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数学课堂,教师灌输导致学生的分析和拓展能力降低,最终结果就是机械模仿乃至兴趣的缺失;自主学习能促进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学生自身对知识理解和把握能力的局限,很多时候不能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标。
下面,结合个人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我谈谈如何以练习为切入点,做到“学思结合”。
一、练习的设计要面面俱到
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在备课中就要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练习的精心设计。
1.贴近生活。我们的身边,数学是无处不在的,练习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合理创设情景。富有新意、形式独特、贴近生活的练习,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学和玩”的矛盾减小。
2.有梯度性。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全班几十名学生肯定存在很大差异性,要想把全部学生都照顾到位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练习一定要呈现梯度性,以中等学生为立足点,配备好必做的基础题和稍有难度的中等题,甚至可以准备少量拓展题目,尽可能使学生都有所收获。
3.宜精不宜多。练习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照搬照抄和机械运用不能发现问题,所以练习要针对知识点的关键点或易错点进行设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分析思考,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和出错的练习,我个人认为都是好的练习。
二、练习的形式要百花齐放
单调的机械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精心设计练习的基础上,练习的形式也需要做到百花齐放。
1、辨别和判断练习。针对知识点的理解来设计,从概念、法则、公式或者定理出发,把关键词进行替换或片面使用,能够有效地发现学生的理解是否全面到位,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全部学生的理性分析和辨别能力。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可以根据法则,针对符号的确定,绝对值之间怎么计算这两点来设计练习,能有效强化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认识。
2、知识点匹配练习。针对知识点的运用来设计,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简单运用能力,需要将一节课的重难点融入其中,课后练习和章节练习都是这样性质的,要求学生都能解决。比如前几天的在上有理数加法时,我利用数轴引导学生得出法则,但此时很显然学生是不完全掌握的,怎么办呢?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为另外一组出题并指定一名同学回答,题目限制在±20以内的有理数整数加法,最后做错题目最多的那组打扫卫生,全班学生开始不停地思考题目和抓“笨蛋”,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和简单运用能力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
3、操作探究练习。针对新知识的探究和运用来设计,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上,目的是让学生探究过程中理解或巩固知识,同时还能展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动手能力,并不需要学生百分之百的得出结论。如让学生进行调查统计、设计数学游戏、探究定理和公式、制作几何图形等,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4、强化提升练习。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以及易错点设计的练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或综合梳理能力,考查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不要求学生都参与,要做到精选精炼,每个题目都要有自己的意义。
三、练习的反馈要及时有效
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练习和练习反馈,能有效改善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情况。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著名遗忘曲线。
学生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在几个不同科目转换学习后,还能记得多少数学课堂上的内容?如果过3、4天再搞个习题评讲课,学生想题目和自己怎么做的都要半天,意义已经基本没有了?“洋思模式”,要求“日日清”、“周周清”,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即时反馈,强化学生的记忆。源于该思想,我不管再忙都要及时批改作业,当天或者第二天就进行评讲,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错误的反复发生和累积发生,然后再确定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新授课。
四、练习的反思要立足改进
练习的反思对于教学经验的提升至关重要,反思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改进。教师应反思自己课前准备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是否合适,反馈题目是否能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练习的针对性和效果是否有加强的可能。同样,学生需要反思自己在练习中暴露出的知识缺陷,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哪些地方的解题方法有没有可能简化等等。通过不断的反思,数学教与学的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都会得到有效提升,对今后数学的学习与教学工作都有莫大的好处。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练习理念,从“实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实效,自己又能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学习与思考有效结合,做到教学相长。
下面,结合个人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我谈谈如何以练习为切入点,做到“学思结合”。
一、练习的设计要面面俱到
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在备课中就要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练习的精心设计。
1.贴近生活。我们的身边,数学是无处不在的,练习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合理创设情景。富有新意、形式独特、贴近生活的练习,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学和玩”的矛盾减小。
2.有梯度性。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全班几十名学生肯定存在很大差异性,要想把全部学生都照顾到位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练习一定要呈现梯度性,以中等学生为立足点,配备好必做的基础题和稍有难度的中等题,甚至可以准备少量拓展题目,尽可能使学生都有所收获。
3.宜精不宜多。练习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照搬照抄和机械运用不能发现问题,所以练习要针对知识点的关键点或易错点进行设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分析思考,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和出错的练习,我个人认为都是好的练习。
二、练习的形式要百花齐放
单调的机械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精心设计练习的基础上,练习的形式也需要做到百花齐放。
1、辨别和判断练习。针对知识点的理解来设计,从概念、法则、公式或者定理出发,把关键词进行替换或片面使用,能够有效地发现学生的理解是否全面到位,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全部学生的理性分析和辨别能力。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可以根据法则,针对符号的确定,绝对值之间怎么计算这两点来设计练习,能有效强化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认识。
2、知识点匹配练习。针对知识点的运用来设计,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简单运用能力,需要将一节课的重难点融入其中,课后练习和章节练习都是这样性质的,要求学生都能解决。比如前几天的在上有理数加法时,我利用数轴引导学生得出法则,但此时很显然学生是不完全掌握的,怎么办呢?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为另外一组出题并指定一名同学回答,题目限制在±20以内的有理数整数加法,最后做错题目最多的那组打扫卫生,全班学生开始不停地思考题目和抓“笨蛋”,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和简单运用能力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
3、操作探究练习。针对新知识的探究和运用来设计,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上,目的是让学生探究过程中理解或巩固知识,同时还能展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动手能力,并不需要学生百分之百的得出结论。如让学生进行调查统计、设计数学游戏、探究定理和公式、制作几何图形等,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4、强化提升练习。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以及易错点设计的练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或综合梳理能力,考查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不要求学生都参与,要做到精选精炼,每个题目都要有自己的意义。
三、练习的反馈要及时有效
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练习和练习反馈,能有效改善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情况。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著名遗忘曲线。
学生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在几个不同科目转换学习后,还能记得多少数学课堂上的内容?如果过3、4天再搞个习题评讲课,学生想题目和自己怎么做的都要半天,意义已经基本没有了?“洋思模式”,要求“日日清”、“周周清”,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即时反馈,强化学生的记忆。源于该思想,我不管再忙都要及时批改作业,当天或者第二天就进行评讲,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错误的反复发生和累积发生,然后再确定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新授课。
四、练习的反思要立足改进
练习的反思对于教学经验的提升至关重要,反思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改进。教师应反思自己课前准备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是否合适,反馈题目是否能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练习的针对性和效果是否有加强的可能。同样,学生需要反思自己在练习中暴露出的知识缺陷,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哪些地方的解题方法有没有可能简化等等。通过不断的反思,数学教与学的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都会得到有效提升,对今后数学的学习与教学工作都有莫大的好处。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练习理念,从“实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实效,自己又能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学习与思考有效结合,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