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举足轻重,有言道:“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直接体现在学生的精神风貌上。但学生在校期间忌于校规校级,故违纪行为较少、较轻,精神风貌良好,一旦离校,品德意识显得薄弱,反弹较大,许多恶习,随即出现,如吸烟、喝酒、打架。分析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发现未能真正“成德于行”,品德教育未能潜移默化在学生身上,形成常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校德育工作笼统、随意性大
校德育处多数时间忙于处理违纪学生,没能根据中学生不同年龄层次,进行相宜的德育教育。同样平常的跟踪督促不到位,致学生在校内一种表现,校外又是另一种表现。
学校德育工作主要针对的都是大型违纪行为,抓住了就处理,看不到的就过去了。虽然平时经常开会、经常教育,但大部分学生只停留在“忌”,而未入其心。
2 教师重智轻德意识浓厚
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对德育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对学生存在的一些恶习、小毛病,或视若无睹、或轻描淡写,没有真正用心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小毛病可以忽略不计。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甚至有教师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和德育处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而常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3 班主任德育工作不扎实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具体的策划者和指导者,但介于目前多数班主任在校未实习过班主任工作,参加工作后处于自我摸索、自学的状态,故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常常忙于处理突发事件,对影响班集体的学生比较关注,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德育教育。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教育者,而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既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预先性,总是等到有问题才解决,没发现问题就相安无事。在管理的方法上易走极端,要么用较为粗暴的方法,用武力严压,缺乏耐心的教育,要么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不出大事就可以,对平时的品德教育,以全面和口头为主,跟踪督促力度不够。未能使学生受到真正入心的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在面对种种诱惑时,自控能力差,不能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4 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不良习性的侵袭和影响,以及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认识的不到位,认为学校负责学习,自己负责生活就行,而忽略了孩子日常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是非观念懵懂之时受到的诱惑太多。如:家庭中父母允许孩子喝酒;允许孩子骑摩托车等。社会上说脏话、打架、在喇嘛厅玩耍等恶习随处可见,孩子们难免受到蛊惑。虽然在学校中受到的教育是文明、懂礼,但面对社会上、家庭里司空见惯的事情,自己心中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便会受到质疑,在校期间,环境单纯,且能暂时约束自己,但是一旦离开校园,缺少监督,便不能自控,而随波逐流。
学校德育工作的局限性,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不足,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等造成学校德育工作只停于浅表而不能成德于行,未能真正践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宗旨。如何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成德于行?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4.1 学校教育。①以校德育处为抓手,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并用心落实,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同时有针对性地规划开放式校园文化建设,用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矫正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从而达到校园处处育人的目的。②加强教师师德培训。让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学生管理,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生德育教育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③加强班主任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学生管理能力及工作责任意识。引导班主任主动积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动态,使班主任愿主动俯下身去,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班级管理,在不断学习探讨的同时,用实践去证明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成效。
4.2 家庭教育。为切实达到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可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利用研讨会对家长进行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才、如何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探究。与家长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共同遏制、矫正孩子们身上所存在的一些恶习。其次,建立学校家长联系录。校、家互相反馈孩子的情况,共同共解决出现的问题,督促孩子健康成长,力求孩子的德育教育不留死角。
4.3 社会育人。①成立社会监督组。由学校请学生熟悉的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在职干部及农牧民群众代表为社会监督员,承担学生在校外的监督任务。定期到学校召开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做到学校、社会齐抓共管。②与宣传、政法系统建立长期联系机制;与网吧、酒吧、舞厅等成人娱乐场所签订协议,杜绝学生过早接触社会不良习性。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德育教育要想真正“成德于行”,必须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于潜移默化与恩威并重中熏陶感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1 学校德育工作笼统、随意性大
校德育处多数时间忙于处理违纪学生,没能根据中学生不同年龄层次,进行相宜的德育教育。同样平常的跟踪督促不到位,致学生在校内一种表现,校外又是另一种表现。
学校德育工作主要针对的都是大型违纪行为,抓住了就处理,看不到的就过去了。虽然平时经常开会、经常教育,但大部分学生只停留在“忌”,而未入其心。
2 教师重智轻德意识浓厚
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对德育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对学生存在的一些恶习、小毛病,或视若无睹、或轻描淡写,没有真正用心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小毛病可以忽略不计。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甚至有教师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和德育处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而常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3 班主任德育工作不扎实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具体的策划者和指导者,但介于目前多数班主任在校未实习过班主任工作,参加工作后处于自我摸索、自学的状态,故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常常忙于处理突发事件,对影响班集体的学生比较关注,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德育教育。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教育者,而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既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预先性,总是等到有问题才解决,没发现问题就相安无事。在管理的方法上易走极端,要么用较为粗暴的方法,用武力严压,缺乏耐心的教育,要么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不出大事就可以,对平时的品德教育,以全面和口头为主,跟踪督促力度不够。未能使学生受到真正入心的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在面对种种诱惑时,自控能力差,不能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4 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不良习性的侵袭和影响,以及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认识的不到位,认为学校负责学习,自己负责生活就行,而忽略了孩子日常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是非观念懵懂之时受到的诱惑太多。如:家庭中父母允许孩子喝酒;允许孩子骑摩托车等。社会上说脏话、打架、在喇嘛厅玩耍等恶习随处可见,孩子们难免受到蛊惑。虽然在学校中受到的教育是文明、懂礼,但面对社会上、家庭里司空见惯的事情,自己心中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便会受到质疑,在校期间,环境单纯,且能暂时约束自己,但是一旦离开校园,缺少监督,便不能自控,而随波逐流。
学校德育工作的局限性,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不足,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等造成学校德育工作只停于浅表而不能成德于行,未能真正践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宗旨。如何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成德于行?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4.1 学校教育。①以校德育处为抓手,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并用心落实,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同时有针对性地规划开放式校园文化建设,用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矫正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从而达到校园处处育人的目的。②加强教师师德培训。让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学生管理,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生德育教育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③加强班主任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学生管理能力及工作责任意识。引导班主任主动积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动态,使班主任愿主动俯下身去,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班级管理,在不断学习探讨的同时,用实践去证明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成效。
4.2 家庭教育。为切实达到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可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利用研讨会对家长进行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才、如何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探究。与家长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共同遏制、矫正孩子们身上所存在的一些恶习。其次,建立学校家长联系录。校、家互相反馈孩子的情况,共同共解决出现的问题,督促孩子健康成长,力求孩子的德育教育不留死角。
4.3 社会育人。①成立社会监督组。由学校请学生熟悉的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在职干部及农牧民群众代表为社会监督员,承担学生在校外的监督任务。定期到学校召开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做到学校、社会齐抓共管。②与宣传、政法系统建立长期联系机制;与网吧、酒吧、舞厅等成人娱乐场所签订协议,杜绝学生过早接触社会不良习性。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德育教育要想真正“成德于行”,必须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于潜移默化与恩威并重中熏陶感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