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由于数学知识班级抽象,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展示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高效课堂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学好数学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将有助于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直以来数学课堂都比较枯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在新课改下,数学课堂面临着改革.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下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够有效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呢?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数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对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冷静地思考,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反复实践,才能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标准:具有新的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创新,掌握数学前沿知识,潜心研究,提升教学能力。为此,下面就我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感悟。
一、立足培养学生数学观念,数学思想。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教师将数学的观念、数学的意识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创设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得数学知识,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1.培养学生的数感。学习活动需要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让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各种数;能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景中去分析得出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得知其大小;同时,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来解释某些现象,学生能够用来进行交流自己的思想;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最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感知与体验一些具体的数据,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2.适宜体现数学的符号感。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学生在理解题意,找准数学题情境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符号去推理,解决问题的中间桥梁。因此,学生认识数学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去解决具体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感,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符号去分析数学情境中有关量的变化规律,能够用符号去反映数学中量与量关系,去解决有关问题,比如数学中的公式平方差、和的完全平方等数学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以及数学的计算公式用符号(字母)来表示,这就是要求学生用符号来揭示数学间规律。
3.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某些图形,认识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思维,能够将数学中的某些知识用模型来设计,便于学生直观认识、了解、分析数学有关知识。比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它们的现状等。
4.数学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中的统计知识,能够有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做出正确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领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认真努力学好数学中的统计知识。
最后,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要时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能力,体现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认识到让学生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二、引导督促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創新能力。
数学课堂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创新数学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为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数学基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大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发现问题,捕捉有用的信息,分析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对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导过程,让学生能够掌握等积类比及割补转换方法来达到推导的目的,通过学生的动手,就能够让学生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组织教学。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生活中这样一个问题情景:三个人住店,总共房费是30元,每人交房费10元。旅店打折,老板返还5元。伙计给每个房客返还1元,伙计自己昧了2元。实际上每个房客交了9元,“三九27”,再加上伙计昧下的2元,总共是29元,请问其余的1元钱去哪了?这样的题就需要学生去弄清情景所反映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就需要学生良好的集体观念,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宜创设机会让学生小组去合作学习才能解决的问题,借此机会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同时,数学教师要对学生合作探究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也可以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和学生一道去学习,一起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发现新的知识,一起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总之,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才能运用新课程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年 第2期;钱爱华
[2] 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初探;《未来英才》2014年 第9期;丁桥梁
[3] 浅析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学周刊:上旬》2014年 第8期;申晓光
[4]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浅析;《学周刊:上旬》2015年 第12期;苏国贤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蓼叶完全小学校)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高效课堂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学好数学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将有助于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直以来数学课堂都比较枯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在新课改下,数学课堂面临着改革.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下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够有效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呢?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数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对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冷静地思考,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反复实践,才能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标准:具有新的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创新,掌握数学前沿知识,潜心研究,提升教学能力。为此,下面就我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感悟。
一、立足培养学生数学观念,数学思想。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教师将数学的观念、数学的意识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创设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得数学知识,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1.培养学生的数感。学习活动需要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让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各种数;能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景中去分析得出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得知其大小;同时,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来解释某些现象,学生能够用来进行交流自己的思想;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最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感知与体验一些具体的数据,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2.适宜体现数学的符号感。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学生在理解题意,找准数学题情境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符号去推理,解决问题的中间桥梁。因此,学生认识数学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去解决具体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感,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符号去分析数学情境中有关量的变化规律,能够用符号去反映数学中量与量关系,去解决有关问题,比如数学中的公式平方差、和的完全平方等数学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以及数学的计算公式用符号(字母)来表示,这就是要求学生用符号来揭示数学间规律。
3.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某些图形,认识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思维,能够将数学中的某些知识用模型来设计,便于学生直观认识、了解、分析数学有关知识。比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它们的现状等。
4.数学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中的统计知识,能够有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做出正确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领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认真努力学好数学中的统计知识。
最后,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要时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能力,体现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认识到让学生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二、引导督促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創新能力。
数学课堂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创新数学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为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数学基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大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发现问题,捕捉有用的信息,分析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对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导过程,让学生能够掌握等积类比及割补转换方法来达到推导的目的,通过学生的动手,就能够让学生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组织教学。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生活中这样一个问题情景:三个人住店,总共房费是30元,每人交房费10元。旅店打折,老板返还5元。伙计给每个房客返还1元,伙计自己昧了2元。实际上每个房客交了9元,“三九27”,再加上伙计昧下的2元,总共是29元,请问其余的1元钱去哪了?这样的题就需要学生去弄清情景所反映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就需要学生良好的集体观念,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宜创设机会让学生小组去合作学习才能解决的问题,借此机会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同时,数学教师要对学生合作探究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也可以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和学生一道去学习,一起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发现新的知识,一起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总之,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才能运用新课程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年 第2期;钱爱华
[2] 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初探;《未来英才》2014年 第9期;丁桥梁
[3] 浅析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学周刊:上旬》2014年 第8期;申晓光
[4]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浅析;《学周刊:上旬》2015年 第12期;苏国贤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蓼叶完全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