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用艺术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受众的特殊性、产品的艺术性及社会、市场等因素,会影响受众对产品的接受。本文从设计、生产与受众接受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受众接受的原因,进而对实用艺术设计中存在的设计接受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实用艺术设计 设计接受 接受层次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实用艺术设计是一种商业设计,其产品既是功能、技术与艺术的载体,也是经济的载体,这两种属性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决定艺术设计产品能否被公众认同和接受。同时,产品中存在这两种属性之间的差异,也会因设计师设计产品时的价值取向不同,而带来受众接受的问题。所以,从根本上讲,实用艺术设计的产品,在受众接受中就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矛盾:一是设计者、决策者、生产者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二是产品所包含的功能、技术、艺术与经济等诸属性之间的矛盾。
一 影响受众认同的原因
或许正是由于上述矛盾的存在,许多来自社会学的调查说明,有时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可能不被充分承认,甚至被误解,如已故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y Moore)的作品中常有一些透空的洞、凹入的坑,起初曾被人阐释成作者童年时代内心潜伏着一种噬食人肉的欲望的表征。所以了解影响受众接受的原因,才有可能减少误读、减少争议,协调各方的价值诉求。
1、设计与生产过程影响设计接受
实用艺术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受众的特殊性、产品的艺术性及社会、市场的原因,会影响受众对产品的接受,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实用艺术设计一般面向社会,受众结构复杂,价值观多样,造成复杂的需求结构,准确把握产品的主流使用者并非易事。设计作品一般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测性,不可避免就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有可能产生受众不认同的问题。1998年建成的由美国当代先锋园林景观设计师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设计的里约购物中心(Rio Shopping Center)庭院环境,在基面上整齐排列着300多个镀金青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购物中心迫于公众压力,最后去掉了这些镀金青蛙。
设计者、决策者常会将自己想象成典型的用户,把自己对产品的解释和理念投射到使用者的需求和行为上,但各类人群的需求、价值取向、思维及行为方式都非常复杂,解释自己尚且很难,解释他人会更难,所以通常造成设计者、决策者与受众对同一设计品理解上的差异。
其次,除了设计作品本身,有时设计外围的环境更能左右设计的方向。如管理者、决策者的价值取向、施工或生产者的理解力、社会政治文化氛围、产品的经济投入、专业人员的评价等因素,有时还会有大众评价的影响。1981年,美籍华裔设计师林璎在设计华盛顿越战纪念碑时,就遇到了来自各方的不同意见,导致最后没有完全按当初的方案实施。
作为商业行为的设计活动,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企业和作为职业人的设计师,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经济利益的获取,而且获得经济利益的诉求常常是第一位的,为了经济利益有可能会牺牲产品的质量和受众的利益。
2、受众接受的层次影响设计接受
除了设计和生产过程,受众本身的接受能力和层次也是影响受众认同产品的重要因素。认知科学认为,一般受众对某一产品的接受,按顺序可分为四个层次:(1)物质媒介层:主要体现在受众的直觉、感觉方面,包括产品的外形、色彩、质感、大小、线条等,以视觉为主要感觉器官。(2)形式、图式、空间层次:在这一层次,受众通过直觉、想象、联想对第一层次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一定的综合与整理,在头脑中建立一定程度的整体形象。(3)性能认知层次:较完整的形象建立以后,受众会转入对性能的认知,如这一产品有哪些功能?我需要哪些功能?性价比如何?(4)对产品整体意义和细节理解的层次:即对产品更宏观和更微观的认识,如使用细节、细部审美、与其它产品相比的优势和劣势等。这一层次的认知大多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因为产品的专业性、受众的接受能力都会影响这两方面的理解。
所以人们在面对一件设计产品时,特别是复杂的产品,最初一般仅是直观到对作品的外在形式做出判断,而对性能、综合评价等抽象或深层理解,更多是在使用过程中完成的。由于前面层次的认知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必然影响后面的认知,所以通常造成色彩、形式、尺寸等视觉感受更能左右受众对产品接受的现象。
怎样来促进受众认同和接受呢?一般来说,受众与设计者、决策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设计者、决策者处于优势地位,要解决上述影响受众接受的问题,设计师、决策者、管理者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设计、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发挥调查、咨询、合作、参与的作用。
总而言之,促进设计接受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设计者、决策者有无服务意识和公众对产品设计有无发言权,这两方面都会促使产品易于被受众接受,而这其中公众参与是更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当下民主意识空前提高的中国,公众参与需要提倡和鼓励。
二 结语
当下中国实用艺术设计在解决市场、受众认同这一问题时,还处在初步实践阶段,这与设计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市场经济中生产者所受到的经济、社会限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等不无关系。尽管关于设计接受的争论不断,公众参与设计、表达自身诉求的机会与深度都不尽如人意,但对设计者、决策者来说,服务型设计仍是通往设计民主、提升设计质量、减少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卡尔松:《环境美学——自然、艺术与建筑的鉴赏》,四川人民出版杜,2006年。
[2] [美]诺曼(Norman,D.A.),付秋芳等译:《设计心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
作者简介:李睿煊,男,1973—,陕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词:实用艺术设计 设计接受 接受层次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实用艺术设计是一种商业设计,其产品既是功能、技术与艺术的载体,也是经济的载体,这两种属性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决定艺术设计产品能否被公众认同和接受。同时,产品中存在这两种属性之间的差异,也会因设计师设计产品时的价值取向不同,而带来受众接受的问题。所以,从根本上讲,实用艺术设计的产品,在受众接受中就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矛盾:一是设计者、决策者、生产者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二是产品所包含的功能、技术、艺术与经济等诸属性之间的矛盾。
一 影响受众认同的原因
或许正是由于上述矛盾的存在,许多来自社会学的调查说明,有时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可能不被充分承认,甚至被误解,如已故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y Moore)的作品中常有一些透空的洞、凹入的坑,起初曾被人阐释成作者童年时代内心潜伏着一种噬食人肉的欲望的表征。所以了解影响受众接受的原因,才有可能减少误读、减少争议,协调各方的价值诉求。
1、设计与生产过程影响设计接受
实用艺术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受众的特殊性、产品的艺术性及社会、市场的原因,会影响受众对产品的接受,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实用艺术设计一般面向社会,受众结构复杂,价值观多样,造成复杂的需求结构,准确把握产品的主流使用者并非易事。设计作品一般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测性,不可避免就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有可能产生受众不认同的问题。1998年建成的由美国当代先锋园林景观设计师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设计的里约购物中心(Rio Shopping Center)庭院环境,在基面上整齐排列着300多个镀金青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购物中心迫于公众压力,最后去掉了这些镀金青蛙。
设计者、决策者常会将自己想象成典型的用户,把自己对产品的解释和理念投射到使用者的需求和行为上,但各类人群的需求、价值取向、思维及行为方式都非常复杂,解释自己尚且很难,解释他人会更难,所以通常造成设计者、决策者与受众对同一设计品理解上的差异。
其次,除了设计作品本身,有时设计外围的环境更能左右设计的方向。如管理者、决策者的价值取向、施工或生产者的理解力、社会政治文化氛围、产品的经济投入、专业人员的评价等因素,有时还会有大众评价的影响。1981年,美籍华裔设计师林璎在设计华盛顿越战纪念碑时,就遇到了来自各方的不同意见,导致最后没有完全按当初的方案实施。
作为商业行为的设计活动,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企业和作为职业人的设计师,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经济利益的获取,而且获得经济利益的诉求常常是第一位的,为了经济利益有可能会牺牲产品的质量和受众的利益。
2、受众接受的层次影响设计接受
除了设计和生产过程,受众本身的接受能力和层次也是影响受众认同产品的重要因素。认知科学认为,一般受众对某一产品的接受,按顺序可分为四个层次:(1)物质媒介层:主要体现在受众的直觉、感觉方面,包括产品的外形、色彩、质感、大小、线条等,以视觉为主要感觉器官。(2)形式、图式、空间层次:在这一层次,受众通过直觉、想象、联想对第一层次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一定的综合与整理,在头脑中建立一定程度的整体形象。(3)性能认知层次:较完整的形象建立以后,受众会转入对性能的认知,如这一产品有哪些功能?我需要哪些功能?性价比如何?(4)对产品整体意义和细节理解的层次:即对产品更宏观和更微观的认识,如使用细节、细部审美、与其它产品相比的优势和劣势等。这一层次的认知大多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因为产品的专业性、受众的接受能力都会影响这两方面的理解。
所以人们在面对一件设计产品时,特别是复杂的产品,最初一般仅是直观到对作品的外在形式做出判断,而对性能、综合评价等抽象或深层理解,更多是在使用过程中完成的。由于前面层次的认知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必然影响后面的认知,所以通常造成色彩、形式、尺寸等视觉感受更能左右受众对产品接受的现象。
怎样来促进受众认同和接受呢?一般来说,受众与设计者、决策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设计者、决策者处于优势地位,要解决上述影响受众接受的问题,设计师、决策者、管理者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设计、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发挥调查、咨询、合作、参与的作用。
总而言之,促进设计接受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设计者、决策者有无服务意识和公众对产品设计有无发言权,这两方面都会促使产品易于被受众接受,而这其中公众参与是更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当下民主意识空前提高的中国,公众参与需要提倡和鼓励。
二 结语
当下中国实用艺术设计在解决市场、受众认同这一问题时,还处在初步实践阶段,这与设计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市场经济中生产者所受到的经济、社会限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等不无关系。尽管关于设计接受的争论不断,公众参与设计、表达自身诉求的机会与深度都不尽如人意,但对设计者、决策者来说,服务型设计仍是通往设计民主、提升设计质量、减少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卡尔松:《环境美学——自然、艺术与建筑的鉴赏》,四川人民出版杜,2006年。
[2] [美]诺曼(Norman,D.A.),付秋芳等译:《设计心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
作者简介:李睿煊,男,1973—,陕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