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5·18源于一个指标值:5.18毫摩尔/升,即正常人血液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界值。专家曾指出,人体是由血管组成的,血管健康决定人的寿命,遗憾的是,我们太多人的血管却呈现出“未老先衰”的状态。
三个指标评估血管健康度
“三四十岁的年龄,六七十岁的血管”看似一句玩笑,却是当今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血管滋养了我们的生命,但我们并没有真心关心过血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贾大林介绍说,血管的老化是种自然现象,人在幼年时期动脉血管“口径大、管壁光滑、柔软弹性好”,这时输送血液的能力很强,器官和组织一般不会发生缺血、缺氧问题。判断血管好坏有3个标准:
弹 血管一旦变硬变脆,失去弹性,血管内膜就会变得粗糙,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好的血管首先要有弹性,这就好比橡皮筋一样,失去了弹性,其功能也就随之减弱。
光 如果将好血管和“生了病”的血管放在你面前,你会发现,好的血管看上去特别舒服,动脉血管富有活力,管壁十分光滑,看不到什么杂质,这种血管输送血液的能力也最强。但“生了病”的血管,其管道内壁就被各种“垃圾”占据,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引发多种疾病。
畅 这就如同自来水管一样。血管通畅,血液流量就越大,供应到全身各处的营养也就增多。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血流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也较快;上年纪后即便血脂稠,也比较不容易堵塞,被心脑血管疾病找上的风险更低;冬天更不容易体寒,手脚冰凉等等。
血管“生锈”亮起健康“警示牌”
血管“变老”,就像我们家中的自来水管一样,用的时间久了,管道内壁就要结垢、生锈。血管也一样,如果“生锈”或“堵塞”,人体就会亮起健康“警示牌”。
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内壁上越积越多,一开始只是点状的,接着变成条纹状的,再后来就是块状的,叫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除了会让血管壁疙里疙瘩、凹凸不平,血管壁的口径越来越窄外,血管壁的柔韧性也随之降低,血管开始硬化,血流受阻。更為可怕的是,这些斑块表面的“纤维帽”会破裂,造成斑块内容物与血液发生反应,在短时间内形成血栓,使得脑或心脏上的大血管突然阻塞,造成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由胆固醇沉积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威胁血管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堵塞血管,患者不一定有外在的胸闷、胸痛的症状,胆固醇检测也不一定高。但这些不稳定的斑块随时可能破裂,导致心梗、猝死、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贾大林说。
是什么让你的血管提前老化
在生理性老化的基础上,有些人受某些疾病或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血管会出现提前老化,这叫做病理性老化。“血管的提前老化并不仅仅是检验报告上的数字那么抽象,而是非常直观、显而易见的。”贾大林说,在为患者进行血管介入手术或冠脉造影时,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他们的血管情况。有的人很年轻,三四十岁,可是血管已经像个七八十岁老人的血管了——血管造影可看到血管管壁疙疙瘩瘩,有的堵塞严重的只剩下一条缝了。这部分人群除了有遗传疾病的因素外,大多数都有共性,比如说工作压力大、吸烟、超重、肥胖、从不运动或少运动、经常熬夜,血压或血糖值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链接】自测血管年龄
1、情绪压抑;2、过于较真;3、爱吃方便面、饼干及点心;4、偏爱肉类食品;5、不愿运动;6、每天吸烟超过20支;7、爬楼梯时感觉胸痛;8、手脚发凉;9、肢体有麻木感;10、经常丢三落四;11、血压、血糖或胆固醇升高;12、直系亲属中有人死于冠心病或脑卒中。
以上12个选项中,如果您符合1-4个,说明血管年龄还算年轻;符合5-7个,提示血管年龄超过生理年龄10岁以上;符合8-12个,说明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20岁以上。一般来说,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10岁的人,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较高。
血管堵塞有时并没有症状
“好好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贾大林介绍说,很多人相信自己的感觉,说我没感觉到任何不适啊,但这种感觉是不靠谱的。当血管堵塞20%-30%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当血管堵塞50%时,大部分人在大多数时间仍完全没有感觉,只有在特别激动或特别劳累等诱发因素下,才可能出现心、脑的缺血,甚至直接诱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贾大林进一步提示道,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动脉已经很狭窄了,但在休息、放松的状态下,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而无心肌缺血现象,但在运动状态下,心肌耗氧量增加,就会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危险。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每年做一次平板运动试验和负荷超声心电图,若明显有心肌缺血表现,就要怀疑是冠心病,再做CT或冠状动脉造影看冠状动脉是否狭窄。
尽早养护,老化血管有望“逆转”
如果你不幸就是血管已经提前老化的年轻人,不要灰心,尽早开始干预,老化的血管还是有可能部分恢复的。贾大林提示说,对于中青年出现的轻度血管提前老化问题,大多数不需要吃药,只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如运动、饮食以及精神调节还是有希望部分逆转的。对于中重度的血管提前老化问题,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还需要配合药物。
贾大林提醒说,对血管健康的干预一定要趁早,二三十岁就开始行动,不要等到已经有高血压,甚至出现心绞痛了才重视。在医学领域,有不少声音呼吁,对血管健康的干预甚至可以提前到儿童期。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如摄入大量反式脂肪酸、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在青少年血管壁的病理学检查中,也能看到脂质条纹,即动脉硬化形成的早期表现。
影响血管的可控因素在日常
血管老化往往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渐进性的,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年龄的增长我们无法控制,家族遗传的体质我们也无法控制,但是还有很多因素,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刘文华介绍,要说影响血管的可控因素,首先还是要谈我们的日常生活,毕竟日常的饮食、运动、情绪管理、睡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才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血管健康的基础,正是因为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上只注意“爽”而不注意健康,才导致年纪轻轻就出现了血管硬化狭窄等方面的健康问题。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但吸烟却会慢慢的刺激你的血管内壁,对血管健康形成影响;朋友来了有好酒,一醉方休,确实是人生乐事,但大量饮酒同样也会损伤你的血管健康以及心脏健康;高脂高糖,烧烤油炸,都是“美味”,但长期的这种饮食,会造成身体的代谢负担,逐渐造成血脂血糖升高等问题;天天熬夜玩游戏,身体得不到有效的休息,也会导致身体的各项机能受到影响,影响心血管健康……刘文华说,现代人像这样的不良习惯太多了,而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往往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这种长期的影响累积下来,最终导致的血管硬化和衰老问题,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专业上没有软化血管的说法
“从专业角度来讲,并没有软化血管这个说法,只有抗动脉粥样硬化这个概念。动脉粥样硬化,很大程度上是吃出来的,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多吃蔬菜水果,尽量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动物内脏、鸡皮鸭皮等家禽的皮、猪脑、鸭蛋、肥肉等,都是高胆固醇食物。”刘文华介绍,100克鸡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大概是250—260毫克,鸭蛋约600毫克,猪脑高达1000毫克。正常人一天的胆固醇摄入量,一般来说不超过300毫克。在生活当中,还有一些隐形的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比如肉包子、香肠、排骨等,也要适当控制摄入量。
“人体内的胆固醇,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界摄入,但这只是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是我们自身合成的。”劉文华说,如果患者本身抗动脉硬化的能力较差,除了饮食方面要控制,还是要去看医生,接受规范治疗,用药物去帮助控制病情。千万不要误信网络上传的“每天一杯红酒、每天喝点醋、每天吃深海鱼油”等所谓的“偏方”“妙招”,这些对已经存在的病情,效果不大。
血管提前老化人群有共性
对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比如控制血脂血压、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来延缓血管的老化、硬化。一般血管容易提前“老化”的人群都有以下特点:
腰粗
三个指标评估血管健康度
“三四十岁的年龄,六七十岁的血管”看似一句玩笑,却是当今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血管滋养了我们的生命,但我们并没有真心关心过血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贾大林介绍说,血管的老化是种自然现象,人在幼年时期动脉血管“口径大、管壁光滑、柔软弹性好”,这时输送血液的能力很强,器官和组织一般不会发生缺血、缺氧问题。判断血管好坏有3个标准:
弹 血管一旦变硬变脆,失去弹性,血管内膜就会变得粗糙,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好的血管首先要有弹性,这就好比橡皮筋一样,失去了弹性,其功能也就随之减弱。
光 如果将好血管和“生了病”的血管放在你面前,你会发现,好的血管看上去特别舒服,动脉血管富有活力,管壁十分光滑,看不到什么杂质,这种血管输送血液的能力也最强。但“生了病”的血管,其管道内壁就被各种“垃圾”占据,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引发多种疾病。
畅 这就如同自来水管一样。血管通畅,血液流量就越大,供应到全身各处的营养也就增多。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血流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也较快;上年纪后即便血脂稠,也比较不容易堵塞,被心脑血管疾病找上的风险更低;冬天更不容易体寒,手脚冰凉等等。
血管“生锈”亮起健康“警示牌”
血管“变老”,就像我们家中的自来水管一样,用的时间久了,管道内壁就要结垢、生锈。血管也一样,如果“生锈”或“堵塞”,人体就会亮起健康“警示牌”。
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内壁上越积越多,一开始只是点状的,接着变成条纹状的,再后来就是块状的,叫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除了会让血管壁疙里疙瘩、凹凸不平,血管壁的口径越来越窄外,血管壁的柔韧性也随之降低,血管开始硬化,血流受阻。更為可怕的是,这些斑块表面的“纤维帽”会破裂,造成斑块内容物与血液发生反应,在短时间内形成血栓,使得脑或心脏上的大血管突然阻塞,造成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由胆固醇沉积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威胁血管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堵塞血管,患者不一定有外在的胸闷、胸痛的症状,胆固醇检测也不一定高。但这些不稳定的斑块随时可能破裂,导致心梗、猝死、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贾大林说。
是什么让你的血管提前老化
在生理性老化的基础上,有些人受某些疾病或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血管会出现提前老化,这叫做病理性老化。“血管的提前老化并不仅仅是检验报告上的数字那么抽象,而是非常直观、显而易见的。”贾大林说,在为患者进行血管介入手术或冠脉造影时,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他们的血管情况。有的人很年轻,三四十岁,可是血管已经像个七八十岁老人的血管了——血管造影可看到血管管壁疙疙瘩瘩,有的堵塞严重的只剩下一条缝了。这部分人群除了有遗传疾病的因素外,大多数都有共性,比如说工作压力大、吸烟、超重、肥胖、从不运动或少运动、经常熬夜,血压或血糖值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链接】自测血管年龄
1、情绪压抑;2、过于较真;3、爱吃方便面、饼干及点心;4、偏爱肉类食品;5、不愿运动;6、每天吸烟超过20支;7、爬楼梯时感觉胸痛;8、手脚发凉;9、肢体有麻木感;10、经常丢三落四;11、血压、血糖或胆固醇升高;12、直系亲属中有人死于冠心病或脑卒中。
以上12个选项中,如果您符合1-4个,说明血管年龄还算年轻;符合5-7个,提示血管年龄超过生理年龄10岁以上;符合8-12个,说明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20岁以上。一般来说,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10岁的人,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较高。
血管堵塞有时并没有症状
“好好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贾大林介绍说,很多人相信自己的感觉,说我没感觉到任何不适啊,但这种感觉是不靠谱的。当血管堵塞20%-30%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当血管堵塞50%时,大部分人在大多数时间仍完全没有感觉,只有在特别激动或特别劳累等诱发因素下,才可能出现心、脑的缺血,甚至直接诱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贾大林进一步提示道,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动脉已经很狭窄了,但在休息、放松的状态下,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而无心肌缺血现象,但在运动状态下,心肌耗氧量增加,就会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危险。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每年做一次平板运动试验和负荷超声心电图,若明显有心肌缺血表现,就要怀疑是冠心病,再做CT或冠状动脉造影看冠状动脉是否狭窄。
尽早养护,老化血管有望“逆转”
如果你不幸就是血管已经提前老化的年轻人,不要灰心,尽早开始干预,老化的血管还是有可能部分恢复的。贾大林提示说,对于中青年出现的轻度血管提前老化问题,大多数不需要吃药,只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如运动、饮食以及精神调节还是有希望部分逆转的。对于中重度的血管提前老化问题,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还需要配合药物。
贾大林提醒说,对血管健康的干预一定要趁早,二三十岁就开始行动,不要等到已经有高血压,甚至出现心绞痛了才重视。在医学领域,有不少声音呼吁,对血管健康的干预甚至可以提前到儿童期。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如摄入大量反式脂肪酸、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在青少年血管壁的病理学检查中,也能看到脂质条纹,即动脉硬化形成的早期表现。
影响血管的可控因素在日常
血管老化往往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渐进性的,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年龄的增长我们无法控制,家族遗传的体质我们也无法控制,但是还有很多因素,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刘文华介绍,要说影响血管的可控因素,首先还是要谈我们的日常生活,毕竟日常的饮食、运动、情绪管理、睡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才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血管健康的基础,正是因为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上只注意“爽”而不注意健康,才导致年纪轻轻就出现了血管硬化狭窄等方面的健康问题。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但吸烟却会慢慢的刺激你的血管内壁,对血管健康形成影响;朋友来了有好酒,一醉方休,确实是人生乐事,但大量饮酒同样也会损伤你的血管健康以及心脏健康;高脂高糖,烧烤油炸,都是“美味”,但长期的这种饮食,会造成身体的代谢负担,逐渐造成血脂血糖升高等问题;天天熬夜玩游戏,身体得不到有效的休息,也会导致身体的各项机能受到影响,影响心血管健康……刘文华说,现代人像这样的不良习惯太多了,而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往往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这种长期的影响累积下来,最终导致的血管硬化和衰老问题,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专业上没有软化血管的说法
“从专业角度来讲,并没有软化血管这个说法,只有抗动脉粥样硬化这个概念。动脉粥样硬化,很大程度上是吃出来的,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多吃蔬菜水果,尽量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动物内脏、鸡皮鸭皮等家禽的皮、猪脑、鸭蛋、肥肉等,都是高胆固醇食物。”刘文华介绍,100克鸡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大概是250—260毫克,鸭蛋约600毫克,猪脑高达1000毫克。正常人一天的胆固醇摄入量,一般来说不超过300毫克。在生活当中,还有一些隐形的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比如肉包子、香肠、排骨等,也要适当控制摄入量。
“人体内的胆固醇,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界摄入,但这只是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是我们自身合成的。”劉文华说,如果患者本身抗动脉硬化的能力较差,除了饮食方面要控制,还是要去看医生,接受规范治疗,用药物去帮助控制病情。千万不要误信网络上传的“每天一杯红酒、每天喝点醋、每天吃深海鱼油”等所谓的“偏方”“妙招”,这些对已经存在的病情,效果不大。
血管提前老化人群有共性
对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比如控制血脂血压、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来延缓血管的老化、硬化。一般血管容易提前“老化”的人群都有以下特点:
腰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