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1]。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普及,高校越来越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校不仅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还要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其教学组织形式灵活、管理开放、资源整合广泛,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有效促进形式。
關键词: “双创型”人才;创新创业;第二课堂
一、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现状及第二课堂教育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发展现状
1.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尽管高校及社会普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导向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笔者调查发现,高校层面,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待遇上还没有和创新创业教育挂钩。至于学生方面,传统单一的成绩价值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依然占据学生评价体系的主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阻碍着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作用的发挥。
1.2第二课堂教育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知不充分、积极性不高
截至目前,众多高校仍以传统的第一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这种观念严重影响着高校对第二课堂教育作用的发挥。在大多数的高校教育者眼中,第二课堂教育是学生社团活动,不属于高校教育范畴,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第二课堂教育发挥其育人作用。另外,高校普遍存在把第二课教育看作学生课外娱乐活动,没有把学生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当做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来看待。这种认知局限,严重影响了“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2]。
1.3 缺乏专业化老师队伍
“双创型”人才除了具有扎实完备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能力,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老师都是专业课教师,大多数专业老师缺少第二课堂教育相关知识,从而造成第二课堂教育达不到标准要求。由此可见,许多高校的教师都不能很好地运用第二课堂教育来培养“双创型”人才,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缺乏,制约了第二课堂教育对“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发挥 [3]。
二、第二课堂教育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不具备多样性。第二课堂教育以其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自主性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第二课堂不受时间和场地约束,更注重实效。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团队的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交叉、渗透互补等综合性能力得到锻炼和发挥;团队成员有分工协作,能力互补,有锻炼了团队精神;与社会接轨较为紧密,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达到第一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这种教育目的和效果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思维。
2.2 培养学生“双创”精神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革,高校大学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通过第二课堂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业能动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吗,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组织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报告”、“创新创业专家讲坛”、“双百导师进校园”等第二课堂教育讲座,通过专家、教授、企业家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激励学生,增强其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2.3 为 “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多样化平台
第二课堂的教育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例如社团的形式、专家讲坛的形式、竞赛形式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使学生实际参与到科研、生产等工作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及组织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通过学生的“社团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勤工俭学”等组织开展的第二课堂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心理”、“创业研讨”和“创业模拟”等活动,锤炼了“双创型”人才的心理品质。
三、结束语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普及,高校越来越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校不仅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还要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运用第二课堂教育,把培养“双创”人才进行到第二课堂教育中,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延明.朱九思高校管理理念探析[J].山东高等教育,2016.07.30.
[2] 高凯.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06.10.
[3] 才忠喜, 王也.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05.25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618500
關键词: “双创型”人才;创新创业;第二课堂
一、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现状及第二课堂教育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发展现状
1.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尽管高校及社会普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导向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笔者调查发现,高校层面,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待遇上还没有和创新创业教育挂钩。至于学生方面,传统单一的成绩价值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依然占据学生评价体系的主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阻碍着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作用的发挥。
1.2第二课堂教育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知不充分、积极性不高
截至目前,众多高校仍以传统的第一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这种观念严重影响着高校对第二课堂教育作用的发挥。在大多数的高校教育者眼中,第二课堂教育是学生社团活动,不属于高校教育范畴,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第二课堂教育发挥其育人作用。另外,高校普遍存在把第二课教育看作学生课外娱乐活动,没有把学生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当做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来看待。这种认知局限,严重影响了“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2]。
1.3 缺乏专业化老师队伍
“双创型”人才除了具有扎实完备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能力,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老师都是专业课教师,大多数专业老师缺少第二课堂教育相关知识,从而造成第二课堂教育达不到标准要求。由此可见,许多高校的教师都不能很好地运用第二课堂教育来培养“双创型”人才,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缺乏,制约了第二课堂教育对“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发挥 [3]。
二、第二课堂教育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不具备多样性。第二课堂教育以其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自主性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第二课堂不受时间和场地约束,更注重实效。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团队的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交叉、渗透互补等综合性能力得到锻炼和发挥;团队成员有分工协作,能力互补,有锻炼了团队精神;与社会接轨较为紧密,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达到第一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这种教育目的和效果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思维。
2.2 培养学生“双创”精神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革,高校大学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通过第二课堂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业能动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吗,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组织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报告”、“创新创业专家讲坛”、“双百导师进校园”等第二课堂教育讲座,通过专家、教授、企业家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激励学生,增强其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2.3 为 “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多样化平台
第二课堂的教育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例如社团的形式、专家讲坛的形式、竞赛形式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使学生实际参与到科研、生产等工作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及组织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通过学生的“社团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勤工俭学”等组织开展的第二课堂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心理”、“创业研讨”和“创业模拟”等活动,锤炼了“双创型”人才的心理品质。
三、结束语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普及,高校越来越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校不仅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还要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运用第二课堂教育,把培养“双创”人才进行到第二课堂教育中,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延明.朱九思高校管理理念探析[J].山东高等教育,2016.07.30.
[2] 高凯.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06.10.
[3] 才忠喜, 王也.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05.25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61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