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进行不同培育密度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夏花苗种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8 d的对比培育试验,经过2次拉网锻炼后Ⅰ号池塘(培育密度为180万尾/hm2)、Ⅱ号池塘(培育密度为300万尾/hm2)、Ⅲ号池塘(培育密度为450万尾/hm2)分别共出塘夏花苗种49.1万、82.6万、95.4万尾,夏花苗种平均体长分别为3.08、3.05、2.88 cm,培育成活率分别为81.8%、82.6%、63.3%。培育密度在180万、300万尾/hm2时,异育银鲫中科3号夏花苗种成活率均在80%以上,较理想。
关键词 异育银鲫;中科3号;培育密度;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S962.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258-01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从异育银鲫中经过几代培育选优出来的新品种,此品种体色与常规异育银鲫有较大差别,而且具有肉质强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全国范围内的各种水体均适合于养殖。为了探讨陕西地区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适宜培育密度,笔者所在的大宗淡水鱼类试验团队于2014年5月从四川引进异育银鲫中科3号水花苗种310万尾(体长均值为0.82 cm,体重均值为3.30 mg),在陕西省临潼县进行了培育密度梯度试验,效果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育池塘选择
培育池塘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底平坦,池塘四周水泥护坡,进排水方便。池塘面积为0.33 hm2,池深2.0 m。
1.2 供试鱼苗品种
供试鱼苗为异育银鲫中科3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即苗种分3个池子放养,其中Ⅰ号池放苗密度为180万尾/hm2,Ⅱ号池放苗密度为300万尾/hm2,Ⅲ号池放苗密度为450万尾/hm2。放苗时间选择在晴天早上,放苗地点一般选择在池子四角,采取多点投放。
1.4 培养方法
1.4.1 培育池塘及放养前准备。池塘四周用1.0 m高的聚乙烯网围起来,严防蛙类、蛇类、龙虾等敌害进入。放苗前2周用生石灰溶解后全池泼洒,池塘用生石灰为1 125 kg/hm2。消毒后1周,用8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加水至60~80 cm时,用发酵鸡粪作基肥培养生物饵料,基肥用量3 750 kg/hm2。池塘配备一台1 kW叶轮式增氧机[1-2]。
1.4.2 苗種放养。开始投放水花苗种前,确保池塘水质达到“肥、活、嫩、爽”,同时各项常规水质指标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投放水花时,水花苗种要进行缓水,具体做法是将装苗种的袋子放在池水中,适应20 min左右,使苗袋里的水温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投放水花的动作要慢而轻[3]。
1.4.3 饵料投喂。鱼苗下塘前1周,鱼苗通过摄取池塘中的藻类、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颗粒有机质等天然饵料来满足营养积累。随着鱼苗快速生长,视水色进行适当投喂,投喂用饵料为鲜磨豆浆,投喂时,豆浆沿池塘四周均匀向池中泼洒,池塘黄豆用量为22.5 kg/hm2。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时间分别在7:00—8:00和16:00—17:00。同时,适当增施有机肥,进行追肥用以培养浮游动物[4]。
1.4.4 日常管理。开始投喂1周后,根据池塘水色和鱼苗生长情况开始加注新水,注水频次为2~3 d添加1次,每次注水深度为3~5 cm,最终水位控制在1.3~1.6 m为止。每天早晚各测定1次水温、溶解氧,定期检测池水酸碱度(p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5-6]。每日坚持早、晚2次巡塘,观察水质的变化和鱼苗的吃食、生长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保持池塘的清洁,及时捞出污染漂浮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质监测结果
水花培育期间,3个池塘水温变化范围为22.2~28.6 ℃,平均值为26.3 ℃;pH值变化范围为7.6~8.5,平均值为7.9;透明度变化范围为35~60 cm,平均为48 cm;溶解氧变化范围为6.8~11.7 mg/L,平均值为8.2 mg/L;氨氮含量变化范围为0.012~0.031 mg/L,平均值为0.027 mg/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为0.006~0.014 mg/L,平均值为0.008 mg/L。
2.2 苗种的生长及成活情况
由图1可知,经过28 d的对比培育试验,经过2次拉网锻炼后Ⅰ号池共出塘夏花苗种49.1万尾,平均体长为3.08 cm,培育成活率为81.8%;Ⅱ号池塘共出82.6万尾,平均体长为3.05 cm,培育成活率为82.6%;Ⅲ号池塘共出夏花苗种95.4万尾,平均体长为2.88 cm,培育成活率为63.3%。
3 结论与讨论
3.1 苗种培育密度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成活率的影响
从结果可以看出,相同面积的池塘,放养不同数量的苗种,其培育成活率存在差别。培育密度越大反而成活率越小,生长相对越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密度越大,苗种个体所拥有的生存空间相对变小,苗种之间在饵料摄取和空间占有上的竞争就相对越激烈,从而导致了苗种在生长发育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竞争中体质较弱的个体就会被淘汰。放养密度过小,虽然成活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生产成本却相对增大。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既能提高苗种成活率,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下转第264页)
夏花苗种培育适宜放养密度控制在225万~300万尾/hm2。
3.2 池塘有机基肥和追肥的发酵使用
农家有机肥经发酵分解后不仅可直接作为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且其分解过程释放的能量及营养物质能有效促进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为滤食性鱼类提供饵料。但如果未经发酵的有机肥直接入塘,往往会造成缺氧,导致鱼浮头,同时大量寄生虫、病原菌等病害的进入也会导致鱼病的暴发。因此,在施用基肥和追肥时,最好先将其进行充分发酵产气,而后再将发酵好的粪肥投入鱼池。
此外,目前有生产单位使用沼气池废液、废渣进行鱼池肥水,效果显著。沼液、沼渣是沼气生产的副产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添加剂。利用沼液养鱼,可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畜禽水产的生产性能。沼液对增加鱼塘浮游生物量,加强光合作用,增加产氧量,减少鱼病、节约化肥、饵料等具有显著效果,相比正常培育方式,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生产效益。沼液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因此在使用沼液、沼渣时,从沼气池取出后应放置3 h以上。
4 参考文献
[1] 朱锦超.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养殖技术[J].农村百事通,2015(10):44-46.
[2] 丁文岭,张德顺,蒋玉军,等.异育银鲫“中科3号”成鱼池混养鳜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试验[J].科学养鱼,2015(1):84-85.
[3] 贾景瑞.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引进培育试验[J].河北渔业,2014(10):33.
[4] 刘贵仁.异育银鲫“中科3号”池塘驯化养殖高产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4(2):10-12.
[5] 杨锦英,周捷.异育银鲫“中科3号”与普通银鲫成鱼养殖对比试验[J].科学养鱼,2014(7):81-82.
[6] 孙宝柱,费香东,张景龙,等.异育银鲫“中科3号”水花成活率80%培育技术[J].科学养鱼,2013(2):6-7.
关键词 异育银鲫;中科3号;培育密度;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S962.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258-01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从异育银鲫中经过几代培育选优出来的新品种,此品种体色与常规异育银鲫有较大差别,而且具有肉质强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全国范围内的各种水体均适合于养殖。为了探讨陕西地区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适宜培育密度,笔者所在的大宗淡水鱼类试验团队于2014年5月从四川引进异育银鲫中科3号水花苗种310万尾(体长均值为0.82 cm,体重均值为3.30 mg),在陕西省临潼县进行了培育密度梯度试验,效果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育池塘选择
培育池塘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底平坦,池塘四周水泥护坡,进排水方便。池塘面积为0.33 hm2,池深2.0 m。
1.2 供试鱼苗品种
供试鱼苗为异育银鲫中科3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即苗种分3个池子放养,其中Ⅰ号池放苗密度为180万尾/hm2,Ⅱ号池放苗密度为300万尾/hm2,Ⅲ号池放苗密度为450万尾/hm2。放苗时间选择在晴天早上,放苗地点一般选择在池子四角,采取多点投放。
1.4 培养方法
1.4.1 培育池塘及放养前准备。池塘四周用1.0 m高的聚乙烯网围起来,严防蛙类、蛇类、龙虾等敌害进入。放苗前2周用生石灰溶解后全池泼洒,池塘用生石灰为1 125 kg/hm2。消毒后1周,用8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加水至60~80 cm时,用发酵鸡粪作基肥培养生物饵料,基肥用量3 750 kg/hm2。池塘配备一台1 kW叶轮式增氧机[1-2]。
1.4.2 苗種放养。开始投放水花苗种前,确保池塘水质达到“肥、活、嫩、爽”,同时各项常规水质指标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投放水花时,水花苗种要进行缓水,具体做法是将装苗种的袋子放在池水中,适应20 min左右,使苗袋里的水温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投放水花的动作要慢而轻[3]。
1.4.3 饵料投喂。鱼苗下塘前1周,鱼苗通过摄取池塘中的藻类、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颗粒有机质等天然饵料来满足营养积累。随着鱼苗快速生长,视水色进行适当投喂,投喂用饵料为鲜磨豆浆,投喂时,豆浆沿池塘四周均匀向池中泼洒,池塘黄豆用量为22.5 kg/hm2。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时间分别在7:00—8:00和16:00—17:00。同时,适当增施有机肥,进行追肥用以培养浮游动物[4]。
1.4.4 日常管理。开始投喂1周后,根据池塘水色和鱼苗生长情况开始加注新水,注水频次为2~3 d添加1次,每次注水深度为3~5 cm,最终水位控制在1.3~1.6 m为止。每天早晚各测定1次水温、溶解氧,定期检测池水酸碱度(p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5-6]。每日坚持早、晚2次巡塘,观察水质的变化和鱼苗的吃食、生长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保持池塘的清洁,及时捞出污染漂浮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质监测结果
水花培育期间,3个池塘水温变化范围为22.2~28.6 ℃,平均值为26.3 ℃;pH值变化范围为7.6~8.5,平均值为7.9;透明度变化范围为35~60 cm,平均为48 cm;溶解氧变化范围为6.8~11.7 mg/L,平均值为8.2 mg/L;氨氮含量变化范围为0.012~0.031 mg/L,平均值为0.027 mg/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为0.006~0.014 mg/L,平均值为0.008 mg/L。
2.2 苗种的生长及成活情况
由图1可知,经过28 d的对比培育试验,经过2次拉网锻炼后Ⅰ号池共出塘夏花苗种49.1万尾,平均体长为3.08 cm,培育成活率为81.8%;Ⅱ号池塘共出82.6万尾,平均体长为3.05 cm,培育成活率为82.6%;Ⅲ号池塘共出夏花苗种95.4万尾,平均体长为2.88 cm,培育成活率为63.3%。
3 结论与讨论
3.1 苗种培育密度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成活率的影响
从结果可以看出,相同面积的池塘,放养不同数量的苗种,其培育成活率存在差别。培育密度越大反而成活率越小,生长相对越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密度越大,苗种个体所拥有的生存空间相对变小,苗种之间在饵料摄取和空间占有上的竞争就相对越激烈,从而导致了苗种在生长发育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竞争中体质较弱的个体就会被淘汰。放养密度过小,虽然成活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生产成本却相对增大。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既能提高苗种成活率,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下转第264页)
夏花苗种培育适宜放养密度控制在225万~300万尾/hm2。
3.2 池塘有机基肥和追肥的发酵使用
农家有机肥经发酵分解后不仅可直接作为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且其分解过程释放的能量及营养物质能有效促进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为滤食性鱼类提供饵料。但如果未经发酵的有机肥直接入塘,往往会造成缺氧,导致鱼浮头,同时大量寄生虫、病原菌等病害的进入也会导致鱼病的暴发。因此,在施用基肥和追肥时,最好先将其进行充分发酵产气,而后再将发酵好的粪肥投入鱼池。
此外,目前有生产单位使用沼气池废液、废渣进行鱼池肥水,效果显著。沼液、沼渣是沼气生产的副产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添加剂。利用沼液养鱼,可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畜禽水产的生产性能。沼液对增加鱼塘浮游生物量,加强光合作用,增加产氧量,减少鱼病、节约化肥、饵料等具有显著效果,相比正常培育方式,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生产效益。沼液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因此在使用沼液、沼渣时,从沼气池取出后应放置3 h以上。
4 参考文献
[1] 朱锦超.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养殖技术[J].农村百事通,2015(10):44-46.
[2] 丁文岭,张德顺,蒋玉军,等.异育银鲫“中科3号”成鱼池混养鳜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试验[J].科学养鱼,2015(1):84-85.
[3] 贾景瑞.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引进培育试验[J].河北渔业,2014(10):33.
[4] 刘贵仁.异育银鲫“中科3号”池塘驯化养殖高产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4(2):10-12.
[5] 杨锦英,周捷.异育银鲫“中科3号”与普通银鲫成鱼养殖对比试验[J].科学养鱼,2014(7):81-82.
[6] 孙宝柱,费香东,张景龙,等.异育银鲫“中科3号”水花成活率80%培育技术[J].科学养鱼,201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