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十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公开呼吁,今后应严格控制商业建筑尤其是超豪华、超高层地标性建筑的开发建设规模。如果不对目前商业建筑的能耗进行适度控制,未来伴随城镇化的推进,中国的能源使用“将会出现大问题”。
据江亿介绍,目前中国人均建筑运行能耗是美国的1/7,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1/4,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耗水平相对较低。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内地商业建筑的规模、标准、档次越来越高,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已经有一大批商用建筑,其用能水平已接近甚至超过香港地区和美国的能耗标准。
因此,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前面:如果向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看齐,则未来中国建筑能耗至少还要再翻两番。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局面。
目前,全世界化石能源消耗总量已经逼近上限,今后将逐年下降。“如果全球允许使用的化石能源的1/3用来运行建筑的话,按照人口估算,未来2020年到2025年,我国建筑总的化石能源消耗应该控制在11亿吨标准煤上。”江亿说,一旦建筑能耗的上限被突破,“中国能源(使用)就会出大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求,要严格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在江亿看来,要做好建筑能耗的总量控制,关键是合理控制商业建筑的开发规模。而未来十年,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到底会制造多大的建筑规模,迄今还鲜有确切估算。学界有600亿、800亿甚至1000亿平方米几种不同版本的揣测数据。
实际上,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已出现商业建筑开发过剩的苗头。上海市银监局不久前曾对商业地产信贷发出风险预警。常被业界诟病的商业地产过剩城市,如沈阳,一条大街上布局规划了40余个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的大量空置,反复拷问一些城市政府:是否真的需要建设那么多地标工程?
在江亿看来,未来中国要实现建筑能耗的总量控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通过运用太阳能和各种可再生能源等高技术,实现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实现零能耗运行;另一条路,则是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追求高、大、洋,严控能耗较高的地标性项目数量。实践还证明,分散供热(冷)比集中供热(冷)更利于实现建筑的能耗控制,这也对现行相关政策的调整提出要求。
近年来,各地普遍掀起对超高层建筑的“生殖崇拜”,地方主政者热衷于用建筑的高度标榜城市建设的政绩高度。在这种建筑理念的驱动下,一些城市的商业建筑能耗迅速赶超欧美国家标准。这股歪风如不及时制止,将严重干扰绿色建筑、绿色人居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
江亿此前曾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建议,在对一些商业建筑进行规划审批时,应事先限定其单位面积的用能标准,设定能耗上限,倒逼其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作为中国建筑节能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江亿此前的一些建议曾数次被相关决策部门所采纳。如2006年,他在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上一篇有关墙体保温的演讲,直接推动了当时政府对南方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
不过,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他“限定商业建筑用能标准”的建议,住建部还未作出回应。
江亿在与笔者交流时感慨,其实控制商业建筑开发规模的政策工具并非没有,比如房产税、空置税,这在发达国家早已司空见惯。
第十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12月7日在深圳闭幕。与城镇化工作会议有关新型城镇化的表态遥相呼应,此次论坛的主题定为“绿色家园·生态城镇”。国内外近百位政府官员、行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了这一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招商局集团共同主办的论坛。
据江亿介绍,目前中国人均建筑运行能耗是美国的1/7,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1/4,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耗水平相对较低。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内地商业建筑的规模、标准、档次越来越高,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已经有一大批商用建筑,其用能水平已接近甚至超过香港地区和美国的能耗标准。
因此,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前面:如果向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看齐,则未来中国建筑能耗至少还要再翻两番。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局面。
目前,全世界化石能源消耗总量已经逼近上限,今后将逐年下降。“如果全球允许使用的化石能源的1/3用来运行建筑的话,按照人口估算,未来2020年到2025年,我国建筑总的化石能源消耗应该控制在11亿吨标准煤上。”江亿说,一旦建筑能耗的上限被突破,“中国能源(使用)就会出大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求,要严格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在江亿看来,要做好建筑能耗的总量控制,关键是合理控制商业建筑的开发规模。而未来十年,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到底会制造多大的建筑规模,迄今还鲜有确切估算。学界有600亿、800亿甚至1000亿平方米几种不同版本的揣测数据。
实际上,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已出现商业建筑开发过剩的苗头。上海市银监局不久前曾对商业地产信贷发出风险预警。常被业界诟病的商业地产过剩城市,如沈阳,一条大街上布局规划了40余个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的大量空置,反复拷问一些城市政府:是否真的需要建设那么多地标工程?
在江亿看来,未来中国要实现建筑能耗的总量控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通过运用太阳能和各种可再生能源等高技术,实现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实现零能耗运行;另一条路,则是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追求高、大、洋,严控能耗较高的地标性项目数量。实践还证明,分散供热(冷)比集中供热(冷)更利于实现建筑的能耗控制,这也对现行相关政策的调整提出要求。
近年来,各地普遍掀起对超高层建筑的“生殖崇拜”,地方主政者热衷于用建筑的高度标榜城市建设的政绩高度。在这种建筑理念的驱动下,一些城市的商业建筑能耗迅速赶超欧美国家标准。这股歪风如不及时制止,将严重干扰绿色建筑、绿色人居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
江亿此前曾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建议,在对一些商业建筑进行规划审批时,应事先限定其单位面积的用能标准,设定能耗上限,倒逼其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作为中国建筑节能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江亿此前的一些建议曾数次被相关决策部门所采纳。如2006年,他在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上一篇有关墙体保温的演讲,直接推动了当时政府对南方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
不过,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他“限定商业建筑用能标准”的建议,住建部还未作出回应。
江亿在与笔者交流时感慨,其实控制商业建筑开发规模的政策工具并非没有,比如房产税、空置税,这在发达国家早已司空见惯。
第十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12月7日在深圳闭幕。与城镇化工作会议有关新型城镇化的表态遥相呼应,此次论坛的主题定为“绿色家园·生态城镇”。国内外近百位政府官员、行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了这一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招商局集团共同主办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