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改写理论,论证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对外国作品多种形式的改写——即广义的翻译——无论是自身的翻译研究价值,还是对目的语文化和文学的导向与影响都有着狭义翻译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胡适在译史中却处境尴尬。这种现象在译界有其普遍性,是翻译及翻译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文章深入分析了该现象所反映出的多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引起译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