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就“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这一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的思想观点:挖掘教师自身和校园资源,鼓励学生用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及实践能力;引领学生亲近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自然及人文资源,增长学生的见识。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程 教学资源 开发 运用
  一、引言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学的改革,已将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这一课题呈现在语文教师面前。教师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开发运用能力,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学校现状及学生实际,积极开发和运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由书本知识向现实生活、向自然界拓展延伸,进而发展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二、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挖掘教师自身和校园资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程资源亦是如此。开发课程资源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锻炼师生发现、发掘能及整合信息能力的过程。课堂不仅是讲台,更是教师活动的“舞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是展开在学生面前的一本活的教科书。有的老师善于歌唱,可以在教学中一展歌喉,以情感人;有的教师善于书画,可以在课外活动中泼墨挥毫,一展技艺;有的善于演讲,可以在演讲比赛中慷慨陈词,以理服人;有的老师循循善诱,教学有方;有的老师宽容有加,爱生如子……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自身的课程资源,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学会进取、学会做人。校园环境及设施蕴含丰富的资源,如校容校貌的不断改善、校园文化气息的日益浓厚、师生活动的丰富多彩,等等,都是宝贵的资源。譬如,我校经常组织开展学生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及教职工篮球比赛等活动。每次开展这些活动,笔者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慧眼捕捉素材,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及实践能力。
  社会是个大舞台、大课堂,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树立“社会即课堂”的教学观,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要求,及时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村庄、山野、街道、工厂进行调查研究与采风活动,借此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在活动中学语文,彰显学以致用的思想。实践证明,这种社会交际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理解能力、观察感悟能力、写作能力等,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当然,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循规蹈矩,而要另辟蹊径,力求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有所收获。为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笔者常跟学生一道设计学习主题,就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变迁及当地人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变化等开展调查,形成自己的认识,甚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引领学生亲近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自然及人文资源,增长学生的见识。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当地资源,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譬如,笔者所在的宿羊山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其中“宿羊山”这个镇名源于一个优美的传说。在笔者于春游踏青之际所组织的主题为“宿羊山民俗风情溯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与学生一道兴致勃勃地登山游览,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学生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之中,获取关于“宿羊山”的好多资料,如关于“宿羊山”的来历,学生知道了山的原名叫“宿娘山”,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西王母(王母娘娘)与东王公举行年会,他们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直奔东王公居处。在路经此山(现在的宿羊山)时,被连绵起伏的山峦及绿树丛林所动,便来到此山小憩,住了一宿,因此后人便把此山叫做“宿娘山”。后因此山上确实草木繁荣茂、绿树成荫、山羊成群,人们遂把宿娘山叫做“宿羊山”,并一直延续至今。活动中,笔者跟学生一起参观了位于宿羊山脚下的一个名胜古迹——“双眼井”。通过实地查看、采访当地村民,学生了解到这座双眼井是人工用青石砌制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年多年历史,一井两口,故名“双眼井”。村民告诉学生此井四季清澈透明,井水甘甜爽口,据说凡是饮用此井水的人从不腹泻,这便是“双眼井”的美丽传说。学生听后,颇感新奇,纷纷在井边驻足观看。此次的宿羊山之行让学生收获多多、感触良多。是开发课程资源的理念引领师生走出了校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才让当地的风情民俗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毋庸置疑,广袤的自然、缤纷的社会是一本生动而又神秘的“活”教材。教师引领学生打开这本活书,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搬到社会这个舞台上,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锻炼,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久而久之,学生随着对家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了解,随着自己探索脚步的不断迈进,自己积极进取的个性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形成。
  三、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都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习得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树繁.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管窥[J]新课程(下),2012.
  [3]闫振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对优秀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现代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和潜力,这无疑给职校学生就业增加了压力。职校语文教育者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精心组织教学,从而促进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服务型人才。本文就职校语文教学现状、特点及对策进行分析,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 职校语文教学 现状分析 策略研究  职校教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新世纪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的专业
摘 要: 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高效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追求。只要教师能自觉而灵活地运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渗透新课改的理念,就一定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上进入“好之”、“乐之”的境界,主动地学习、探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用心思考,用爱心浇灌,用信念支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取代学生的体验,教师对文本的多方位解剖取代了学生的智慧型劳动,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形成固定思维,造成阅读能力低下,缺乏个性化理解。因此,掌握科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摘 要: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一直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求学生涯,甚至决定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高中是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初步定型的时期,因此,语文老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合理规划人生。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高中生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搞好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