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大纲的贯彻实施,课外阅读越来越被广大有识之士重视,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在推动学生进行自主课外阅读,加强对学生自主课外阅读指导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目的指导
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鲁迅先生则提出“不要只把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这说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也十分重要。因而我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指导,让他们知道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要求,大量的课外阅读必然涉及知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间接地给学生提供无数难以估价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帮助他们迅速健康的成长。
二、内容指导
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决不是“放羊式”的盲目阅读,也不是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任务式阅读,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内容指导。
1. 缓急指导。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现在每天出版的书,即使一个人整天读,这一辈子也不可能读完。所以读书必须有所选择。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告诉学生哪些是急需要读的,例如课本后面推荐的文学名著,哪些书可以等到有时间再慢慢读。
2. 美丑指导。各类书籍中,香花和毒草并存,而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仍处在成长阶段,识别能力不强,如果不加以指导,很可能会误入歧途。这时,我就告诉他们,哪些是健康有益的书,适时向他们推荐;哪些是不能读的书(如宣扬暴力、色情和封建迷信思想的书),要禁止他们去读,一旦发现就立刻销毁,并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消除影响。
3. 难易指导。在书的海洋中,有的书晦涩,有的书高深,学生虽然读了几遍,却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书过于通俗。我就告诉他们,作为初中生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读这些书,应该读那些让自己有收获或想一想就能领会意思的书。
笔者经常利用讲座来指导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内容,还编写阅读指南,介绍需读书的种类、书目以至具体到书的重点、难点提示及建议等,还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别指导或利用评书活动、读书心得交流会等进行反馈式指导。
三、方法指导
1. 挤时间的方法。
有些学生反映,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读书,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作指导:
专门开设课外阅读课。每周都有一节固定的课外阅读课,学生可以在教室里阅读课外书。要求学生把课本后面推荐的文学名著,一个星期一个学期地按时间和步骤进行阅读,也可以到图书馆和阅览室浏览书报。
要求学生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建议平时只浏览报纸杂志,读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每周两天假日及“五一”节、国庆节期间可集中阅读较长的文章;阅读长篇巨著放到寒暑假去完成。
教会学生善于“挤”时间。要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随手带一本书,把那些“等”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2. 找书籍的方法。
有些学生也想读书,读好书,但买不起书。针对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充分发挥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动员学生去借书和看书。
班级设立图书角。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解决图书来源问题,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我动员有书的同学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要求捐一些经典名著和积极健康、文质兼美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我检查图书的内容,把这些书编成目录贴出来,让学生选读。
动员学生们订报刊杂志。我从邮局收订的报刊中选择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印成《推荐报刊目录》,发到班上。我还联系邮局派人到学校来收订。许多学生积极订阅,营造了读书订报的良好氛围,订阅报刊的人数大大增多。
开展剪报活动。剪报要求每周一张,统一用16开纸,要求有剪贴的文章,有评点(不少于300字),还要注意版面设计的美观。并安排好留言栏,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时发表意见或评论,学期末装订成册,进行评比。许多学生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积累了大量的阅读材料。
此外,建议有条件的同学上网进行阅读。
3. 读出效果的方法。
有的学生虽然读了书,但进步不快,原因是他们不会读书。我及时对他们进行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教他们读懂。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要学问结合,把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或写下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还要学会熟读精思。
教他们会读。要求他们在阅读时进行勾、画、圈、点,以加深效果。要勤摘抄名言佳句,经常反复看。要写心得笔记,加深印象。在阅读时要注意体裁,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明确中心,揣摩语言,研究技巧。
教他们善读。要求他们学会联读,读同课内文章题材相同的作品,读课内作者的其他作品,读节选课文的前后内容。把观点、题材、文体、表现方法相同或不同的作品对照起来读,了解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要求他们学会选读,对自然文史知识类的作品可选择泛读、略读、跳读的浏览方式,以捕捉信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对美文佳作经典片段可选择精读、细读、品读的方式,反复体会,品其精华;对诗歌散文类作品可选择诵读的方式,领悟情感,培养语感;对科普知识,报导杂文类则采取默读,便于理解和思考。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个性化要求更加强烈,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人在这方面的努力仅仅是个开始,如何加强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计划性,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目的指导
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鲁迅先生则提出“不要只把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这说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也十分重要。因而我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指导,让他们知道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要求,大量的课外阅读必然涉及知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间接地给学生提供无数难以估价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帮助他们迅速健康的成长。
二、内容指导
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决不是“放羊式”的盲目阅读,也不是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任务式阅读,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内容指导。
1. 缓急指导。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现在每天出版的书,即使一个人整天读,这一辈子也不可能读完。所以读书必须有所选择。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告诉学生哪些是急需要读的,例如课本后面推荐的文学名著,哪些书可以等到有时间再慢慢读。
2. 美丑指导。各类书籍中,香花和毒草并存,而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仍处在成长阶段,识别能力不强,如果不加以指导,很可能会误入歧途。这时,我就告诉他们,哪些是健康有益的书,适时向他们推荐;哪些是不能读的书(如宣扬暴力、色情和封建迷信思想的书),要禁止他们去读,一旦发现就立刻销毁,并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消除影响。
3. 难易指导。在书的海洋中,有的书晦涩,有的书高深,学生虽然读了几遍,却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书过于通俗。我就告诉他们,作为初中生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读这些书,应该读那些让自己有收获或想一想就能领会意思的书。
笔者经常利用讲座来指导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内容,还编写阅读指南,介绍需读书的种类、书目以至具体到书的重点、难点提示及建议等,还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别指导或利用评书活动、读书心得交流会等进行反馈式指导。
三、方法指导
1. 挤时间的方法。
有些学生反映,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读书,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作指导:
专门开设课外阅读课。每周都有一节固定的课外阅读课,学生可以在教室里阅读课外书。要求学生把课本后面推荐的文学名著,一个星期一个学期地按时间和步骤进行阅读,也可以到图书馆和阅览室浏览书报。
要求学生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建议平时只浏览报纸杂志,读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每周两天假日及“五一”节、国庆节期间可集中阅读较长的文章;阅读长篇巨著放到寒暑假去完成。
教会学生善于“挤”时间。要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随手带一本书,把那些“等”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2. 找书籍的方法。
有些学生也想读书,读好书,但买不起书。针对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充分发挥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动员学生去借书和看书。
班级设立图书角。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解决图书来源问题,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我动员有书的同学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要求捐一些经典名著和积极健康、文质兼美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我检查图书的内容,把这些书编成目录贴出来,让学生选读。
动员学生们订报刊杂志。我从邮局收订的报刊中选择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印成《推荐报刊目录》,发到班上。我还联系邮局派人到学校来收订。许多学生积极订阅,营造了读书订报的良好氛围,订阅报刊的人数大大增多。
开展剪报活动。剪报要求每周一张,统一用16开纸,要求有剪贴的文章,有评点(不少于300字),还要注意版面设计的美观。并安排好留言栏,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时发表意见或评论,学期末装订成册,进行评比。许多学生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积累了大量的阅读材料。
此外,建议有条件的同学上网进行阅读。
3. 读出效果的方法。
有的学生虽然读了书,但进步不快,原因是他们不会读书。我及时对他们进行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教他们读懂。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要学问结合,把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或写下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还要学会熟读精思。
教他们会读。要求他们在阅读时进行勾、画、圈、点,以加深效果。要勤摘抄名言佳句,经常反复看。要写心得笔记,加深印象。在阅读时要注意体裁,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明确中心,揣摩语言,研究技巧。
教他们善读。要求他们学会联读,读同课内文章题材相同的作品,读课内作者的其他作品,读节选课文的前后内容。把观点、题材、文体、表现方法相同或不同的作品对照起来读,了解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要求他们学会选读,对自然文史知识类的作品可选择泛读、略读、跳读的浏览方式,以捕捉信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对美文佳作经典片段可选择精读、细读、品读的方式,反复体会,品其精华;对诗歌散文类作品可选择诵读的方式,领悟情感,培养语感;对科普知识,报导杂文类则采取默读,便于理解和思考。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个性化要求更加强烈,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人在这方面的努力仅仅是个开始,如何加强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计划性,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