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给传统课堂带来了许多活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学生需要从小接收计算机信息学习的知识。而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塑造学生学习习惯与性格的重要时段。在教学信息技术时,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高效记忆,更新传统课堂。将新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组学习;知识理解;自由发挥;积极交流;策略研究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正面影响。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模式,还可以打破教师依赖课本的刻板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投入,课堂环境也焕然一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优化了学生组合,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课堂氛围。
一、了解学生情况,分组进行学习
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成熟,已经深入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但是各个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知识的敏感度极高,不仅能够消化新学习的知识,还能做到对新知进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但有些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过程可能比较缓慢,从而产生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分化。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不同学生的能力处于何阶段,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将不同能力和性格的学生分到一组,让大家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式。在班级中,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能力和排名,将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进行分组。例如,若班级有六十位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一至二十、二十一至四十、四十一至六十三个阶段,再从每个阶段选取一名学生组合成组,即第一位、第二十一位和第四十一位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然后每两个小组可以组成一个大组,在小组内可以进行学业探讨和交流,教师也可以提醒组内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将不同能力和性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得到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布置相应任务,加强知识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进行探索与学习。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以更好地运用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情况,选择让学生自主完成或者合作完成任务。对于较为困难的任务,学生们可以按照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这既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合作能力,又能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组员做到深度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信息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当学习信息技术中关于幻灯片的制作过程时,教师在教授给学生相关的PPT制作知识后,可以布置课后小任务,让每位学生上交一份确定主题的PPT,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自己選择最终效果。当成品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班级展示与比拼活动,并评选出最优秀的PPT对学生进行奖励。用这样布置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深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相关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能够在给定的主题任务中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给予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
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和认知程度是不同的,对于任务的完成方式也是不同的。学生都有各自擅长与熟悉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一概而论,用统一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而是要考虑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时,学生对于知识学习会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完成任务的方式。
例如,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对于特定的任务会有不同的解读和完成方式。当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Word邀请函的制作时,学生可能会对如何制作邀请函、如何进行内容的撰写和封面的设计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完成任务,而是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最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四、制定相应制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为所欲为,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监督与指导的作用,提前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纪律制度等,通过完整的制度规范课堂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在制度内进行良性的、积极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这些制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创造良好氛围,及时进行交流
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一个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思维的活跃度将会得到提高。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方便教师掌握学生情况、更好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积极交流,在互相交流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在互相评价中取长补短,互相进步,通过交流获得清晰的认知。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或者需要讨论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自由讨论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不多加干涉,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交流,课堂氛围将会更加融洽。除此之外,在每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总结,让学生自己对这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收获进行交流。
六、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堂的教学是一样的,都需要学生对课堂拥有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越来越多,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完善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18.
[2]冉小梅,韩旭霞.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6.
[3]蒋宇龙.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03):77.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组学习;知识理解;自由发挥;积极交流;策略研究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正面影响。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模式,还可以打破教师依赖课本的刻板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投入,课堂环境也焕然一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优化了学生组合,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课堂氛围。
一、了解学生情况,分组进行学习
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成熟,已经深入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但是各个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知识的敏感度极高,不仅能够消化新学习的知识,还能做到对新知进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但有些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过程可能比较缓慢,从而产生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分化。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不同学生的能力处于何阶段,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将不同能力和性格的学生分到一组,让大家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式。在班级中,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能力和排名,将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进行分组。例如,若班级有六十位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一至二十、二十一至四十、四十一至六十三个阶段,再从每个阶段选取一名学生组合成组,即第一位、第二十一位和第四十一位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然后每两个小组可以组成一个大组,在小组内可以进行学业探讨和交流,教师也可以提醒组内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将不同能力和性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得到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布置相应任务,加强知识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进行探索与学习。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以更好地运用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情况,选择让学生自主完成或者合作完成任务。对于较为困难的任务,学生们可以按照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这既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合作能力,又能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组员做到深度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信息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当学习信息技术中关于幻灯片的制作过程时,教师在教授给学生相关的PPT制作知识后,可以布置课后小任务,让每位学生上交一份确定主题的PPT,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自己選择最终效果。当成品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班级展示与比拼活动,并评选出最优秀的PPT对学生进行奖励。用这样布置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深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相关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能够在给定的主题任务中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给予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
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和认知程度是不同的,对于任务的完成方式也是不同的。学生都有各自擅长与熟悉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一概而论,用统一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而是要考虑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时,学生对于知识学习会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完成任务的方式。
例如,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对于特定的任务会有不同的解读和完成方式。当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Word邀请函的制作时,学生可能会对如何制作邀请函、如何进行内容的撰写和封面的设计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完成任务,而是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最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四、制定相应制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为所欲为,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监督与指导的作用,提前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纪律制度等,通过完整的制度规范课堂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在制度内进行良性的、积极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这些制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创造良好氛围,及时进行交流
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一个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思维的活跃度将会得到提高。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方便教师掌握学生情况、更好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积极交流,在互相交流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在互相评价中取长补短,互相进步,通过交流获得清晰的认知。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或者需要讨论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自由讨论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不多加干涉,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交流,课堂氛围将会更加融洽。除此之外,在每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总结,让学生自己对这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收获进行交流。
六、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堂的教学是一样的,都需要学生对课堂拥有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越来越多,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完善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18.
[2]冉小梅,韩旭霞.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6.
[3]蒋宇龙.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