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篮子排队瞽人买菜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物资比较匮乏,平时没什么吃的,因此孩子们最喜欢过年,因为过年不仅有糖吃,还有肉有鱼吃;母亲还会给我们做一套新衣服、买一双新球鞋,这是我们未来一年的全部新装了。
  我盼望着过年,但一到过年前几天,我都不能够睡懒觉,因为每天凌晨都要去排队买过年的菜。
  当时,全国各地什么都要计划供应。一到过年,什么布票、肉票、鱼票、禽蛋票、白糖票、年货票、豆制品票……都按家庭人数发下来。虽然有了这么一大把票证,但还是要起早排队去购买。
  过年菜需要许多品种,最紧俏的是草鱼、鲤鱼,还有猪肝、猪肚。这些过年菜都要凭票才能够买到,但是菜场货物有限,售完为止。所以,即使有票,也不一定能够买到。唯一的办法,就是抢在众人之前去排队。有些不要票的过年蔬菜,如水发竹笋、水发肉皮、豆芽、菠菜等,也是必备的年菜,也要早早去菜场排队才能够买到。
  我母亲每天一早4点多钟就去菜场排队买菜,因为当时重庆的菜场都是6点钟就开秤了。平时,母亲总是带一个好的竹篮子,再带一两个破篮子,有时还带几个破搪瓷碗去买菜。这些破篮子、破搪瓷碗上,我都用红色油漆写着大大的“5王”字样,这都是我按照母亲的意思写上去的。我家门牌是5号,姓王,所以无论在哪里,这个独特的“5王”字样,永远是我家的“家徽”。母亲是文盲,除了认识各种票证的数字外,大概就认识“王”这个最简单的汉字了。
  母亲经常要买好几种菜,买肉排一个队,买豆制品要排一个队,买蔬菜也要排一个队,但她又没有分身法,只好在队伍中放上一个破篮子,或者放一个破搪瓷碗,也代表是一个人;并向前后的人打招呼,请他们帮助移动破篮子、破碗。
  有时候人多拥挤,这些破篮子会被踢掉。我们弄堂里的邻居也都知道这个记号,他们见到“5王”标记的破篮子、破碗,就会帮忙捡回来,送还给母亲。
  一到过年,要买的菜更多,光靠母亲一个人排队,已经无法完成采购任务。因为哥哥要上班,所以我从七八岁记事起,一到过年,就会被母亲拉去排队。
  那可是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啊!凌晨4点多钟,我就被母亲拉出熱被窝,睡眼朦胧地跟着出去采购。此时的露天菜场已是热气腾腾、人声鼎沸。所有的摊位前,都是人群在排队、在争吵、在大呼小叫,而且绝大部分是妇女。母亲都是两三点钟先去放破篮子,然后再叫我。她把我领到队伍中,向后面的人说明情况,然后取出破篮子将我换进去。
  此时,我不但要站好自己的队,还要照看好前后一长串的破篮、破搪瓷碗、破板凳、碎砖块等物品。这些都是我们弄堂里张家大妈、李家大婶的替代品,一件物品也算她们一个人。她们会不时来查看,因为她们在其他地方也排着队。当然也有我家的破篮子在替人排队。
  有时,我也会在相邻的两支队伍中交替排队。后边的人看到这些破篮子有人看管着,就不敢踢掉。其实,大家都有替代品,这早已成为重庆菜场的一种习俗了。
  有时,我也会遭到欺负。那些来晚的人,特别是男人,见我一个孩子看管着那么多替代品,就会愤愤不平地说:“破篮子不可以代替人。”然后就会连踢带摔地把一长串破篮子等统统扔到一边去。后边的人乘机涌上前来插队,整个队伍顿时大乱。我无力制止,只好顺着人流向前插队。
  由于久经沙场,我虽然人小,但很灵活,很快就会钻到最前面去重新排队。这时候,我已经顾不上邻居委托看管的破篮子了。
  一会儿,那些破篮子的替代者找来了。她们宣称是破篮子的主人,说我是帮她们看管篮子的,她们就排在我的前后,说着说着就硬要插队进来,而后面的人坚决不让插队。于是,一场具有浓厚小市民特色的闹剧随即上演。
  南腔北调的方言谩骂,吹胡子瞪眼的推搡拉扯,鬼哭狼嚎的伸冤叫喊,混杂在喧闹的菜场上空。人们相骂着、拥挤着、咆哮着,助架的、劝架的、打抱不平的、看热闹的,使菜场更加混乱,也更加热闹。小市民的众生相,在菜场的舞台上正淋漓尽致、原汁原味、毫无矫饰地上演着。
  这时候,就看哪一方的人多势众。我们里弄就在菜场边上,可以随时回去搬救兵,叫男人来助架。那些大妈、大婶又都是一个工厂的邻居,对外可就团结一致了。一阵相骂之后,她们就都理直气壮地插队进来了。
  我排着队,等母亲买好其他菜,再来换我。此时天已大亮,我们也买好了年菜。然后,我们在满地的破篮子、破板凳、破搪瓷碗、碎砖块、烂菜皮的战场中,找到写着“5王”的破篮子,满载而归地回家了。
  (责任编辑:楚文)
其他文献
清人钱泳《履园丛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学政胡希吕拘泥于朱熹“微,无也”的解释,视“微须”为没有胡须。这可苦了一班稍微有些胡须的考生了:按学政大人的理解,自己应该是没有胡须的人。如此这般,不被学政大人当成替考者驱之考场门外才怪呢!书中记载说,一个名叫沈廷辉的江苏常熟生员就因此吃了哑巴亏。后来,一个维权意识强的考生据理力争:《论语》上说“孔子微服而过宋”,照你说,“微”就是“无”,敢情孔老夫子是裸体
众所周知,“恭”是个褒义词,那么,怎么把含有恭敬之意的“恭”字与具有入厕如厕之意的“出恭”一词扯到一起呢?这要从明代的科举考试说起。  明朝盛行的科举考试,除了监考是朝中的大臣外,光从皇帝亲自巡视考场这项看,它的意义就非同寻常,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由于考试时间过长,考生需要方便的事在所难免。为了便于管理,考场设置了“出恭入敬牌”。凡需要出去方便者,要申请此牌,托于胸前,到指定地點去解决,速战速决
汉代,四川人把母亲称为“姐”。许慎在《说文》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所谓的“蜀人”,指的就是四川人,许慎的意思是说,“姐”是四川人对母亲的称呼。同一时期,江淮一带是把母亲称为“社”的。《淮南子·说山篇》中记载:“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衰。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意思是说,东家的母亲去世了,她的儿子哭泣不止,西家的孩子见了,回去对自己的母亲说:“社有什么可留恋的,快
“坦率”一词在古代有两个意思,一是褒义词,坦白直率,一是贬义词,粗疏粗心。然而在唐德宗时期,这个“坦率”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  唐德宗喜欢在京城内微服出行,夏日的一天来到西明寺。当时学子宋济在寺院度夏攻读。唐德宗进来时,他正戴着布头巾坐在窗下抄书。唐德宗对他说:“请给我一碗茶。”宋济不知道来者是皇上,说:“壶里有开水,这杯里的茶水是旧的,你泼了再自己倒。”唐德宗又问:“你在忙什么?”并问他姓名
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如同一个精神分裂的人,政坛呈两极对立的局面——左翼与右翼针锋相对。左翼偏向公有制,右翼偏向私有制;左翼较能容忍地区自治,右翼要求“统一西班牙”;天主教是左翼摒弃的对象,却是右翼生命的一部分。这个现状亦分裂了民众,社会各阶层矛盾尖锐。  1936年2月,由社会党共和联盟、劳工联合总会、西班牙共产党等左翼政党组成的人民阵线,取得国会选举的胜利,成立了联合政府。新政府一上台就推出
在决定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三年解放战争中,神州大地驰骋着一支部队。他们以简陋的装备,面对着美国机械化装备的数百万国民党军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就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刘邓大军。  我叫芦凯,原河南郾城县召陵乡大周村人,当年,我就是中原野战军二纵四旅十二团一营的一名战士。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但在刘邓大军中的那些日子仍历历在目。  抢渡黄河  兵家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
作为中国北方一个极为特殊的王朝,辽朝(907-1125)对中国的一大贡献是推行了“一国两制”,启发了后人的治国智慧。如今,在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的辽代墓葬里,那些屡经劫难幸存的壁画,鲜活逼真地反映了辽代“一国两制”下与众不同的贵族生活与市井百象……  河北张家口市宣化辽墓里的壁画,犹如一幅幅推演千年前辽朝真相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的出土,源于一个很偶然的插曲——当地农民在这块田野浇地时发现
封建社会官分九品,每一品又有正、从之分。豫剧名家牛得草領衔主演的豫剧《七品芝麻官》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电影后,很多人误以为县令都为“七品官”。其实,知县也是分等级的,古代县令并非都是七品官,有的甚至高居正五品。  中国的县在政区建制,开始于春秋时期。那时,秦、晋、楚等国在新兼并的边地设县,后来又推行到内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县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历时两千多年不变,直到今天。“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世界上产诗最多的诗人,据说,他一生做诗41863首。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游览昆明湖时,他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个小小纪录:“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时刻。”  乾隆的诗作数量虽然多,但质量却未必高,什么事都可以入诗。当然乾隆也写了不少感人至深的作品,不过这些情真意切的作品大多是悼亡其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的。比如有这样一首诗:  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