判断者和批判者。媒介素养关系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知识的习得,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成才。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判别能力,教导大学生正确、健
康地使用大众传媒,主动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面对和承担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而当前关键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开展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展了一些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内地高校中率先开设传媒素养课程,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媒介素养硕士研究方向,复旦大学开通了内地第一个传媒素养专业网站;有的院校已经提出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院校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探索适应本校特点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一)建立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机制
高校应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既可以划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管理,也可成立依托宣传思想、团学工作、教育教学部门成立工作机构。根据本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媒介素养教育管理机制,编制媒介素养教育计划与方案,成立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操作办法。同时还要注意通过必要的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媒介素养,以此来带动和影响大学生。
(二)普遍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在大学生中普遍开设传媒素养教育课程,这是应对当代新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挑战的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新任务。首先,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可以从现有教师、宣传思想工作人员中培养,也可引进专业教学人才,组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开展媒介素养教学和研究工作。其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学校可自编或统一使用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系统授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可以采取必修、选修和课外讲座等形式。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开设独立的传媒素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也可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等课程中,还可定期聘请资深的媒介从业人员开展讲座、研讨、专题报告等活动。通过较为系统的课程教育,促进大学生自觉树立媒介自律意识,培养大学生内在的媒介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抵制各种不良媒介信息的干扰。
(三)创造各种媒介实践机会
高校应把媒介素养教育与党团组织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教育。加大对校园现有媒介的支持力度,增强校园媒介资源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充分挖掘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介资源的宣传、教育、培训功能,让学生们广泛参与校园媒介实践活动,获得媒介文化体验。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网络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搭建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平台,如网上论坛,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网站运行机制。学校还可以邀请知名编辑、记者、主持人等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共同制作节目,让学生们零距离获得媒介知识,增加对媒介的感性认识。
(四)重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
高校应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有条件学校,可以依托新闻传播院系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者挂靠宣传思想、学生管理等部门。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联系密切,具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调研与分析的有利条件,加之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理论介入,有利于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如果学校主管部门能把体现本院校特点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就能在高校中真正推动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五)大众传媒积极履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责任
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大众传媒应积极参与媒介素养教育工作。首先,媒体作为信息把关人,在信息制作和生产方面应自觉弘扬主旋律,杜绝不良信息和文化产品的输出,坚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大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引导大学生。其次,重视发挥媒介的作用。媒体通过媒体互动栏目或走进校园举办媒体与大学生互动等文化活动,发挥传播信息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面向大学生集中介绍媒介知识,帮助大学生理性看待媒介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张男星.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9).
2、陈一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研究[J].东南传播,2008(1).
3、陈平财等.媒介素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成都大学学报,2007(10).
4、鲍海波等.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新闻记者,2004(10).
5、刘鹏等.信息需求与日报选择[J].新闻记者,2003(2).
(作者单位: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传媒业高速发展。当前,我国有2100多种报纸、9400多种杂志、数以千计的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和每年数以万计新增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互联网日益普及,网民以每分钟过百人的速度增长……,当代大学生身处于大众传媒包围之中,裹挟着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种媒介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心理状态等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各种传播媒介立场、利益不同,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有选择地传播某些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得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观察和认识世界,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与管理,引导青年大学生理性地运用媒介工具,已经成为高校宣传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传媒、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传媒指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工具。人们一般将报纸、广播、电视3种媒体形式称之为传统传媒,而将以网络媒体为主体、以手机短信和数字摄像为标志的新兴通信媒体为辅助的媒体称为现代传媒。媒介素养是什么?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提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大众传媒的繁荣发展,媒介与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发展的关系愈发密切,媒介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具有相当的媒介素养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生活、发展自我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西方。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在其《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首次提出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专门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他们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有可能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特别容易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可见,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目前,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媒介教育正式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实行媒介教育。国内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集中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近几年媒介素养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开展普遍、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呼声日高,但真正使媒介素养教育进入课堂的学校还不多。从总体上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晚,比较滞后,大学生媒介素养欠缺的实际情况迫切要求媒介素养教育进入高校。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欠缺的表现
目前,大学生与大众传媒接触十分频繁,大学生普遍都是网民,每天接触最多的媒介是互联网。尽管如此,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仍处于相对欠缺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处于自发状态
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位,导致了大学生媒介素养发展更多的处于自发状态,具有较大盲目性,媒介素养水平不高。大学生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获得媒介素养,而是在日常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直觉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这种自发状态导致大学生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因此也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
(二)媒介判断与反思意识欠缺
由于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往往都带有自身的倾向性,甚至会有虚假信息,受众只有具有一定的判断意识,才能对媒介信息和传播意图做出合理的判断。在媒介判断和反思意识上,许多学生能够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不够警觉,反思传媒实质用意的能力较差。网络诈骗、短信诈骗事件经常在校园中出现,说明了部分同学比较缺乏媒介判断与反思意识。
(三)媒介规范意识比较淡薄
大学生对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不甚了解,对利用媒体进行不规范学术传播、侵权盗版行为自律意识较薄弱,对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自觉抵制能力不高。如抄袭作业、论文,网络黑客行为,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制造网络垃圾信息,利用网络不法牟利等诸多有意或无意违反媒介规范行为,在大学生中经常出现。
(四)媒介使用目的不当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理应成为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工具。但许多大学生在使用传媒时,不仅没有服务于其学习和生活,反而挤占了正当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在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是BBS、影视资料和网络游戏等。相当多大学生访问过色情网站,大量接触暴力、游戏和赌博信息;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同学还沉迷于网络游戏、视频聊天,危害身心健康。
可见,大学生不是很好的媒介信息分析者、判断者和批判者。媒介素养关系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知识的习得,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成才。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判别能力,教导大学生正确、健
康地使用大众传媒,主动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面对和承担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而当前关键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开展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展了一些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内地高校中率先开设传媒素养课程,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媒介素养硕士研究方向,复旦大学开通了内地第一个传媒素养专业网站;有的院校已经提出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院校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探索适应本校特点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一)建立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机制
高校应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既可以划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管理,也可成立依托宣传思想、团学工作、教育教学部门成立工作机构。根据本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媒介素养教育管理机制,编制媒介素养教育计划与方案,成立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操作办法。同时还要注意通过必要的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媒介素养,以此来带动和影响大学生。
(二)普遍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在大学生中普遍开设传媒素养教育课程,这是应对当代新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挑战的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新任务。首先,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可以从现有教师、宣传思想工作人员中培养,也可引进专业教学人才,组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开展媒介素养教学和研究工作。其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学校可自编或统一使用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系统授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可以采取必修、选修和课外讲座等形式。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开设独立的传媒素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也可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等课程中,还可定期聘请资深的媒介从业人员开展讲座、研讨、专题报告等活动。通过较为系统的课程教育,促进大学生自觉树立媒介自律意识,培养大学生内在的媒介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抵制各种不良媒介信息的干扰。
(三)创造各种媒介实践机会
高校应把媒介素养教育与党团组织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教育。加大对校园现有媒介的支持力度,增强校园媒介资源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充分挖掘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介资源的宣传、教育、培训功能,让学生们广泛参与校园媒介实践活动,获得媒介文化体验。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网络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搭建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平台,如网上论坛,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网站运行机制。学校还可以邀请知名编辑、记者、主持人等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共同制作节目,让学生们零距离获得媒介知识,增加对媒介的感性认识。
(四)重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
高校应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有条件学校,可以依托新闻传播院系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者挂靠宣传思想、学生管理等部门。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联系密切,具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调研与分析的有利条件,加之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理论介入,有利于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如果学校主管部门能把体现本院校特点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就能在高校中真正推动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五)大众传媒积极履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责任
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大众传媒应积极参与媒介素养教育工作。首先,媒体作为信息把关人,在信息制作和生产方面应自觉弘扬主旋律,杜绝不良信息和文化产品的输出,坚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大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引导大学生。其次,重视发挥媒介的作用。媒体通过媒体互动栏目或走进校园举办媒体与大学生互动等文化活动,发挥传播信息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面向大学生集中介绍媒介知识,帮助大学生理性看待媒介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张男星.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9).
2、陈一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研究[J].东南传播,2008(1).
3、陈平财等.媒介素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成都大学学报,2007(10).
4、鲍海波等.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新闻记者,2004(10).
5、刘鹏等.信息需求与日报选择[J].新闻记者,2003(2).
(作者单位: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