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外阅读中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626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中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强对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意义重大。
  语文教学绝不是只为了让学生得到一些关于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和修辞手法说明方法之类的知识,具有能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思想品德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那么,什么是人生价值观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人生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我们所要培养的人生观应该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看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和最大乐趣。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在语文教材里,有很多文章是出自大作家之手,文笔优美,思想深邃,富有哲理,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但就语文教材文选式的编排体例而言,能入选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教材本身所能提供的资源其实也很有限,更多的是要在课外阅读里接触。
  巴金说:“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用这些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料滋养青少年,就能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对于整个学科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还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歌德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从《三国演义》那里,我们感受到了“义”的力量和魅力;从艾青的诗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和对光明自由的无限向往;徐迟笔下的陈景润让我们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读了肖洛霍夫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我们对法西斯侵略的罪恶和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悲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于是更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中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从量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了“硬性”的规定。这个最低要求对城市的学生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农村中小学生来说要想达标却并非易事。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书源问题,因种种原因,农村的学生难以凑齐课程标准所推荐的书籍;二是对课外阅读的认识问题,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教师迫于升学压力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 著名作家曹文轩在“首届全国未成年人阅读文化论坛”上说:“目前中小学生的阅读状态是混乱的,不正常的。一些坏书造成思想、情绪和智力的伤害。中小学生的阅读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要审视阅读的内容。”既然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使他振奋并终身难忘的书。
  首先,老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推荐给学生的课外书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读,在课堂内外展示自己学识丰富渊博的一面,并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把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学生共享。其次,要澄清课外阅读读什么书都可以的不负责的观念,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好书。书目一般以经典名著为主,例如中国四大名著和《格列佛游记》、《格林童话》、《少年维特的烦恼》等外国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名家名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杂志类有《读者》、《少年文艺》、《思维与智慧》等等。再次,要经常有针对性的确立某一专题书目的阅读,比如,有关爱国主义的,有关勤劳节俭方面的,有关承诺守信的;学习了《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就可以向学生推荐欧-亨利、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集,让学生能接触到各种主题的优秀作品。此外,定期开展课外读书竞赛活动,竞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读书笔记的评比,读书心得的展览,主题辩论,向报刊投稿等。 最后,还要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切切实实有所收获。“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的积累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了美的熏染,也能逐步具有正直善良、灵魂自由、感情丰富、善于思索、勇于创造的健全人格。
  无数的事实表明,阅读课外书是学生终身享用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的一条必经之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当今的语文教师,应用新课程的思想理念指导教学,高度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逐步形成符合人民利益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使语文教學不但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很好地担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以导促学”教学模式  我们学校推行“以导促学 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有两三年时间了,成效还不错。那么,什么是“以导促学”教学模式呢?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利用导学案这个载体,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的状况,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二、“以导促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  1.导学案的编写  (1)确定导学案的组成结构  我们参考了很多导学案,
期刊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有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把一堂平凡普通的课上得生动活泼,如何把平淡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使学生即能品味优美之语言,又能感受生动之形象,即有思想感情之熏陶,又有艺术魅力之享受,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追寻的目标。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就让我们从一堂课的 课堂导入入手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
期刊
在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大量的发言机会,激励学生的参与,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主效性。那么怎样在课堂上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教师要想让“小组合作”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必须合作的实施者也就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做小组合作。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生真正了解了才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而不是滥竽充数。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聊天的契机。在我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进
期刊
传统的教学,教师发号施令,学生执行任务,整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鸦雀无声的课堂把学生变成了抄笔记,读课文的木偶。《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新課改要求,作为教师的责任不单只在于“上好课”,更在于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权,保障每个学生去挑战学习,而小组合作正给学生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组建合作小组;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合作交流;教师积极参与并引导合作,将会让语
期刊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使用PPT、多媒体技术、投影仪等辅助教学手段。但是,教师教学时间和地点受到一定限制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微课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教学资源,它具有强大的信息交互功能,教师可借助微课将教学视频上传并分享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微课是一种微型教学视频课程。其主要是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遵循课程要求,以视频的
期刊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为有限,因此只能在表面的层次上感知课文以及理解课文,所以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深层次的去探索课文。任何一篇课文都有灵魂,都有中心,无论是课文有多长的篇幅,怎样变换表达形式,其核心都没有变,而这核心需要教师去发现,亮点需要教师去捕捉,并善于用自己发现的东西去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思考  在实际教学的时候,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精神,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自主,就是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  1.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
期刊
所谓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课堂这样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的、扎实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扎实、更有效?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期刊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中心课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接受现代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转变的核心是对“教”与“学”关系的处理。通俗地说,就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把原来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进而达到“放手”。现在,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人们是用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因此,师生的有效互动是课堂活动的核心,课堂活动的互动是师生和生生的共识、共享、共进的双向建构,实现学与学、教与学的相长和发展。我认为要实现课堂互动的双向建构,重要的是要落实“平等”、 “掌控”和“生成”三个关键策略。  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尊、民主、和谐。  学生的互动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