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塑立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udy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当代经济思潮的快速转变,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蔓延并影响着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价值观念。在当代经济思潮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交替成为经济思想的主流,反映和服务于现实经济需要的同时,也隐含和渗透着西方发达国家强烈的意识形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信仰和价值导向作用,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当代经济思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简介:田丽娜(1982—),女,辽宁普兰店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专职辅导员,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朱烁(1979—),男,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45-04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从世界经验看,社会转型时期最容易发生贫富分化、社会失衡、信仰危机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在这样一个特殊期和敏感期,各种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都会通过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表现出来。随着当代经济思潮的转变,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断蔓延并冲击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价值观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信仰和价值导向作用,这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任务。
  
  一、当代经济思潮变迁的轨迹与特点
  
  一般认为,经济思潮是指经济学家以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为标准而划分的基本政策倾向。当代经济思潮(主要是西方经济思潮)无非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此消彼长和此起彼伏。无论多少种主义,多少种学派,多少种门类,其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最终复归于这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交替成为当代经济思想的主流,并反映和服务于经济现实的需要,推动着经济社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所谓经济自由主义,是指主张自由竞争,由市场来协调社会经济活动,国家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和制度条件,并承担某些不应由市场来协调的经济活动的调节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经济自由主义在英国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之后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并在经济学界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经济自由主义在当代主要演变为新经济自由主义。综观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它所强调的消除经济体系中的各种扭曲,建立完善的、充分有弹性的市场经济体系,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以及清除国际间产品和要素流动的障碍,实现经济全球化等主张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新经济自由主义过分演绎了“自由放任”,过分热衷于私有化,过分排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由于新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缺陷和实践困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新兴国家还是转轨国家,都出现了对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反思和修正。
  所谓国家干预主义,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职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国家干预主义最初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重商主义,它在当代主要演变为凯恩斯主义。在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年)和大萧条中应运而生的凯恩斯主义,其主张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积极干预,突出了政府赤字对总需求的扩张作用,认为在总需求不足即经济产出水平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增加其购买量,总需求就会增加。通过调节总需求,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使供求失衡恢复到供求均衡,从而弥补“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的缺陷。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普遍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而实行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调节和计划指导,国家的经济职能大大强化。各国政府均把维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的施政目标。一些国家普遍建立了国营企业,并推行“大社会”措施,福利开支逐步增加,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
  纵观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既相互吸收,又相互融合。21世纪初,当代经济思潮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新动向:一是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有走向整合的趋势;二是世界各国正快速步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强烈冲击着传统的经济学理论。
  究竟是市场多一点,还是干预多一点,其实质是如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如何运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问题。实际上,单纯依赖市场,或是单纯依赖政府,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始终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经济的巨大潜能是人们所无法估量的。忽视市场经济的作用,对市场机制干预过多,限制过死,无疑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不要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无疑是十分有害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会带来一系列十分严重的后果,从而造成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因此,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必须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问题,以保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然,宏观调控必须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宏观调控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管得过多、过死,就会走上僵化的老路。因此,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宏观调控来保证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
  
  二、当代经济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立的冲击
  
  当代经济思潮的形成与演变可以视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尽管形形色色的经济理论有其内在的演变规律,它们各自保持着学理的相对独立性,但这些理论都是为了解决特定历史时期,诸如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失业加剧等社会矛盾出现的,其背后隐藏着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意识形态色彩十分浓厚的各种分支学科的理论支持。对此,我国学者张保权在《西方经济思潮的意识形态色彩》一文中,着重分析了西方经济学意识形态性的主要特征。实际上,有些西方经济思潮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比如国民经济学派、奥地利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新经济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哈耶克的学说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他认为,计划经济会通向对人的奴役,社会主义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要拯救人类就必须驳倒社会主义。有些西方经济思潮直接服务于意识形态,比如凯恩斯主义,它的基本政策是强调消费、鼓励消费和刺激消费。这一观点改变了亚当·斯密和新教伦理所坚持的勤劳节俭的伦理观,宣扬蒙德维尔“奢侈有利,节俭有弊”的伦理观,主张消费是爱国、仁慈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善举,想方设法让人消费,进而创造需求,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也刺激了消费主义和大众享乐主义的兴起。这一点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归结起来,当代经济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立的冲击和影响,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潜藏性与隐蔽性。西方经济学对于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社会福利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意识形态性掩盖在科学性和价值中立性之下,不易引起大学生的重视。比如,新经济自由主义中的供给学派,其在美国的影响力很大。小布什政府倾向于减税和放松管制,正是采取了供给学派的基本政策。他认为供给会自动产生需求,使储蓄转变成投资;好的政府在于刺激生产,调动生产积极性,发挥企业家的竞争积极性,并认为社会福利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养活了一批懒汉。这些主张表面上看是合理的,似乎不带有意识形态性,但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仍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二是外部性与内部性统一,但外部性总体上大于内部性。外部性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政治交往中所坚持和贯彻的意识形态原则;而内部性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经济活动中所坚持和贯彻的意识形态原则。每一种西方经济学说的形成都是以本国的经济问题作为基本出发点,但其影响往往是国际性的。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相比拥有超强的竞争优势。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缓解国内矛盾,确保和扩大其国家整体利益,往往不惜采取多种手段,以牺牲发展中国家人民利益为代价,其所显现的国际道德水平并不高,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经济活动中所坚持和贯彻的意识形态原则的真切体现。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开展经济外交,软硬兼施,以抢夺原材料供应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为主要目的。二战后,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以及广泛推行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就是例证。
  
  三、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立的意义与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炼了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坚持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它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同时,发展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应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立的主要目标,王利华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目标诉求及其实现》一文中归纳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信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针,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支柱,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践行标杆。”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回应当代经济思潮的变迁特点,正视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性,规避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理性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摸清新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
  切实摸清新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这是我们理性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新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价值理论偏重务实。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由理想转向现实,呈现出理想淡化和讲求实际的务实倾向。他们认为,首先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自身,通过自身努力,创造优越、丰富的生活,追求“成就自己,造福社会”的人生目标。而对祖国赋予的历史重任感受不深,对新时代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没有取得感情上和理性上的认同。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能为我所用的,才是有价值的”,实用主义盛行,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二是价值追求突出个体。当代大学生价值主体性意识强烈,大多强调自我价值,崇尚独立自主。他们更愿意从个人的需要出发,既不完全以社会贡献大小来考虑自我价值追求,也不以绝对的自我实现程度来确定自我价值,而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寻求兼顾二者的价值选择,希望达到社会、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的。三是价值实现关注自我。当代大学生注重围绕自我,崇尚自由。一部分大学生“重个人的自我价值,轻个人的社会价值”,只重视和强调对自我需要和利益的尊重,不重视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义务和贡献。我们一贯坚持的单一价值引导方式,已经难以应对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强化趋势,探索新的价值引导方式,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是当务之急。
  (二)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立的理论基础。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第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立的目标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用有力的教育形式、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大学生们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旺盛生命力,让他们牢固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功立业。
  第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立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应当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立的强大动力。
  第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立的道德氛围。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状况等总体上而言是积极向上的,但一部分大学生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之间,标准迷乱、是非混淆、荣辱颠倒、美丑错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帮助他们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道德防线,提高鉴别力,规范言行。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塑立提供组织保障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取决于能否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确保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不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就应该本着对大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建立起立体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宣传网络,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十分重要和关键。这就必须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骨干队伍。高等学校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集体备课、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等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水平。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加强科研集体攻关,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水平,真正形成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凝聚力、感召力的思想政治理论优秀教学团队。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 黄希惠.当代西方经济思潮的演变及实践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03).
  [2] 杭炜.市场多一点,还是干预多一点——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两大思潮简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3] 张保权.西方经济思潮的意识形态色彩[J].理论与现代化,2006,(06).
  [4] 林少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5] 陈春燕、张晓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科纵横,2008,(04).
  [6] 课题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J].河北交通科技,2008,(03).
其他文献
摘要:在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成为社会各界口诛笔伐的对象。显然,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灾难中难辞其咎。法律的漏洞和监管的不利,以及投资者的放纵和肇事者的故意,使他们有了在证券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量。为此,必须切实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避免重蹈覆辙。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行业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检讨和反思。  关键词:金融监管;信用评级;次贷危机  作者简介:王月(19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多元投资偿债基金MISF法为基础,对杠杆租赁投资价值进行了二维(收益率、固有利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改变租赁贷款偿还期限而提高贷款本金的情况下,收益率将会提高但固有利润将会减少;加速贷款偿还可以在保持固有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使收益率提高。  关键词:杠杆租赁:偿债基金法:收益率:固有利润  作者简介:徐细珍(1980-),女,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会计系教师,会计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
期刊
摘要:本报告立足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从大学生对当前灵活就业的认知出发,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北京、上海两地9所不同层次大学的2009届400余名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构成大学生就业障碍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探讨灵活就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由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灵活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
期刊
摘要:农业保险合作社经营农业保险具有制度优势。发展我国农业合作保险面临着立法滞后、财税支持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农民认知接受程度低、组织成本高等问题。应该尽快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建立健全农业合作保险组织体系,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保险合作社;互助;农业风险;财税支持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672-3309(20
期刊
摘要:IS09001:2008是以过程方法为核心,认为管理的重点是把高校内的各种过程识别清晰、分清主次,描述出各过程的关联关系,过程与学校内各种考核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过程与学校要求的各种记录问的关联关系。然后依据IS09001:2008提出的要求,把这些识别出来的过程管理得更有效率。  关键词:IS09001;金龟图;章鱼图;高校管理;过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2004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走出了低迷徘徊的困境,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增加和发展,得益于农产品的价格回升,得益于农民外出务工的扩大,还得益于我们这些务工的农民工资的上调,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民得到的实惠比较多。因此,要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农民持续
期刊
摘要: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约有1500万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摆在每个大学毕业生面前的现实问题。对高校而言,就业问题更是涉及到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高校的角度,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正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产生的知识产权型技术贸易壁垒的威力远远超过普通的技术贸易壁垒或者知识产权贸易壁垒。本文对知识产权型技术贸易壁垒的贸易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目前规制知识产权型技术贸易壁垒的途径。  关键词: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技术贸易壁垒;规制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40-0
期刊
摘要:利益平衡是一般法的价值取向,劳动关系因为有其特殊的人身依附性与财产依附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区分于一般《合同法》的特殊性,不仅在法律条文的设定上,在理念上也有着它的独特性,即特殊的利益平衡方式。本文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劳动合同法》维护劳动合同法律关系双方’利益平衡的特殊性,以此来真正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真正的利益平衡。  关键词:利益平衡;价值取向;劳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绝对差异、增长率差异、相对规模差异的现状分析,认为外资经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但外商直接投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我国各地,地区间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差异的不断扩大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成因  作者简介:张发民(1978-),男,河南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助教,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资本运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