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最近国学热遍及神州,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本刊锦上添花,也为复古风潮尽些绵薄之力。为此,编辑部召集业内作者,撰写有关文章谈古论今。鉴于本刊办杂志的宗旨,不能长篇大论的解析历史事件,只能解剖社会基本粒子——男人作为主要内容,对某个历史男性进行尽可能的客观评价。希望大家喜欢,并祈盼有识之士踊跃投稿。现发两篇作品以餮读者。
不少家庭和单位的墙壁上,都挂着郑(燮)板桥的横幅题字“难得糊涂”。郑氏在历史上清誉很高,在书画界里也称得上是顶尖高手。估计现在要是拍卖他的东西,一张字画至少也得几百万吧。郑氏也干过县太爷,为官清廉公正,敢于为民作主,得罪了当地许多的官绅豪强;又因为当地发生严重的灾情,他不顾违反朝廷的律条,擅自打开粮仓赈济,解救百姓于倒悬。这就为那些曾经受到他制裁的官绅,提供了攻击他的口实,合谋诬告他在赈济当中营私舞弊。他看透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一怒之下罢官而去。他离开潍县的时候,仅有三头驴的家当:一头自己骑着,一头是向导领着,另一头驮着他的书籍和字画。百姓知道以后,遮道相送……
比时下的许多公仆都廉政,尤其是他抑制豪强,能为草根百姓作主,也是现代的许多基层官员所做不到的。历史上罢官的文人不多,算起来陶渊明也是一个,曾经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言壮语,名噪一时,但他的境遇并不怎么好,晚年还以乞讨为生。虽然他留下许多在农村劳动的优美诗篇,那也是苦中做乐的无奈而已。可是郑氏就不同了,他退隐后在扬州以卖字画为生,与当时的其他几位书画家创立独特的艺术风格,并称为“扬州八怪”。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他独树一帜的画风,还有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使他的字画炙手可热,在当时也是一纸难求。文人自我标榜的是孤傲和有自己的个性及思想,差不多都喜欢梅兰竹菊。郑氏就喜欢画竹菊,而且加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使其作品体貌疏朗,遒劲峻峭,极见风骨。说起来,像他这样的人做事或作人不会马马虎虎,可是他却大书特书“难得糊涂”。我冒昧揣测,这很可能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在《竹石图》中题字:“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于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这哪儿是评介竹子呢?分明就是自我标榜嘛!
研究郑板桥其人,觉得他的人生可并不糊涂,而且还是挺认真的。他提倡“难得糊涂”,其中必有隐衷。我再冒昧地猜测:郑老先生是不是对过去有所反省呢?郑氏是儒家思想培养出来的骚人墨客,一般都抱着积极入世为官的态度,为国为民,尽忠君主,怀有“达则兼及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抱负。这些人的理想生活就是封妻荫子,出将入相,而郑氏按照儒家的正统思想办事,却落得被罢官的下场。这对他肯定是个打击,理想和信念破灭了。这就使他产生了逆反心理,还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因此用画竹菊来表示对当局的愤懑。他还在“难得糊涂”的横条幅上,写了以下内容:“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这就说他的本意并不想糊涂,但是现实却使他不得不装糊涂。他是个聪明人,对许多事情也得装聋作哑,其心之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宋朝有个参知政事(宰相)的官叫吕端,当朝的皇帝对他的评价是“大事不糊涂”。据说,他整天睡眼惺忪,像没睡醒似的。属下找他请示办什么事情,他也哼哼哈哈地半推半就地答应。可是,如果他突然睁大眼睛,那事情可就麻烦了。他会一反常态,像换了个人似的,认真得让人受不了,弄不好就得触霉头,被他整个惨,连皇帝都曾经被他顶得没脾气而改变圣旨内容。这说明他懂得为官的张弛之道。做官不能不认真,也不能过分认真,因此要小事糊涂,大事认真。吕端其实是表面装糊涂,心里肯定比谁都清楚。这样做属下拿捏不准他的脉,倒不敢随便糊弄他了。
明朝有个叫方孝孺的人,对明成祖朱棣发动所谓“靖难之变”非常愤慨,曾经为当时的小皇帝朱允炆写过讨伐他的檄文,认为他是欺君灭祖。朱棣登上皇位以后,就命令他写一篇登基诏书。方孝孺抵死不肯,结果被诛十族(灭九族还加上他的学生),死者近千余人。这就是太较真了,不愿意糊涂,结果把许多无辜的人送上刑场与他陪葬。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做,置千余人的生命而不顾,只为了表示自己的气节和忠君。他这样做以为能够动摇朱棣的统治地位,能使他遗臭万年。然而,历史从来不为败亡者树碑立传,“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定律谁也打破不了。历史非但没有对朱棣口诛笔伐,还不照样把他评为大有作为的皇帝吗?方孝孺大概是活腻味了,而他的九族及学生死得冤不冤哪!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方孝孺走入极端,“认真”得葬送了他的亲属和学生……这样看来,有时该糊涂就糊涂,别太抖机灵,否则自己的小命不保,还得株连亲戚朋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说得比较宏观,像郑板桥、陶渊明与吕端等人,大小都是个官儿,涉及都是民生和国家大事,要总是糊涂影响可就大了。一般平民百姓可没有这么大的事情,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应该糊涂事情也特别多。记得有部电视剧叫《爱你没商量》,里边有一首插曲,歌中有这样的词:“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连爱情都可以糊里糊涂,估计娶妻生子也不会特别认真。世上大多数男女都是米面夫妻、同林之鸟,如果事事都较真的话,估计一天也待不了,而且活着一定特累。
不少家庭和单位的墙壁上,都挂着郑(燮)板桥的横幅题字“难得糊涂”。郑氏在历史上清誉很高,在书画界里也称得上是顶尖高手。估计现在要是拍卖他的东西,一张字画至少也得几百万吧。郑氏也干过县太爷,为官清廉公正,敢于为民作主,得罪了当地许多的官绅豪强;又因为当地发生严重的灾情,他不顾违反朝廷的律条,擅自打开粮仓赈济,解救百姓于倒悬。这就为那些曾经受到他制裁的官绅,提供了攻击他的口实,合谋诬告他在赈济当中营私舞弊。他看透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一怒之下罢官而去。他离开潍县的时候,仅有三头驴的家当:一头自己骑着,一头是向导领着,另一头驮着他的书籍和字画。百姓知道以后,遮道相送……
比时下的许多公仆都廉政,尤其是他抑制豪强,能为草根百姓作主,也是现代的许多基层官员所做不到的。历史上罢官的文人不多,算起来陶渊明也是一个,曾经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言壮语,名噪一时,但他的境遇并不怎么好,晚年还以乞讨为生。虽然他留下许多在农村劳动的优美诗篇,那也是苦中做乐的无奈而已。可是郑氏就不同了,他退隐后在扬州以卖字画为生,与当时的其他几位书画家创立独特的艺术风格,并称为“扬州八怪”。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他独树一帜的画风,还有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使他的字画炙手可热,在当时也是一纸难求。文人自我标榜的是孤傲和有自己的个性及思想,差不多都喜欢梅兰竹菊。郑氏就喜欢画竹菊,而且加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使其作品体貌疏朗,遒劲峻峭,极见风骨。说起来,像他这样的人做事或作人不会马马虎虎,可是他却大书特书“难得糊涂”。我冒昧揣测,这很可能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在《竹石图》中题字:“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于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这哪儿是评介竹子呢?分明就是自我标榜嘛!
研究郑板桥其人,觉得他的人生可并不糊涂,而且还是挺认真的。他提倡“难得糊涂”,其中必有隐衷。我再冒昧地猜测:郑老先生是不是对过去有所反省呢?郑氏是儒家思想培养出来的骚人墨客,一般都抱着积极入世为官的态度,为国为民,尽忠君主,怀有“达则兼及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抱负。这些人的理想生活就是封妻荫子,出将入相,而郑氏按照儒家的正统思想办事,却落得被罢官的下场。这对他肯定是个打击,理想和信念破灭了。这就使他产生了逆反心理,还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因此用画竹菊来表示对当局的愤懑。他还在“难得糊涂”的横条幅上,写了以下内容:“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这就说他的本意并不想糊涂,但是现实却使他不得不装糊涂。他是个聪明人,对许多事情也得装聋作哑,其心之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宋朝有个参知政事(宰相)的官叫吕端,当朝的皇帝对他的评价是“大事不糊涂”。据说,他整天睡眼惺忪,像没睡醒似的。属下找他请示办什么事情,他也哼哼哈哈地半推半就地答应。可是,如果他突然睁大眼睛,那事情可就麻烦了。他会一反常态,像换了个人似的,认真得让人受不了,弄不好就得触霉头,被他整个惨,连皇帝都曾经被他顶得没脾气而改变圣旨内容。这说明他懂得为官的张弛之道。做官不能不认真,也不能过分认真,因此要小事糊涂,大事认真。吕端其实是表面装糊涂,心里肯定比谁都清楚。这样做属下拿捏不准他的脉,倒不敢随便糊弄他了。
明朝有个叫方孝孺的人,对明成祖朱棣发动所谓“靖难之变”非常愤慨,曾经为当时的小皇帝朱允炆写过讨伐他的檄文,认为他是欺君灭祖。朱棣登上皇位以后,就命令他写一篇登基诏书。方孝孺抵死不肯,结果被诛十族(灭九族还加上他的学生),死者近千余人。这就是太较真了,不愿意糊涂,结果把许多无辜的人送上刑场与他陪葬。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做,置千余人的生命而不顾,只为了表示自己的气节和忠君。他这样做以为能够动摇朱棣的统治地位,能使他遗臭万年。然而,历史从来不为败亡者树碑立传,“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定律谁也打破不了。历史非但没有对朱棣口诛笔伐,还不照样把他评为大有作为的皇帝吗?方孝孺大概是活腻味了,而他的九族及学生死得冤不冤哪!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方孝孺走入极端,“认真”得葬送了他的亲属和学生……这样看来,有时该糊涂就糊涂,别太抖机灵,否则自己的小命不保,还得株连亲戚朋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说得比较宏观,像郑板桥、陶渊明与吕端等人,大小都是个官儿,涉及都是民生和国家大事,要总是糊涂影响可就大了。一般平民百姓可没有这么大的事情,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应该糊涂事情也特别多。记得有部电视剧叫《爱你没商量》,里边有一首插曲,歌中有这样的词:“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连爱情都可以糊里糊涂,估计娶妻生子也不会特别认真。世上大多数男女都是米面夫妻、同林之鸟,如果事事都较真的话,估计一天也待不了,而且活着一定特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