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焦油产率的分布和高低直接影响煤的分质转化利用方向。通过分析三塘湖高油煤的分布特征,合理有效的发挥三塘湖高油特殊煤的最大价值,实现煤炭的分质高效利用。
关键词:焦油产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利用方向
引言
三塘湖煤田位于三塘湖盆地中央坳陷带西部,含煤面积1107km2,煤炭总资源量514亿t,三塘湖煤田煤的变质程度低,煤中的镜质组含量高、氢含量高,挥发分高,煤质的显著特征是焦油产率(Tar,d)高。焦油产率的分布和高低直接影响煤的分质转化利用方向,三塘湖煤田的焦油产率(Tar,d)总体上西北部高于东南部,主要分布在汉水泉和库木苏区,最高处可达15%,属于高油煤区,可提取煤中的油气资源,发挥其高油特殊煤的最大价值,实现煤炭的分质高效利用。
1基本地质概况
1.1构造
三塘湖煤田中新生代山间坳陷盆地总体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由北而南可划分为东北冲断隆起带、中央凹陷带、西南逆冲推覆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中央凹陷带即侏罗纪含煤盆地,由西向东可进一步划分为库木苏凹陷、汉水泉凹陷、条湖凹陷等“六凹五凸”11个二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内的褶皱、断裂均为二维地震解释的隐伏断裂和褶皱,凹陷表现为复向斜构造,凸起表现为背斜构造,北边缘断裂多为正断层,南边缘断裂多为逆断层。
1.2煤层
三塘湖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共含煤43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45号,其中1-22号为西山窑组,23-25号为三工河组,26-45号煤层为八道湾组,含可采煤层27层;煤层最大总厚度为106.11m,平均厚40.94m。
(1)西山窑组
含煤0-22层,含可采煤层1-22层,1-4号为西山窑组上段,5号22号为西山窑组下段,平均厚28.85m,可采煤系数为6.3%。上段在库木苏凹陷发育较好,层位连续较稳定,在汉水泉凹陷南部和条湖凹陷中北部等区域,仅在局部发育,且厚度不大,在其它区域零星发育不可采。下段煤层全区发育,局部特厚煤层分叉为若干层薄一中厚煤层,平均厚24.76m;含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0.83-53.73m,平均厚23.43m。
(2)八道湾组
含煤18层,26-37号煤层为八道湾组上段,40-45号为八道湾组下段,含可采煤层13层,厚度1.70-64.48m,平均厚30.65m,含可采煤系数为4.7%。上段煤层局部发育,含煤12层,含可采煤层0-5层,可采总厚0.90-50.18m,平均厚26.23m。在汉水泉凹陷西北部厚度较大,层数较多,总体变化趋势为西厚东薄,延倾向由浅至深逐渐变薄。下段煤层仅在汉水泉凹陷西部和条湖凹陷东北部发育。
2焦油产率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1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三塘湖煤田内各煤层焦油产率变化较大,根据现有资料分析,Tar平均值为7.05%,属富油煤。其中9号煤层、11号煤层、15号煤层、18号煤层的焦油产率平均值都在12%以上。(焦油产率分级目前无国家标准,根据《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2014年修订本)对焦油产率进行了分级评价,>12%为高油煤,7%-12%为富油煤,≤7%为含油煤。)
从表2-1、图2-1可以看出,三塘湖的煤层焦油产率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的汉水泉和库木苏区焦油产率偏高,平均值超过14%,总体属于高油煤区。
2.2焦油产率影响因素
区内各煤层采样点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多在0.22-0.77%之间,平均值为0.53%,变质阶段为O-II阶。区内各煤层总体以高挥发分煤层为主,各采样点的原煤挥发分在9.61-60.90%之间。根据化验数据,三塘湖煤的焦油产率和挥发分、镜质组含量的关系见图2-2、图2-3。总体上看,焦油产率和挥发分、氢含量、镜质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挥发分、镜质组含量的增加,焦油产率略有增加。
2.3焦油量估算
三塘湖煤田煤炭含油率较高,平均值在14.70%,以汉水泉和库木苏区为高油区,按照资源量乘以焦油产率估算方法,合计储量对应焦油量估算值为59亿t,其中汉水泉区焦油产率最高达到14.7%,其储量对应焦油量估算值为41亿t;库木苏区的焦油产率平均值为14.5%,其储量对应焦油量估算值为8亿t。按照格金焦油产率50%提取率估算焦油量,三塘湖煤田工业干馏焦油量估算约29.61亿t。
3利用方向
基于三塘湖煤高焦油产率,以及距离内地市场较远的特点,适宜就地加工转化。将煤炭进行热解提油,得到煤焦油、半焦、和焦炉煤气等初级产品,完成对原料煤的分質;半焦作为燃烧发电原料,也可作为气化原料,煤焦油进行深加工精制,煤气和作为民用气、可提氢、可做为发电原料。另外,也可适当考虑直接液化项目(见图3-1)。
4结论
新疆三塘湖煤田煤炭资源丰富,尤其汉水泉和库木苏区的煤质显著特征是高焦油产率,适宜开展以热解为龙头、热解焦油加氢精制、热解半焦发電的分质利用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工程的总体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和废物的排放,实现三塘湖煤炭资源分质转化利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市场前景。
关键词:焦油产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利用方向
引言
三塘湖煤田位于三塘湖盆地中央坳陷带西部,含煤面积1107km2,煤炭总资源量514亿t,三塘湖煤田煤的变质程度低,煤中的镜质组含量高、氢含量高,挥发分高,煤质的显著特征是焦油产率(Tar,d)高。焦油产率的分布和高低直接影响煤的分质转化利用方向,三塘湖煤田的焦油产率(Tar,d)总体上西北部高于东南部,主要分布在汉水泉和库木苏区,最高处可达15%,属于高油煤区,可提取煤中的油气资源,发挥其高油特殊煤的最大价值,实现煤炭的分质高效利用。
1基本地质概况
1.1构造
三塘湖煤田中新生代山间坳陷盆地总体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由北而南可划分为东北冲断隆起带、中央凹陷带、西南逆冲推覆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中央凹陷带即侏罗纪含煤盆地,由西向东可进一步划分为库木苏凹陷、汉水泉凹陷、条湖凹陷等“六凹五凸”11个二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内的褶皱、断裂均为二维地震解释的隐伏断裂和褶皱,凹陷表现为复向斜构造,凸起表现为背斜构造,北边缘断裂多为正断层,南边缘断裂多为逆断层。
1.2煤层
三塘湖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共含煤43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45号,其中1-22号为西山窑组,23-25号为三工河组,26-45号煤层为八道湾组,含可采煤层27层;煤层最大总厚度为106.11m,平均厚40.94m。
(1)西山窑组
含煤0-22层,含可采煤层1-22层,1-4号为西山窑组上段,5号22号为西山窑组下段,平均厚28.85m,可采煤系数为6.3%。上段在库木苏凹陷发育较好,层位连续较稳定,在汉水泉凹陷南部和条湖凹陷中北部等区域,仅在局部发育,且厚度不大,在其它区域零星发育不可采。下段煤层全区发育,局部特厚煤层分叉为若干层薄一中厚煤层,平均厚24.76m;含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0.83-53.73m,平均厚23.43m。
(2)八道湾组
含煤18层,26-37号煤层为八道湾组上段,40-45号为八道湾组下段,含可采煤层13层,厚度1.70-64.48m,平均厚30.65m,含可采煤系数为4.7%。上段煤层局部发育,含煤12层,含可采煤层0-5层,可采总厚0.90-50.18m,平均厚26.23m。在汉水泉凹陷西北部厚度较大,层数较多,总体变化趋势为西厚东薄,延倾向由浅至深逐渐变薄。下段煤层仅在汉水泉凹陷西部和条湖凹陷东北部发育。
2焦油产率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1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三塘湖煤田内各煤层焦油产率变化较大,根据现有资料分析,Tar平均值为7.05%,属富油煤。其中9号煤层、11号煤层、15号煤层、18号煤层的焦油产率平均值都在12%以上。(焦油产率分级目前无国家标准,根据《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2014年修订本)对焦油产率进行了分级评价,>12%为高油煤,7%-12%为富油煤,≤7%为含油煤。)
从表2-1、图2-1可以看出,三塘湖的煤层焦油产率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的汉水泉和库木苏区焦油产率偏高,平均值超过14%,总体属于高油煤区。
2.2焦油产率影响因素
区内各煤层采样点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多在0.22-0.77%之间,平均值为0.53%,变质阶段为O-II阶。区内各煤层总体以高挥发分煤层为主,各采样点的原煤挥发分在9.61-60.90%之间。根据化验数据,三塘湖煤的焦油产率和挥发分、镜质组含量的关系见图2-2、图2-3。总体上看,焦油产率和挥发分、氢含量、镜质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挥发分、镜质组含量的增加,焦油产率略有增加。
2.3焦油量估算
三塘湖煤田煤炭含油率较高,平均值在14.70%,以汉水泉和库木苏区为高油区,按照资源量乘以焦油产率估算方法,合计储量对应焦油量估算值为59亿t,其中汉水泉区焦油产率最高达到14.7%,其储量对应焦油量估算值为41亿t;库木苏区的焦油产率平均值为14.5%,其储量对应焦油量估算值为8亿t。按照格金焦油产率50%提取率估算焦油量,三塘湖煤田工业干馏焦油量估算约29.61亿t。
3利用方向
基于三塘湖煤高焦油产率,以及距离内地市场较远的特点,适宜就地加工转化。将煤炭进行热解提油,得到煤焦油、半焦、和焦炉煤气等初级产品,完成对原料煤的分質;半焦作为燃烧发电原料,也可作为气化原料,煤焦油进行深加工精制,煤气和作为民用气、可提氢、可做为发电原料。另外,也可适当考虑直接液化项目(见图3-1)。
4结论
新疆三塘湖煤田煤炭资源丰富,尤其汉水泉和库木苏区的煤质显著特征是高焦油产率,适宜开展以热解为龙头、热解焦油加氢精制、热解半焦发電的分质利用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工程的总体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和废物的排放,实现三塘湖煤炭资源分质转化利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