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进生人数虽少,但影响大。抓好后进生的教育,不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班风,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而且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失误,提高教育效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也有重大意义。
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后进生无论是在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在学业上的后进,都是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长期发展的结果。就外因来讲,主要来自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上的错误和过失。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理论,后进生的一般心理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种矛盾状态。
自尊和得不到自尊的矛盾后进生既不能容忍教师当众批评训斥,也不能容忍教师以恩赐的态度或对弱者庇护的口吻对待他们。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这种强烈的成人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出他们内在的强烈自尊心。由于后进生的言行已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失去威信,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他们有时自吹自擂,盲目自大,有时会自暴自弃,自甘落后。对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教师应当理解和体谅,尊重和相信他们,不随意提及他们的过失,鼓励他们多看自身的有利条件,激发他们上进。教师要尊重他们,不用粗暴的训斥、过于频繁的批评、甚至错误的判断等不正当的方法教育他们。
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后进生有好胜心,这说明他们有上进的要求;但由于学习基础差,道德水平低,一时又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在其他方面,特别是不良行为上出风头,来满足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对于这种矛盾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道德认识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创造条件让他表现自己。如爱好动物的就让他们在生物实验活动中表现自己;爱好美术的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画画,体验生活。这样使他们好胜而又能取胜,好动而又会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进步的愿望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同样有要求改变现状和急切上进的心理,但他们已经形成一种懒散、怕艰苦、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往往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出现反复。班主任如能因势利导,给他们及时的教育和帮助,鼓励他们同困难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那么深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
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坚定信念
后进是相对的,在后进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由此可见,只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后进生,教育得法,持之以恒,后进生必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教育工作者,尤其班主任应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定信念,创造条件,使“后进生”变成“优等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要相信他们身上有积极因素后进生的缺点错误是明显的,而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是少而微、隐而藏的。教师不仅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而且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着眼于救,着手于拉,才能把后进生的积极因素发现出来,并要珍惜它们。
要慎重对待,牢牢抓住他们表现出来的多方面积极因素后进生的积极因素既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兴趣、爱好和特长,也可以是对优秀学生流露出的羡慕心情,还可能是自身优点的偶然出现等。在后进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任何一点上进的要求,不管其动机如何(如为了改变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或获得同学的好评),教师都要抓住机会,使他的优点由小变大,由少到多。每一个后进生都有他自己的内心痛苦,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教育者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在后进生身上找到优点,发现他的积极因素,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使之发扬光大。
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不能以大多数学生的理想目标作为后进生的标准,而应以后进生自身发展为基准,全方位立体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创造后进生的转化条件,促成转化
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积极兴趣是促进转化的首要条件。培养后进生积极的兴趣,首先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感情。
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只有耐心地帮助,才能使后进生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发挥集体的力量,争取多方支持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主动争取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运用班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进步。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巨鹿镇柴尚庄小学)
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后进生无论是在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在学业上的后进,都是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长期发展的结果。就外因来讲,主要来自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上的错误和过失。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理论,后进生的一般心理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种矛盾状态。
自尊和得不到自尊的矛盾后进生既不能容忍教师当众批评训斥,也不能容忍教师以恩赐的态度或对弱者庇护的口吻对待他们。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这种强烈的成人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出他们内在的强烈自尊心。由于后进生的言行已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失去威信,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他们有时自吹自擂,盲目自大,有时会自暴自弃,自甘落后。对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教师应当理解和体谅,尊重和相信他们,不随意提及他们的过失,鼓励他们多看自身的有利条件,激发他们上进。教师要尊重他们,不用粗暴的训斥、过于频繁的批评、甚至错误的判断等不正当的方法教育他们。
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后进生有好胜心,这说明他们有上进的要求;但由于学习基础差,道德水平低,一时又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在其他方面,特别是不良行为上出风头,来满足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对于这种矛盾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道德认识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创造条件让他表现自己。如爱好动物的就让他们在生物实验活动中表现自己;爱好美术的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画画,体验生活。这样使他们好胜而又能取胜,好动而又会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进步的愿望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同样有要求改变现状和急切上进的心理,但他们已经形成一种懒散、怕艰苦、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往往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出现反复。班主任如能因势利导,给他们及时的教育和帮助,鼓励他们同困难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那么深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
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坚定信念
后进是相对的,在后进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由此可见,只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后进生,教育得法,持之以恒,后进生必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教育工作者,尤其班主任应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定信念,创造条件,使“后进生”变成“优等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要相信他们身上有积极因素后进生的缺点错误是明显的,而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是少而微、隐而藏的。教师不仅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而且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着眼于救,着手于拉,才能把后进生的积极因素发现出来,并要珍惜它们。
要慎重对待,牢牢抓住他们表现出来的多方面积极因素后进生的积极因素既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兴趣、爱好和特长,也可以是对优秀学生流露出的羡慕心情,还可能是自身优点的偶然出现等。在后进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任何一点上进的要求,不管其动机如何(如为了改变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或获得同学的好评),教师都要抓住机会,使他的优点由小变大,由少到多。每一个后进生都有他自己的内心痛苦,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教育者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在后进生身上找到优点,发现他的积极因素,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使之发扬光大。
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不能以大多数学生的理想目标作为后进生的标准,而应以后进生自身发展为基准,全方位立体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创造后进生的转化条件,促成转化
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积极兴趣是促进转化的首要条件。培养后进生积极的兴趣,首先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感情。
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只有耐心地帮助,才能使后进生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发挥集体的力量,争取多方支持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主动争取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运用班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进步。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巨鹿镇柴尚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