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暗恋桃花源》这部赖声川的话剧作品在1986年首次公演之后引起强烈反响,这部话剧的影响程度和观众的喜爱程度远不是话剧演员的巡演可以满足大众的。非营利性的排练演出,通过影像拍摄等多种渠道来满足大众的需求,由文字剧本,话剧巡演,到网络影像,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传达着这部作品的美学价值,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我们也获得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剧本;话剧;影像;跨媒体;艺术形式
话剧是《暗恋桃花源》最初的表现形式,但基于话剧演出和观众的需求,剧本和电影也为《暗恋桃花源》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剧本,电影和话剧是三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同一部作品时必然有所不同,我们通过分析跨媒体的转变来看《暗恋桃花源》这部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给予观众的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一、字字深入人心的传统剧本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剧本是舞台表演或拍戏的必要工具之一,是剧中人物进行对话的参考语言。作為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也是其他艺术形式表现的基础,剧本写作不同于小说写作,剧本写作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画面,让看剧本的人阅读剧本而产生画面联想。剧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声音,动作,表情等可以用肢体表现的形式来表达出来,反映到剧本中就是剧本的特有形式。
《暗恋桃花源》的剧本首先列出演员角色,并对角色进行补充,例如“云之凡…………恋人女”。为演员的角色饰演提供依据,尽可能的清晰明了给予演员准确的定位。《暗恋桃花源》的剧本对角色进行了补充,对关键性的人物的身份、服装、作用等方面作出要求,使角色的形象更加鲜明。
《暗恋桃花源》的剧本包括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台词是戏剧表演中人物所说的话,鲜明的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语言表达特征。而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由剧本到舞台表演还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适度的修改,以符合实际的需要。
通常剧本具有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有些剧本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无法演出。剧本可与作品是共同存在的,也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在剧本没有排演成作品时,首先剧本是独立存在的,通过剧本来了解这部作品,对它进行鉴赏和评价。剧本排演成话剧后,剧本就是话剧的一部分,是演员表演参考的文本依据。剧本的出现是为了话剧的排演,但随着剧本的发展,剧本也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二、亲临现场体验的话剧演出
话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的是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暗恋桃花源》的话剧演出具有值得称道的舞台效果,现代悲剧《暗恋》与古代喜剧《桃花源》在舞台呈现上具有现代与古代穿插的丰富视觉效果,在节奏上缓急有序,情节上悲喜交替,看起来情节不相关又表达了人生百态这一主题,有共同的关键词:爱情。“《暗恋桃花源》这部话剧就整体而言采用了‘开放式’剧本结构,按情节发展顺序先后展示剧情。而戏中的‘戏’《暗恋》和《桃花源》则都采用了采用‘锁闭式’结构,截取最精彩断面先展示,其它情节通过回顾方式逐步展开。”[2]
话剧是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话剧的第一幕以《暗恋》中男女主角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一个安静又浪漫的夜晚开始,在观众沉浸在这段甜蜜的爱情之中时,导演走出来指出这部戏的问题,让观众一下明白了这部戏另外的环境,但这是在观众已经对之前的故事投入欣赏过后的事情,这部剧在舞台上利用“间离”效果,演员从《暗恋》走出来,以另一种状态继续在舞台上演出,戏中戏的手法在舞台上呈现两个剧组争抢场地的乱象,但加入喜剧部分的设计并不给观众扫兴,反而一下又把观众带到了《桃花源》的喜剧气氛中,这正是这部戏的精彩绝妙之处。这样的手段在整部剧中多次出现,戏中有戏,夹杂百味人生,值得感悟深思。
在舞台上表现虚幻的场景不能像电影一样进行蒙太奇处理,为营造这样的演出效果,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舞台设计。年老的江滨柳从病床上站起来,走到秋千旁,哼着四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对云之凡哼的歌,依然年轻的云之凡在讲着话,一如当初他们分别的那个夜晚,而舞台的另一边,是江太太在碎碎念,对话交错,现实与梦境交替,营造了一副表现力极强的舞台表现效果,故事与情感碰撞,现实与梦境背离,虚实相生,达到了超越于剧本表达的演出效果。“舞台和电影最基本的差别在于,电影总是技术化一些东西,尽量地把道具真实化, 观众比较容易把看到的东西当做现实的真实;而戏剧的舞台剧形式则是把演员、道具尽量以一种符号的形式出现,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观众需要具备对这种暗示的理解能力。”[3]亲临现场的观看话剧演出是一种更为直观更易进入情境的审美体验。
三、蒙太奇叙事化的电影影像
电影版《暗恋桃花源》是由林青霞、李立群、金士杰、丁乃筝主演的。与话剧不同的是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话剧在演出时要考虑舞台设计,做到精细而不出戏,一次到位,电影的拍摄则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甚至重复拍摄到满意为止,在电影的呈现上与话剧不同的是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了什么。电影则是通过镜头的表现表达的是导演想让观众看到什么。比如在一片争抢场地的乱象中,话剧舞台上可能观众看到的是整个杂乱的舞台,观众的注意力在某个人,某句话,某个场景,但在电影中,则把镜头给我《暗恋》剧组的导演,用中近景侧摄导演低头焦虑的形象,以整个舞台的乱象为背景,这在故事的表现上就更有意味。电影的拍摄手法可以使用推拉摇移,升降机位,正面背面侧面拍摄,真实场景拍摄,使故事表现的更为真实,灯光的使用也与话剧舞台演出不同。
电影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都在以它独有的特征表达着作品的思想主题,多种媒体形式的介入与表现,对于作品主题的表达上各有千秋,通过欣赏不同媒介对于作品的表达,可以收获不同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孙席珍:《文学写作基础》,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2]李春红:《行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论话剧,<暗恋桃花源>》,文艺争鸣2010.12
[3]窦小忱:《从<暗恋桃花源>看电影与戏剧在结构上的融合》,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
【关键词】:剧本;话剧;影像;跨媒体;艺术形式
话剧是《暗恋桃花源》最初的表现形式,但基于话剧演出和观众的需求,剧本和电影也为《暗恋桃花源》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剧本,电影和话剧是三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同一部作品时必然有所不同,我们通过分析跨媒体的转变来看《暗恋桃花源》这部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给予观众的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一、字字深入人心的传统剧本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剧本是舞台表演或拍戏的必要工具之一,是剧中人物进行对话的参考语言。作為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也是其他艺术形式表现的基础,剧本写作不同于小说写作,剧本写作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画面,让看剧本的人阅读剧本而产生画面联想。剧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声音,动作,表情等可以用肢体表现的形式来表达出来,反映到剧本中就是剧本的特有形式。
《暗恋桃花源》的剧本首先列出演员角色,并对角色进行补充,例如“云之凡…………恋人女”。为演员的角色饰演提供依据,尽可能的清晰明了给予演员准确的定位。《暗恋桃花源》的剧本对角色进行了补充,对关键性的人物的身份、服装、作用等方面作出要求,使角色的形象更加鲜明。
《暗恋桃花源》的剧本包括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台词是戏剧表演中人物所说的话,鲜明的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语言表达特征。而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由剧本到舞台表演还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适度的修改,以符合实际的需要。
通常剧本具有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有些剧本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无法演出。剧本可与作品是共同存在的,也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在剧本没有排演成作品时,首先剧本是独立存在的,通过剧本来了解这部作品,对它进行鉴赏和评价。剧本排演成话剧后,剧本就是话剧的一部分,是演员表演参考的文本依据。剧本的出现是为了话剧的排演,但随着剧本的发展,剧本也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二、亲临现场体验的话剧演出
话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的是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暗恋桃花源》的话剧演出具有值得称道的舞台效果,现代悲剧《暗恋》与古代喜剧《桃花源》在舞台呈现上具有现代与古代穿插的丰富视觉效果,在节奏上缓急有序,情节上悲喜交替,看起来情节不相关又表达了人生百态这一主题,有共同的关键词:爱情。“《暗恋桃花源》这部话剧就整体而言采用了‘开放式’剧本结构,按情节发展顺序先后展示剧情。而戏中的‘戏’《暗恋》和《桃花源》则都采用了采用‘锁闭式’结构,截取最精彩断面先展示,其它情节通过回顾方式逐步展开。”[2]
话剧是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话剧的第一幕以《暗恋》中男女主角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一个安静又浪漫的夜晚开始,在观众沉浸在这段甜蜜的爱情之中时,导演走出来指出这部戏的问题,让观众一下明白了这部戏另外的环境,但这是在观众已经对之前的故事投入欣赏过后的事情,这部剧在舞台上利用“间离”效果,演员从《暗恋》走出来,以另一种状态继续在舞台上演出,戏中戏的手法在舞台上呈现两个剧组争抢场地的乱象,但加入喜剧部分的设计并不给观众扫兴,反而一下又把观众带到了《桃花源》的喜剧气氛中,这正是这部戏的精彩绝妙之处。这样的手段在整部剧中多次出现,戏中有戏,夹杂百味人生,值得感悟深思。
在舞台上表现虚幻的场景不能像电影一样进行蒙太奇处理,为营造这样的演出效果,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舞台设计。年老的江滨柳从病床上站起来,走到秋千旁,哼着四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对云之凡哼的歌,依然年轻的云之凡在讲着话,一如当初他们分别的那个夜晚,而舞台的另一边,是江太太在碎碎念,对话交错,现实与梦境交替,营造了一副表现力极强的舞台表现效果,故事与情感碰撞,现实与梦境背离,虚实相生,达到了超越于剧本表达的演出效果。“舞台和电影最基本的差别在于,电影总是技术化一些东西,尽量地把道具真实化, 观众比较容易把看到的东西当做现实的真实;而戏剧的舞台剧形式则是把演员、道具尽量以一种符号的形式出现,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观众需要具备对这种暗示的理解能力。”[3]亲临现场的观看话剧演出是一种更为直观更易进入情境的审美体验。
三、蒙太奇叙事化的电影影像
电影版《暗恋桃花源》是由林青霞、李立群、金士杰、丁乃筝主演的。与话剧不同的是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话剧在演出时要考虑舞台设计,做到精细而不出戏,一次到位,电影的拍摄则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甚至重复拍摄到满意为止,在电影的呈现上与话剧不同的是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了什么。电影则是通过镜头的表现表达的是导演想让观众看到什么。比如在一片争抢场地的乱象中,话剧舞台上可能观众看到的是整个杂乱的舞台,观众的注意力在某个人,某句话,某个场景,但在电影中,则把镜头给我《暗恋》剧组的导演,用中近景侧摄导演低头焦虑的形象,以整个舞台的乱象为背景,这在故事的表现上就更有意味。电影的拍摄手法可以使用推拉摇移,升降机位,正面背面侧面拍摄,真实场景拍摄,使故事表现的更为真实,灯光的使用也与话剧舞台演出不同。
电影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都在以它独有的特征表达着作品的思想主题,多种媒体形式的介入与表现,对于作品主题的表达上各有千秋,通过欣赏不同媒介对于作品的表达,可以收获不同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孙席珍:《文学写作基础》,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2]李春红:《行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论话剧,<暗恋桃花源>》,文艺争鸣2010.12
[3]窦小忱:《从<暗恋桃花源>看电影与戏剧在结构上的融合》,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