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且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潜能。做好“三为主”,就是以教师为主导,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创新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三为主;创新教育;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6-0003-01
要完成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需要每位教师以新的理念、新的态度面对新的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三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新思维为主线。
一、以教师为主导,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教师课前要做好编导工作,写好“剧本”。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已知的,备事先不可知的。对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处理、程序的编排、方法的選择,教师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上,教师要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善于抓住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创新成为他们自然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形成。一是教学内容要生活化。创新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最能启迪人们的联想,如果教学内容能与社会需要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生活需要或者受生活中某一原型事物的启发,如飞机、雷达、夜视仪的发明等。二是教学形式要活动化。活动是知识实践的必由之路,活动可以灵活思维,促使知识升华。有许多知识可以通过模仿或思维模仿前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发明创造的经历,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这样,知识体系就会内化到其大脑中,探索就成为必由之路,合作就成为必要的形式,成功就会在探索和合作中形成。三是教学环境要民主化、开放化。创新的形成依赖于个性的发展。健康的个性必须包括某种表现自己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是创造力得以萌发的前提。“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约束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对事物的认识还要靠人们去进一步完善,科学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科学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智力活动,没有什么活动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而认识的活动则是永无止境的。今天认为正确的,将来未必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其原因在于一定时期的科学方法总有局限性,因而,科学研究必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教师要让学生敢于独立地评价事物,并提出他们自己的独创性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千差万别的个性都有表现的机会。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第一,要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把本课的教学目的(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并发现新的问题,不断质疑,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第二,把讨论的时间交给学生。课前布置预习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在课堂上留有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在同桌或小组范围内交换意见或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想法,这样既能很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第三,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比如,课前两分钟演讲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每节新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查阅与本科和本节课同步的有关的新信息、新技术及其他生物学知识等,并进行演讲,,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研究的信心。教师还可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小教师。具体做法是:教师提供资料,学生分组集体备课,然后推荐一人上台主讲,讲完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研究教材和教法。第四,把练的情趣留给学生。练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交给他们练习,使他们都能动起来。教师还可根据情况出一些能力题、实验题、行为题等,并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三、以创新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创新思维的必要形式,教师能否将思维训练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一要看教师在课前的课程方案设计中是否设计了启发思维的程序和问题,二要看教师对本学期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是否达到了随心所欲,能否将课程方案的创新训练程序运用得得心应手,三是看教师能否将课堂的探讨延续到课外,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探究兴趣。
四、结束语
总之,“还学生主体地位,立教师主导作用”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能否有效地发挥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导”起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三为主”,才能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詹耀华.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4(01).
[2]冯铁山.试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确立的策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08).
关键词:三为主;创新教育;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6-0003-01
要完成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需要每位教师以新的理念、新的态度面对新的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三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新思维为主线。
一、以教师为主导,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教师课前要做好编导工作,写好“剧本”。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已知的,备事先不可知的。对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处理、程序的编排、方法的選择,教师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上,教师要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善于抓住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创新成为他们自然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形成。一是教学内容要生活化。创新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最能启迪人们的联想,如果教学内容能与社会需要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生活需要或者受生活中某一原型事物的启发,如飞机、雷达、夜视仪的发明等。二是教学形式要活动化。活动是知识实践的必由之路,活动可以灵活思维,促使知识升华。有许多知识可以通过模仿或思维模仿前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发明创造的经历,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这样,知识体系就会内化到其大脑中,探索就成为必由之路,合作就成为必要的形式,成功就会在探索和合作中形成。三是教学环境要民主化、开放化。创新的形成依赖于个性的发展。健康的个性必须包括某种表现自己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是创造力得以萌发的前提。“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约束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对事物的认识还要靠人们去进一步完善,科学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科学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智力活动,没有什么活动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而认识的活动则是永无止境的。今天认为正确的,将来未必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其原因在于一定时期的科学方法总有局限性,因而,科学研究必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教师要让学生敢于独立地评价事物,并提出他们自己的独创性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千差万别的个性都有表现的机会。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第一,要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把本课的教学目的(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并发现新的问题,不断质疑,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第二,把讨论的时间交给学生。课前布置预习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在课堂上留有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在同桌或小组范围内交换意见或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想法,这样既能很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第三,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比如,课前两分钟演讲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每节新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查阅与本科和本节课同步的有关的新信息、新技术及其他生物学知识等,并进行演讲,,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研究的信心。教师还可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小教师。具体做法是:教师提供资料,学生分组集体备课,然后推荐一人上台主讲,讲完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研究教材和教法。第四,把练的情趣留给学生。练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交给他们练习,使他们都能动起来。教师还可根据情况出一些能力题、实验题、行为题等,并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三、以创新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创新思维的必要形式,教师能否将思维训练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一要看教师在课前的课程方案设计中是否设计了启发思维的程序和问题,二要看教师对本学期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是否达到了随心所欲,能否将课程方案的创新训练程序运用得得心应手,三是看教师能否将课堂的探讨延续到课外,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探究兴趣。
四、结束语
总之,“还学生主体地位,立教师主导作用”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能否有效地发挥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导”起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三为主”,才能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詹耀华.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4(01).
[2]冯铁山.试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确立的策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