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珏,出生于海滨之城青岛,2007年始赴意大利佛罗伦萨深造,师从雕塑大师Stefano Patti。凭借其73件毕业作品,王钰被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教授们誉为是美院近二十年来最有造诣的雕塑翘楚。曾参与意大利考古博物馆壁画、萨卡尔米内教堂等世界级古籍的修复工作,其为中国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创作大型青铜纪念章被青岛国际会议中心收藏。2020年,意大利汹涌的疫情让王钰不自觉回忆起曾经的日子,回忆起那个艺术的国度里豁达而快乐的人们……
独自在工作室时偶尔会想起他,那还是跟着师傅学艺的时候,如果尼莫活着要一百多岁了吧,认识他那年他九十四岁。起因是我想看看贝尔蒂大师的雕塑作品,贝尔蒂大师是师傅的授业恩师,上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之一。
那是在乌菲齐美术馆西面的一条小路上,下着小雨,四处弥漫着湿冷的空气,映衬着昏暗的路灯。尼莫和他八十多岁的老伴经营着一家极小的皮具店。推开店门就能看见老人在柜台旁看报纸,银白色的头发和皱纹堆叠的脸上黯淡无光,仿佛他在那阴暗的店铺里静坐了几个世纪。
“你好啊,尼莫。”师傅打了个招呼,“这是我的徒弟,他想看贝尔蒂大师的作品,我就把他带来了,现在你是见证我们师徒三代的人了啊。”
“贝尔蒂大师啊!”老人的眼睛闪出了一丝光芒,“还有人记得贝尔蒂大师啊。”老人的眼泪布满了眼眶,霎时间流了下来……苍白带有青色血管的脸上显得不再那么平静。
师傅为了避免尴尬,说起了一段笑话:“你记得那年在罗马吗?”
“你说的是梵蒂冈委派的那次吗?”老人从西服口袋里拿出一条蓝色真丝手帕沾了沾眼泪。“之后在共和广场上见到了索菲亚·罗兰,她向贝尔蒂大师定做过一件人像。”
师傅说:“真是个美人呀,当他拥抱贝尔蒂大师的时候,大师像个孩子似的双手都不知道往哪边放。”两人大笑起来。
“你知道索菲亚·罗兰吗?”尼莫问我。
我睁大眼睛,摇了摇头。
“索菲亚当时给了贝尔蒂大师一张支票,我还开玩笑说让他请我们吃中国菜,大师一脸紧张地说,‘我听说中国人是盘腿坐在地上吃饭的,我膝盖不好,实在受不了啊。’”说完两人又大笑了起来,连师傅也流下热泪。我在一旁抓不住他们的笑点在哪里。
师傅说,“这是我的中国徒弟。”
尼莫点点头,“我们的孩子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了。”
“这些是大师的作品。”尼莫指了指旁边柜台竖放着的五枚铸造铜章,那都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我把它们握在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在做这些作品时的心境,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他的心跳,并带领着我的心一起跳动。
“看看我的画廊吧!”尼莫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尽头有一扇落地的大玻璃门,金色的招牌映出这里当年的辉煌。“这里每天都有人打扫”,他说,“全都是贝尔蒂大师的作品。”老人张开双臂,向我们展示着他的珍宝,像是所罗门王打开了他的宝藏。
“你看!”他抚摸着一尊等身大小的《天使报喜》雕塑,说道:“青铜是冰冷的,但他的作品是温暖的!來啊,你摸摸看!”
确实是暖的。一种不可思议的“精神”,通过泥塑把温度浇铸到了青铜之中。
六百多平米的画廊布满了大师的作品,是一座城堡,或者是一个世界。
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展柜,里面放着一块老式的积家牌手表。“这是我十六岁时父亲送我的成人礼物。”尼莫说,“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卖的,我每天都会来这儿待会,等我百年之后就都留给我的小孙子了。”
回去的路上和师傅聊起,尼莫出身贵族,年轻时是个像卡萨诺瓦那样的花花公子,唯独狂爱着艺术。家族事业的没落和自己的挥霍无度使他的财产渐渐流失,唯有这个画廊保留了下来,他变卖了所有,唯独舍不得的就是贝尔蒂大师的作品和父亲送他的手表。
这正是他一个人的画廊。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李潇雨)
独自在工作室时偶尔会想起他,那还是跟着师傅学艺的时候,如果尼莫活着要一百多岁了吧,认识他那年他九十四岁。起因是我想看看贝尔蒂大师的雕塑作品,贝尔蒂大师是师傅的授业恩师,上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之一。
那是在乌菲齐美术馆西面的一条小路上,下着小雨,四处弥漫着湿冷的空气,映衬着昏暗的路灯。尼莫和他八十多岁的老伴经营着一家极小的皮具店。推开店门就能看见老人在柜台旁看报纸,银白色的头发和皱纹堆叠的脸上黯淡无光,仿佛他在那阴暗的店铺里静坐了几个世纪。
“你好啊,尼莫。”师傅打了个招呼,“这是我的徒弟,他想看贝尔蒂大师的作品,我就把他带来了,现在你是见证我们师徒三代的人了啊。”
“贝尔蒂大师啊!”老人的眼睛闪出了一丝光芒,“还有人记得贝尔蒂大师啊。”老人的眼泪布满了眼眶,霎时间流了下来……苍白带有青色血管的脸上显得不再那么平静。
师傅为了避免尴尬,说起了一段笑话:“你记得那年在罗马吗?”
“你说的是梵蒂冈委派的那次吗?”老人从西服口袋里拿出一条蓝色真丝手帕沾了沾眼泪。“之后在共和广场上见到了索菲亚·罗兰,她向贝尔蒂大师定做过一件人像。”
师傅说:“真是个美人呀,当他拥抱贝尔蒂大师的时候,大师像个孩子似的双手都不知道往哪边放。”两人大笑起来。
“你知道索菲亚·罗兰吗?”尼莫问我。
我睁大眼睛,摇了摇头。
“索菲亚当时给了贝尔蒂大师一张支票,我还开玩笑说让他请我们吃中国菜,大师一脸紧张地说,‘我听说中国人是盘腿坐在地上吃饭的,我膝盖不好,实在受不了啊。’”说完两人又大笑了起来,连师傅也流下热泪。我在一旁抓不住他们的笑点在哪里。
师傅说,“这是我的中国徒弟。”
尼莫点点头,“我们的孩子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了。”
“这些是大师的作品。”尼莫指了指旁边柜台竖放着的五枚铸造铜章,那都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我把它们握在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在做这些作品时的心境,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他的心跳,并带领着我的心一起跳动。
“看看我的画廊吧!”尼莫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尽头有一扇落地的大玻璃门,金色的招牌映出这里当年的辉煌。“这里每天都有人打扫”,他说,“全都是贝尔蒂大师的作品。”老人张开双臂,向我们展示着他的珍宝,像是所罗门王打开了他的宝藏。
“你看!”他抚摸着一尊等身大小的《天使报喜》雕塑,说道:“青铜是冰冷的,但他的作品是温暖的!來啊,你摸摸看!”
确实是暖的。一种不可思议的“精神”,通过泥塑把温度浇铸到了青铜之中。
六百多平米的画廊布满了大师的作品,是一座城堡,或者是一个世界。
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展柜,里面放着一块老式的积家牌手表。“这是我十六岁时父亲送我的成人礼物。”尼莫说,“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卖的,我每天都会来这儿待会,等我百年之后就都留给我的小孙子了。”
回去的路上和师傅聊起,尼莫出身贵族,年轻时是个像卡萨诺瓦那样的花花公子,唯独狂爱着艺术。家族事业的没落和自己的挥霍无度使他的财产渐渐流失,唯有这个画廊保留了下来,他变卖了所有,唯独舍不得的就是贝尔蒂大师的作品和父亲送他的手表。
这正是他一个人的画廊。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李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