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222
摘要:
新闻摄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学点摄像操作,扛摄像机的基本姿势就可以入门的行业。所以,由于对电视摄像的模糊概念,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电视台在招聘时,门槛都很低,很多摄像师在成功应聘之前,都是没有摸过摄像机的。长期以来的错误观念,让我们今天面对着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新闻摄像记者的素质问题。
通常新闻摄像记者面对的都是真真正正的生活,接触的是生活中的人和事,这些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作为客体,无法让他们加入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去干预组织拍摄,有时,为了表现真实性,光线和色彩等技巧的运用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正是这样,媒体对于新闻画面的要求,并没有对艺术摄像那样严格。就是这样的想法产生了以上提到过的误区。造成了现在新闻摄像的现状。
其实,真正的新闻摄像是有很多要求的。要真正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培养的能力、素养、技术、品质等,还有很多。
关键词:技能 技巧 文化素养 社交能力
一、 硬件技能的培养
这个是基本的要求,也是现在摄像记者应聘的基本条件。然而,除了娴熟的摄像机操作,正确的抗机方式,硬件的要求还有其他。
1 拍摄现场迅速的判断和构思能力
新闻现场的拍摄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拍摄。一般的艺术拍摄会有一定设置好的拍摄客体,在你进行无尽的想象构思,设计,安排之后进行自己理念的灌输和传达,也可以反复进行,修剪等等。对于光线,色彩的运用也可以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推敲,比较。然而,新闻摄像要求的是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这时的被摄物体才是主体,它来决定摄像记者的拍摄。也就是说,摄像记者在现场不仅要决定拍什么,怎么拍,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这就要求摄像记者必须有对现场的迅速判断。迅速构思怎么样拍摄,形成完整的拍摄画面,进而做好现场记录工作。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拍摄,如果不能做出迅速判断,丧失了关键性画面的抓拍,就会使整个新闻变得无力,缺少真实性。所以,这个能力对于一个优秀新闻摄像记者来说,是必不可缺的。
2 对摄像机的熟练驾驭能力
摄像机就是摄像记者的眼睛。这里说的熟练驾驭不仅仅是熟练的操作技术,维修技术。更重要的是“眼睛”,有句话说,眼到手到。对于摄像记者来说就是在现场,眼睛看到的同时,摄像机已经形成完整的记录。记者的眼睛和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体的。如果说,你只能用眼睛看到,然后再扛起相机去拍摄,那么一切有时效性的画面就溜走了。所以,优秀的摄像记者到达现场会迅速抢占有利的位置去拍摄,在自己已经构思好的现场去预感要发生的画面,这样才能抓拍到动人心弦的瞬间。
3 对被摄物体价值的准确判断
现在的很多新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声画不一。 记者所要传达的意思与摄像记者提供的画面并不相符。这些与摄像记者的个人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摄像机就像镜头前的记者手中的话头一样,是可以传达东西的。而传达的画面正是摄像记者的价值观体现。现在,很多摄像记者并不能发现自己的这方面作用,只是一味的玩弄摄像技巧,认为只要有重点内容的镜头就好了,不重注画面。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对被摄物体的准确判断体现着摄像记者的技巧和内涵。
二、 软件素养的加强
1 过硬的政治素养和知识积累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我国这样的大环境下,过硬的政治素养对一个从事媒体,特别是新闻媒体人来说,可谓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只有对大政方针的了解和掌握,才可以做好宣传工作。才可以正确把握舆论的正确方向。知识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闻,就是人文。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触各式各样的人物,事物,工作,体制。所以,你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涉猎,精准的专业知识,对军事,政治,文化,艺术,娱乐,工农业等,都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对经济学,法学,传播学,文学,社会学等等,要有一定的涉及。要不断的丰富自己,培养各个方面的兴趣,各个方面的知识储备,才可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
2 高度的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有价值事物的能力,是对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一种评判。如果新闻摄像者不能具有这种新闻敏感性,只能等着编导给指定的画面去拍摄,被安排着去从事工作,那么在现场,所以有价值的画面都会消失而这,也是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所以,摄像记者一定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去发现现场有价值的画面,与记者做好协调。在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编导意识,完善画面拍摄,构思现场情节,使拍摄工作更加顺利。
说到强化编导意识,还应该做很多。要了解主题思想所要传达的理念,仔细揣摩用什么样的镜头,什么样的画面语言去表达,同时还要抓住观众心理,了解他们想要看到的画面是什么,抓住观众想要成为目击者的心态,同时做好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与其之间的协调。做好新闻摄像与编导的协调。
3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新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任何东西都要学会包装,即使是新闻。电视产物的传播业是非常讲究形式感的。对于新闻,摄像者的文学艺术修养就决定了新闻整体的基调和情感。
摄像者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这支无形的笔操控着整个观众的情感。新闻是否具有张力,冲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面的质感。而质感的形成就要靠摄像者的技巧和素养。可以说,画面就是摄像者理念的传达。新闻摄像记者要神域运用电视摄像造型手段来强化新闻本质,如运用各种景别。远景可以全方位展示自然环境,渲染氛围,营造宏大,沧桑,壮观的景象和气氛;全景合一完整表现人物活动,增加信息量;中景是叙事性画面,交代新闻的进展和变化情况;近景对塑造人物性格比较有用,能拉近被摄物体与观众的距离,增加情感;特写则更能反映人物内心情感,体现深层含义。这些技巧的御用都是长期以来枯燥的技术与文学融合的结果。所以,摄像者要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才能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4 必要的社交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有人会担心媒体太多了。看看身边的媒体对于自己生活的关注,谁都不能否认媒体的重要性。于是,人们对身边的媒体记者的期望性越来越高,他们想要记者们去发现自己身边的事,去关注他们的报道方式。这时,媒体就扮演了社会活动家的角色,去用心发现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满足大众需求。这就要求记者和各条战线上的人都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丰富的新闻线索,甚至是独家报道。对于,这个社交能力的要求,应该是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
三、 总结
对于新闻摄像记者这个职业,可以谈的还有很多。他可以作为一个新闻人,作为一个媒体人。不论怎样社会在发展,媒体在更新,优胜劣汰是亘古不变的规律。而这些理论性的说法也只能是说法,只有在战场上不断的厮杀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勇士,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才能成长为真正优秀的新闻摄像记者。
[参考文献]
[1] 胡立德.新闻摄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留留.简论电视新闻摄像师的素质培育[J]. 新闻爱好者,2009(11) .
[3] 朱利伟.新闻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J]. 视听纵横 ,2009(2) .
[4]刘源.论新闻摄影的本质[J].江苏社会科学,1996(4) .
摘要:
新闻摄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学点摄像操作,扛摄像机的基本姿势就可以入门的行业。所以,由于对电视摄像的模糊概念,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电视台在招聘时,门槛都很低,很多摄像师在成功应聘之前,都是没有摸过摄像机的。长期以来的错误观念,让我们今天面对着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新闻摄像记者的素质问题。
通常新闻摄像记者面对的都是真真正正的生活,接触的是生活中的人和事,这些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作为客体,无法让他们加入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去干预组织拍摄,有时,为了表现真实性,光线和色彩等技巧的运用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正是这样,媒体对于新闻画面的要求,并没有对艺术摄像那样严格。就是这样的想法产生了以上提到过的误区。造成了现在新闻摄像的现状。
其实,真正的新闻摄像是有很多要求的。要真正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培养的能力、素养、技术、品质等,还有很多。
关键词:技能 技巧 文化素养 社交能力
一、 硬件技能的培养
这个是基本的要求,也是现在摄像记者应聘的基本条件。然而,除了娴熟的摄像机操作,正确的抗机方式,硬件的要求还有其他。
1 拍摄现场迅速的判断和构思能力
新闻现场的拍摄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拍摄。一般的艺术拍摄会有一定设置好的拍摄客体,在你进行无尽的想象构思,设计,安排之后进行自己理念的灌输和传达,也可以反复进行,修剪等等。对于光线,色彩的运用也可以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推敲,比较。然而,新闻摄像要求的是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这时的被摄物体才是主体,它来决定摄像记者的拍摄。也就是说,摄像记者在现场不仅要决定拍什么,怎么拍,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这就要求摄像记者必须有对现场的迅速判断。迅速构思怎么样拍摄,形成完整的拍摄画面,进而做好现场记录工作。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拍摄,如果不能做出迅速判断,丧失了关键性画面的抓拍,就会使整个新闻变得无力,缺少真实性。所以,这个能力对于一个优秀新闻摄像记者来说,是必不可缺的。
2 对摄像机的熟练驾驭能力
摄像机就是摄像记者的眼睛。这里说的熟练驾驭不仅仅是熟练的操作技术,维修技术。更重要的是“眼睛”,有句话说,眼到手到。对于摄像记者来说就是在现场,眼睛看到的同时,摄像机已经形成完整的记录。记者的眼睛和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体的。如果说,你只能用眼睛看到,然后再扛起相机去拍摄,那么一切有时效性的画面就溜走了。所以,优秀的摄像记者到达现场会迅速抢占有利的位置去拍摄,在自己已经构思好的现场去预感要发生的画面,这样才能抓拍到动人心弦的瞬间。
3 对被摄物体价值的准确判断
现在的很多新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声画不一。 记者所要传达的意思与摄像记者提供的画面并不相符。这些与摄像记者的个人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摄像机就像镜头前的记者手中的话头一样,是可以传达东西的。而传达的画面正是摄像记者的价值观体现。现在,很多摄像记者并不能发现自己的这方面作用,只是一味的玩弄摄像技巧,认为只要有重点内容的镜头就好了,不重注画面。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对被摄物体的准确判断体现着摄像记者的技巧和内涵。
二、 软件素养的加强
1 过硬的政治素养和知识积累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我国这样的大环境下,过硬的政治素养对一个从事媒体,特别是新闻媒体人来说,可谓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只有对大政方针的了解和掌握,才可以做好宣传工作。才可以正确把握舆论的正确方向。知识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闻,就是人文。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触各式各样的人物,事物,工作,体制。所以,你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涉猎,精准的专业知识,对军事,政治,文化,艺术,娱乐,工农业等,都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对经济学,法学,传播学,文学,社会学等等,要有一定的涉及。要不断的丰富自己,培养各个方面的兴趣,各个方面的知识储备,才可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
2 高度的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有价值事物的能力,是对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一种评判。如果新闻摄像者不能具有这种新闻敏感性,只能等着编导给指定的画面去拍摄,被安排着去从事工作,那么在现场,所以有价值的画面都会消失而这,也是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所以,摄像记者一定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去发现现场有价值的画面,与记者做好协调。在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编导意识,完善画面拍摄,构思现场情节,使拍摄工作更加顺利。
说到强化编导意识,还应该做很多。要了解主题思想所要传达的理念,仔细揣摩用什么样的镜头,什么样的画面语言去表达,同时还要抓住观众心理,了解他们想要看到的画面是什么,抓住观众想要成为目击者的心态,同时做好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与其之间的协调。做好新闻摄像与编导的协调。
3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新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任何东西都要学会包装,即使是新闻。电视产物的传播业是非常讲究形式感的。对于新闻,摄像者的文学艺术修养就决定了新闻整体的基调和情感。
摄像者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这支无形的笔操控着整个观众的情感。新闻是否具有张力,冲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面的质感。而质感的形成就要靠摄像者的技巧和素养。可以说,画面就是摄像者理念的传达。新闻摄像记者要神域运用电视摄像造型手段来强化新闻本质,如运用各种景别。远景可以全方位展示自然环境,渲染氛围,营造宏大,沧桑,壮观的景象和气氛;全景合一完整表现人物活动,增加信息量;中景是叙事性画面,交代新闻的进展和变化情况;近景对塑造人物性格比较有用,能拉近被摄物体与观众的距离,增加情感;特写则更能反映人物内心情感,体现深层含义。这些技巧的御用都是长期以来枯燥的技术与文学融合的结果。所以,摄像者要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才能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4 必要的社交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有人会担心媒体太多了。看看身边的媒体对于自己生活的关注,谁都不能否认媒体的重要性。于是,人们对身边的媒体记者的期望性越来越高,他们想要记者们去发现自己身边的事,去关注他们的报道方式。这时,媒体就扮演了社会活动家的角色,去用心发现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满足大众需求。这就要求记者和各条战线上的人都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丰富的新闻线索,甚至是独家报道。对于,这个社交能力的要求,应该是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
三、 总结
对于新闻摄像记者这个职业,可以谈的还有很多。他可以作为一个新闻人,作为一个媒体人。不论怎样社会在发展,媒体在更新,优胜劣汰是亘古不变的规律。而这些理论性的说法也只能是说法,只有在战场上不断的厮杀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勇士,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才能成长为真正优秀的新闻摄像记者。
[参考文献]
[1] 胡立德.新闻摄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留留.简论电视新闻摄像师的素质培育[J]. 新闻爱好者,2009(11) .
[3] 朱利伟.新闻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J]. 视听纵横 ,2009(2) .
[4]刘源.论新闻摄影的本质[J].江苏社会科学,19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