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推理 提升认知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以人教版教材《数学广角——推理》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巧设陷阱,引发冲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制造一些悬念,设计一些疑问,能促进学生的思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开展一次神秘的古堡寻宝游戏。我们邀请了一位嘉宾,它是佩奇和乔治其中的一位,你们猜一猜它是谁?(学生意见不一)我听到大家有的说是佩奇,有的说是乔治,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出示文字信息:乔治说邀请的不是我)
  生1:嘉宾是乔治和佩奇中的一位,不是乔治,那就是佩奇。
  师(出示佩奇图片):真厉害!大家都猜对了。在刚才的游戏中,为什么第一次大家猜的不一样,第二次猜的一样呢?
  生2:因为第二次猜的时候老师给出了提示,所以猜想有了依据。
  师:这说明在猜的时候,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信息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叫作推理。(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有意识地设置思维冲突点,巧妙地设置“陷阱”,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巧创情境,渗透方法
  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进入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知识海洋。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创设新奇的、趣味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有效地激趣、导疑、解疑,幫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这个环节,教师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佩奇收到我们的邀请特别开心,它带我们来到幼儿园,邀请它的好朋友们一起参加。羚羊老师说:“如果你们能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大家就一起去寻宝。”随后,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先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即有语文、数学、音乐三本书,佩奇、丹尼、苏茜三人各拿一本,然后分别出示佩奇和丹尼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
  师:你们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生1:有语文、数学、音乐三本书,佩奇拿的是语文书,丹尼拿的不是数学书。三个各拿一本书,苏茜拿的是什么书?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2:苏茜拿的是数学书。
  师:你根据什么信息得出这个结论呢?
  生2:佩奇拿的是语文书,丹尼拿的不是数学书就是音乐书,只剩下苏茜,那她拿的就是数学书。
  师:看来我们推理时要有理有据。
  教师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信息的整理、分析等过程,让学生逐步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这说明数学思想形成需要在过程中实现,只有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感知到数学思想的内涵、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
  三、巧妙转化,突破难点
  转化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和很有效的方法。当碰到困难的问题时,要巧妙转化,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达到灵活求解的目的。转化思想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
  师:我们帮羚羊老师解决了问题,大家一起来到了古堡大门口,可是大门紧紧地锁着。提示信息:大门密码数字是从2、6、8这三个数字中选出的数组成的两位数,个位和十位都不可以是6,十位数字要比个位数大,这个密码是多少?
  生1:十位和个位都不是6,那就把6排除掉,在数位顺序表上用画“×”做标记;十位数要比个位大,排除了2,那十位就是8,个位就是2。
  [数字 十位 个位 2 × √ 6 × × 8 √ × ]
  师:生1通过分析,得出个位是2,十位是8,密码是82。我们又用了一种新方法来表现推理的过程,这种方法叫作表格法,在以后的推理中会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要渗透表格法推理,为“数独”的学习做铺垫。教师通过“问题驱动——自主研究——展示交流”等步骤,引入数位表并逐步将其完善成表格的形式。这样教学,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运用表格法推理,有效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提升,激活思想
  巩固拓展环节安排的练习要凸显数学思想方法,因为这一环节是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的具体过程,是推理和应用模型的过程,也是知识的深化和发展。
  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信息:①佩奇说,我是第二个到的。②丹尼说,我不是最后一个到的。③乔治说,我是第几个到的呢?请根据信息推理出它们进入古堡的顺序。再出示信息:①佩奇说,我找到了黄金宝箱。②苏茜说,我找到的不是铁盒宝箱,也不是钻石宝箱。③丹尼说,我没有找到铁盒宝箱。请根据三个好伙伴找到的宝箱,猜测它们分别找到了什么样的宝箱。
  “古堡寻宝”故事贯穿于教学过程,将枯燥的数学练习变得灵动鲜活、有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观察中思考、在操作中探究,进而内化了知识。
  (作者单位:侯芳,襄阳市松鹤路小学;肖艳,襄阳市樊城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所占比重很大。散文阅读是对作者自述行为的体验与认识;散文教学内容的重点应着眼于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关系。散文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透过作者所写的景、物、人、事等,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里的情感。  一、散文的教學内容  根据散文的文本体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文章的言语表达。散文的语言自由随意,风格多样。既有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语言,也有经过精心锤炼、讲究文辞的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十大核心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其中之一。如何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呢?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一、开放情境,激发数据分析的内在需求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需要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笔者利用学生的一次口算比赛,以学生自己的比赛成绩作为原始数据,形成统计表(如下图)。这三组数据很有代表性:第一组的平均数和样本中2、3
童心是一泓清泉,晶莹、透亮。“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孩子在追逐春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孩子在遐想明月;“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孩子在对话自然……  童趣犹如天籁,童心如此纯真鲜活。但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却有许多无奈:学生常常灵气全无,语言枯燥乏味,甚至千篇一律——写爸爸妈妈经常写“下雨送伞”或“我生病住院”;写同学伙伴常常是“一双黑葡萄似的
“说说心里话”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小学习作教学研究坊”围绕这个内容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  研究是从看课开始的。“研究坊”的代老师执教了这节课,其教学过程是“解读习作要求—口述‘心里话’—编写习作提纲—习作”。看完课,“研究坊”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小学生习作指导达成了如下共识:  第一,小学习作指导,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指导小学生作文,先要让学生写起来,有写的兴趣
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书声,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知音”难觅的故事。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情谊。因此,教学中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中品味节奏、韵味  开课,以一曲《高山流水》创设音乐情境,带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伯牙为什么
单元整体教学是在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及分析基础上,针对一个单元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评价的教学思想。笔者以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为视角,以鄂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进行教材解读。  一、透析板块,明确课时  传统单课教学以单课为教学单位,单课课时内,对某个知识内容基于一些活动和板块教学,将听说读写技能分板块教学并对学习任务给予终结性评价。而单元整体教学以一个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复合型阅读材料,深受学生的喜爱。绘本剧是一种以绘本为载体,“演”为手段,把静态的绘本改编为动态的戏剧形式。它可以是对绘本情节的模仿,也可以围绕绘本进行额外的创编。在表演绘本剧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锻炼,更能通过表演真正去理解绘本故事中深刻的内涵,体验中西文化的碰撞。  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往往会用形象的语言和表情、动作去表现绘本故事中的人物特
科学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科学素养养成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实践、探究、发现、创新等独特特质。科学的首要目的是让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工程与技术手段转化为实际应用并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服务,科学素养将在完整的服务过程中对实施者从思维方式、实施策略、心理状态、社会态度等起到内在支撑作用。  在小学阶段逐步构建健康、良好的科学素养,将为学生今后正确面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人
在共创共享的新时代,学校治理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共创智慧,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宜昌市西陵区东方红小学传承棋文化精神,努力探索自治、共享的现代学校治理模式,依靠互助坊、自治会、协作体等微组织,创造出一个个精彩故事,陪伴学生享受快乐童年,推动学校优质发展。  故事一:互助坊——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学校的教师成长互助总坊常以“N项目 N互助坊”的形式,吸引教师们主动参与到学
摘要:秸秆饲料化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介绍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技术途径及各自特点,以辽宁祥和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秸-饲-肥”种养结合饲料化循环利用技术为例,介绍该模式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技术模式。  关键词:秸秆;饲料化;循环利用;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S8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1-0066-03  农作物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