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艺术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特别差,对各科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正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好语文的重要措施。让语文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各自专业的铺路石,成为其职业人生发展的沃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导语正好有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先声夺人,在上课伊始就迅速地捕获学生的“芳心”,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在上课后较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让语文课堂成为一块巨大的情感磁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首先,灵活设计导语,引起兴趣。课堂导语的设计方法很多,比如诗歌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对联导入、实物导入、插图导入、影视导入、情景导入等。目的是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一则好的导语设计恰能起到这桥梁的作用。
  比如在教授《故都的秋》一课时,由学生熟悉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入手,引導学生得出结论:作者将游子的思乡之情寓于萧瑟的景物描写之中。这首小令从外部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提取旧知识,建立有利于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到《故都的秋》一文其显著特色就在于“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同时,由于这首小令的运用,使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就限定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这一写作特色上,从而有效分解了语文学习任务,确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切入点。
  再如,《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可以直接用插图或石膏像导入,这就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可感的实物,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教授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可先出示一副挽联,让同学猜出是悼念哪位文学家的:“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等学生回答出是鲁迅后,教师接下来可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教师板书课题,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
  其次,巧设疑问导语,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问答,那么,教师的提问也可以设计成导语。巧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问”要问得准,问得活,问得巧,问到点子上去。一个善于提问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思路不畅时帮助他拨开迷雾,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要确信,只要问题问到兴奋点上,学生便不会无动于衷,而只会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就会迸发出来,精心设计导语的作用就体现出来。
  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地提高。
  再如《琵琶行》一诗,导语设计为:与琵琶女的一次邂逅为什么会对白居易的内心造成如此巨大的震动?二人身世命运、人生遭遇的相似可以由此归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由此明确。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首要环节,一个先声夺人的导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是中职学生学好语文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如能巧设课堂导语,运用灵活多变的语言,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工贸职业中专)
其他文献
中小学校怎样开展科学素质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各中小学校着力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教育目标,以科技创新教育为重点,以模拟航空飞行科技活动、电脑机器人科技活动为特色,因地制宜开展了科技活动,构建起了灵活多样的学校科技素质教育模式。为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对于初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从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是教师具备的能力之一。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笔者自上第一节生物课起,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较多,笔者就几年
摘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的优化结合,和谐统一。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在教育生活中学会等待,学会倾听,学会商量,就一定会收到“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新课程;语文教师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给语文教学以正确的导向。语文教
创新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是学生成功的源泉,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21世纪显得尤其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 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激
记者:杨局长,您好!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这里能否请您谈一下您对教育的基本观点?  杨宇伟: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对教育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是国家未来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二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是教育的宗旨;三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到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听的目标为: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或记叙文,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的关系;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而听这一过程尽管在瞬间内完成,但从初步感知到听力理解都是一个复杂深化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辨识、比较、记忆和判断。要达到听懂、理解,没有
摘要 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谈起,阐述电子白板技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从“巧设导入情境,学生以景生情;巧设互动情境,学生以情激思;巧设开放情境,学生以思导行”三方面,探索电子白板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促进课堂的生成、知識的建构,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电子白板;初中数学;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
摘要 采用“Sussex教材分析法”对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与评估。在此基础上总结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特色和不足,尝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完善对策,与教科版教材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使新课标的“能力主线”与教材的“教材主线”最大限度地相交。  关键词 教材分析与评估;Sussex教材分析法;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摘要 3 小综合新高考模式的推广要求重新构建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评价依据由原来直接通过高考历史成绩评价教師实绩改为把市校统考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恰当介入,让“立足不同起点、重在走了多远”成为广东新高考模式下对历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方法。这一模式基本克服中学历史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既可以用来自查自比,也可以用于全市、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对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社会发展时代的不同,为人的培养提出不同要求。21世纪的今天,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无限的生机、活力和潜能,时时、事事都充满机遇和挑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代的呼唤和现实的主题,要求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目标等都要具有崭新的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