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联系发展的观点审视东汽精神的传统本色与时代特征,着重从其精神实质涵盖的价值取向、高尚请操、优秀秉性和竞争意识等方面,与集中体现我国伟大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的新时期东汽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上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弘扬东汽精神,为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增添前进动力。
关键词:东汽精神;与时俱进;传承弘扬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千年不遇且历史罕见的5·12特大地震,已经摧毁了龙门山地质断裂带上的十里东汽,并使东汽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毁灭性重创,东汽人没有被压到而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慨奋起自救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并以兑现“两年还给社会一个新东汽”的庄严承诺,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然而在命运多舛和负重前行的道路上,究竟是什么支撑东汽人勇往直前创造一个个胜利和奇迹呢?归根到底,这股强劲的力量源泉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正是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致首肯和高度评价、李长春同志亲自总结提炼的东汽精神,给予了东汽人战胜灾难、取得胜利的无穷信心和勇气。
东汽精神追本溯源并非凭空而生一蹴而就,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传统本色。东汽创业者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顺应客观需要,正式提出了东汽精神的原始雏形和质朴含义。尤其对处于边远山区的艰苦环境和困难条件,如何用一种精神斗志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激励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和急流勇进,奋力投身求生存谋发展、赢得市场激烈竞争的潮流中去,从而应势利导将这种思想作风总结归纳为“政顺人和、献身拼搏、创新开拓、唯旗是夺“的四句话。这种表达虽只体现了东汽精神初期的萌芽状态,却客观反映了企业共识和员工群体意志和精神风貌。如今看来,它的核心内涵不仅从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上,遵循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恰恰作为一种铺垫映证与后来更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成熟完善和锤炼提升的新时期东汽精神一脉相承。
一、东汽精神涵盖的“政顺人和”价值取向,既反映东汽人重视“人和”企业文化培育以造就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引领人们坚持“以人为本”而追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锐意探索
回首当年尤其经历十年动乱的影响冲击之后,社会与企业都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并促进发展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果断地实现了这一历史转折之后,东汽等三线企业和各行各业也开始了崭新征程。在这当中,东汽党政能够顺应职工心声意愿,推进工厂改革发展的前进步伐越来越大,包括实行两权分离、建立内部银行、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等措施来盘活资金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搞活经营机制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激发調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然而囿于当初条件局限,改革开放虽然促进了各类人员的自然合理流动,但对地处山区的东汽来说却造成了人才流失和情绪波动,一些科技业务骨干甚至放弃了汉旺山镇的艰苦生活,纷纷选择前往环境条件相对优越的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求职谋生,此种情况蔓延持续下去则对东汽生存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讲究“政顺人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营造人际关系与情感纽带的和谐氛围,当时对凝聚人心是相当迫切非常必要而且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于是,东汽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施展发挥,尤其对“乡村的环境,城市的条件”、“解决了人们的工作生活问题,等于思想工作做好了一半”……管理理念与工作信条有着深刻理解和切身感受,从而坚持实行了“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用人办法和激励政策,努力为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办实事好事上下功夫花气力,切实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快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心、稳定队伍,激发调动全体员工投身企业创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如此这般的种种努力,后来“孔雀东南飞”等人心思走的不利倾向被及时扭转和根本改变,一位老职工曾夫妻双双经举家南迁而兴冲冲到达老家无锡时,却扫兴地遭遇无人接待问津的漠然冷落。她们思量再三之后连随身行李箱都没有打开,又毅然携儿带女登上西行列车返回汉旺并受到同事们的热烈欢迎。“江南风光好,东汽情谊深”。这类个人命运与企业前途有着休戚相关天然联系的生动故事,现在“十里东汽”广为流传而引起震动和给人启示,这种感同身受的现身说法对凝聚人心、稳定队伍、吸引人才起到可喜的示范效应。
二、东汽精神具有的“献身拼搏”高尚请操,既体现东汽人在求生图强中“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辛勤耕耘,也是激励人们发杨“不怕牺牲、敢于胜利”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荣传统
由于企业建在号称“五区”的偏僻山区,名副其实地处于“地震区、山洪区、泥石流区、阴雨区、污染区”等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东汽人的创业发展历程必然充满更多的艰辛、磨难和曲折,从而为情势所迫更需有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这种“献身拼搏”的牺牲奉献精神也意味着会像抗击5·12灭顶之灾那样,甚至使一个企业付出了数百人鲜血生命的沉重代价。即使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地震灾区的重建发展,肯定会更加关爱生命而尽量避免流血伤亡的惨痛教训,同样要始终保持这种精神状态的激励支撑。为此,东汽人正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忠贞态度和奉献精神,胸怀满腔热忱响应党的号召和报效祖国的理想夙愿,纷纷从祖国四面八方离开繁华都市和舒适环境,毅然奔赴偏远乡村和艰苦地区投身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在此期间,他们一直对所选定的事业道路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并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献给产业报国的光明事业。不仅如此,许多老东汽人还把子女儿孙留在了汉旺山镇,为继承发展他们一手建起的三线企业而挥洒青春热血。如今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和共同努力,东汽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而且在抗击灾难中“浴火重生”,发展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命脉乃至国防安全的支柱产业的重要企业。其中,许多老东汽人早已退休甚至离开了人世,第二、三代东汽人却正秉持“献身拼搏”的优良传统,为新东汽发展腾飞而继往开来贡献力量。东汽人不服输、不气馁,不向厄运低头、敢于迎接挑战的志气和韧劲,也是一种“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献身拼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东汽人过去不仅连续创造了投产40余年从不亏损的骄人业绩,今天在战胜惨烈的震灾之后又成为领军人物,并使企业投入产出突破历史巅峰居于行业前茅。
三、东汽精神体现的“创新开拓”优秀秉性,既反映东汽人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的执着追求,也是鞭策人们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与核心竞争力的强烈感召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东汽人也未雨稠谬而既有近虑、又有远忧,尤其深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所掌握的知识本领已跟不上时代脉搏并难满足市场需要。这就促使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常规、求新图变,坚持以长远眼光、战略思考和锐意进取的劲头,不断追求产品研制、技术开发、生产方式、管理体制等开拓创新,从而能以过硬本领适应形势变化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年由于推进改革开放在财力物力等方面因素的种种局限,国家一时只能把有限的30万、60万千瓦大型汽轮机的技术引进项目,分别交给了地处上海、哈尔滨而客观条件明显优越的两大企业分别承担。面临只能生产制造中小机组而大机开发任务几乎为零的尴尬被动局面,东汽人没有徒唤奈何而怨天尤人并向上伸手坐等依赖,在缺少国家政策倾斜和资金物资扶持的艰难条件下,硬是自力更生而白手起家、节衣缩食而自筹资金、刻苦钻研而掌握技术,以此争取业内的多方支持和用户的感动信任,并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骨气和韧劲,终于成功研制出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化30万千瓦汽轮机。正因掌握了这种被称作“争气机”的大机研发能力,东汽人当时不仅填补了行业制造的历史空白,也一鼓作气为率先研制具有当代先进水准的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六十万乃至百万千瓦高参数、大功率机组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强力支撑。尤其进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世纪新阶段,东汽人“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已经引领其产品产业研发触角从传统“火电”延伸到“核电、气电、风电、光电”等清洁高效与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不仅使企业在国内三大汽轮机厂中真正处于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重要位置,而且成为国际大型发电设备制造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如今,东汽正以全面实施“多电并举”发展战略的强劲势头,为抗灾重建后的企业铺就了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发展的锦绣前程。
四、东汽精神倡导的“唯旗是夺”竞争意识,既体现东汽人创办“国际一流电力设备企业”理想愿景的美好诉求,也是感召人们树立“勇攀高峰”并跻身世界强手之林的雄心壮志
尽管当年改革开放已逐步推进,国民经济从计划向市场完全转型仍需相当的过渡阶段,事关国计民生的发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更处于计划体制管辖范围。由于受到国家经济的必要调整和影响,东汽当时几乎没有接到一台汽轮机的指令性生产任务。面对这样的艰难处境,东汽人却为形势所逼而超前思维和率先出击,及时提出了“做行商、吃杂粮、创名牌、争大上”等与商品经济乃至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思路,促使企业为摆脱困境、渡过难关而尽早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从而在全体员工心里很快树起“保订单、占市场、创品牌、争第一”的竞争意识,保证了万人大厂的正常运转以及职工有活干、家庭有饭吃、生活有改善。因此当年倡导的“唯旗是夺”价值观念也成为东汽精神的重要内涵,并在企业求存图强和开拓奋进中长时间传承延续下来,这也合乎并反映了企业员工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意愿。正是在这种“勇攀高峰”进取精神的支撑激励下,东汽人从创业发展到抗灾重建、从管理创新到科技进步、从物质文明到文化建设、从发杨东汽精神到创造东汽速度,企业生产经营和各条战线都保持了一股自强不息、奋勇争先、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强劲势头,并使企业的发展建设在全国行业和省市范围以最早打造“百亿企业”、率先涉足新能源产业、更多赢得市场信誉的骄人业绩树立了良好口碑和公众形象。
如今,学习弘扬东汽精神已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并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也得到了多次亲临东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和褒奖。而穿越灾难“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东汽人也更加士气高昂、劲头十足并承载过去、肩负未来,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按照党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建设“文化强国”的新的号召,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创办“国际一流电力设备企业”的勉励嘱托,按照温家宝总理建设“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装备一流、质量一流”等“四个一流”现代化企业的希望要求而全力以赴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何显富,刘志前.浴火重生[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9:5.
[2]何显富,刘志前.走向永恒[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10:5.
关键词:东汽精神;与时俱进;传承弘扬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千年不遇且历史罕见的5·12特大地震,已经摧毁了龙门山地质断裂带上的十里东汽,并使东汽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毁灭性重创,东汽人没有被压到而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慨奋起自救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并以兑现“两年还给社会一个新东汽”的庄严承诺,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然而在命运多舛和负重前行的道路上,究竟是什么支撑东汽人勇往直前创造一个个胜利和奇迹呢?归根到底,这股强劲的力量源泉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正是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致首肯和高度评价、李长春同志亲自总结提炼的东汽精神,给予了东汽人战胜灾难、取得胜利的无穷信心和勇气。
东汽精神追本溯源并非凭空而生一蹴而就,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传统本色。东汽创业者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顺应客观需要,正式提出了东汽精神的原始雏形和质朴含义。尤其对处于边远山区的艰苦环境和困难条件,如何用一种精神斗志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激励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和急流勇进,奋力投身求生存谋发展、赢得市场激烈竞争的潮流中去,从而应势利导将这种思想作风总结归纳为“政顺人和、献身拼搏、创新开拓、唯旗是夺“的四句话。这种表达虽只体现了东汽精神初期的萌芽状态,却客观反映了企业共识和员工群体意志和精神风貌。如今看来,它的核心内涵不仅从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上,遵循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恰恰作为一种铺垫映证与后来更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成熟完善和锤炼提升的新时期东汽精神一脉相承。
一、东汽精神涵盖的“政顺人和”价值取向,既反映东汽人重视“人和”企业文化培育以造就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引领人们坚持“以人为本”而追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锐意探索
回首当年尤其经历十年动乱的影响冲击之后,社会与企业都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并促进发展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果断地实现了这一历史转折之后,东汽等三线企业和各行各业也开始了崭新征程。在这当中,东汽党政能够顺应职工心声意愿,推进工厂改革发展的前进步伐越来越大,包括实行两权分离、建立内部银行、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等措施来盘活资金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搞活经营机制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激发調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然而囿于当初条件局限,改革开放虽然促进了各类人员的自然合理流动,但对地处山区的东汽来说却造成了人才流失和情绪波动,一些科技业务骨干甚至放弃了汉旺山镇的艰苦生活,纷纷选择前往环境条件相对优越的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求职谋生,此种情况蔓延持续下去则对东汽生存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讲究“政顺人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营造人际关系与情感纽带的和谐氛围,当时对凝聚人心是相当迫切非常必要而且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于是,东汽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施展发挥,尤其对“乡村的环境,城市的条件”、“解决了人们的工作生活问题,等于思想工作做好了一半”……管理理念与工作信条有着深刻理解和切身感受,从而坚持实行了“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用人办法和激励政策,努力为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办实事好事上下功夫花气力,切实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快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心、稳定队伍,激发调动全体员工投身企业创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如此这般的种种努力,后来“孔雀东南飞”等人心思走的不利倾向被及时扭转和根本改变,一位老职工曾夫妻双双经举家南迁而兴冲冲到达老家无锡时,却扫兴地遭遇无人接待问津的漠然冷落。她们思量再三之后连随身行李箱都没有打开,又毅然携儿带女登上西行列车返回汉旺并受到同事们的热烈欢迎。“江南风光好,东汽情谊深”。这类个人命运与企业前途有着休戚相关天然联系的生动故事,现在“十里东汽”广为流传而引起震动和给人启示,这种感同身受的现身说法对凝聚人心、稳定队伍、吸引人才起到可喜的示范效应。
二、东汽精神具有的“献身拼搏”高尚请操,既体现东汽人在求生图强中“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辛勤耕耘,也是激励人们发杨“不怕牺牲、敢于胜利”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荣传统
由于企业建在号称“五区”的偏僻山区,名副其实地处于“地震区、山洪区、泥石流区、阴雨区、污染区”等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东汽人的创业发展历程必然充满更多的艰辛、磨难和曲折,从而为情势所迫更需有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这种“献身拼搏”的牺牲奉献精神也意味着会像抗击5·12灭顶之灾那样,甚至使一个企业付出了数百人鲜血生命的沉重代价。即使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地震灾区的重建发展,肯定会更加关爱生命而尽量避免流血伤亡的惨痛教训,同样要始终保持这种精神状态的激励支撑。为此,东汽人正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忠贞态度和奉献精神,胸怀满腔热忱响应党的号召和报效祖国的理想夙愿,纷纷从祖国四面八方离开繁华都市和舒适环境,毅然奔赴偏远乡村和艰苦地区投身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在此期间,他们一直对所选定的事业道路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并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献给产业报国的光明事业。不仅如此,许多老东汽人还把子女儿孙留在了汉旺山镇,为继承发展他们一手建起的三线企业而挥洒青春热血。如今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和共同努力,东汽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而且在抗击灾难中“浴火重生”,发展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命脉乃至国防安全的支柱产业的重要企业。其中,许多老东汽人早已退休甚至离开了人世,第二、三代东汽人却正秉持“献身拼搏”的优良传统,为新东汽发展腾飞而继往开来贡献力量。东汽人不服输、不气馁,不向厄运低头、敢于迎接挑战的志气和韧劲,也是一种“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献身拼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东汽人过去不仅连续创造了投产40余年从不亏损的骄人业绩,今天在战胜惨烈的震灾之后又成为领军人物,并使企业投入产出突破历史巅峰居于行业前茅。
三、东汽精神体现的“创新开拓”优秀秉性,既反映东汽人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的执着追求,也是鞭策人们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与核心竞争力的强烈感召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东汽人也未雨稠谬而既有近虑、又有远忧,尤其深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所掌握的知识本领已跟不上时代脉搏并难满足市场需要。这就促使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常规、求新图变,坚持以长远眼光、战略思考和锐意进取的劲头,不断追求产品研制、技术开发、生产方式、管理体制等开拓创新,从而能以过硬本领适应形势变化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年由于推进改革开放在财力物力等方面因素的种种局限,国家一时只能把有限的30万、60万千瓦大型汽轮机的技术引进项目,分别交给了地处上海、哈尔滨而客观条件明显优越的两大企业分别承担。面临只能生产制造中小机组而大机开发任务几乎为零的尴尬被动局面,东汽人没有徒唤奈何而怨天尤人并向上伸手坐等依赖,在缺少国家政策倾斜和资金物资扶持的艰难条件下,硬是自力更生而白手起家、节衣缩食而自筹资金、刻苦钻研而掌握技术,以此争取业内的多方支持和用户的感动信任,并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骨气和韧劲,终于成功研制出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化30万千瓦汽轮机。正因掌握了这种被称作“争气机”的大机研发能力,东汽人当时不仅填补了行业制造的历史空白,也一鼓作气为率先研制具有当代先进水准的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六十万乃至百万千瓦高参数、大功率机组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强力支撑。尤其进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世纪新阶段,东汽人“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已经引领其产品产业研发触角从传统“火电”延伸到“核电、气电、风电、光电”等清洁高效与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不仅使企业在国内三大汽轮机厂中真正处于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重要位置,而且成为国际大型发电设备制造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如今,东汽正以全面实施“多电并举”发展战略的强劲势头,为抗灾重建后的企业铺就了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发展的锦绣前程。
四、东汽精神倡导的“唯旗是夺”竞争意识,既体现东汽人创办“国际一流电力设备企业”理想愿景的美好诉求,也是感召人们树立“勇攀高峰”并跻身世界强手之林的雄心壮志
尽管当年改革开放已逐步推进,国民经济从计划向市场完全转型仍需相当的过渡阶段,事关国计民生的发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更处于计划体制管辖范围。由于受到国家经济的必要调整和影响,东汽当时几乎没有接到一台汽轮机的指令性生产任务。面对这样的艰难处境,东汽人却为形势所逼而超前思维和率先出击,及时提出了“做行商、吃杂粮、创名牌、争大上”等与商品经济乃至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思路,促使企业为摆脱困境、渡过难关而尽早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从而在全体员工心里很快树起“保订单、占市场、创品牌、争第一”的竞争意识,保证了万人大厂的正常运转以及职工有活干、家庭有饭吃、生活有改善。因此当年倡导的“唯旗是夺”价值观念也成为东汽精神的重要内涵,并在企业求存图强和开拓奋进中长时间传承延续下来,这也合乎并反映了企业员工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意愿。正是在这种“勇攀高峰”进取精神的支撑激励下,东汽人从创业发展到抗灾重建、从管理创新到科技进步、从物质文明到文化建设、从发杨东汽精神到创造东汽速度,企业生产经营和各条战线都保持了一股自强不息、奋勇争先、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强劲势头,并使企业的发展建设在全国行业和省市范围以最早打造“百亿企业”、率先涉足新能源产业、更多赢得市场信誉的骄人业绩树立了良好口碑和公众形象。
如今,学习弘扬东汽精神已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并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也得到了多次亲临东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和褒奖。而穿越灾难“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东汽人也更加士气高昂、劲头十足并承载过去、肩负未来,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按照党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建设“文化强国”的新的号召,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创办“国际一流电力设备企业”的勉励嘱托,按照温家宝总理建设“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装备一流、质量一流”等“四个一流”现代化企业的希望要求而全力以赴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何显富,刘志前.浴火重生[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9:5.
[2]何显富,刘志前.走向永恒[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