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赋

来源 :赤水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浩波 1976年出生,江苏泰兴人。1998年发表《谁在拿90年代开涮》一文,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引发1999年中国先锋诗界民间立场和知识分子写作大论争(盘峰论争)的重要导火索。199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并成为同年诗歌大论争中“民间立场”一方的中坚人物之一。2000年5月,被邀请成为广州出版社《中国新诗年鉴》编委;7月和一些朋友一同发起创办《下半身》同人诗刊,并写作《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2004年,出版诗集《心藏大恶》;同年,受邀到荷兰与比利时举办专场诗歌朗诵会。2010年,出版长诗《蝴蝶》。曾经获得2000年《作家》杂志诗歌奖;2008年御鼎诗歌奖;2010年《人民文学》诗歌奖;2011年中国首届桂冠诗集奖;2012年首届“新世纪诗典”金诗奖等。流传较广的诗作有:《墙根之雪》、《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一把好乳》、《淋病将至》、《文楼村纪事》、《离岛情诗之伤别离》、《河流》、《玛丽的爱情》、《蝴蝶》等。现居北京。
  亡灵赋
  城隍庙的姜道长
  身穿金红法衣
  如同斑斓大蟒
  手握笏板
  唱诵度亡的经文
  弟子侍立在旁
  其中一位
  穿大红道袍的年轻道姑
  声音特别好听
  他们在神像前奏告
  我跪在软垫上
  磕头如捣蒜
  道长让我写下
  我家三代去世的亲人和朋友
  尤其是冤魂苦鬼
  道长还说
  即使没有写出名字
  你在心里想起
  也能一起超度
  让他们的灵魂
  到往妥善的去处
  我心念一动
  亡灵们
  像风中的海浪
  劈头盖脸扑来
  将我全身打湿
  幼时见过的第一个死人
  住在我家前面的
  少妇卢桂芳
  半夜上吊而死
  死之前给孩子
  煮了两个鸡蛋
  隔壁我的小学同学沈跃进的妈妈
  喝农药死了
  沈跃进本人
  前几年在云南贩毒
  生死不知
  我妈妈兄弟姐妹四个
  其实是七个
  幼时夭折了三个
  如果他们活着
  我该叫他们舅舅和姨妈
  表哥前年死于肝癌
  我见他最后一面时
  他在客厅为我泡茶
  明知将死的淡定
  令他动作温柔
  他的父亲
  我的姑丈
  死在他前面
  是肺癌
  我爷爷的弟弟的前妻
  我该叫她叔奶奶
  十七八岁嫁到我家
  因为有癫痫
  被休回家
  沉河自杀
  她死得冤
  姜道长说她
  阴魂未散
  小名云儿的堂叔
  十六岁得了怪病
  死得痛苦
  高大英俊的表弟
  在县城开了两个公司
  24岁
  开着汽车掉到河里
  大学时
  同一届四个男生
  都来自江苏泰兴
  感情很好
  毕业之前
  物理系的那个
  爬司马台长城
  摔死了
  我居然还想起
  前年刚认识的
  一个朋友
  刚认识他
  相谈甚欢
  他就死了
  晚上在阳台上抽烟
  俯身向外
  摁灭烟头
  坠楼而死
  ……
  一个头磕下去
  想起一个死人
  一个头磕下去
  一个亡灵飘来
  姜道长举起招魂幡
  鬼魂们簇拥在城隍庙
  这回是真要远行了吗?
  我的祖先
  我的亲人
  我该叫爷爷、奶奶的人
  我该叫叔叔、阿姨、舅舅、姑姑的人
  我该叫哥哥、弟弟的人
  我的左邻右舍
  我的年纪轻轻的朋友
  那些冤魂苦鬼
  那些不甘心
  那些愤怒
  那些遗憾
  那些悲痛
  那些不舍
  那些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
  那些其实已经被我忘记的死亡
  一瞬间全部复活
  死亡活了过来
  照耀我36年的生命
  人生如长河
  死者如砾石
  铺满河床
  注:道教的超度,是由道人通过道场科仪,运用灵符、神咒、手印、法器等方式与神灵交感,宽恕先人生前罪孽免去地府刑法,把灵魂妥善地安排一个去处(转世或升入仙界)。
  约翰不吃煮鸡蛋
  离婚前不吃
  离婚后不吃
  将来再婚了
  一定也不吃
  约翰离婚
  因为趁老婆出差
  把女人带回家
  过夜
  女人走后
  约翰像杀毒软件
  一丝不苟的
  扫瞄卧室和客厅
  不放过
  任何一根毛发
  老婆回来后
  迎着约翰坦然的目光
  打开他们家
  从不生火
  尘封的厨房
  发现一摊
  有些新鲜的
  煮鸡蛋蛋壳
  约翰崩溃了
  那个女人
  不但自带安全套
  还自带
  煮鸡蛋
  伏尔塔瓦河
  ——写在斯美塔那和哈维尔的国度
  夜色中的伏尔塔瓦河
  我接近你
  倾听你的淙淙
  如同在
  交响乐开始的部分
  伏尔塔瓦河你流过泪吗?
  而我
  有着老妇人般枯瘦、深陷
  的眼窝
  伏尔塔瓦河流你过血吗?
  我们这里
  流过更多血
  比你那里多得多
  伏尔塔瓦河你流过脓吗?
  我们这里
  人们身上长满脓疮
  却没有人
  敢伸手去挤
  伏尔塔瓦河我听过你淙淙的部分
  我听过你铿锵的部分
  那是阴影中的心跳
  是森林里树妖在冬天的合唱
  我听过你安详的部分
  杏花开在春天的山坡上
  伏尔塔瓦河
  你紧紧拥抱着
  你的国家
  布拉格在阳光下
  坦克轧过我的胸膛
  擂鼓一般
  半个世界都在轰鸣
  轧过青石的街道
  轧过教堂的尖顶
  轧过十字架
  轧过十字架上呜咽的云
  轧过面包房
  轧过热气腾腾的膨胀的梦想
  轧过青春
  轧过树
  轧过查理大桥上形影萧瑟的人
  轧过他的风衣
  轧过他的爱情
  轧过他头顶呜咽的云
  轧过四轮马车上
  套着白手套
  梦想成为公主的姑娘
  轧过铜像
  轧过咖啡馆里读哲学的猫
  轧过猫眼里挥之不去的忧郁
  轧过忧郁的呜咽的低垂的云
  轧过云的眼泪
  轧过雨
  轧过少女平静而坚定的面孔
  轧过死者
  轧过如圆石般长眠于此的灵魂
  轧过蔷薇
  轧过管风琴不舍昼夜的呜咽
  轧过忧郁的
  低垂的云
  布拉格的街角
  迎面走来的孩子
  手里拿着一个巧克力做的坦克
  在阳光下
  滴着甜浆
  令我失神了片刻
其他文献
少年时代的陈旧往事早已随着记忆的模糊而逐渐忘却。但有一些却至今仍深印在我脑海中,忘记不掉,挥之不去。   那是我初中时候的事情。我和军的家都在尖山乡下,12岁那年我们俩同时考入了离家20多里路的芒部中学读书。   军和我同读一个班,同住一宿舍,同睡一张床。每逢星期六早上读完书后,中午吃完饭,我俩就徒步行走四个小时的路,回到家里,在星期天的下午又结伴到校读书,偶尔也顺便带点吃的东西到学校作身体能量补
期刊
信步走在乡间小路上,一种久违的风铃声传入耳膜,心里突然间涌起一种莫名的亲切与温暖。往事就像长了翅膀似的全都飞到我身边。  风铃声声,它把我带进那些月儿不明星儿不亮的夜晚,昏暗的煤油灯下,永远是我和母亲忙碌的身影,母亲忙着做她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活:洗衣、煮猪食、挑水、缝缝补补。而我则忙着每天的题海大战。我不敢停下来,母亲佝偻的身影和她越来越多的白发以及她挑水回来时的喘息声,就是一根每天抽打着我的皮鞭。
期刊
老公:  今天又是情人节!同你结婚十年了,你没带我到县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旅游过,我不怪你,我知道你一直忙;结婚十年了,你没给我买件好衣服,我知道,清廉、正直的你,微薄的工资收入要支付一家老小的开支。家中十年前你尚未分工,就患中风偏瘫失语、手脚不便的母亲,还需要日常的理疗,我又没正式工作,我理解做人难,做男人更难的道理;女儿八岁了,小时候你没抱过她,长大上学了你没辅导她,我知道纷繁复杂的公安工作需要你
期刊
老家    老家只有三间瓦房,和两个年逾八十的老人。  对于老家,许是因为还住着我的爷爷奶奶,留存着我童年时的记忆,所以总是牵挂。然而,又总是放不下幼年被他们冷落所致的心疾,所以牵挂得有些压抑。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我突然很想念老家,想念爷爷奶奶、老瓦房、肥沃的小菜园和后山的柿子树。说要回去看看,父亲很是赞成。父亲是个很传统的人,非常守孝道,虽然也不时听他回忆爷爷奶奶对他的苛刻,但他对老家的牵挂
期刊
在那个被雨水洗净纤尘的季节,我踏布谷鸟清脆的歌喉而至,与你在人生的旅途不期而遇。  我来的时侯,正是你的花期。你一改以往的矜持,为我袒露胸臆。我沉醉在你爱情的柔波里。  青青河畔,我们追逐,我们嬉戏。我们捕捉瞬间的美丽。  青青河畔,水草秀丽了你明澈如玑的双目,河水粲然了你美丽的笑靥,微风飘逸你芬芳的青春。  于是,阳光从树叶的斜缝中钻进来,亲吻我们坐过的草地,阳雀飞过来寻觅你抖落的笑声。  就这
期刊
今晨醒来,6:15,鸟儿们的大合唱一下搏击了我慵懒的耳鼓。披衣坐起,开始新的一天。  鸟儿的叫声不绝于耳,热闹,复杂。一种比较低沉的每隔一两秒便“叽——叽——”的叫声是整个大合唱的基准音,可能有几十只鸟儿这样每隔一两秒便“叽——叽——”地叫。 一种嗓门较大声音雄浑的鸟儿高吭地“叽呦叽呦”。也能明显地听见一种鸟儿声调婉转地“叽呦——叽,叽呦——叽”。我想,可能是阳光从山头照来,鸟儿被光束惊醒,叫了。
期刊
因为要去接母亲,年底我回了一趟故乡。母亲病了,很厉害的那种腹泻,车行路上我心里暗自下定决心,这次接母亲来,再也不让她回去了。  到了镇上,已经是晚上10点过了,在镇上到我家的路上,大概离家三四公里的地方,师傅突然说车无法前行了,下车一看,原来是前面的车路塌方了,前面有个煤厂上请来维持停车秩序的农民,他骂骂咧咧的跟在场的人说就是煤厂把路基打垮的,没办法,车路沿河而下,根本没有小路能绕到我家,我们只好
期刊
佛石     我相信人是可以有佛性的,正如,我相信一块石可能具有的佛性。  佛无所不知、世事洞明。却沉默如石。  最具佛性的石是海里的礁。  如果说珊瑚是礁的前生,那么,雪花就是它的后世了。  海里有多少条鱼儿,就有多少只珊瑚虫,世间就有多少个美丽的有关爱情的故事。  爱情生于微渺之中,绮丽壮美如珊瑚,终以一座黝黑礁石的模样,涅槃,不声不息不温不火,大炼之后的大定。  黑礁淡定如佛,沉默如佛,洞明
期刊
关于故乡冬天的记忆,就似一坛佳酿,埋藏在我的心底多年,从未敢轻易的去搬弄和开启。在这个狂风骤雨将至的午后,心血来潮,情不自禁的一下子敞开记忆之门,打开那坛多年的记忆美酒,难以言喻的芬芳顿时把我萦绕,久违的难以名状的温馨情愫油然而生。  我一下子跌落进回忆里,回到了故乡,故乡的冬天。  风轻云淡,山瘦草枯,所有的农作物都收进了屋,田野显得空旷而寂寥,村口的白杨树伸展着光秃秃的枝干,像是翘首企盼游子归
期刊
当我知道可以用文字记忆童年时,已是人到中年。  我十分天真地常常把没长大的往事统统归结为童年记忆,这不是扭着青春不放,而是在年近花甲的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  我出生在关河边的小镇,却一直生活在离小镇五十多里远的乡下。父亲是个教书匠,是主动从“街”上调到乡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乡下/可以买到便宜的红苕/堵住那几张整天喊吃的小嘴”。那几张小嘴,就是我们兄妹三人。一年三百五十五天,全家就生活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