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重点讨论了如何基于文脉对滨水景区空间形态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力图通过如何对滨水历史地区的文脉进行延续和保护作具体的理论研究,以期对其它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景区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文脉;滨水地区;空间;研究
前言:随着近年来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中使众多传统滨水风景区遭到严重的破坏,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丧失殆尽,导致了城市传统空间的丧失和文脉的断裂,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所见雷同似曾相识的环境形象,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文脉,如何基于文脉对滨水景区空间形态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1 保存城市记忆
从建筑学角度看,“城市记忆”是人们对城市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点的空间视觉形式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认同后产生的集体记忆。对城市滨水景区的规划与设计有四项原则:历史连续性;空间连续性;传统亲水心理延续;滨水景观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原则来源于对城市滨水景观“意”和“象”两方面的理解把握。利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新,达到通过具体的视觉刺激来激发和强化人们的文化认同感的目的,最终保留滨水景区的城市记忆。
2历史空间的整合与延续
近代历史景区并不缺乏塑造艺术特征的原材料,缺乏的是明确的艺术目的,以及遵循这个目的而进行的原材料的塑造和组织。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确立景区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并发展城市历史文化特征,确立这样的景观艺术目标后,就会发现其改造的重点内容不在于创造新的景物、景区,而在于景观要素合理取舍所能构成的新的和谐的关系;不在于附加新的景观内容,而在于创造性利用原有的历史要素,彰显其应有的场所精神,发掘出被掩埋的文化气质。
3 基于文脉的城市滨水景区空间设计
3.1历史文化的保护
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诞生和发展与水息息相关,因而城市滨水区通常拥有许多历史性的要素,如城市中最原始的一段围墙,第一条马路,第一段铁轨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认识历史的强有力的媒介,是构成未来城市中的有意义的一部分,以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这种思想在近几十年的城市滨水复兴运动中已得广泛的认同。城市滨水区在历史文脉的继承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地域特征的延续
1)城市肌理的延续
滨水街区与城市结构的联系
在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时,应注意体现方案对城市肌理的继承和延续。德国柏林的“诗般岛”水城的规划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子。“诗般岛”水城位于柏林城市西端的哈弗尔河流域地段,1989年夏,柏林的城市建设局指派“莱布尼兹小组”对这一地区的再利用提出可行性研究和概念规划,规划总面积为300公顷。莱布尼兹小组在规划方案对城市尺度、肌理的把握非常到位。[2]
2)滨水绿地与滨水街区的联系
滨水绿地对滨水街区肌理的延续能够给游人强烈的整体感。
巴黎的雪铁龙景区的设计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雪铁龙社区位于巴黎中心城区西部15区的用地内,濒临塞纳河。1970年,市政府委托巴黎城市规划院针对该区进行用地规划研究。巴黎城市规划院为了加强社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建议市政府扩大项目的用地边界。最后的规划内容包括雪铁龙景区、其周边的住宅区和公共建筑。景区通过小花园与15区的街坊相连接,在形态上与周边街区肌理相吻合,这一方法给游人带来空间上的整体感,同时提供心理上的过渡。景观内容的延续
地域特征延续还包括景观内容的延续,新的地域景观设计尊重原有的地域内涵,景观内容与地域内原有的地上物相同或相似,可以保持原地域的场所精神和地域的历史延续性。
如原地域内为大面积的农田,则可以结合原有的农耕内容规划以农作物构景的农业大地景观区,新的农业景观不是为了生产,而是艺术的创造美,人们也可以参与其中,劳动、收获,延续了地域的精神。这种内容的延续一般不必对原用地进行大的改动,许多地上物可以再利用,由此既保留了地域的特征,又可以节约投资。
3.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利用
1. 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利用的意义
在城市滨水区开发中,其中的一个重点是旧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利用。这些旧的建筑物包括仓库、工厂、港区办公楼等,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也是构成地段特点的重要成分。保护和改造这些旧的滨水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由于改造是充分利用原有建筑和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比新建同等规模的建筑要节省资金,且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其次是改造可减少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在施工过程对城市交通、能源、用水、用地凳的压力;第三,通过适当的改造,赋予旧的滨水建筑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之更好地为现代生活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建筑遗产,保持城市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区。
2. 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利用的方式
第一,完整地保留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进行设备、材料等变更,实现内部空间形态的更新。这种类型有两种改造方式:
1、修复保护。对一些历史价值特别高的文物类建筑,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进行完全修复,然后将其转换为博物馆的形式。
2、功能替换。寻找一种新的使用功能,这种功能对建筑空间的使用方式与原有功能相似。例如把大跨度结构的仓库、厂房改造成同样需要大空间的商场、展览馆、博物馆,会堂。
第二,根据新的使用功能要求,部分有选择地保留原有结构及有特色的内部元素,在充分发挥原有结构和空间潜力的前提下,塑造满足新功能要求的新的空间形态。这种类型又有以下几种的处理方法:
1. 空间改造:垂直分层或水平划分等处理手法将内部空间划分为小空间,然后再使用。垂直分层指的是当原来建筑内部層高较高时,可根据需要局部或整个地增设夹层,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水平划分就是在原有空间内增设轻质隔断或夹墙来创造新的内部空间形象,满足新的使用要求。此方法适用于结构较为坚固,且允许改变内部空间形象的建筑。
2. 结构改造: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的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在原有结构体系内局部增加、减少或重新组织结构要素,创造出满足特殊需求的空间形象。
3.3传统符号的隐喻
每一地域都是一种内在系统发达的符号,这些符号对本地居民和外来者都具备认知意义,人们可以通过符号对地域特点进行识别。地域的符号属性使得地域在明确的实用性之外同时拥有了文化的识别性,历史景观的更新设计中可以通过符号系统的建构实现地域人文精神的延续。
符号学最先是用来研究语言的,后来符号学原理被应用到设计领域。符号主要用来传播信息,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在平面设计专业多叫做CI设计。“任何符号包含两个方面,既能指与所指。按照索绪尔的解释,能指是‘声音形象’,所指是声音形象所表达的概念”(吉罗,1988),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结果,可称之为符号的涵义。历史景观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同样具有符号的能指所指两个方面。人类的历史文明就是用历史景观的符号表达出来的,一旦它们符号消失,它的文化含义也随之消失,因此保留这些符号就是保留非语言的历史信息。在城市滨水区历史景观的符号通常表现在亲水平台、铺地、灯具、雕塑等方面。
1. 亲水平台。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船形”亲水平台体现了滨水区“船”文化的隐喻,这也是滨水区的亲水平台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2. 铺地。天津海水滨水活动区域的铺地设计中将象征海河传统环境特色的青砖和体现现代风格的花岗岩和木质平台交织在一起,使人在其中隐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加拿大格兰威尔岛的铺地设计中将原有的铁道路轨被镶嵌在新建柏油路面里,反映该地区的传统工业文化。
3. 射灯。天津海河周边环境中灯具长杆类似钓鱼杆,巧妙地寓意了海河在当地的社会文化特点。
4. 小品雕塑。雕塑能体现地域文化,讲述历史的故事。德国卡塞尔河伴的铁镐雕塑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工业文化的回忆。
历史文脉本身的历史转型及其内在的文化逻辑的变化是从符号的发展、演化、更替开始的,景观设计艺术的历史文脉因素也是通过符号传达给人的。探讨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从符号学角度出发是完全切实可行的。文化的本质就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符号具有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独特性的特点,其在景观设计所蕴藏的精神含义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4非物质性历史文化的传承
历史景观环境不仅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可见形式,同时也隐含多种历史和文化含义。这种含义通过环境变化隐含其中,更多的时候表现出联想的、象征的、多义的特征,也即是它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主要通过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两方面综合体现,实物形态指的是有形的景观物,如地域肌理、老建筑、老树、古老的河道、湖面、基址以及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其它物质实体。非实物形态是指不具体形象的文化,如诗歌、音乐、戏曲、工艺技法、风俗、历史传说及道德风尚等,包括地域内的历史人物。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常常是相互依存的,如很多诗歌吟诵的是山水景致,绍兴戏曲通常需要通过建在河边的戏台来演出,湖南传统的赛龙舟这样的民俗风情需要宽阔的河道或湖面来实现。
4 小结
在历史滨水景区空间,体现景观的更新设计中,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将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的要素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来实现历史景观地区人文精神的延续和城市文化品格的塑造。利用非实物形态的历史、艺术、民俗等对实物形态的依存特点,将它们融入到使用者(包括居民和外来旅游者)的生活中去,使历史滨水景区的人文精神在生活中得到新的延续。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 文脉;滨水地区;空间;研究
前言:随着近年来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中使众多传统滨水风景区遭到严重的破坏,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丧失殆尽,导致了城市传统空间的丧失和文脉的断裂,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所见雷同似曾相识的环境形象,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文脉,如何基于文脉对滨水景区空间形态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1 保存城市记忆
从建筑学角度看,“城市记忆”是人们对城市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点的空间视觉形式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认同后产生的集体记忆。对城市滨水景区的规划与设计有四项原则:历史连续性;空间连续性;传统亲水心理延续;滨水景观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原则来源于对城市滨水景观“意”和“象”两方面的理解把握。利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新,达到通过具体的视觉刺激来激发和强化人们的文化认同感的目的,最终保留滨水景区的城市记忆。
2历史空间的整合与延续
近代历史景区并不缺乏塑造艺术特征的原材料,缺乏的是明确的艺术目的,以及遵循这个目的而进行的原材料的塑造和组织。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确立景区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并发展城市历史文化特征,确立这样的景观艺术目标后,就会发现其改造的重点内容不在于创造新的景物、景区,而在于景观要素合理取舍所能构成的新的和谐的关系;不在于附加新的景观内容,而在于创造性利用原有的历史要素,彰显其应有的场所精神,发掘出被掩埋的文化气质。
3 基于文脉的城市滨水景区空间设计
3.1历史文化的保护
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诞生和发展与水息息相关,因而城市滨水区通常拥有许多历史性的要素,如城市中最原始的一段围墙,第一条马路,第一段铁轨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认识历史的强有力的媒介,是构成未来城市中的有意义的一部分,以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这种思想在近几十年的城市滨水复兴运动中已得广泛的认同。城市滨水区在历史文脉的继承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地域特征的延续
1)城市肌理的延续
滨水街区与城市结构的联系
在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时,应注意体现方案对城市肌理的继承和延续。德国柏林的“诗般岛”水城的规划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子。“诗般岛”水城位于柏林城市西端的哈弗尔河流域地段,1989年夏,柏林的城市建设局指派“莱布尼兹小组”对这一地区的再利用提出可行性研究和概念规划,规划总面积为300公顷。莱布尼兹小组在规划方案对城市尺度、肌理的把握非常到位。[2]
2)滨水绿地与滨水街区的联系
滨水绿地对滨水街区肌理的延续能够给游人强烈的整体感。
巴黎的雪铁龙景区的设计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雪铁龙社区位于巴黎中心城区西部15区的用地内,濒临塞纳河。1970年,市政府委托巴黎城市规划院针对该区进行用地规划研究。巴黎城市规划院为了加强社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建议市政府扩大项目的用地边界。最后的规划内容包括雪铁龙景区、其周边的住宅区和公共建筑。景区通过小花园与15区的街坊相连接,在形态上与周边街区肌理相吻合,这一方法给游人带来空间上的整体感,同时提供心理上的过渡。景观内容的延续
地域特征延续还包括景观内容的延续,新的地域景观设计尊重原有的地域内涵,景观内容与地域内原有的地上物相同或相似,可以保持原地域的场所精神和地域的历史延续性。
如原地域内为大面积的农田,则可以结合原有的农耕内容规划以农作物构景的农业大地景观区,新的农业景观不是为了生产,而是艺术的创造美,人们也可以参与其中,劳动、收获,延续了地域的精神。这种内容的延续一般不必对原用地进行大的改动,许多地上物可以再利用,由此既保留了地域的特征,又可以节约投资。
3.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利用
1. 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利用的意义
在城市滨水区开发中,其中的一个重点是旧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利用。这些旧的建筑物包括仓库、工厂、港区办公楼等,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也是构成地段特点的重要成分。保护和改造这些旧的滨水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由于改造是充分利用原有建筑和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比新建同等规模的建筑要节省资金,且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其次是改造可减少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在施工过程对城市交通、能源、用水、用地凳的压力;第三,通过适当的改造,赋予旧的滨水建筑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之更好地为现代生活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建筑遗产,保持城市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区。
2. 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利用的方式
第一,完整地保留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进行设备、材料等变更,实现内部空间形态的更新。这种类型有两种改造方式:
1、修复保护。对一些历史价值特别高的文物类建筑,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进行完全修复,然后将其转换为博物馆的形式。
2、功能替换。寻找一种新的使用功能,这种功能对建筑空间的使用方式与原有功能相似。例如把大跨度结构的仓库、厂房改造成同样需要大空间的商场、展览馆、博物馆,会堂。
第二,根据新的使用功能要求,部分有选择地保留原有结构及有特色的内部元素,在充分发挥原有结构和空间潜力的前提下,塑造满足新功能要求的新的空间形态。这种类型又有以下几种的处理方法:
1. 空间改造:垂直分层或水平划分等处理手法将内部空间划分为小空间,然后再使用。垂直分层指的是当原来建筑内部層高较高时,可根据需要局部或整个地增设夹层,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水平划分就是在原有空间内增设轻质隔断或夹墙来创造新的内部空间形象,满足新的使用要求。此方法适用于结构较为坚固,且允许改变内部空间形象的建筑。
2. 结构改造: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的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在原有结构体系内局部增加、减少或重新组织结构要素,创造出满足特殊需求的空间形象。
3.3传统符号的隐喻
每一地域都是一种内在系统发达的符号,这些符号对本地居民和外来者都具备认知意义,人们可以通过符号对地域特点进行识别。地域的符号属性使得地域在明确的实用性之外同时拥有了文化的识别性,历史景观的更新设计中可以通过符号系统的建构实现地域人文精神的延续。
符号学最先是用来研究语言的,后来符号学原理被应用到设计领域。符号主要用来传播信息,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在平面设计专业多叫做CI设计。“任何符号包含两个方面,既能指与所指。按照索绪尔的解释,能指是‘声音形象’,所指是声音形象所表达的概念”(吉罗,1988),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结果,可称之为符号的涵义。历史景观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同样具有符号的能指所指两个方面。人类的历史文明就是用历史景观的符号表达出来的,一旦它们符号消失,它的文化含义也随之消失,因此保留这些符号就是保留非语言的历史信息。在城市滨水区历史景观的符号通常表现在亲水平台、铺地、灯具、雕塑等方面。
1. 亲水平台。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船形”亲水平台体现了滨水区“船”文化的隐喻,这也是滨水区的亲水平台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2. 铺地。天津海水滨水活动区域的铺地设计中将象征海河传统环境特色的青砖和体现现代风格的花岗岩和木质平台交织在一起,使人在其中隐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加拿大格兰威尔岛的铺地设计中将原有的铁道路轨被镶嵌在新建柏油路面里,反映该地区的传统工业文化。
3. 射灯。天津海河周边环境中灯具长杆类似钓鱼杆,巧妙地寓意了海河在当地的社会文化特点。
4. 小品雕塑。雕塑能体现地域文化,讲述历史的故事。德国卡塞尔河伴的铁镐雕塑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工业文化的回忆。
历史文脉本身的历史转型及其内在的文化逻辑的变化是从符号的发展、演化、更替开始的,景观设计艺术的历史文脉因素也是通过符号传达给人的。探讨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从符号学角度出发是完全切实可行的。文化的本质就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符号具有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独特性的特点,其在景观设计所蕴藏的精神含义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4非物质性历史文化的传承
历史景观环境不仅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可见形式,同时也隐含多种历史和文化含义。这种含义通过环境变化隐含其中,更多的时候表现出联想的、象征的、多义的特征,也即是它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主要通过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两方面综合体现,实物形态指的是有形的景观物,如地域肌理、老建筑、老树、古老的河道、湖面、基址以及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其它物质实体。非实物形态是指不具体形象的文化,如诗歌、音乐、戏曲、工艺技法、风俗、历史传说及道德风尚等,包括地域内的历史人物。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常常是相互依存的,如很多诗歌吟诵的是山水景致,绍兴戏曲通常需要通过建在河边的戏台来演出,湖南传统的赛龙舟这样的民俗风情需要宽阔的河道或湖面来实现。
4 小结
在历史滨水景区空间,体现景观的更新设计中,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将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的要素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来实现历史景观地区人文精神的延续和城市文化品格的塑造。利用非实物形态的历史、艺术、民俗等对实物形态的依存特点,将它们融入到使用者(包括居民和外来旅游者)的生活中去,使历史滨水景区的人文精神在生活中得到新的延续。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