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既是教学的要求,又是时代所赋予我们老师的新任务。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创设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建立合理评价教学效果的机制,就会促进师生得到共同发展。
主题词:数学 老师 学生 发展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传统教学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期望的知识接受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特别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而对教师向学生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很少提及。
新课程则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多年的数学新课程教学以来,我感触最深的也是新课程促成了我们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道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改变灌输式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学”,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瑞士的教育专家皮亚杰指出: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处处留心皆学问。”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善于发现,具体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如: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课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和组织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自己的点滴发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新课程提出,把教材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先向小朋友们展示超市购物图片,让小朋友们谈谈:“你买过什么?用什么买的?要注意什么?”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感受。在此基础上,组内交流介绍自己拿着的是什么样的钱币。接着提出:“假如买一支圆珠笔要l元钱,你怎样付钱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各抒己见,方法多样。这样,对元和角的关系就很清楚了。此外,通过摆一摆,认识不同的图形有几个角;通过亲自量一量,认识身边物品、处所的长度;通过剪一剪,体会图形对称、平移、旋转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一题多解,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倍感亲切,学习兴趣浓厚。
3.引导学生在冲突中发现。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小组讨论、合作中,通过“思路”的相互碰撞而顿悟。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学中如果善于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而且可以交流经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大家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校园网、城区网等网络的出现,这种协作和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境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民主、平等气氛,师生平等对话,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做、敢说,放开思想,大胆质疑,以独特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组合时,可让学生自行设计两三套服装,然后重新组合;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使课堂增添丰富色彩;通过小组的竞争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望,为课堂注入生命,引领他们登上一个个小山峰。
三、创新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可见合理评价的重要性。新课程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之间建立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增强主动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合理的评价和自我反恩是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总结,让学生在他人的正确评价和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获得前进的动力,找到努力的方向。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愿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更薪观念,大胆创新,与学生们一起成长。
(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
主题词:数学 老师 学生 发展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传统教学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期望的知识接受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特别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而对教师向学生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很少提及。
新课程则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多年的数学新课程教学以来,我感触最深的也是新课程促成了我们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道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改变灌输式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学”,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瑞士的教育专家皮亚杰指出: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处处留心皆学问。”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善于发现,具体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如: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课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和组织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自己的点滴发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新课程提出,把教材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先向小朋友们展示超市购物图片,让小朋友们谈谈:“你买过什么?用什么买的?要注意什么?”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感受。在此基础上,组内交流介绍自己拿着的是什么样的钱币。接着提出:“假如买一支圆珠笔要l元钱,你怎样付钱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各抒己见,方法多样。这样,对元和角的关系就很清楚了。此外,通过摆一摆,认识不同的图形有几个角;通过亲自量一量,认识身边物品、处所的长度;通过剪一剪,体会图形对称、平移、旋转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一题多解,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倍感亲切,学习兴趣浓厚。
3.引导学生在冲突中发现。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小组讨论、合作中,通过“思路”的相互碰撞而顿悟。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学中如果善于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而且可以交流经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大家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校园网、城区网等网络的出现,这种协作和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境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民主、平等气氛,师生平等对话,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做、敢说,放开思想,大胆质疑,以独特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组合时,可让学生自行设计两三套服装,然后重新组合;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使课堂增添丰富色彩;通过小组的竞争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望,为课堂注入生命,引领他们登上一个个小山峰。
三、创新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可见合理评价的重要性。新课程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之间建立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增强主动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合理的评价和自我反恩是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总结,让学生在他人的正确评价和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获得前进的动力,找到努力的方向。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愿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更薪观念,大胆创新,与学生们一起成长。
(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