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315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动脉斑块检出及颈动脉狭窄情况。

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颈动脉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86.67%(78/90),对照组为15.56%(14/90);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83.33%(75/90),对照组为14.44%(13/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0672、85.4644,P<0.01)。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位置、斑块性质,能有效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3SEL2PaZ/9EL2Pa治疗,其中观察组加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2、5、8个月末痰结核菌阴转率分别为70.0%、75.0%、80.0%,明显低于观察组(85.0%、90.0%、92.5%),差异有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肺癌患者62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肌瘤微波消融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消融前运用CEUS和MRI分别对78例患者106个子宫肌瘤的位置、边界、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进行观察定位,在超声引导下准确穿刺行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治疗,治疗后再次运用CEUS和MRI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消融治疗前经CEUS和MRI检测,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瘤患者疼痛及α-唾液淀粉酶(SA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肿瘤外科收治的76例骨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放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癌痛VAS疼痛评分及SAA表达水平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癌痛VAS疼痛评分均显著减小,SAA表达水平分别均显著降低,且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3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其持续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4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前后有无进行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A组(抗骨质疏松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但A组在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B组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水平并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20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按照病变累及主要冠状动脉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n=42)、双支病变亚组(n=40)和多支病变亚组(n=38)。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清中Angptl2、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接受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84例,依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及麻醉效果优良率。结果麻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技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微创A组和微创B组,其中微创A组采用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PCD)进行治疗,微创B组采用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CN)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颈椎稳定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延迟开放引流和常规引流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初次择期行单侧TKA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延迟开放组(n=32)和常规组(n=44),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操作,术后常规组患者保持引流管开放,延迟开放组患者先将引流管夹闭至术后12 h再进行开放,记录两组患者总引流量、异体血输血及术后24 h、72 h和7 d体温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